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名相-蹇叔


blueski推荐 [2009-11-1]
出处:voc blog
作者:张云波
 

你见过真正超然物外、心静如水的人吗?你见过可以为朋友舍弃自己一切的人吗?你见过垂暮之年

奋身而起依然成就一番大业的人吗?蹇叔(公元前628年-公元前560年),这个春秋时期宋国铚邑(今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集)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就是世人立身的榜样、为人的楷模和治国的典
范。
    走进远古,走近文章中的主人公,我们会发现那些可贵的品质与卓越的才能穿过了几千年的岁月依
然在熠熠闪光。
    ●淡名薄利,高雅志趣清如水
    蹇叔本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乐于农耕的隐士。住在宋国铚邑一个叫鸣鹿村的小庄子里。
    蹇叔的住处简朴而幽雅。他的房舍实际上就是一片茅庐,庐前是一片浓密茂盛的竹林。站在竹林之
外、田埂之上,放眼竹林,那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派原味十足的野情风格。走在林海的小径上,高挑
的竹子用嫩绿的眼睛弯腰致意。坐在竹林下的石凳上,头顶密密匝匝的竹叶,独享一片凉爽的绿荫,那
是与大自然的最亲密的接触,是一种如梦的情怀。没有宠辱之争,没有名利之夺,有的只是一种诗人风
情、大家气概与智者的泰然自若。茅庐的左边有一眼清澈的泉水,一年四季源源不断的流淌,四周栽有
很多的树木和花草,水潺潺地流着,形成了一条自然流淌的小溪。清泉的的清凉与美丽都是真实的存在,
美丽的令人心旌,真实的令人心悸。那清澈和恣意流淌的岂止是泉水,蹇叔的智慧与高远的思想在上面
颤动。茅庐的右边放一块石头,沐浴日光月华,历经岁月轮回,石头的棱角渐渐隐去,粗砺的表面渐渐
光滑,独特的美丽花纹清晰地显现。坐在石头之上细细掰数流淌的时光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
    有一首隐居诗是这样描述的:“翠竹林中景最幽,人生此乐更何求?数方白石堆云起,一道清泉接
涧流;得趣猿猴堪共乐,忘机麋鹿可同游。红尘一任漫天去,高卧先生百不忧。”
    蹇叔的生活单纯而悠闲。农忙时和农人一起下田耕犁、刨翻、播种、除草、收获,农闲的时候和邻
人一道观泉、登山、捕鹿、捉鱼、阔论高谈。或者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是多么潇洒快意
的人生。
    蹇叔的志趣高远而隐忍。蹇叔不是锋芒毕露之人,也绝不是平庸凡俗之辈。无论是道德、情操,还
是修身养性,都在高雅的志趣中得到锤炼和升华。他又是那种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人。他从事劳动,但
是没有闲散和消磨,为生活歌唱,为心灵吟诵。他淡泊名利,但是对世界充满爱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隐居村野,但是怀着善良的本性,揣着责任和道义。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寻求宁静,然而他们一方面渴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世
俗的功利之心的纠缠。只有蹇叔那样的人,才能超脱功利、贪婪、自私、骄傲和野心,在大自然中享受
永久的宁静。
