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武灵王的饿死感慨


blueski推荐 [2010-1-10]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彧润
 

        读过高中,学过翦伯赞《内蒙访古》的都知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翦伯赞称赞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一是“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指长城,与秦始皇相比),不能不令人惊叹”,二是“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在他的领导下,赵国一跃成为继秦之后的第二军事强国,在战国的历史上也只有赵国曾两次战胜过秦国。

  “胡服骑射”的故事,也因此常被用来论证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生活方式等意义的重要材料。

  然而,这样一个“英雄”的君主,却因家庭问题处理失当而不得善终。诚令人感慨不已。

  赵武灵王在四十五六岁左右,正大有作为的黄金段年龄时,就废长立幼,把君位传给幼子赵何——赵惠文王,其目的是想让他锻炼才干,培养能力,自称为主父(意思是君的父亲)。把至高无上的君权看得比性命都重要的封建社会,这样做是极其罕见的,在现代也很少有人会这样。可见赵武灵王也确实有些独特之处。但从后来发展的历史看,完全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且是犯一个无可挽回的无可谅解的错误。

  赵武灵王的的废长立幼,并不是因为赵何人品才干好于长子赵章,而是因为宠幸其生母吴娃之故。这就埋下了后来动乱的祸根。吴娃一死,又爱怜起长子赵章,想让他到代地称王,搞一国二王,在大臣的劝阻下,封为安阳君,主持代地的军政要务。

  赵惠文王4年,公元前295年,安阳君赵章勾结大臣田不礼,起兵反对赵惠文王,杀死了大臣肥义。兵败后逃到主父(赵武灵王)所居的沙丘宫。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和李兑派兵包围了沙丘宫,杀死叛乱的安阳君公子赵章和大臣田不礼。赵惠文王随即下令,以主父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沙丘宫,并断绝宫里的粮食和饮水的供应达三月之久。赵武灵王既出不去,又无食可吃,竟上树掏麻雀充饥,三个月后终于饿死在沙丘宫里。由此可见赵武灵王的悲剧完全咎由自取。

  其一不该听枕头风,废长立幼,违背封建立长继位的传统,失去道义上的支持。其二既已废了长子赵章,就不该再让其镇守一方,手握重权,至使兄弟间猜忌加深,必欲至之死地而后快。其三赵章已犯有非常清楚的叛国罪,还发什么慈悲,收留隐匿他,从而导致赵何,即重用廉颇、蔺相如的赵惠文王痛下决心一窝端掉,以绝后患。

  最后一点是赵武灵王自我感觉太好。他认为:我如此地用心栽培他们,重用他们,也试图一碗水端平,让他们各自发挥才能,他们会感恩我,孝敬我。谁知:权力会异化人,会使人的兽性恶欲得以触发,干出怵目惊心、伤天害理之事。

  一部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史,也可说是一部王公贵族父子相残、兄弟相煎,血腥气浓浓的历史书。

  我们知道:赵惠文王能不拘一格地提拔重用出身低微的蔺相如,能重用像廉颇、赵奢等这样赫赫有名的战将,敢于跟残暴而强大的秦国相抗衡,应该算是一个有远见有作为的君王,可对父兄这方面竟是如此地冷酷无情,可见这不单单是个人素质问题,恰恰进一步印证了权力会异化人。

  赵武灵王一忽儿立长子赵章,一忽儿又立幼子赵何,结果是兄弟相残,又害了自己,落得一个饿死的下场。历史上评价其为“仁柔”所害。笔者以为“仁柔”只是表象,实质还是权力的争夺。

  在继位和权力转移过程中,只要不按公开、公正、透明的程序运行,不论其程序是约定俗成的,还是用民主方式产生的,也不论这“公开、公正、透明”运行程序,是实质性的抑或仅是形式上的,有程序跟没有程序是大不一样的。不讲程序,仅凭君王或长官一时的心血来潮、意气用事,血淋淋事件的发生就难以避免。在古代是这样,现代也一样。

  由此可见,照程序办事,照章办事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党和政府提出要建立法制国家,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确是英明决策,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