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秦惠王(上)


编辑:小鱼的理想 [2010-4-1]
出处:网上流传
作者:未详
 

秦惠王名驷,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武王和秦昭王的父亲。秦国经过献公和孝公两代的变法图强,在惠王时成为第一流的强国,是秦惠王把两代先君积聚的力量转化成了巨大的现实成果。秦惠王夺回了秦国的河西旧地,打通了中原通道,占领了汉中和巴蜀,为秦统一六国建立了富饶巩固的大后方,秦国在这一时期就已经打下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强大经济基础。
秦惠王生于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非孝公长子。孝公虽然任公室贵族公子虔和公孙贾为太子驷的师和傅,但却把太子驷带在自己的身边。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年),孝公病危,长久凝视窗外黄鸟,示太子驷除掉商君鞅。太子驷解其意,轻声吟黄鸟诗,孝公瞑目。黄鸟诗说的是秦穆公去世后以秦国三个贤臣殉葬的事。
秦惠王即位不久,公子虔和公孙贾告商君造反。秦惠王使人请商君,商君不敢赴秦惠王之邀,逃回商。孝公去世前,曾向商鞅言明传国之意,商鞅拒绝,但已知孝公对自己的担忧。遂与魏国在秦国的使节联络,欲投魏惠王。商鞅听说惠王邀己,以为凶多吉少,仓皇逃亡封地商,召集门人,欲通过秦国的边境要塞郑(今陕西华县北)进入魏国。秦惠王见商鞅不敢赴约,反而逃跑,就命人去捉他。魏惠王听说商鞅已反,速命魏错攻秦。秦惠王听说魏军来攻,商鞅奔郑,对郑形成夹击之势,便命秦军主力接战魏错,命驻郑的秦军务必杀死商鞅。魏错被秦军活捉,商鞅被杀死。秦惠王命令车裂商鞅尸,诛灭商鞅家人。商鞅在秦国执政多年,独断专行,秦国的许多大臣都很怨恨他。
秦惠王元年(公元前337年),秦国的邻居楚、韩、赵、蜀遣使者来咸阳贺秦惠王登基,观察秦惠王的行事。
秦惠王二年(公元前336年),秦国统一发行流通商鞅主持铸造的圆形铜钱。圆形铜钱与当时的商业王国卫国的流通货币十分近似。惠文王对秦国的商业发展十分重视,对孝公时期的抑商政策有所调整。
秦惠王继续献公和孝公时代的攻魏事业,以打通秦国与中原的联系。秦惠王五年(公元前333年),秦惠王任命魏国阴晋(今陕西华县东)人公孙衍为大良造,谋划攻魏事宜。秦惠王六年,魏国为避免秦与赵、楚对自己形成夹攻之势,割阴晋与秦国修好。秦惠王把阴晋改名为宁秦,以示心中的喜悦。秦国东进中原的一颗钉子被拔除了。
魏国割阴晋与秦后,和齐国联合攻击赵国。赵肃侯决漳水灌齐魏联军,齐魏联军大败。
秦惠王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国趁魏国新败,大举攻魏,虏魏将龙贾,斩首八万。经此大胜,秦国已在事实上占有了河西地,魏惠王顺水推舟把河西割给秦国,向秦国求和。魏惠王使人重金贿赂公孙衍,公孙衍说秦惠王趁秦魏暂好之机解决西面的义渠。
魏人张仪入秦,求见秦惠王,王与之谋伐诸侯策略。张仪指责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此时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良机。西面的义渠是游牧民族政权,机动飘忽,短时间是很难消灭的。魏国尚有霸主根基,如缓过劲全力攻秦,秦国将很难对付。于是秦惠王以张仪为客卿,公孙衍入魏为相。
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29年),秦军继续猛攻魏国。秦军渡过黄河,攻取了魏国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门峡西)、曲沃(今三门峡西南)等地。次年,秦国开始设置相邦,任命张仪为秦相。秦惠王派公子桑攻取魏国的蒲阳(近山西隰县)。
秦国在占领河西地后,想将河西地北面的上郡收归秦国,以彻底将魏国的势力赶出黄河以西。魏国由于秦国占领了焦和曲沃,魏国闭塞秦国的要镇陕受到极大的威胁,从而想夺回焦和曲沃。于是张仪入魏,与魏惠王商议换地事宜。魏国将孤立在黄河以西的上郡十五邑(在今天陕西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子长以南)交给了秦国。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国把焦和曲沃还给了魏国。
