一五、崤之战


blueski推荐 [2012-1-3]
出处:《先秦历史故事》
作者:蜀山剑侠
 

秦穆公名叫任好,照一种说法,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另一种说法把吴王阖闾(helv)、越王勾践取代宋襄、秦穆。但是不管算不算五霸之一,秦穆公总是西戎的霸主,跟一事无成的宋襄公,大不相同。

前面讲过,秦原来是西周王室的附庸。平王东迁以后,秦人艰苦奋斗,逐渐在关中立定脚跟,把雍(现在的陕西凤翔)定为都城。公元前六五九年穆公即位后,竭力收罗人才,振兴秦国。五张羊皮赎取百里奚的故事,特别受到后人称赞。百里奚是虞国大夫,虞亡后被晋俘去。晋献公嫁女儿给秦穆公,百里奚做了一名陪嫁的奴隶。他逃到楚国,被楚人拿住。穆公听人家说百里奚是个贤士,派人同楚国交涉,说要把逃奴领回,愿出五张羊皮赎金。楚人答应了。那时百里奚已有七十多岁,穆公向他虚心请教,用为大夫。人称“五羖(g u ,黑色的公羊)大夫”。百里奚又推荐友人蹇(jian )叔,同任国政。秦国国势逐渐强盛起来,穆公很想争霸中原。他先后支持夷吾、重耳,取得韩原之战的胜利,很快树立了一点威望。但是秦的实力远远不及晋国,晋文公送周襄王回王城,打败楚军,一下子成了中原霸主。穆公的心里未必乐意,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城濮战后,公元前六三○年,晋文公因郑国亲楚,联合秦军,包围郑国都城。郑派烛之武出见穆公劝秦退兵。烛之武很了解穆公的心理,指出灭郑只会扩大晋国势力,对秦没有丝毫利益,而且晋的野心不会有满足的日子,灭了东面的郑国,势必西进夺取秦国的土地。

秦穆公非常欣赏烛之武的说辞,他留一支兵驻防郑国,自己引兵回国。晋国大臣都很恼火,狐偃主张追击秦军。文公不肯,顺势解了郑围。不久晋、郑议和,恢复了和好。

公元前六二八年,晋文公去世,秦又想乘机争夺中原。驻郑的秦国将领派人回国报告,说他们掌管着北面城们的锁钥,如派兵秘密前来,一定可以占领郑国。穆公与赛叔商议。蹇叔认为:袭击敌人的城邑,用兵车不能超过一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劳师袭远,根本没有可能,千里远征,谁人不知,更没有办法保守秘密。

蹇叔的话说得入情入理,但是穆公头脑正热,一点都听不进去。他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领兵袭击郑国。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赛叔哭送老朋友的儿子,说:“孟子啊!这支军队出去后,再也回不来了!”他的儿子也从军出征,他哭送儿子,说:“晋军一定在崤(xiao)山阻击我军,我只能到那边去收你的遗骨了!”穆公知道了这件事,心里恼火,还命人把这位老臣训斥了一通。

公元前六二七年春天,秦军路过洛邑王城,从北门外经过。按照当时的规矩,诸侯军经过王城,应当解下甲胃(zhou头盔),放下兵器,除御车的以外,兵车上的左、右(用弓箭的是左,执长兵器的是右)都必须下车步行。

秦军并不解甲,只是脱掉头盔,一过北门,一跃而上的就有三百乘之多。光顾显示勇力,不顾必要的礼节。同时,秦军东进,也根本没有考虑到要保守秘密,洛邑就有许多人观看。王孙满是个小孩,他看了就断定这支军队一定要吃败仗,因为他们态度轻狂,反映出勇而无谋的毛病。

秦军继续向东前进,到了滑国(现在的河南偃师南),遇见了郑国的商人弦高。弦高发现了秦军,立刻乔装改扮,冒充郑国使者,送上十二头牛犒军,表示郑国早已知道秦军来郑的事情。他的说话很客气,骨子里很强硬。他说:“寡君得知大夫领兵来到敝国,敝国虽穷,敢不竭力招待。贵军驻在敝国,就供应一天的粮草,离开的时候,就保证一夜的安全。

