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陵君救赵


blueski推荐 [2012-1-3]
出处:《先秦历史故事》
作者:蜀山剑侠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九月,长平之战结束。第二年九月,秦军进攻赵都邯郸。中间隔了一年时间,赵国总算得到一点喘息的时间。

秦国为什么不立即进攻邯郸?原因有两条。一条,秦军完全占领上党和赵的太原(现在的山西中部),用了一年以上时间,兵力受到牵制。另外一条,白起的战功太大,相国应侯范雎(ju)跟他有矛盾,劝秦王和韩、赵停战讲和,停了大半年。白起是魏冉提拔的。魏冉是昭王的舅父,长期主持国政。范雎原是魏国人,他劝昭王罢免魏冉,取得相国地位,自然不愿意白起立太大的功劳。

秦攻邯郸的主将是王陵。赵国虽则丁壮大半死亡,但是,长平四十万人的血,激起了人民的愤恨,人人死战。王陵非但打不开邯郸,而且因守兵出城突击,受了点损失。昭王想再用白起做主将,白起既怨范雎,又知道邯郸难打,推说有病,不肯前往。昭王没有办法,只得用王龁代王陵做主将。

秦军虽然攻不下邯郸,赵人也耗尽了力量。赵国不能不向诸侯求救,主要的对象是楚、魏两国。公元前二五八年,平原君亲往楚国。他挑选文武全才的门客二十人做随员,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个,其余的人都不合格。毛遂自己要求参加。平原君不同意,说贤士处世,象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端马上会刺穿囊底,毛遂在门下三年,没有听说有什么长处,肯定是个无能之辈。毛遂回答得很妙:“我今天才要求放进囊中,假使我早早处在囊中,必已‘脱颖而出’(整个锥头都破囊而出),不仅仅露出一个尖端而已。”平原君见他应对得敏捷,又确实找不出适当的人,才答应带他同行。

平原君抖了楚国,和楚考烈王谈了半天,还毫无结果。毛遂按剑上殿,历数楚国受秦侵侮的事实,指出不决心合纵便是忘了国家的耻辱,说得楚王哑口无言,终于歃血定盟。楚国派春申君领兵救赵。从此平原君才知道自己不善于发现人才。

魏国方面倒没有这么许多麻烦。安釐(僖)王接受赵国的要求,派将军晋鄙带了十万大军,去救赵国。秦王怕诸侯救赵,派人恐吓魏王说。“我马上就会攻下赵国了,谁敢救赵,我打下赵国,立刻就去打它。”魏王胆小,被秦国一吓,便命晋鄙屯兵边境,不要进入赵国。别国的救兵也害怕秦国,不肯出力,赵国的处境仍极危险。

公元前二五七年,邯郸被围攻到了第三个年头,快要支持不住了。平原君只得直接向魏国的信陵君呼吁。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姊夫,又知道信陵君素有信义,与哥哥安釐王不同,所以不断派人送信给他,说:“邯郸危急,魏国的救兵不来,你的信义何在?你即使不愿帮助我,难道连姊姊的安危都不管了吗?”

这些话句句打中信陵君的心,但是他毕竟不是魏王,做不动主。他只能再三劝魏王下令进兵,却总是得不到魏王的同意。于是他不能不越出常轨,夺取兵权,违反魏王的意旨,进兵救赵,做出一番震动天下的大事业。

信陵君做这番事业,完全得力于平日结交的门客。所以我们不能不回过头来谈谈他结客养士的情形。

信陵君收养门客,与平原、孟尝、春申三君不大相同。平原君有一个毛遂,在门下三年,还毫不了解。孟尝君手下据说多“鸡鸣狗盗”之徒,流品很杂,突出的只有一个冯谖,代他到封邑收债,烧掉债券,收揽民心。春申君门下上客,打扮很讲究,鞋子上都嵌有珠子,却不听见谁帮他建立过功业。有一个朱英跟他分析过形势,但他有时听有时不听,没有充分发挥这位门客的作用。信陵君的特点是经常注意收罗有才能的人,对门客很客气,没有架子,因此人家也愿意跟他。他又不是等人家上门,发现了豪杰之士,就登门求教,真正能够做到礼贤下士。

信陵君的声望高了,手下的能人多了,不免要引起魏王的忧虑。

有一次魏王和信陵君对博(一种两人对玩的游戏),忽然有人来报,说赵军逼近边界。魏王吃惊,要去和大臣商量对策。信陵君不动声色地说:“是赵王出来打猎,用不到着急。”魏王勉强和兄弟继续对博,心里总是七上八下。过了一会,又有人来报,果然证实了信陵君的说话。魏王非常奇怪,问信陵君是怎么知道的。信陵君说:“我手下有人,能够探听到赵王的行动,随时向我报告。”

魏王很高兴,接着又非常担心。兄弟这样厉害,如果有一天想夺取自己的王位,那就怎么办呢?因此,魏王不给信陵君一点实在的权力。

信陵君到处物色人才,有一次,他打听到一位有才能的七十老翁,名叫侯赢,此人不求富贵,在大梁夷门(魏都的东门)看守城门。信陵君探访到了这情况,便带了财物,登门拜访,侯生坚决不受礼物。信陵君对他自然更加敬重。

