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丞相李斯(下)


编辑:小鱼的理想 [2010-4-3]
出处:网上流传
作者:未详
 


在连续铲除了对自己的王位有极大威胁的嫪毐、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后,秦王政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国际方面,扭转秦国前一段时间的不利局面。秦王政提拔重用了自己的亲信将领桓齮和王翦为秦军统帅,留用了向自己效忠的杨端和,开始了新一轮对东方国家的猛烈攻击。李斯向秦王政进言,建议先灭掉为秦国腹心之疾的韩国。韩国是在战国时期最不声张的国家,没有过称霸的辉煌,因而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韩国夹在秦国、魏国、赵国、楚国这些强国中间,生存的艰难可想而知。魏国、楚国、赵国、秦国四个邻国连续在中原称霸,在长达二百年的时间里,韩国在处理国际关系这个问题上始终都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走钢丝状态,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灭顶之灾。但是,韩国凭借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周旋于魏、楚、赵、秦四大强国之间,一次次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借力打力,化险为夷。韩国的外交政策充满着阴谋狡诈,各国虽然都知道韩国是一个最不可信任的国家,屡次想要灭掉它,但是每一次都被韩国巧妙地利用各国间的外交缝隙成功脱身。凭借着手里的精兵和相时而动、趋利避害的外交政策,韩国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还得到了发展,国际竞争力丝毫不落后于其他强国。韩国是战国时期处理国际关系的一个经典范例,各种外交手段都被韩国灵活自如的使用过。但是,韩国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由于地理原因,韩国的土质较差,耕地面积小,农业基础薄弱,人口较少。韩国被黄河拦腰截成两段,很容易被敌国切断两地之间的联系,分割打击。最重要的是,韩国横跨黄河两岸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中原地区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韩国为天下咽喉的重要位置虽然给韩国带来了交通和商业上的便利条件,但也是强邻们争想夺取的对象,征服韩国已经成为称霸中原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于一般的军事进攻,韩国都给予坚决的打击。对于强国挑起的战略性的决战,韩国一般都尽量避免,实在躲不过去了,就联系其他强国与对手打一仗。如果联系不上帮手,就进行不过分消耗体力的抵抗,然后比较有尊严地假装求和。魏、楚、赵、秦四大强国先后称霸,对韩国的入侵也像浪潮一样接连涌来。对有实力称霸的国家,韩国总是摆出很服气的样子,让他们漫过自己,继续他们征服前方国家的战斗。韩国知道,强国的争霸就像涨潮,自己阻挡不了,但是有涨潮就有退潮,而且退潮的时候,海水总会留下大量的宝贝。在战国的潮水中,韩国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赶海人。在争霸的大浪的涨落之间,韩国获取了自己的利益。虽然自己的国土在每一次争霸浪潮的侵入下被海水夺走,但在退潮的时候,韩国的面积往往随着一个又一个霸主的垮掉而急剧扩张。秦国、魏国、赵国、楚国都与韩国结过盟,但是一旦失势,就会被韩国毫不客气地掠夺一番。韩国是战国时期最现实的国家,也是最狡猾的国家,它从来没有被别国骗过。秦国东进中原首先面对的就是韩国。此时,韩国位于黄河以北的上党全境已经被秦国和赵国占领,只保有河南的郑和南阳部分地区,形势十分紧急。这是韩国建国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的时刻,韩王安十分紧张,请权谋大师韩非为谋主,为自己出谋划策。秦王政同意李斯先攻韩国的建议,派李斯为使出使韩国,劝说韩国投降秦国,进行心理攻势,同时对韩王安即位不久后的韩国政治进行观察。在这次出使中,李斯与韩非相识,扯出了一段千古恩怨。

西汉文人笔下的战国文学有三对著名的同学,李斯与韩非、庞涓与孙膑、张仪与苏秦。这三对同学都被描写成当年的同窗好友,后来各为其主进行对决。这种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当年是同窗,后来由于利益的原因变成死敌的故事情节,使得故事的戏剧性大大增强。然而,这并不是实际情况,只是西汉文人笔下的故事。庞涓与孙膑、韩非与李斯都不是同学。张仪与苏秦不仅不是同学,还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从李斯与韩非的历史交往记录来看,他们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只是由于各为其主成了对手才不得不相识了。李斯是荀况的学生,而韩非并不是。韩非是韩国王室成员,也就是所说的诸公子,天生口吃,善写不善说,在与李斯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冷场的尴尬时刻。但是韩非非常善于权谋,在有以权术治国传统的韩国能够被人公认为权谋大师可见口吃的韩非的城府有多深。韩非用有限的话语改变了李斯攻韩的最初打算,把秦国的矛头推向了强劲的赵国。此后几年,秦国与赵国连年恶战,本来不堪秦国一击的韩国竟然又存活了几年,而且还创造了作壁上观秦赵两强相斗的有利局面。李斯此次出使韩国应该说是十分失败的,不仅自己改变了先攻韩的想法,而且劝说秦王政也改变了攻韩的计划,转而攻魏。后来,赵将李牧接连击败秦军,秦军消耗很大,韩国却蠢蠢欲动,秦国一时有些手足失措,秦王政对李斯也有了怨言。李斯对这次出使韩国被韩非利用的经历印象十分深刻,发誓一定要向韩非复仇。

