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之君赵襄子(下)


编辑:小鱼的理想 [2010-3-23]
出处:网上流传
作者:未详
 

经过几年的休养,赵氏的实力得到了恢复。赵简子向荀寅、范吉射盘踞的朝歌进军,荀寅、范吉射逃亡邯郸。赵简子占领邯郸,荀寅、范吉射逃亡柏人。赵简子占领柏人,荀寅、范吉射逃亡齐国。赵简子在占领邯郸、柏人后,赵氏的实力大大增强。
荀寅、范吉射逃到齐国后,知道再也回不去晋国了,就声明把自己的土地献给晋国的国君。
赵襄子十八年(公元前458年),智瑶听说荀寅、范吉射都已死去,就联合赵无恤、韩虎、魏驹,把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给分了。在范吉射、荀寅发表声明后,晋国国君就把范氏、中行氏的土地接收了。对于智、赵、魏、韩四家的公然掠夺,晋出公大怒,与四家大战一场,晋出公大败,不得不向智、赵、魏、韩四家道歉,才算完事。智、赵、魏、韩在分得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后,实力迅速膨胀,与秦、齐、燕这些一流的诸侯国相比,智、赵、魏、韩四家也已不算逊色。
智瑶在这次分赃中获利最厚,智氏的实力大大超过三家。智瑶美髯长大,射御足力,伎艺毕给,巧文辩惠,强毅果敢。智瑶是一个非常有雄心的人,在其执政期间,晋国已是中原各国的霸主。智瑶的最大愿望是消灭赵、魏、韩,一统晋国。赵、魏、韩三家虽然对智瑶的野心早已洞悉,但由于智瑶能以国君的名义发号施令,而且实力超群,三家都很畏惧智氏。最重要的是三家彼此狐疑,受智瑶的摆布,无法形成稳固的联盟。
赵襄子二十一年,智瑶决定进一步削弱赵、魏、韩三家的实力。智瑶以晋国国君的土地还不如智、赵、魏、韩四家的多,晋君有失大国国君风度为名,号召赵、魏、韩三家与智氏各献一万家之邑给晋君。晋国的城邑中,小家也会有四五人,有几十成百奴隶的大户也为数不少,按当时晋国的平均水平,万家之邑的人口不会低于十万。万家之邑是一笔很不小的财产。
智瑶首先向三家中实力较弱的韩氏要地。韩康子知道这是智瑶借国君的名义,为自己索地,想不给。他的谋臣段规劝韩康子说,如果不给,必遭智瑶的打击,到时候损失会更大。不如割地给智瑶,以骄其意,使之向别家索地。如果别家不给,必与智瑶发生冲突,到时候韩氏再视变而动。段规劝韩康子再忍一忍,总会有事情发生。于是,韩康子同意为国君割让一个万家之邑。
智瑶命人向魏氏索地。魏桓子对于智瑶的巧取豪夺早已不堪忍受,不愿白白损失一万家之邑,想要拒绝智瑶。魏桓子的谋臣任章与段规的想法一样,劝魏桓子再忍一忍,割地观变。任章说,首义者必亡,不能做第一个公开与智瑶为敌的人,那样风险太大。魏桓子听从了任章的建议,同意为国君割让一个万家之邑。
智瑶派人向赵襄子索地,点名要赵氏的宅皋狼(今山西离石西北)之地。宅皋狼是赵氏祖先的发迹之地。对于智瑶的无礼,赵襄子决定不再忍让。自从在伐郑的庆功宴上为智瑶侮辱后,赵襄子就一直在忍耐,希望韩、魏能不堪其忍率先发难,赵氏好趁机而上。但韩、魏存的是与赵氏一样的心思,都希望别人能率先发难,自己俟机而动。结果三家互相观望,谁都不肯率先发难,被智瑶一次又一次地欺负,实力不断地在削弱。赵襄子的很多门客此前对赵襄子的软弱很不满,纷纷离开了赵氏。由于赵氏在赵简子时期积聚了雄厚的实力,所以虽然一再被智瑶削弱,但还是比韩、魏要强大的多,因而一直是智瑶主要打击的对象。赵襄子知道,无论赵氏怎样忍让,智氏都不会停止对赵氏的打击。智瑶只有在灭掉了赵氏后,才会罢手。对于智瑶指名要的宅皋狼之地,赵襄子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如果连赵氏的祖地都被割让,赵襄子的门客就会因其懦弱而离去得更多,赵氏族人也会由于祖业不保而不再支持他们认为无能的赵襄子。赵襄子就会陷入到内外交困的境地,赵氏可能会一蹶不振,从此不再具有与智氏一争的实力与勇气。
