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墓漫步


blueski推荐 [2010-3-3]
出处:绥德网
作者:张泊
 

  绥德城是一座山城。 
  有一座山十分奇特,“天下名州”四个朱红色大家就醒目地镌刻在它那扇刀削斧砍般的青崖上。它像一头山豹蹲伏在无定河和大理河的交汇之处。那踞伏欲张的山腰铸满着如铁的褐色硬石,好像是聚结着无穷的力量;山顶上覆盖的一层黄山,如豹的斑毛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泽;而那只向北圆状崖头略略垂着,极像睁圆着双眼,虎视眈眈地盯着宽广而深远的无定河谷,似乎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就会一跃而起,在起伏的群山中兴风长啸。 —它,就是有名的疏属山。 
  远远望去,山崖之上散落着一簇簇的石头窑洞,再往上看,一间玲珑剔透的小亭子款款地落在一个小山包上,在树木的掩映间,颇有一番偏偏欲翔之态。传说中的秦太子扶苏墓就坐落在这个小亭之畔。
  绥德在秦代就是秦都咸阳的北部门户,属古上郡。据《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匈奴“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逼戎狄,收河南(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大套一带),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五原之间),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只有扶苏贤良明达,颇负重望。他看到父皇焚书坑儒,认为不可,便直言相谏,被秦始皇一怒之下贬到上郡来作蒙恬的监军。这是公元前 212年的事。 
  过了两年,也就是在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因病重无治,死于原赵国的沙丘宫 (今河北省广宗县 )。临死前曾遗诏扶苏,让他回咸阳参加葬礼。随行的中车府令赵高,趁机勾结左丞相李斯及始皇幼子胡亥,秘不发丧,假造诏书,废掉了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并把始皇临终前命扶苏“与丧会咸阳”的遗嘱进行篡改如下:“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奖军蒙恬将帅数十万为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就这样,以一纸伪诏逼死了公子扶苏。 


  如今,疏属山巅,静静地躺着扶苏的坟墓。 
  墓呈长方形,长约 三十米,宽 六米,高约 八米。墓旁原立一石碑,上刻“秦太子扶苏墓”六字。此碑在文革中已被破坏。 1978年文物部门重新立碑,上刻“秦扶苏墓。”墓地周围瓦砾遍地,当年似有殿宇,今也已毁坏殆尽。扶苏墓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国家拨款进行重新修葺。 
  绥德民间有许多关于扶苏的传说。人们说当年扶苏接到诏书后深信不疑,为父皇的绝情而悲愤痛绝,便来到城东南四里的卢家湾石崖下面对苍天泪如泉涌,鸣咽哽塞,泣不成声,然后就一头碰死在石崖上。突然,石崖缝里竟流出一股泉水来,汩汩作响,仿佛也为他的不幸而死哀怨呜咽不已。因此人们便把此泉名作“呜咽泉”,把此地也叫作“杀子谷”,并把他的尸骨埋在对面的疏属山上,让这位不幸的灵魂永留边关。历代文人在此有许多挽诗题咏,向长眠在这里的这位二千多年前的冤魂致悼。唐代有个诗人叫胡曾的有《杀子谷》一诗,诗云: 
举国贤良尽泪垂, 
扶苏屈死戍边时。 
至今谷口泉呜咽, 
犹似当年恨李斯。 


  城北二里处的晋溪洞,也相传曾是扶苏当年在绥德监军时公余赏月的故地。后人在这里曾建过一座“月宫寺”,以示怀念。现留存石崖穴洞一孔,离地面 25米,洞高 2.5米,宽 4.8米,深 6米,有石刻诗词十余块,多为兴咏、悲秋、思乡、怀古之作。此外,绥德城内还曾有过扶苏庙一座,是明代建筑,现在也早已无存了。
  相传扶苏死后,胡亥等人怕蒙恬不服,在边关造反,便设计把他锁进了阳周狱中。蒙恬满腹冤屈,无处可诉,昼夜无眠。一天夜里,他手托身下铺的羊毛,心中一动,便用羊毛上毛插在竹子管理制成了第一支毛笔,用此来书写倾吐自己心中的悲愤。据《史记·蒙恬列传等》载,蒙恬临终时说:“吾先人及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击其势足以自背叛,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主也。”在胡亥的再三逼令下,终于服毒自尽,结束了他功勋昭著的英雄一生。可是他制作的毛笔却留传下来,因此,后人也有把毛笔叫做“蒙笔”的。 
  蒙恬造笔,仅仅是一种传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学考古新发现,揭开了这一千古之谜。在河北武安磁山、甘肃秦安大地湾、山东滕县北辛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已经发现用笔绘制的花纹痕迹。原始的毛笔,看来是割取兽毛结扎而成的。而在 1957年发掘的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战国楚墓中,出土了完整的毛笔各一支,距传说中的蒙恬造笔均早数百年。或许蒙恬对笔只是曾有过若干改良而已。但人们对这位英勇卓越的名将所寄予的深切却是昭然可见的。无怪乎后人有诗叹曰: 

墓草离离墓道侵,
千年塞下此冤沉。 
生前造就千支笔。 
难写孤臣一片心。 

  蒙恬的墓就坐落在大理河西岸,与扶苏墓隔河遥遥相望。他的墓传说是部下将士用战袍掬土堆成的。这座方圆占地二亩的大土丘,高高耸立,巍然如昔。墓前也立有碑石一通,上书“秦将军蒙恬墓”六字,为清乾隆年间绥德州知州张之林立。此墓冢如今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你站在疏属山巅放目四望,只见塞北大地群山怀抱,如潮如涛,而两条河流像飘动的长带绕山而流。青青大理河,黄黄无定河,在这里亲吻、嬉闹,扭成了一条柔美的曲线,分不清是谁拥抱了谁。正如一位来到这里的诗人写的: 

无定河英雄 
大理河美丽 
走过苦苦思恋的旅途 
在这儿幽会相吻  

他带有沙漠的豪爽 
她带有黄土的温存 
手儿抱起了 
永远永远不再分离  

古老的绥德城 
一位慈祥的媒翁 
为情侣举行了婚礼  

匆匆又上路了 
合唱一曲信天游 
去会黄河母亲…… 


  长卧在疏属山上的扶苏和大理河畔的蒙恬,面对如此江山风流,也可以笑慰于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