    ●知人识势,卓越智慧厚越山
    蹇叔有知人之明。虞人百里奚在家乡找不到出头之日,壮年时离妻别子,远走他乡,希望能够找一
个施展一生才学和抱负的地方。他先后游历了齐国和周都洛阳,然而处处得不到赏识和录用。流落到宋
国的时候,百里奚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只得沿街乞讨。但他并不死心,继续自己的求仕生涯。在铚
邑乞食的时候,他遇见了蹇叔。蹇叔见百里奚相貌奇伟,与谈时事,百里奚应对如流,遂对百里奚刮目
相看,顿时起了怜爱之心,将百里奚收留在自己家中。两人宏论崇议,惺惺相惜,结为知己。
    蹇叔有识势之智。蹇叔在百里奚入仕为官方面提了不少建议和忠告。当时齐国的公子无知杀了襄公,
自立为君,悬榜招贤纳士。于是百里奚想去投奔齐君无知,这时被蹇叔劝阻了。蹇叔说:“襄公之子出
亡在外,无知名位不正,终必无成。”于是百里奚打消了应召的念头。后来齐君无知出游雍林,这里有
很多对他有怨气的人,暗中将他袭杀了。百里奚由于听从了蹇叔的劝告而免去了这次灾难。
    不久,百里奚听说周厉王的弟弟王子颓喜欢斗牛,凡给他养牛的人都能得到优厚的待遇和丰厚的报
酬,就准备到国都洛邑,想通过养牛来接近和投靠他。临行时,蹇叔告诫道:“投奔于人,十分要紧。
投错了主人,离开他是不忠;跟他共患难是不智。此去应谨慎行事。”(“丈夫不可轻失身于人。仕而
弃之,则不忠,与同患难,则不智。此行弟其慎之!”--《东周列国志》)王子颓逐渐了解了百里奚的
才能后,决定重用他。这时蹇叔来到了洛邑,二人一起去见王子颓。回到住处,蹇叔对百里奚说:“王
子颓志大而才疏,他所信任和使用的人多是态度卑贱之徒和善于讨好之辈,此人不可依靠,不如趁早离
开这儿。”后来王子颓造反,失败被杀,百里奚又免于一难。
    百里奚因离家数年,想回虞国。蹇叔有个旧日的朋友,名字叫宫之奇,当时正在虞国做官,于是与
百里奚一道来到了虞。蹇叔向宫之奇盛赞百里奚的贤能,在宫之奇的引荐下,他们见到了虞公。回来后
蹇叔对百里奚说:“我看虞公爱贪小便宜,也不是有为之主。”百里奚因长久贫困,急于谋生,这次未
听蹇叔的话,留在虞国做了中大夫。蹇叔的担心不久就变成了现实。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
晋献公想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派大夫荀息给虞公送去了厚礼。虞公贪贿,便答应让晋军借道。结果晋
国灭掉虢国,回师时又趁机灭掉了虞国,虞公和百里奚都成了俘虏。“假途灭虢”、“唇亡齿寒”的千
古典故让不幸的百里奚成了亡国之臣,甚至沦为奴隶,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百里奚的一生,颠沛流离、历尽坎坷。这位满腹才学的人并不被赏识,甚至四处碰壁。在求仕的过
程中,有两次听蹇叔的话都得以脱身,只有一次不听,就碰上了虞君亡国之难,由此可见蹇叔的识人察
事、深谋远虑与真知灼见。
    ●因友入仕,至诚情怀朗似月
    人们入仕做官,有的是为了成名获利,有的是为了光祖耀祖,又的是为了建功立业,可是为了朋友
而入仕的,蹇叔当数第一人。
    做了俘虏的百里奚后来成了晋国公主穆姬的陪嫁奴仆。百里奚不甘于受此屈辱,在晋国送嫁去秦国
的途中,设法逃跑了,来到了楚国给人放起马来。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的贤智,假说百里奚是秦国的逃
奴,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赎回。百里奚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被拜为上卿,号称“五羖大夫。”已七十