由于智瑶打着为国君索地的名义,如果赵氏不给,就会落下不忠不义的恶名,在政治上十分被动。智瑶就可以替君除恶的名义,驱使韩、魏堂而皇之的打击赵氏。这是赵襄子最担心的,比面对强大的智氏还要担心。
为了消除因拒绝智瑶而带来的政治上的不利,赵襄子直接与晋出公联系,表示赵氏愿意为国君驱逐智氏,请国君亲政。晋出公对赵无恤与智瑶的念头一清二楚,希望赵氏与智氏这两个最强的家族能拼个两败俱伤,以便夺回沦落多年的执政权。晋出公知道,智氏的实力最强,如果智瑶再打着国君的旗号,联合韩、魏打击赵氏,赵氏很快就会被击垮。赵氏被击垮,智氏会更加强大,对国君的威胁也会更大,废君自立的篡位逆行,智瑶是完全能做得出来的。为了让赵襄子与智瑶的较量能够不在起跑线上就被击败,晋出公决定不让智瑶以自己的名义打击赵氏,而是以倾向赵襄子的姿态来加重赵氏的力量,使赵氏与智氏的火并能打得更激烈,消耗掉两家更多的力量。
晋出公公开向他的臣民表示,他不要四家的土地,只希望四家能奉公守法就好。这就宣布了智瑶的索地行为是假公济私。赵氏对智瑶的索地也严词拒绝,智瑶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智瑶对晋出公的黑手十分恼火,此时如果对晋出公动手,就将坐实叛君的罪名,而赵氏则可以反过来以尊君除逆之名来对付自己。晋出公的倒向赵氏,使局势立即发生了变化。智瑶决定先除掉赵氏,再收拾晋出公。
智瑶把韩虎和魏驹找来,智瑶把韩、魏两家的万家之邑退还给了他们,说自己想消灭赵氏,得手后,愿与韩、魏两家三分赵氏。韩康子与魏桓子同意了。
在智、韩、魏联军的和击下,赵氏很快就被击败了。智瑶此次用兵没有使用任何名义。
赵氏战败后,退往何处,族人意见不一。邯郸粮多民众,长子地近城厚,赵襄子都没有选择,而是去了路远民亲的晋阳。赵简子告诉赵襄子,赵氏如逢大难,必须退往晋阳。
晋阳大夫尹铎出身低贱但很有才能,为赵简子赏识。尹铎在晋阳实行轻赋便民的政策,深受百姓拥护,晋阳是赵氏群众基础最好的地方。而且董安于建筑的晋阳城十分坚固,晋阳城的居民多有戎狄血气,彪悍勇武。因此,赵鞅告诉赵无恤,晋阳是赵氏克难的最佳地点。
赵襄子刚入晋阳,智、韩、魏就紧随而来,包围了晋阳城。晋阳城内的居民听说赵氏来晋阳避难,都愿意为赵氏效力,以报答赵氏多年的优待。
智、韩、魏联军的攻势很猛,晋阳军民的士气也很高,战争打得十分激烈。守城消耗最大的是箭,不久,赵氏的箭就要用完了,赵襄子很着急。
张孟谈对赵襄子说,当初董安于修晋阳城的时候,对今天这种情况就早有准备。晋阳城内的宫殿、房屋,其墙壁里都是坚韧粗长的蒿荻,是优质的箭竿原料。宫殿内多有铜柱,熔化后可做箭头。赵襄子对董安于的深谋远虑非常佩服。很快,赵氏就有了充足的箭了。
晋阳城内的存粮很多,够城内的军民吃好几年的。当初董安于在城里建造了很多巨大的粮仓,晋阳这些年来虽然无事,但尹铎也让这些粮仓的粮食保持充足。
智、韩、魏联军攻了一年多也没有攻下晋阳,其中韩、魏两家的损失最大。韩康子与魏桓子对智瑶驱赶他们的军队攻城充当炮灰的做法很生气,但却不敢发作,违抗智瑶的命令。
对于晋阳的久攻不下,智伯也有些着急。此时,赵氏与智、韩、魏三家的战争已全面展开。赵氏的代、邯郸、长子不断派军来救晋阳,虽然被屡次击败,但仍然前仆后继,战斗不止。智瑶决定尽快地解决晋阳的战斗。
智瑶仔细地观察晋阳的地形,有了破晋阳的主意。智瑶告诉了韩虎、魏驹自己要水攻晋阳的详细方案,三家便开始挖渠引水。
水势不断地上涨。好在晋阳城的城墙被董安于修得如铜墙铁壁一般,既未坍塌也未剥落。只是城里的水越集越高,城里的人被迫搬到房顶居住。赵氏的宫殿楼台都比较高,未被水淹,无恤就让房屋被淹的百姓到这些地势高的地方来生活。虽然晋阳城内的形势很危急,但城内的军民却团结一心,没有怨言,让赵襄子十分感动。
智瑶引来的水越来越多,晋阳城的水位也越来越高,眼看着还有三版(一版为二尺,当时的一尺约为二十三厘米)就要没过城墙了,城内的大片房屋被涨高的洪水淹没,晋阳城的形势万分危急。赵襄子不愿坐以待毙,与赵相张孟谈商量对策。张孟谈决心冒死出城,游说韩、魏,作最后一搏。
