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祖国统一的赵佗


blueski推荐 [2010-2-15]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王立荣
 

赵佗,(? 前137年),是秦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真定(正定)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香港、澳门及岭南地区确立政权的秦朝将领,为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及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开始了建立多民族统一中国的宏伟大业,他把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作为进军的首要目标。公元前218年,他派大将屠睢、赵佗率50万大军进攻岭南地区。由于屠睢滥杀无辜,引起了当地百姓的顽强的抵抗,屠睢也被当地人杀死,而秦军“三年未能越岭”。在这种情况下,赵佗被秦始皇任命为主将,负责进攻岭南地区。赵佗采取了民族亲和的怀亲政策,团结当地少数民族首领,逐渐取得了当地人的信任和拥戴,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在公元前214年成功平定了百越之地,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政权,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
  百越被平定后,秦王朝为削弱赵佗兵权,派任嚣出任南海郡尉,而赵佗仅被任命为南海郡(今广州)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为促进当地经济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他从中原迁徙50万人与少数民族杂居。
  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专权,即位的秦二世对人民进行了残暴的统治,引起矛盾激化,从公元前209年起,爆发了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在混乱的情况下,任嚣觉得无力控制局面,便请赵佗代理南海郡尉,并嘱咐“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背山面海,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秦朝灭亡后,中原陷入了楚汉相争的混乱状态,在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的情况下,赵佗起兵统一了岭南的政权。他在当地汉越两族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番禺就是现在的广州,广州古称“番禺”,是由于它最早的城市是建在现北京路附近的番山和禺山上;广州早期又称为“任嚣城”和“赵佗城”,是因为当年秦将任嚣和赵佗奉命驻岭南,并建立
南越国和修筑城市而得名的。赵佗又对番禺城进行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
  经过几多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稳定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亲率大军平定赵佗故乡东垣的叛军,并将东垣改为真定县,取“真正安定”之意。为维护国家统一,刘邦于次年派大夫陆贾带诏书南下,劝说赵佗归顺朝廷。在诏书中汉高祖刘邦高度评价了赵佗治理和开发岭南的功劳。在陆贾劝说下,赵佗表示接受汉高祖的封号,孝忠朝廷,这样,赵佗在称臣前提下,在南越地区建立了具有高度自治权的少数民族政权。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采取了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政策,限制岭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赵佗一方面安抚岭南各族人民,另一方面又多次派使者赴京劝说吕后,但吕后不但不听劝说,反而下令扣押使者,并扬言要捣毁赵佗在今赵陵铺的祖坟,并下令进攻南越地区,无奈之下,赵佗于公元前182年宣布独立,自封为南越武帝。
  吕后死后,汉文帝即位,采取了休养生息和民族和解政策,废除了吕后的一些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为了笼络赵佗,汉文帝派人修葺赵佗先人墓,这所墓地,在中华民族统一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采取这些措施后,汉文帝仍派太中大夫陆贾再次携诏书出使南越,在诏书中汉文帝表示“愿与王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汉文帝的态度,使赵佗十分感动,为维护祖国统一,防止分裂,他再次受封南越王,奉汉称臣。赵佗再次称臣,对于稳定汉王朝在岭南的政权,促进岭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佗在统治南越地区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统治过程中,他非常注意利用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来改变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他还利用行政手段推行汉语、汉字。他还在当地积极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打井灌溉技术,冶金纺织技术,并把牛耕技术铁制农具引到岭南地区,并且他还重视和发展造船业和海洋捕捞业。
  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从他率兵攻越到他去世,共经历81年,为祖国统一,民族融合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把中原先进生产力传播到岭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