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养电 

出处:《战 神粟裕》,现代出版社出版
原文作者:关河五十州
日期:2021-05-09
转载编辑:天涯海

【编者按】:真理不一定由多数人掌握,历史进程往往由很少的决策而改变。伟人最终从善如流,而粟裕多次斗胆直陈,体现了他人性的光辉。分兵渡江南进,不如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歼灭战。"子养电",一定会被历史所铭记!

1947年10月上旬,粟 裕、陈赓会师。在中原战场上,刘邓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的太岳兵团,粟裕的华野西兵团,国共角逐的主战场已从山东转移到中原。

蒋介石要“确保中原”、“肃清中原”,毛泽东也要经略中原,他说: “中国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

自孟良崮战役后,粟裕一直想打大歼灭战。打大歼灭战,必须在兵力上首先占有优势,然而国民党军在中原集中了六个机动兵团,仅靠华野或三路大军中的任何一 家,都难以单独取胜。

粟裕觉得,这一切急需改变。

当时毛泽东主张不要后方的战略跃进,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即缘自于此,粟裕的想法是,还是得有后方,否则难以在大兵团作战中占得先机。

战役规模上,因认为中原无大仗可打,中央军委主要强调打中小规模歼灭战,粟裕则认为,应该依托根据地,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这样才能确保解放军在数量和技 术上迅速取得优势。

显然,粟裕的所思所想,跟中央的战略决策大不相同。为慎重起见,在起草好相关电报后,他又继续观察思考了40多天,最终才把这份分量极重的电报发出。

1948年1月22日,粟裕以“斗胆直陈”的措辞(编者按:"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是否有当,尚盼裁示"),向中央发出了电文,按照电报日期上的惯例称呼,该电被称为 “子养电”(编者按:电报惯以地支代月,韵目代日,1月为子,22日为养,故军史称此电报为子养电)。

中央收到“子养电”的时候,陈毅也在陕北杨家沟。

毛泽东电召陈毅到陕北,是因为继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后,他正在考虑第二步战略跃进。

毛泽东预计,五年内可以解放全中国。1948年是第三年,战略重点就放在跃进江南的行动上。

中央决定以华野为主,组建东南野战军,陈、粟分任正副司令员。毛泽东与陈毅还共同商定,先由粟裕率三个纵队于1948年夏季或秋季渡江南进。

陈毅兴致勃勃,赋诗一首:“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子养 电”来了。

围绕“子养电”,中央军委进行了复议,复议的结果,决定维持原议不变。五天以后,中央将“ 跃进江南行动”电传粟裕。

渡江南进,还是无后方作战,而且比刘邓跃进大别山走得更远。当收到中央命令的时候,粟裕又想到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北上抗日先遣队。

当年那支本来很能打仗的部队,也是在做无后方挺进,行程二万五千多公里,到达皖南时已减员了一半,它后来的覆灭,几乎是可以预见到的。

这次渡江南进,华野要走的路程,比抗日先遣队还多一倍,估计减员也不会少于一半,沿途又得不到补充,前途如何,粟裕心里实在一点儿底也没有。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粟裕加紧完成渡江南进的准备,但他并没有放弃过个人的独立思考。

自此以后,粟裕经常手拿中央军委的电报默默沉思,他时而站在地图前比来画去,时而征询众人的意见,翻来覆去地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推敲。

粟裕两次向陈毅谈及自己的设想(【编者按】:"我还是认为,渡江南进,分兵作战,不如留在中原集中用兵更为有利。") ,陈毅大感意外,迟疑地说了一句:“中央要你过江,你不过江?”见粟裕仍然坚持己 见,陈毅遂同意他将意见直接报告中央。

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斗胆直陈”,向中央军委建议,华野暂缓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规模 歼灭战。

三天后,粟裕忽然接到中央电报,要他和陈毅一起动身北上。

1948年4月25日,毛泽东提议在阜平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是会上要讨论的首要议题。 4月30日,陈、粟到达阜平。

毛泽东有个习惯,会见党内同志从不迎出门外,但获知粟裕前来时,他破例走出门外,并同粟裕长时间握手。经过中央集体讨论,粟裕的建议最终以军委命令的形式 确定下来。

毛泽东不是一个轻易能被说服的人,而敢于对毛泽东反复提出意见并为他所接受的,在解放战争的历史上,粟裕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会议结束,毛泽东突然告诉粟裕,陈毅将不回华野,今后华野全部交给粟裕一个人来搞。粟裕听后感到非常意外,再三请求让陈毅仍回华野。

毛泽东表示,中央已经做出决定,陈毅去中原局,华野完全交给粟裕。

中央决议无法更改,粟裕只好提出了自己最后的请求:继续保留陈毅的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一职。

毛泽东沉思片刻,点头同意了,但是强调陈毅必须马上去中原局,不能再回华野。

1948年五月中旬,中央军委接连发出命令,任命陈毅为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即原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陈毅 不在华野期间,其在华野的职务由粟裕代理。这就是有口皆碑的粟裕“二让司令”。

中央同意了粟裕留在中原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不过给他的指标难度不小———要在四至八个月 内,歼灭五万至十万敌军,当时华野在中原的主力部队总共才十万,也就是说歼敌数要达到自身体量的一半甚至全部。

粟裕接下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从这个时候起,他在战场上就只能胜,而且必须是大胜。

粟裕有此勇气,是因为他坚定地相信,打大仗、取大胜的时机已经到来。

打大仗,先打谁?朱德在视察华野部队驻地时,要求华野"钓大鱼",尤其要钓到一两条像邱清泉兵团(以整五师为主)这样的“大鱼"。

这实际上是当时中央的要求,即首战要以歼灭盘踞在鲁西南的邱兵团为主要目标。(【编者按】:不久之后,豫东战役即开战,长途奇袭开封,后歼援敌,粟裕得以延续了解放战争的开挂生涯。)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