张孟谈从水中潜入到韩康子的防区,入见韩康子。张孟谈把晋阳城旦夕可破的情况据实告诉了韩康子,同时分析了赵氏被灭后韩、魏的前景。韩康子很同意张孟谈的分析。韩、魏在攻赵的战争中,为智氏驱使,损失很大。赵氏被灭后,韩、魏根本不是智氏的对手。而且近来,智瑶见赵氏已奄奄一息,对韩康子和魏桓子更加无礼,三分赵氏的诺言早已抛到脑后。这让韩康子又怒又怕。张孟谈提出的赵、魏、韩联合抗智,三分智地,永结友好的建议更符合韩氏的实际情况,韩氏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韩康子把魏桓子请来与张孟谈相见,魏桓子也同意赵、魏、韩联合抗智的建议。赵、魏、韩三家决定当夜行动。
韩、魏决开水坝,倒灌智氏,赵氏也从晋阳城中杀出。智氏遭此突袭,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就已被打败了。智瑶被杀,晋国的智氏大臣陆续逃亡秦、齐等国。
赵襄子按照胡人的习惯,把智瑶的头颅派人以漆的工艺结合镶嵌工艺制作成了一个酒器。
智瑶被杀后,赵、魏、韩三家对晋国的所有财产进行了一次整体分配。除了智氏的财产,晋国其他家族的财产也都被作为分配的对象,就连国君的财产也未幸免。三家只给晋君保留了绛和曲沃地区。至此,赵、韩、魏三家分晋。晋出公逃亡国外。
晋国的强臣从八家减少到六家,再从六家减少到四家,最后四家又变成了三家,赵、魏、韩三家一直存在到了秦始皇时期。在这个兼并过程中,八家也好,六家也好,四家也好,三家也好,其政权性质都是一样的,并不是三家分晋时,赵、魏、韩的政权性质突然间发生了发生了质变。到后来,就连晋君也实行了与他的大臣们一样的施政办法。三家分晋只是当时中原霸主晋国国内权臣兼并战的一个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晋国并没有因为国内的权臣斗争而丧失中原霸主的地位,反而是越坐越稳。三家分晋后,魏国和赵国先后称霸中原,代替了原来晋国的霸主地位。而韩国是整个战国时期,外交战术运用得最合理的一个国家,但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三晋对中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当初的晋国。
在灭掉智氏后,赵氏成为三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赵襄子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再次巧取豪夺,使赵氏获利最多。智氏的祖地智及其周边地区(今山西隰县、灵石、霍州、介休、蒲县、吉县、大宁地区)为赵襄子夺取。赵简子、赵襄子时期奠定了此后赵国的基本版图,代郡、智地、邯郸、上党、晋阳。赵襄子击败了强大的智氏使赵氏渡过了在晋国时期最严重的生存危机。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分晋后,赵、韩、魏三国已开。晋国国君的废立完全由三家控制,晋国变成了在三家控制下的小国,晋国的国君要朝见赵、魏、韩之君。
赵襄子与戎人空同氏(今宁夏南部、甘肃西北部一带)联姻,使赵国的势力渗透到黄河以西,对秦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赵襄子与空同夫人生了五个儿子。
由于赵简子的太子伯鲁是成年后死去的,无恤把伯鲁作为隐君看待,按照兄终弟及的规矩立伯鲁的后人为君。由于赵简子富于春秋,伯鲁与无恤的年龄相差很多,有好几十岁。而赵襄子也很长寿,在位达五十一年之久。由于伯鲁的儿子周也去世了,赵襄子便立周的儿子、伯鲁的孙子浣为太子。
赵襄子死后,浣继为赵君,就是赵献侯,都城在中牟(今河南鹤壁)。但是不久,掌握代郡的赵桓子驱逐赵献侯,在代自立为君。赵桓子是赵襄子的同母弟。
一年后,赵献侯在邯郸族人的支持下,杀死了赵桓子,夺回了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