就在李斯出使韩国期间,大梁人尉缭来到了秦国,求见秦王政。尉缭向秦王政提了两条建议。尉缭指出秦国以往虽然也曾经大量兼并别国的土地,但由于没有一鼓作气完全消灭对手,结果引起东方众国的共同危机感,东方众国多次组织合纵运动,对秦国群起而攻之,使秦国开创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因此秦国一旦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战就不能停顿,必须要把东方众国置于死地,否则就会被对手联合击败。尉缭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要对东方国家连续打击,不给他们片刻的喘息之机;二是重金收买、贿赂东方国家的权臣,使他们为秦所用,如果收买不成,就刺杀他们,不给他们联合其他国家的机会。秦王政非常欣赏尉缭,封尉缭为国尉,全面主持秦国对六国的统一战争,任命李斯为尉缭的助手,协调指挥兼并六国战争。李斯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并不负责具体的指挥作战,而是担负着利用间谍系统收买和刺杀六国权臣的隐蔽战线的重要工作。秦国的间谍系统在秦献公变法图强后开始在秦国政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受到几代秦国领导人的特别重视,不断在国际国内政治中上演惊世之举。李斯选派得力助手成功地收买了当时经济实力仅次于秦国的东方大国齐国的相邦后胜,使齐国保持中立,对遭受秦国连续攻击的其他国家的求援冰冷拒绝,为秦国灭亡其他五国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李斯还收买了秦国最强劲的军事对手赵国的权臣郭开。在秦军名将纷纷被赵将李牧击败后,秦王政不得不命令李斯务必拔掉李牧这个秦国统一战争中最硬的钉子。李斯通过郭开离间赵王迁,赵王迁不仅免掉了李牧的职务,还派人暗中捕杀了李牧这位赵国安全的最后守护神。李牧死后不到三个月,秦将王翦就灭掉了赵国。李斯领导秦国隐蔽战线的工作不仅在对外的间谍活动中屡立奇功,在国内的反间谍活动中也是非常成功。燕国的太子丹见秦军大兵压境,十分恐惧,密使卫人荆轲入咸阳刺杀秦王政,以制造秦国内乱缓解秦国对燕国的压力。结果,荆轲到咸阳刺杀秦王政的情况被李斯手下的秦国间谍侦知,立即捕杀了刚入咸阳的荆轲一行燕国使者,成功地把这次刺杀活动扑灭在未发之际。

但是,李斯对韩国的渗透却遭到了韩非有力的抵制,收效甚微。为此,李斯十分恼火,务要先除韩非而后快。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二三三年),赵将李牧在连续击败秦军后,又歼灭了秦国最著名的将军桓齮率领的秦国精锐军团,桓齮畏罪,不敢归秦,潜逃到了燕国。秦国此次遭受的军事重创又给了中原国家合纵攻秦的信心和机会,韩王安命令韩非联系赵、楚、魏合纵攻秦。在这种紧急时刻,尉缭一面命令秦军名将王翦继续猛攻赵国,不给赵国喘息之机,一面派军进攻韩国,对不安分守己的韩国给以颜色。韩国在秦军猛烈的攻击下只能勉强招架,韩王安不得已派韩非出使秦国,以求力挽狂澜于即倒。肩负存国重任的韩非到了咸阳后,见到了李斯,但却无法见到秦王政。李斯很清楚韩非是韩王安的谋主,虽然韩王安是个多疑的人,对韩非不能充分信任,但是离开了韩非,韩王安就会六神无主,束手无策。因此,李斯建议秦王政除掉送上门的韩非,摘掉韩王安的智囊,然后一举消灭韩国。秦王政同意了李斯的建议。预感到危险的韩非急欲离去,结果被李斯强行扣留,最后被杀死在了云阳。刻薄寡恩、喜好神秘主义的秦王政虽然杀死了韩非,但对韩非的文章却十分喜爱,受到韩非思想的一些影响。韩非死后,韩王安果然失去了主心骨,向秦国投降称臣。三年后,内史腾灭亡韩国。后来韩王安在新郑发动叛乱,被秦军杀死。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随着秦将王贲并不血刃占领临淄,秦国取得了兼并六国的最终胜利。凭借在统一战争中出色领导隐蔽战线的工作,李斯官置廷尉。在秦统一天下后的国家制度设计上,李斯成为最重要的设计者,对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政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支撑李斯政治理想的名利之贪最终还是毁掉了李斯,毁掉了秦国,使李斯成为赵高毁灭秦国最重要的帮凶,落得一个腰斩弃市、夷灭三族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