高龄的百里奚,在历经人生磨难之后,终于找到了一展平生抱负的机会。
    做了高官的百里奚,深识蹇叔的才干,于是向秦穆公举荐了蹇叔。百里奚对秦穆公说:“义兄蹇叔
见识高远,胜我十倍,乃当世之贤才。请任蹇叔,臣甘当辅佐。”
    为稳妥起见,穆公派遣公子絷假作做买卖的商人,带着重礼到宋国聘请蹇叔。百里奚另写了一封书
信一并带去。
    公子絷收拾行囊,驾起二乘犊车,径直投奔鸣鹿村而来。公子絷看到很多人耕于陇上,相赓而歌。
歌中唱道:“山之高兮无撵,途之泞兮无烛。相将陇上兮,泉甘而土沃。勤吾四体兮,分吾五谷。三
时不害兮饔飧足,乐此天命兮无荣辱!”公子絷坐在车中,觉得歌音词韵有绝尘极致之妙,发出无限感
概,并对赶车人说:“古语说‘里有君子,而鄙俗化。’今天来到蹇叔的家乡,看到这里耕种田地的农
人都有高遁之风,我相信蹇叔一定是个大贤人了。”
    公子絷在农人的指点下,来到了蹇叔的住处。絷举目观看,这里风景确实十分幽雅。絷停车于草庐
之外,一小童子告诉他蹇先生和邻居老人一起到石梁观泉去了,很快就会回来。絷不敢轻造其庐,只是
坐于门旁的石头上等待。先是蹇叔浓眉环眼、方面长身的儿子白乙丙捕鹿回来,把客人请入草堂少坐等
候。又过了一会儿蹇叔与邻家的两位老人就回来了。
    公子絷遂向蹇叔恭恭敬敬地呈上百里奚的书信。信上的大致内容是:我不听你的劝告,所以遭受了
虞之亡国之难。今日有幸得到秦君赏识,委以重任。我自知才能远远赶不上你,所以向秦君举荐你一同
理事。秦君求贤若渴,特派大夫公子絷带着厚礼前往聘迎。如果你你连乡村山林生活不愿出来,那么我
也放弃爵禄,到鸣鹿村和你一起隐居!
    公子絷吩咐左右仆人从车厢中取出征书礼币,放在草堂之上。两位邻家老人哪里见过这么华贵的东
西,相互看了一眼,一脸惊骇之色。
    蹇叔看完信说: “当时虞君招致败亡,就是因为不信任百里奚,听不进他的忠告。现在,一个百里
奚也足够辅佑秦公成就霸业了。我已隐居多年,不想再出去做事了,所赐予的礼币,还请悉数收回,请
代我向秦公推辞致谢吧。”
    来者一听就慌了,急忙说道: “百里奚大夫说过,如果您不去秦国,他也不愿一个人在那儿了。他
也要像你那样去隐居了。”蹇叔听了此话,沉吟了半晌,最后无可奈何地感叹道: “百里奚一直想成就
一番大业,然而始终是怀才不遇。当今幸运地遇到了明主,我不能不成其之志。为了成全百里奚,这一
趟秦国我只好去了。不过过不了多久我还是要归耕于此的。”
    第二天早上,蹇叔把秦君所赠的礼币分赠给邻居,同时嘱咐家人要勤力稼穑。蹇叔与公子絷夜宿晓
驰,直奔秦国而去。
    这里有两方面十分令人感动。一是百里奚的坦荡胸怀。面对高官厚爵,百里奚想到的首先不是个人
名利,而是才能优于自己的蹇叔。他并不担心蹇叔建树的才能、爵位会盖过自己,而是以自己的亲身感
受和经历,全力向秦穆公推荐蹇叔。荣华富贵的时候不忘自己的朋友,这是一个襟怀多么宽广的一代谋
臣啊!“君子坦荡荡,小人心戚戚”,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于适当的赞美,这是一种多么
高尚的品质!
    一是蹇叔的重友重义。蹇叔为了成就友人的一生理想,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原有追求,去做一件违
 
背自己心愿的事情。另外,蹇叔的重友义举除了表现在此前给百里奚的多次忠告中,还表现在两人兼政
以后的行为中。秦国国策初定,狄戎兵马却乘机来犯,到秦国边界掳掠人口粮食,百里奚带兵反击。朝
中一些大夫想利用边境出现的情况和百里奚不在朝堂的时机试图改变国策,遭到蹇叔的坚决反对和严厉
痛斥,有力地维护了百里奚在朝中的地位和权威。
    百里奚与蹇叔能老死相携,这种让人传诵千古的友谊在现在的生活中能找得到吗?
