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战场(六)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9]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曹参没有参与这次破赵的井陉大战,而是留在魏地击败了赵国别将戚将军,随即,他吊着俩胳膊,转去增援荥阳前线了。

 

战败赵军的韩信随后考虑进击燕国。燕国也原是战国七雄之一,是七雄中最弱者,一直没有什么表现,除了曾经燕将乐毅攻屠七国七十余城,此外就是临末了的时候,派出义士荆轲刺杀秦王政。虽然做了种种努力,但是弱的燕国还是灭亡了。现在只剩下“燕京啤酒”似乎字眼里还保存着隐隐约约的燕的历史痕迹。

 

正在思考攻击燕国的事,这时候,李左车被军众高高兴兴捆来了,栓在了军旗下,然后就听士兵对他说:“你等着我,我这就去向韩信将军报告。”然后不一会,李左车就看见韩信跑着从帐门出来了,直跑向自己,韩信激动极了,远远跑过来好像一只伞蜥蜴。

 

韩信奔到李左车跟前,脸色通红,立刻解开他的束缚,引着他进了大帐,让他坐在东向的上座上,自己坐在向西的下座,把他当作老师来对待。

 

主虏二人促膝谈心,共话衷肠。

 

诸将也都面带疑惑地跑来献俘了。他们好像到现在还在做着一场梦。当然,可以说是一场美好的梦。有的诸将带上来数十百个战俘,有的是进城农民似的拉着一车西瓜(脑袋)。从利用价值上来讲,战俘应该比西瓜更值钱,否则,如果西瓜比战俘更值钱,这些人会把战俘砍了脑袋再送上来。献完之后——同时齐声一起向主将韩信道贺,大家却磨磨蹭蹭地不肯走,韩信说:“还有事吗?不是说让到财务科领金子吗?”

 

有的诸将咳嗽了一声,拱了拱手,摘下眼镜说:“我也曾看过兵法,孙子兵法云,‘右背山陵,前左水泽’,就是把右侧主要侧翼依靠着山,这样可以避免敌人从右侧侧击,还可以以高制低;或者把前方朝着水,或者左侧侧翼靠着水,这样可以把敌人压向水泊,或者卷击敌人而压向水泊,同时也避免左侧软弱侧翼遭敌人从其左侧击打。可是将军这次令臣等反倒背水结阵,这样只会被敌人把我们压向水泊,压入水里。您却还说等这样破敌之后我们再聚餐吃大饭!这样就能吃大饭吗?我们还以为要进河里吃河鲜呢。然而竟然我们以此获了大胜,这是什么法术和逻辑啊?在哪个研修班里学的?”

 

韩信与李左车对视了一下,说:“这是我在心理学专业的课堂上进修来的。而且其实兵法里也提到了,只是 君没有留意到吧。孙子兵法不是说了吗,‘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诚然,背水结阵,这是处于亡地,要被凶恶的不洗澡的敌人把我们赶下水,没有面水结阵,或者左水结阵,试图把敌人赶下水那么舒服,而且那样有右侧和身后的战术回旋空间。但是,没有空间的死地,亦可以战胜啊,只要这样死地中的人发了疯。诸位都知道,我们精兵都被调到荥阳主战场了,曹参将军自己也帅部在魏地略地没有来。来的这些,都是仓促征发收编来的,吾素来没有抚慰他们以得其心,也不曾三令五申、反复训练。用这样的人,此所谓‘驱市人而战’,赶着农贸市场的人让他们去打仗。我势必只能置之于死地,使人自为战,为求生而各自玩命。他们来自山西,都是不爱洗澡的,势必为了不下水,把命都豁出去了。如果我把他们置于生地,这些农贸市场的人,身后是大量的回旋空间,还不全都跑了?我还赶着谁去打仗啊?所以兵法上也要讲心理学啊。”

 