秦惠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秦惠王命张仪攻魏,夺回了焦和曲沃,还把陕也夺了下来。从此,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土地全部被秦国夺回,魏国闭塞秦国的陕也被秦国夺取了。秦国终于打开了通往中原的通道。
魏国是一个靠掠夺为生的国家。虽然魏国本身也有农业,但魏国的人口很多,粮食产量满足不了本国的需要,只能靠进口。尽管李悝实行精耕细作、开展多种种植以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也没有彻底解决魏国人多地少的问题。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对粮食的控制都很严,经常利用粮食问题来卡对方的脖子。魏国与东西两个农业大国齐国和秦国的关系都不怎么样,经常挨卡。于是,魏国拼命发展军事,成为战国前期军力最强的国家。魏国走上了掠夺的道路。魏国先是卡死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迫使秦国只能与魏国作生意。秦国虽然也可以通过北边的赵国和南边的楚国绕道中原,但要绕很远很远的路。而且这两个国家也绝非善类,趁秦国商人取道自己的国家,抽取很高的关税。秦国不甘心魏国的剥削,与秦国展开多次的战争,但都没有夺回通往中原的道路。河西地之所以为历代秦君重视,主要就是只有占住了这里,才有可能走向中原。中原是当时中国各地的商品集散地,其中最重要的商业区就是卫国地区。战国列强逐鹿中原,争夺的就是中原这块商业宝地。魏国在控制了秦国后,接着又控制了商业王国卫国。这样,魏国就又有粮,又有钱了。为了保住对卫国和秦国的控制权,魏国走上了以战养战的道路,魏国人成了当时最出色的武士。但是齐赵楚等强国对富庶的卫国也很眼红,与魏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秦国也拼命要打通中原之路,魏国陷入到了长期的四面作战中。魏国由于连续出现了吴起、庞涓、公叔痤、公子昂(即后来的秦将魏章)这样的名将,才保住了对秦、卫的控制权。但随着魏国的一系列军事失败,卫国的控制权被齐国抢走了。接着,秦国也打通了梦寐以求的中原通道。魏国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随着魏国的沉落,是秦国的升起。几代秦君的中原之梦由秦惠王实现了。秦惠王对这条商业金道重兵把守,牢牢控制,秦国再也没有丢失过这条关系到秦国的国运,这条曾经带给秦国无数屈辱、而今给秦国带来无数财富的梦想之路。秦国正是从秦惠王完成了打通中原之路的历史重任后,才真正成为一个强国。由商鞅主持铸造、秦惠王下令发行的秦国圆形圆孔铜钱与中原商业核心区域的卫国、西周、东周采用了同样的形式,寄托着秦孝公、商鞅、秦惠王和秦人的中原之梦。即便是强大的魏国和赵国要想参与到中原商业活动中来,都不得不铸造与本国的布币、刀币完全不同的圆钱。
由于秦国加入到对中原地区的争夺,本来就已十分紧张的国际形势继续升级,以合纵和连横为代表的外交巨战开始了。
所谓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所谓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一个国家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随时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选择合纵和连横。
秦惠王在位期间,张仪、公孙衍、惠施等人纷纷出场,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纵横大戏。秦惠王更是直接指挥张仪加入到这场外交巨战。
秦惠王四年(公元前334年),日渐衰落的魏国为了挽救在国际竞争中颓势,采用魏相惠施的策略,与另一强国齐国连横,在齐国的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相互称王,结成联盟,以图弱国土地。秦惠王与楚、赵等国针锋相对,组织合纵联军,击败了魏齐连横。
秦惠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秦惠王在魏国、齐国之后自立为王。张仪欲与齐楚连横攻击魏国。当时,公孙衍在魏,组织魏、赵、韩、燕、中山五国合纵,相互称王,以与秦楚齐相对抗,但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