    ●雄才大略,非凡智谋高过天
    蹇叔到了秦国,秦穆公向他请教治国图霸的良计。蹇叔说:“德义是根本,刑威只能补不足。国家
有德无威,国势不张;有威无德,民心不服。必须德威互用,才是立国之道。”(“德为本,威济之。
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他继续侃侃而谈: “秦与西戎相接,百姓久与戎民杂
居,多数不懂礼教,因此应该首先便百姓懂得法律的威严,知事有可为者;也有不可为者;耍加强对百
姓的教导,使他们知道荣辱;要树立国家的正气,对犯罪的人施以刑罚。这几件事办好了,富国图霸的
事才有基础。”穆公又问:“秦国可以争霸中原吗?”蹇叔说:“齐桓公年将七十,霸业已衰。秦国地
处西方,应先平定戎狄,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养兵蓄锐,等待中原变化,即不难代替齐国成为霸主。”
当秦穆公问到: “我想称霸诸侯,该从哪做起呢? ”蹇叔答道: “称霸诸侯,信义为先。必须三戒:力
戒贪图小利、气愤蛮干、急于求成。还得明辨形势,分别缓急。”(“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
忿则多难,急则多蹶”)他还进一步解释说: “人们吃亏往往是因为贪图小利;失去理智往往是因为愤
怒而冲动;做事失误或失败,往往是因为急于求成,而没有细加筹划。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去创
图霸的事业。”(“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秦穆公对蹇叔的雄才大略佩服不已,相见恨晚之意油然而生,他发自肺腑地道出自己内心的喜悦:
"蹇叔和百里奚真是我创立霸业的左膀右臂啊!"
    秦穆公拜蹇叔为右庶长,百里奚为左庶长,也就是“二相”,两人同掌朝政。自二相兼政以后,蹇
叔和百里奚辅助秦穆公教化民众,安施变革,兴利除害,使秦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了,秦穆公最终也成
就了霸业。史官中有一首诗这样赞道:子絷荐奚奚荐叔,转相汲引布秦庭。但能好士如秦穆,人杰何须
问地灵。
    蹇叔和百里奚在秦国任相兼政时,都已是七、八十岁的人了。这种老有所为、老而为之的精神和行
为既让人惊奇,又让人佩服、感动。他们作为杰出的政治家,蹇叔与老友百里奚一起,依靠出众的才智
和超群的谋略,使僻处一隅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国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其晚
年建树了辉煌的业绩。可以说,蹇叔和百里奚的智慧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一个文明程度最落后的小
国从此开始领导中华文明,秦穆公正是因为得到了蹇叔、百里奚,在他们的辅佐之下才最终成就霸业,
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于是就有了秦无“蹇”不成霸与“百里致霸”之说。
    ●哭师论战,耿直忠心红胜火
    古文观止中有《蹇叔哭师》这一名篇。公元前627年, 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
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秦伯向蹇叔咨询,蹇叔认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
涉,郑国肯定会作好迎战准备。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
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
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他凭着自己漫长的阅
历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根据秦、晋、郑三方情况,分析全面,陈词剀切,将潜在的危险无不—一道出,
对“劳师以袭远”的违反常识的愚蠢行径作了彻底的否定,指出袭郑必败无疑。蹇叔的论战之道几干年
来一直为世人称道,被奉为“知己知彼”的楷模。然而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正确意见。秦穆公利令智
昏,一意孤行,执意要派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白乙丙、西乞术(蹇叔的两个儿子)三帅率部出征。
    蹇叔实际上已失去进谏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弃努力——以“哭师”的形式来进谏,直言不讳
地指出此次袭郑的必然结果。在送别秦国出征之师的时候,痛哭流涕地警告官兵们说:“恐怕你们这次
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我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
    “哭师”召来了秦伯的诅咒、辱骂,这在封建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蹇叔继续进谏——以
“哭子”的形式来进谏,准确地指出晋国“必御师于崤”。想通过“哭子”的形式再次使自己的意见传
导给国君。
    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