其实韩信还有一个地方讲心理学的,就是把赵军营垒遍插红旗,使得对方精神崩溃,兵败如山倒。

我方求生死战,对方信心士气被摧毁,这次完全都是心理战啊。

诸将听完,全都服了,心想,还是综合性的大学好哇,既学兵法,又学心理学,诸将皆说:“真好哇,非臣等所及也。以后我们不要再上专科性学校了。”

 

诸将出去之后,李左车也拿起笔来,把刚才韩信说的这话,作为心得记了下来,因为没找着纸(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他就按照当时人的习惯,把这心得,翻过袍子襟来,记在袍子上了。

 

李左车一直写到了后裤腰里,然后点了个点儿,这才把毛笔擎起来,用唾沫舔了一下,舔直了,放在自己腰间的上般下革,造字)囊里了,这个(上般下革,造字)囊里还可以放印绶,绶带垂在外面,一看就知道多大的官儿,现在他是亡虏了,囊里空空得只有一个俘虏证了。

 

韩信看了一下李左车,李左车呵呵地笑说:“不好意思,养成习惯了,我爱记笔记,岁数大了,脑子不好使了。我家里的笔记材料,有好几大衣柜。呵呵。”

 

韩信说:“老师,我这一点儿学问,都不成体系的很,真是班门弄斧了,对于打仗,我还是新手,从来没打过,不如您解放前就久经沙场,我这是张飞面前耍长矛了,张艺谋面前拿着DV了,张学友面前唱卡拉OK了。我下面的仗该怎么打,正要请教您呢?我正不知如何北攻燕,东伐齐呢。”

李左车说:“臣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如今我是败军之将,何足于与您研究大事呢?”

“诶,不是这样的。”韩信说,“我也读过一点《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知道百里奚在虞国做大夫的时候,虞国却国亡君丧,可是去了秦国作相,秦国却称霸诸侯。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候智商低而到了秦国智商就长上去了,是用与不用,听与不听的问题了。假若代王陈余听足下之计,如我韩信这样的人,早已就被人所擒了。因为代王陈余不用足下,韩信今日才得以侍奉您于此啊。”

 

李左车说:“臣唯一的希望,是您把我放归大柳树(北方交大附件的一个居民小区)。我还是老死山林,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去吧,真是不敢当啊。”

 

韩信再三劝慰,说:“仆(我的谦卑的说法)委心归计——完全放弃自己的心思,完全听从您的计策(“委心”一词的来历),愿足下不要推辞。”

 

李左车说:“嗯,臣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成语出处),那我就作为愚者说说,供您参考。嗯,您刚才问的是什么问题来着?唉,我这脑子,实在记忆力太差了。”

 

“哦,我问的是,仆欲北伐燕,东击齐,不知如何才能成功。”韩信说。

 

“哦,”李左车说,“如今将军涉西河,掳魏王,擒夏说,一举而下井陉,一个早晨还没过完的时间就破赵二十万众,诛代王陈余,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们无不把耒耜扔了,缀耕在家,杀牛杀羊,把家里好吃的都吃了,好衣服都穿上——这是干什么呢,是看见您兵戈大动,北方欲有大战,恐惧地等着您打,不作长远打算,只顾眼前享受了。农夫们尚且吓得如此,燕齐的将官兵士们,更是惶惶不安了。这是您的优势所长。但是,您的军官疲劳,士卒疲敝,其实难再委用。如今将军打算拖着这些疲敝之兵,顿挫于燕国的坚城之下,恐怕久战却不能拔,情见势屈。”

 

当时,尽管攻城技术在进步,但在守城技术的对抗下,攻还是远远难于守的。不过这种不平等很可理解,守方是将长期积累的人力化为城墙保存着,攻方是一次出动所有人力,两者战场上的不平等,实际正体现了投入力量的平等。在古代中国时期,攻防双方的兵力可以悬殊到这样的程度,据《墨子》一书论证,假如攻方以10万之众围攻,守方只需将4000余人,按每两米9人的密度部署,即可在最大不过920米的主攻方向上挫敌锐气。(墨子先生善于守城啊,墨守成规这个词,就是给他的。)

