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一败涂地


编辑:小鱼的理想 [2010-4-26]
出处:网上流传
作者:未详
 

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朝军队会同卫国、蔡国和陈国军队,进攻郑国,直逼荥阳。周桓王亲自带队,周公和虢公也都随军。

郑国万万没有想到,周桓王竟然搞这么高的规格来打自己,用句现代话说,那是五套班子都到齐了。

郑庄公紧急召开大会,讨论眼前的形势。

基本上是老套路,大臣们分为主降派和主战派。经过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

大家达成共识:打,而且要快打,以免带来国际舆论的压力。

祭足开始安排工作。

首先,了解联军战力部署。

根据谍报,联军分为三路进攻,左路是陈国军队,由周公指挥;右路是卫国和蔡国军队,由虢公统领;中路是周朝解放军,周桓王亲自率领。

三路军中,陈国战斗力最差,而且主帅周公根本就不想打,属于不思进取的那一类。右路卫国和蔡国军队中,蔡国军队很菜,可以忽略不计,卫国军队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战斗欲望不强。中路是联军精锐,属于周朝正规军。

其次,确定我方打法。

郑军采用各个击破战略,右路军由大夫曼伯率领,以精锐部队冲击对方左路陈国军队,要求击溃对方。

在击溃对方左路军之后,左路由高渠弥率领,稳扎稳打,进攻对方右路的卫国和蔡国军队,重点进攻蔡国军队,待蔡国军队溃败之后,合击卫国军队。

在击溃对方两翼之后,左右两军向中央合击周朝军队,此时周军必然后撤,此时,郑国正面军队由郑庄公亲自指挥,追击周军。

祭足的想法很清晰,对陈国军队,击溃为主,赶走了事;对卫国军队,务求全歼;对周朝军队,警告为主。

祭足在这里就像一个炒股的高手,把怎样建仓、怎样拉升和怎样借利好出货都算得清清楚楚。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他们也知道,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那么每个人的罪名都会很重,每个人都会死,而每个人的子孙后代都只能当奴隶。

郑国军队出动了,他们在城外安下大营,与联军对垒。

第二天,联军列阵,等待郑军出来厮杀。按着那时的规矩,郑军也就该出来列阵,决一死战。

可是,规矩是人定的,也是被人利用的。

郑军根本就没有动静,大营营门紧闭,拒不出战。

桓王有些郁闷,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要在阵前痛斥郑庄公。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庄公根本就不出来。

看看一个上午过去,联军又渴又饿,郑军还是不见动静。桓王正在考虑是撤退还是强攻郑军大营,还没考虑好,就听见郑军营中一通战鼓。紧接着,郑军大营右翼营门大开,郑军战车呼啸而出,不列阵不打话,猛虎下山一般直扑联军左军。

陈国军队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没等郑军杀到,纷纷逃命。

联军左路军直接溃败,桓王大吃一惊,急忙下令中军左翼防止郑军冲击。

还没等桓王定下神来,郑军大营左路杀出,这一路更猛,直冲卫军和蔡军阵地,卫军还能抵挡一阵,蔡军则是一溃到底。之后郑军合击卫军,卫军大败亏输,死伤无数。

两翼都完了,郑军左右合击,中军营门大开,大部队从正面杀来。

到了这个时候,桓王知道这个仗没得打了,撤吧。

有人说,自古以来都是“让列宁同志先走”或者“让领导先撤”,这话是错的。

桓王命令后队变前队,先撤,前队变后队在后面掩护,而他自己在最后面。

合击合击,郑国军队基本上是合而不击;追击追击,郑国军队也是追而不击。

人家给你面子,放你一条去路,你就识趣点快走吧。可是桓王有点不识趣,看人家不追上来,以为真是怕了他,于是慢腾腾地走,还一边破口大骂。

“老贼,有种的出来,我与你决一胜负。”桓王大声骂道。

如果说郑庄公、祭足还对桓王有所忌讳的话,郑国的将军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只对庄公负责,你桓王算什么?如今给你脸不要脸,那还客气什么?

大将祝聃拈弓搭箭,也不去想后果,瞄着周桓王就是一箭。

周桓王正在那里骂得起劲,冷不防看见一支箭飞过来,想躲,没躲开,那支箭就扎在了肩膀上。

“哎呀妈呀。”桓王现在不骂了,他发现对方来真的了。怎么办?跑吧。

桓王的战车甩开蹄子狂奔起来,很快追上了大部队。后面,郑军又是打鼓又是呐喊,就是不追,眼看着把周王的部队给放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