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部队经过崤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
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的大将先轸认为这是打击秦国的
好机会,劝说新即位的晋襄公在崤山地方拦击。晋襄公亲自率领大军开到崤山。崤山本是形势十分险要
的地方,晋军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秦军到来。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股部队,孟明
视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突然不见踪影。孟明视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
情知不妙。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涌而上。孟明视他们一进崤山就中了埋伏,被晋军团
团围住,进退两难。秦国的士卒死的死,降的降。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全都被活捉了。
    崤山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彻底的大歼灭战,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伏击歼灭战。三十六计中把这个
故事列为了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的典型范例。
    从哭师论战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蹇叔是睿智多谋,富有远见的。他对秦穆公的东征,条分缕析,
指出伐郑三个谬误:一是“劳师袭远”,“师劳力竭”;二是“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三是“勤而无所,
必有悖心”。他并且预见秦军必定在崤山遭败。
    从哭师论战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蹇叔是忠直耿介的。他并不是一个随风倒的人物,他不迁就
国君的错误意见,而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直言劝谏,希望穆公打消远征的意图。“劳师以袭远,非所闻
也”,这话说的很委婉,意思却一点也不含混,不主张出兵显而易见。这句话又说的很稳重,很符合他
的元老身份。蹇叔没因国君拒谏,就对国家大事撒手不管。他意识到悲剧的不可避免,但他仍然希望以
哭为诫,试图使穆公回心转意。
    从哭师论战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蹇叔对秦国是一片赤胆忠心。当秦穆公不听劝谏后,他痛心
疾首,泪流满面。他伤心的不是儿子战死沙场,而是将士的“一去不复还”,是秦国遭遇一场浩大的灾
难。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蹇叔一哭再哭秦军,不仅哭出了他的目光远大,也哭
出了他对秦军命运的关切与忧虑,更是忧国忧民的真情表露。蹇叔的哭,哭的是对国家的忠心。
    从哭师论战的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像蹇叔这样寄身他国的士大夫的身份是非常卑微的。蹇叔哭
师先是遭到秦穆公的怒斥:“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继而又遭受秦穆公的谩骂:“尔何知,中
寿,尔墓之木拱矣。”士大夫的命运完全是掌握在公侯手中的。
    论战见其深谋远虑,那是智者的执着。劝谏见其战略眼光,那是老臣的忠诚。哭师见其忠愤满腔,
那是谋士的耿性,哭子见其情深意笃,那是慈父的悲伤。“孟明骨化蹇叔死,三良殉穆秦民悲。西风一
夜飘宫瓦,鸳鸯飞坠秦台下。”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谷梁传》、《吕氏春秋》、《史记》等巨著都专门叙写了蹇叔哭师这件事,后人还用蹇叔哭师作
为谜面猜两种中药名:预知子,北当归。
    ●一氏始祖,世代后人秉其志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述,蹇叔是蹇姓氏族的始祖,这也是有关蹇姓的单纯而又惟一的源流。
蹇叔的蹇字本是它的名字。其后人也就以祖名蹇为姓,称为蹇氏,世代相传。蹇姓宗祠有这么一句通用
楹联:千里行师,老成进谏;三朝著绩,银印增荣。其中的上联指春秋时秦国上大夫蹇叔极力谏阻秦穆
公远袭郑国的典故。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蹇叔半句话成就了一种流传至今的中华名酒,这就是陕西省凤翔
县生产的西凤牌西凤酒。凤翔在古代被称为雍州,《酒谱》上记载:“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醑
惟一钟。蹇叔劝之曰:‘虽一米投之于河而酿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这就是在雍州流传
的“蹇叔半句吉言,穆公一河美酒”的美丽故事。
 
    真正去读蹇叔,真正地读懂了蹇叔,你会领悟财富、名望、官爵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上帝给予人类
真正意义上的最伟大的恩赐是心灵的宁静。可是要得到他,无数的人等待了一生。
    蹇叔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