 

既然攻楚这么难,于是李左车接着说:“您攻燕旷日持久,后援和粮食不济,而小小的弱燕不服,齐国见了,必然自信心加强。燕、齐与您相持都不肯投降,则汉王和项王的轻重高下之势,就一时难以区分(其实是项羽集团的势就大于刘邦的了,为了客气,所以这么说)。这些情况,就是将军您的短处(weakness)。所以,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以weakness取代strength,而是以长击短。”

韩信忍不住问:“那我该如何以长击短呢?”

 

李左车踌躇了一下(没有说的太快,显得自己太不愚,而对方太愚了),说:“这个,我的估计,为您考虑,不如按兵休甲,抚慰赵国军卒的阵亡者家属,使得他们一高兴,百里之内,每日愿意担着牛酒而来,给您的将官们吃,给士卒们喝。显示您大得赵国民心,然后您具兵向北,压在去往燕国的路上(做出攻击态势),然后派出能说会道的使者,带着您的咫尺之书(当时的信写在一尺长的木板上),劝燕国投降。这样,您暴您所长于燕(就是战胜之威势),燕国必然不敢不听从,拿到木板儿就得投降。燕国已服,跟着您走了。您再派一个辩士向东告诉齐国,则齐国惧于燕赵之势,必也从风而服。所以,您用尽您之所长,避其所短,如此,则天下可得。用兵固然有先声而后实,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所谓先声而后实,这话值得留意,就是从心理上先威慑、瓦解了对方意志,臣服了对方,然后再实际用兵——等条件允许时,这对后来的韩信破齐,有明显得指导作用。所谓郦食其那件事(详见后),并非简单得只出于韩信贪功起衅,而是韩信乃至汉方既定策略的一部分。

 

韩信拊掌大喜,把咖啡一口喝光,说到:“善啊,善啊。”于是全按李左车布画,发使出使燕国。燕国见了木板,心中本来胆怯,果然从风而服。

 

当然,这个服,是比较脆弱的,前提是汉国不伤害和攻击燕王(臧荼)的本土利益,燕愿配合汉军行动。未来汉之伐燕,仍旧是迟早的事情。这个燕王臧荼,本来是燕将,被项羽所封,如今也算是投入了汉国阵营。北方整个大面积的河北,山西两省,都是汉的直辖地盘和仆从诸侯了。韩信的开辟第二战场,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光辉完成。

 

通常来讲,频频“战胜”,会把君或者大将的胃口诱得更大、更贪、更想出去打仗,直到自己精锐尽死,国民疲敝,遭到敌人大反攻而失败(从前夫差就是这么死的),大将军韩信能够断然止戈,把战争的推进进程控制在“顶点”之内,是他的明智和虚心啊。

 

韩信把战报报捷给汉王刘邦,刘邦大喜,随后楚军亦不断发兵北上赵国,争夺第二战场控制权,被韩信、张耳往来救挡,略定赵国城邑,楚军终不能有所作为,并且韩信不断遣发自己的精锐,调去南下支援荥阳汉军。

 

    荣阳座落在豫西走廊的东口前,它如奇峰拔地而起,东临千里平原,西与雄关成皋(虎牢关)相望,从成皋到函谷关,则是豫西走廊,两侧都是山地,谷峰交错,亦易守难攻。同时,荣阳还是全国的槽运中心,东北方向附近的敖仓,就是屯积粮食以送往关中(秦时代时)的一个大粮食集转地。

 

在荥阳前线这里,我们不得不说,项羽目前在荥阳城下顿挫不能前进,是由于前面的一个战略失误造成的。当时,四月份刘邦在彭城大败,逃出战场后,只有一些残兵败将,如果项羽能够立刻派出主力对刘邦实施战略追击,不给刘邦以喘息的时间,刘邦是难以在荥阳站住脚的,必然一败千里。如果楚军主力全部长驱直进,至少可以收复整个函谷关以东地区。

