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吕不韦(下)


编辑:小鱼的理想 [2010-4-1]
出处:网上流传
作者:未详
 


但是,就在吕不韦全力准备席卷天下的时候,秦国的另一大实力派人物嫪毐向吕不韦发起了挑战。而就在这个时候,吕不韦最重要的盟友将军蒙骜死了。蒙骜本是齐人,因主持齐国朝政的齐襄王后奉行孤岛主义,不参与国际争斗,蒙骜在齐国无用武之地,便到秦国为秦昭王效力。秦昭王在除掉白起集团后,大批高级将领遭到牵连,军中急需优秀的高级指挥人员,齐人蒙骜便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官拜上卿。但是,蒙骜的真正崛起,还是在吕不韦拜相后。吕不韦在军中寻找代言人,选中了蒙骜。秦国盛产优秀军人,本土将领云集,外国人蒙骜在秦军中背景单纯,没有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吕不韦认为蒙骜与自己同为外国人,为了在秦国站住脚,有一致的利益,而且像蒙骜这样的客籍将领远比背景复杂的秦国本土将领容易控制。在秦军中遭到秦国本土将领排挤的蒙骜也很想有吕不韦这样的靠山,两人一拍即合,吕不韦任命蒙骜为秦军最高指挥官。从此,蒙骜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而吕不韦在秦国的独断地位也越来越稳固。在吕不韦执政时期秦国在兼并所得的土地上所设的三个郡,三川郡、太原郡和东郡都是将军蒙骜攻占的。吕不韦之所以敢在与秦庄襄王赵子楚发生权力冲突后杀死子楚,就是因为有蒙骜控制着秦国的军权。子楚死后不久,晋阳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暴乱,蒙骜亲自率军平叛。蒙骜的辉煌军事生涯是被信陵君魏无忌终结的。魏无忌组织五国合纵军在河外大败蒙骜,蒙骜被魏无忌一直追进了函谷关才免遭生擒之辱。蒙骜河外战败是秦国的奇耻大辱,按照秦国的法律,蒙骜不仅要被免职,而且还有可能被处死。子楚本来就对吕不韦通过蒙骜控制秦国的军权耿耿于怀,很想借这个机会除掉蒙骜,夺回军权,因而主张法办蒙骜。蒙骜与吕不韦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吕不韦极力庇护蒙骜,与子楚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子楚此时已决心借法办蒙骜而一举铲除掉无法控制的权臣吕不韦。吕不韦见形势紧迫,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子楚。子楚死时离蒙骜河外兵败还不到一个月。子楚死后,蒙骜继续担任秦国的将军,并屡立战功。但是好景不长,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赵国名将庞煖组织五国合纵军,渡过黄河,一举打到了距离秦国都城咸阳不足百里的蕞,秦国震动。蒙骜在率军抵抗庞煖的战斗中再次战败。如果不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与庞煖争夺纵长引起内讧,没有城墙防御系统的秦都咸阳将很可能被攻占。嫪毐抓住蒙骜战败不放,吕不韦对此也无能为力,只好无奈地免掉了蒙骜的将军职务。蒙骜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十分耻辱,不到一年就郁闷而终了。蒙骜的儿子蒙武本来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但是由于秦王政痛恨蒙骜当年与吕不韦狼狈为奸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对军功卓著的蒙武大加压抑,重用自己亲信的桓齮。桓齮被李牧击败逃跑后,秦王政暴跳如雷,不得已再次重用优秀的青年将领蒙恬。嫪毐通过蒙骜兵败事件打击了吕不韦在军队中的势力,吕不韦的个人威望也由于两次袒护蒙骜而受到很大影响。面对嫪毐的公开挑战,吕不韦知道自己遇到了强劲的对手。