不久,信陵君请侯生参加宴会。当天,信陵君府中摆了许多酒席。信陵君等客人入席以后,亲自乘车去接侯生。侯生穿一身破旧的衣服,跨上车子,毫不客气地坐在正座上。他留心看信陵君的态度,只见这位贵公子恭恭敬敬地拉着马缰绳,一点没有不以为然的模样。侯生存心试探,要求先到市场里去看一个朋友——卖肉的屠夫朱亥。信陵君很爽快地答应了。侯生下了车,故意跟朱亥讲个不完,一边偷偷地注意信陵君的态度。这时,看热闹的人很多,大家觉得古怪,都说侯生不讲道理;信陵君的从者都显出很不耐烦的样子;只有信陵君的神色始终不变。

侯生看得很满意,才上车动身。信陵君家里的客人都是魏国的大臣、贵族,他们等了半天,结果着到信陵君把一个穷老头请到最上首的位子上,都大为惊奇。

从此以后,信陵君和侯生互相尊重,成为知己之交。侯生又把朱亥介绍给信陵君,信陵君也亲自去拜访了几次。侯生和朱亥在信陵君破秦救赵的功业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信陵君求魏王没有效果,又难受,又着急,最后决定牺牲自己,和赵国同归于尽。他把自己的心事告诉门客,顿时有一部分门客愿意同往赵国。信陵君就带这些门客,共有一百多乘车辆,到赵国去,准备和秦兵拼个你死我活。

人马经过夷门,信陵君下车同侯生诀别。侯生冷冰冰地说:“公子保重。我老了,不能跟公子一起去了。”

信陵君闷闷不乐地走了几里路,先是怪侯生不出主意,不讲一句切切实实的话,不知是什么原因;继而转念一想,忽然醒悟道:“难道我这样做是错的吗?”他立刻掉转车头,赶回夷门,去问个明白。

侯生见了信陵君,笑着说:“我早知道你要回来的。你去和秦军拼命,好比把肉丢给老虎吃,有什么用处?照这样子,要宾客何用?公子对我最好,今天我这样冷淡,你心里奇怪,当然要回来问个明白的。”

侯生给信陵君出了个极妙的主意:从魏王房里偷出兵符,信陵君有了兵符,就能从晋鄙手里接过十万大军的指挥权,就能破秦军,救赵国。

这兵符是调兵的证件,用铜铸成虎形,背上刻有文字,又叫虎符。它分成两半,右面一半留在国君手里,左面一半发给将领或地方官。调兵遣将时,把半块带去,两个半块合得上,才知道所传的命令是真实的。

这兵符怎么偷法?魏王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她的父亲被人杀害,她请魏王捉拿凶手,找了三年也没有拿获。最后还是信陵君派门客给她报了仇。如姬感激公子,只恨没有报答的办法。侯生叫公子托如姬偷符,必能达到日的。

信陵君用了侯生的计策,果然把虎符弄到手里。他正想动身,侯生又替他出了一个主意。他说:“大将在外面,可以不接受国君的命令。如果合符以后,晋鄙不肯马上交出军队,要再向魏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跟公子前去。此人是个力士,晋鄙交兵便罢,不交,可以叫朱亥把他杀死。”

信陵君听了,很佩服侯生想得周到,杀晋鄙有点不忍,不过大局要紧,也顾不得了。商量已定,信陵君亲自去请朱亥,朱亥慨然应允。

侯生的预料一点都不错,晋鄙合了虎符,心里总是怀疑。那只拿着虎符的手,半天放不下来,两眼打量着公子,慢吞吞地说:“我统领十万大军,驻在边境之上,责任重大。现在你突然前来接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看样子,他是不准备接受命令了。朱亥立刻从袖里抽出一个大铁椎,当头一下,打死了晋鄙。

信陵君兵权到乎,传令军中:“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兄长回去,独生子从军的,回家侍养父母”!依照这条命令,复员的共计两万人。军队的人数减少了,但是士气高涨,人人都愿意奋勇向前。

信陵君带了八万精兵,直抵邯郸城下。这时秦军疲劳之极,士气低落。信陵君挥兵猛攻,楚国援军也配合作战,秦军大败,邯郸解围。秦将郑安平被赵军围困,率两万人投降。

这是秦国向关东发展的大失败。秦的内部也因而发生了一些波折。武安君白起先因不肯担任攻赵主将,被免职,被降为兵士,继而被逐出咸阳,最后受到一口赐剑,被迫自杀。这是大溃败前夕的事情。大渡败以后,又要追究郑安平投降问题。郑安平是范推的朋友,受范唯推荐做将官,依照连坐的法律,范唯只得“谢病归相印”,不久便死了。

赵、魏的胜利实际上是秦军屠杀政策的失败。赵人抵抗的决心加上魏军高涨的士气,争得了战场上的胜利。没有这些基本条件,任何英雄豪杰都是无能为力的。

战后,赵、魏如能坚持联盟,团结韩、楚,前途还有希望。但是,信陵君连回魏都不可能,只好把军队交给副将,打发他们回去,他自己只能在赵国过流亡的生活。

信陵君在赵国,又发现了两个民间的才士,一个毛公,在赌场里混日子,一个薛公,靠卖酒过活。平原君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两个人,信陵君在赵国住了没有多少时候,便探访出来,与他们经常往来。

信陵君在赵国住了十年。公元前二四七年,秦兵攻打魏国很急,魏王没法,才派人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怨魏王,连魏国的使者都不见。幸而毛、薛两位在这紧要关头,向信陵君指出,不能为个人的怨恨,不顾祖国的安危。信陵君醒悟过来后,立即回魏,担任上将军的职务,同时向诸侯求救。他率领五国联军,再一次大破秦军。

信陵君的名气更大了,魏王对他更不放心了。不久,魏王又解除了信陵君的职务。信陵君看到魏国的国势一天天衰落下去,自己却无法为他出一点气力,闷闷不乐,不多几年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