 

但是,在随何的策反下,九江国的英布抓漏子趁着项羽主力西出而骚扰了淮北地区。项羽大军于是放弃彻底截杀汉军,分出龙且一部拐头向南进发,讨剿反叛的九江国人。汉军这才得到了一点收敛残兵败将的机会,向西二百公里逃至荥阳,从而得以在荥阳布置固守,并且等待关中援军。项羽没能对彭城之败后的刘邦实施战略追击,这一失误,不是他主观骄傲所致,而是英布的掣肘所致。

 

五月份,刘邦逃到荥阳后,甚至以骑将灌婴为主导,对城下的楚军进行了一次胜利攻击,大攻破楚军。到了六月,刘邦甚至还从容地跑回到关中来做了些灌水的事情,安定了后方关中。八月,又敢于分兵派韩信北上。

 

这些情况印证和说明了,整个这一时期在荥阳城下攻击的楚军并不是其主力全部。其主力中的有力一部,是抽调在淮南和英布作战。

 

可以说,英布的反叛,是导致项羽在荥阳从五月到如今十月,没有对刘邦实施成功的战略追击,反而导致其整整半年时间在荥阳踯躅不前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刘邦手下三个著名文官是萧何、张良、陈平,那三个杰出武将中的第一个,就是英布,其次是彭越、韩信。

 

韩信能够在第二战场顺利擒王灭国,擒三王灭两国,大开北方之地,其实也是拜赐了英布在南方牵制了大量楚军主力。韩信从战术角度,总结了自己胜利的原因,但是没有提到,英布和刘邦,分担了楚军正面主力的狂放进攻,使得自己可以从容灭掉这些旧贵族诸侯,是其成功的战略背景。

 

而刘邦能够在荥阳抗住楚压,持续半年多,除了不断得到北方(韩信)精锐的补充,后方萧何的粮卒补充,当然也是因为英布在淮南担当了大量楚军主力的殴打。

 

目前来讲,英布功劳第一,韩信第二,刘邦本人第三。

 

但是,时光到了十二月,英布终于扛不住了,他和龙且连战了九个月(从四月英布反叛以来),终于被龙且大军在九江国把他打得节节败退,被龙且战破。英布英不起来,也布不下去了,见颓势已无可挽,只好弃军往荥阳汉国逃跑。他怕带着大军跑,目标太大,被楚军歼灭于半途,只好弃了大军,改走小道,带着随何只身逃奔汉国。

 

至此,当韩信胜利在北方开辟第二战场后,项羽亦成功地夺取了南方第二战场的控制权,九江国遂在随后被楚国并为郡县。楚国得了九江地盘,陡然扩大。

 

只是,从GDP和军事战略地位来讲,南方的第二战场,是不如北方的。项羽由于怒气,而猛攻英布,放松了对刘邦的战略追击压力和对北方的照顾,似乎是不明智的。或者换言之,如果龙且的善战能如韩信,不以精锐而能迅速战败英布,腾出精锐用于让项羽追攻刘邦,则中原的战事和北方韩信的从容,都会因此改观。可是,龙且的战力和智慧不如韩信,而英布的凶恶,甚于魏赵。

不管怎么样,随着英布在淮南的败亡,楚霸王项羽,得以把所有主力

,开始运用于荥阳(把淮南的楚军,调至荥阳),一直在荥阳城里满舒服,吃着小米白面“成功”地抵住了项军的刘邦,这时候,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敌人重压,开始,吃不好,也守不住了。

 

长河万里,铁马萧萧,群山如簇,荥阳的天光,终于开始黯淡下来了。这一切,似乎都源自于英布的败退。英布的重要,正可由此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