嫪毐集团是秦王政即位后崛起的一支政坛新军,它依靠的是秦王政的母亲赵太后。秦庄襄王赵子楚死的时候不过三十四岁,赵太后的年龄肯定还要更年轻。秦王政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按照当时的法律,秦王政的母亲赵太后有代秦王政执政的权利。但是,一方面由于吕不韦已经垄断了朝政,一方面由于赵太后本人不关心政治,赵太后一直没有实际行使过代秦王政执政的权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秦国政府都是由吕不韦实际主持工作,在需要以国王的名义颁布法令的时候,就到赵太后那里申请盖上赵太后和秦王政的玺印。秦王政由于还没有成年,玺印由母后掌管,代为行使国家元首的批准权。在法律上,赵太后批准政府申报事件是事件生效的一个必经程序,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程序,但由于赵太后对政治的不关心,只要政府申报,赵太后就盖章批准,使得国家元首的批准权这项重要权力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但是,这种情况在嫪毐出现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赵太后在嫪毐的授意下,开始干政,要从吕不韦手里夺回本应由自己行使的执政权。嫪毐的本名不叫嫪毐,具体叫嫪什么已不可考。毐是一个会意字,上边是士,下边是毋,《说文•毋部》解释毐为士而无行者。姓嫪的这个年轻人在政变失败后,被秦王政处死,这个年轻人死后被命名为嫪毐,这是一个很耻辱的名字,以此警示后人。给自己的对手命名耻辱的名字,让对手死后也要遭受后人的唾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特点的现象,著名的纣和桀与嫪毐一样,都属于这种情况。纣的本名叫辛,桀的本名叫履癸,纣和桀都是他们的对手在胜利后给他们起的名,都带有无德好武之意,对于一个国王来说,这样的称呼是耻辱的。嫪毐的毐字是政敌对他的定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嫪毐是个士人出身的权臣。赵子楚被吕不韦害死后,青年寡妇赵太后不甘寂寞,与嫪毐通奸。战国时期,社会风气十分开放,还没有守寡这一套儒家伦理的束缚。秦国的宣太后与魏丑夫,燕国的易王后与苏秦的通奸在当时都处于一种公开的状态,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并不排斥、指责。国君死后妻子改嫁的事在春秋战国时期屡见不鲜,当时的婚姻制度十分自由,当事人和旁观者对此在心理上都不存在障碍。嫪毐与赵太后通奸并没有法律上和舆论上的障碍,没有必要躲躲藏藏。嫪毐应该不是宦官。按照秦国的法律,宦官是绝对不能封君的。而且在整个战国时期,各国都没有封宦官为君的例子,可见宦官封君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赵高,虽有拥立胡亥的巨功,也没有被封为君,就是明证。说吕不韦与赵太后私通后来又把嫪毐送给赵太后以代替自己的说法是不真实的。赵太后是赵国的豪强大家之女,不是吕不韦购买的邯郸歌舞伎,与吕不韦没有前情。吕不韦杀死赵子楚,赵太后与吕不韦有杀夫之仇,更不会与吕不韦私通了。赵太后心里一直有为丈夫报仇的打算,但是由于力量太弱,自己又不谙政治斗争,而且秦王政还小,赵太后不敢与吕不韦为敌。

嫪毐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年轻人,他在与赵太后相好后,就开始培植自己的私人力量。嫪毐知道赵太后在法律上有代赵政行使执政权的权利,便劝说赵太后行使这项权利。这样一来,就与独揽大权的吕不韦发生了冲突。嫪毐非常善于结党营私,政治手腕与吕不韦不相上下,对吕不韦一直痛恨不已的赵夫人对嫪毐极力支持,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赵太后行使执政权是合乎法律的,而且赵太后不断地通过自己代为行使的国家元首批准权否决吕不韦领导的秦国政府的提案,赵太后和嫪毐很快就在秦国政坛站稳了脚跟。嫪毐由于有赵太后的支持,身边迅速聚集起了一大批追随者,成为吕不韦最强大的敌人。由于赵太后在政治上占有代秦王政行使执政权的制高点,吕不韦与赵太后和嫪毐较量了几个回合都没有打败对手,不得已同赵太后和嫪毐讲和,谋求共同执掌秦国大权。于是,秦国出现了短暂的吕不韦与嫪毐相勾结的共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在政治上掌握主动权的赵太后、嫪毐集团的势力急剧扩大,已经到了可以公开和吕不韦较量的程度。