他的实话是:你们的来意,我们完全了解。郑国早有防备,还是知趣一点,撤兵回去的好。

郑国当时实在一无所知。弦高一面办交涉,一面派人赶回郑国报告。郑穆公派人视察驻郑秦军的营地,发现他们已经全副武装,准备行动。穆公派人向秦将道歉,说:“你们住在敝国的日子已久,我们供应给养很是困难。现在你们即将动身,请到野地捉些糜鹿做食物,让敝国松口气吧!”这话也说得很妙,实际是提出警告。秦将听了,只得弃军逃走。

秦帅孟明视知道阴谋败露,十分懊恼。他对部下说:“郑国已有防备,我军攻城,一下子打不下来,长期围攻,又没有支援部队,只能撤兵回去。”他不愿白走一次,便把小小的滑国当做泄怒的对象,把他灭了。秦不可能在滑留官留兵,这个“灭”字,实际上是把这个小国烧杀抢劫一通。

商人弦高救了郑国。他是什么身份的人呢?西周、春秋时的商人不是贵族,也不算“国人”。他们受到贵族的尊重和保护,因为贵族需要他们的服务。西周末年,郑国东迁的时候,同商人起誓约定:商人要公平买卖;贵族要尊重商人,不能硬逼他们出售不愿意出售的东西。郑国政府在整个春秋时代都遵守这个协议。商人能同诸侯进行协商,当然不仅是一些小商贩。弦高毫无疑问是个奴隶主大商人。如果他是个普通的牛贩子,他的模样和乘坐的车辆都不象使者,怎么瞒得过秦国大将。当然,弦高如果缺少胆量和见识,或者只想发财,不管本国的安危,他自然可以不冒这个险,避开秦军拉倒。因此,尽管他是奴隶主,我们还是要肯定他的爱国精神。

秦军东进的时候,晋国事前没有预计,给他安然过去了。撤军回国就没有那么便宜了。晋国元帅先轸主张出兵阻击。有人认为文公靠秦的支援得到君位,现在文公刚死,我们马上阻击秦军,未免不大合乎情理。先轸反对这种看法,他说秦乘文公去世的机会,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挑起冲突,我们还管什么过去的恩惠。他引了一句成语,“一日纵敌,数世之患”,说为子孙后代打算,不可不消灭这支敌人。

先轸立即发布命令,出动军队,并且征发姜戎的部队,配合作战。先轸选定的战场,不出蹇叔所料,果然就在崤山。我们知道,从河南洛阳往西,直到潼关,黄河南岸都是一片山险。崤山在洛宁县西北六十里,中间道路极狭,全是山路石地。几百乘兵车只能排成单行,鱼贯通行。木头轮子在石头上滚动,阻力很大,只能慢慢地行走。再加上成千上万的徒兵以及从滑国掳掠来的物资,可能还有背着东西的奴隶。这些人和马从西往东,再从东往西,来回奔波了三个多月,早已疲劳不堪。他们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又没法列成战斗的阵形,受到了攻击,连招架也办不到。晋军以逸待劳,姜戎一向在山地里生活,全是徒兵,行动灵活,埋伏阻击正是他们的长处。

这一战,秦军一乘兵车也没有逃脱,孟明视等三个主将都当了俘虏。晋文公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劝襄公放了三人,等到先轸发觉,派人去追,三人已经上船渡河了。

秦穆公总算有点自我批评精神,他承担责任,不责怪孟明视,仍旧用他执掌国政。

以后,秦穆公想报一战之仇,进攻晋国,并没有什么收获。公元前六二四年,穆公兵渡黄河,烧掉船只,表示必死的决心。晋军坚守城堡,不肯出战。秦军在王官(现在的山西闻喜南)附近掳掠一番,向南渡过黄河,到崤山战地埋葬阵亡将士,然后向西回到本国。这一次,秦穆公不过得了点面子,并没有真正打败晋国。说到底,秦并不具备打败晋的实力,也就是说,秦并没有争霸中原的实力。

秦穆公的成就主要在经营西北,由余在这件工作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余原来是晋国人,逃入西戎,后来又归降秦国。他熟悉西戎的情况,给穆公提供了经营西北的策略。秦军征服了十二个戎人部落,在现在的甘肃东部等地,“开地千里”,成为西戎的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