本来,赵太后、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争夺的焦点是秦王赵政。但是随着赵太后生下了嫪毐的两个儿子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嫪毐在与赵太后有了儿子后,政治野心极度膨胀,有了废掉秦王政自立的打算。赵太后、嫪毐有了这个想法,便开始不再于吕不韦争夺赵政,赵政也就倒向了吕不韦。对于赵太后和嫪毐的异常举动,赵政和吕不韦都有所察觉,但由于不知道赵太后生子,对事情的严重性还没有充分的估计。秦王赵政的儿童时代是在邯郸躲避赵孝成王的追杀中度过的。八岁回到咸阳后,又开始亲身经历残酷的宫廷政变,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先后被吕不韦杀害。自己登上王位后,吕不韦控制,成为吕不韦手里的一个棋子。后来嫪毐凭借自己母亲的力量崛起,与吕不韦展开了竞争,而自己正是他们争夺的焦点。这些非同寻常的经历让赵政十分早熟,养成了沉郁凶残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赵政逐渐开始接触政事,与朝中的大臣也有了更多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赵政在大臣中间得到了认可,许多大臣成了赵政的心腹。赵政在十八岁的时候本来就可以亲政了,但是由于吕不韦和赵太后、嫪毐两大集团的联合抵制,赵政没有亲政。在推迟赵政亲政这个问题上,吕不韦和赵太后、嫪毐两大集团有着共同的利益。本来秦王亲政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下限,秦惠王、秦武王都是十八岁登上王位便亲自执掌政权。但是赵太后以赵政年龄还小为由,继续代为行使执政权。但是这种拖延是由时间限制的,按照秦国的法律,秦王到了二十一岁加冠后就必须要亲政了。在秦国,王权是有各种制度保障的,秦王一旦亲政,各种权力都要归秦王掌握。这也就是说,吕不韦和嫪毐两大野心勃勃的政治强人要想在秦王亲政前垄断朝政就必须得在赵政加冠前战胜对方。嫪毐的野心比吕不韦的更大,他是想要立赵太后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儿子为王,最有利的时间应该是在赵政亲政前。因而赵太后和嫪毐对吕不韦发起了猛烈的政治攻势。赵太后、嫪毐借打击两次兵败的将军蒙骜极大地削弱了吕不韦在秦军中的势力。蒙骜被免职后,吕不韦与赵太后、嫪毐为新的秦军主将人选展开了斗争。结果,双方势均力敌,相互妥协,决定任命双方都能接受的秦王政的弟弟长安君盛桥为将军。这就出现了哥哥还没有亲政,而弟弟却成为将军率兵出征的不正常的现象。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长安君盛桥率兵击赵上党,被赵将李牧在屯留击败。盛桥知道自己兵败归国,吕不韦与赵太后、嫪毐双方都不会袒护自己,便投降了赵国。盛桥投赵是当时很有影响的政治事件,秦国激烈的内斗各国皆知。

由于第二年秦王政就要加冠亲政了,嫪毐决定赶在赵政亲政前发动政变,立自己的儿子为王。此时嫪毐与吕不韦的实力都很强,但是嫪毐占有上风。长信侯嫪毐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封君,拥有山阳(今太行山东南地区)、河西郡、太原郡的广阔封地,朝中事无大小皆决于毐,河西、太原二郡更是成了嫪毐的独立王国。文信侯吕不韦拥有蓝田十二县、河间十城的封地和河南洛阳十万户的食禄。嫪毐和吕不韦都有几千人的宾客,在朝中也有众多的党羽。由于吕不韦和赵政形影不离,嫪毐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发动政变。秦王政九年四月,赵政离开咸阳,到秦国的旧都雍举行冠礼,开始带剑亲政。赵政离开咸阳后,嫪毐利用赵太后掌管的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征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郡公、舍人,打算控制秦国政治中枢神经蕲年宫发动政变。赵政和吕不韦事先知道了嫪毐的计划,赵政派人以自己的名义命令县卒、卫卒、官骑、戎翟郡公不得妄动。嫪毐见事情已泄,不得已与自己的宾客发动武装暴乱。赵政早已命令咸阳的士卒归吕不韦指挥,与嫪毐战斗。嫪毐集团在秦国正规军的攻击下被打得落花流水,嫪毐的宾客被斩杀数百人,嫪毐逃走。赵政悬重赏收捕嫪毐及其党羽,嫪毐及其党羽全部落网。嫪毐被杀,夷灭三族,与赵太后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死,赵太后被迁居雍进行软禁。朝中高级官员有二十八人因参与嫪毐叛乱被枭首,死后又遭车裂,灭其宗族。嫪毐的舍人有四千余家被迁往蜀郡的房陵。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斗争,嫪毐发动的叛乱被平定,吕不韦以为自己在这次平叛中出力不少,应受赵政重赏,更重要的是,随着嫪毐集团的土崩瓦解,自己又是秦国最有实力的大臣了。可是,吕不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政快刀斩乱麻,在第二年就免掉了吕不韦的相位,理由是吕不韦与嫪毐结党争斗,致使嫪毐发动叛乱。赵政免掉吕不韦的相位后,就下达了逐客令,意欲驱逐吕不韦的客籍宾客,剪除吕不韦的羽翼,结果被李斯劝止。赵政任命自己的亲信桓齮为将军,掌握秦国的军权,以稳定秦国的动乱局面。吕不韦被免掉相位后,就国河南,暗中勾结国外势力,图谋造反,被秦王政察觉。秦王政为防止夜长梦多,赐吕不韦饮鸩,为自己的祖父和父亲报了仇。吕不韦死后,吕不韦的宾客暗中为吕不韦举行了葬礼,秦王政大怒,驱逐了出席葬礼的赵、魏、韩籍的宾客,本土籍的宾客也都被迁往边远地区。秦王政由于痛恨吕不韦,对吕氏春秋也不敢兴趣,采取了另一套统一后的治国方略,使中国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秦王政在铲除了嫪毐、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后,对秦国的官僚集团进行了清洗,大批有能力的青年得到了重用。在齐人茅焦的劝说下,秦王政从国际影响考虑,把软禁在雍的母亲赵太后接回了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