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山、鬼谷子与混元禅师


blueski推荐 [2010-11-20]
出处:qxym.com
作者:谷慧勇
 

编者按:看看“中原大地”河南正在发生什么?淇县(古朝歌)旅游局长又是如何推广云梦山的。

 

淇县文物旅游局长   谷慧勇

(2010年10月24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

    非常感谢大会主持人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以一个云梦山管理者的身份,向大会,向各位鬼谷思想的传承者,向为云梦山的发展和建设倾注了很大关注和关怀的海峡两岸的各位有识之士,来介绍云梦山的情况并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虽然我是一个淇县人,主政淇县旅游工作已经五六年之久,但由于鬼谷文化和鬼谷思想的博大精深,也由于行政事务的繁忙,“只缘身在此山中”,反而深陷鬼谷文化的庞杂与博大之中不能自拔。

    所以,今天这个场合,我拿不出所谓的研究成果,也提不出什么独到的见解,只就自己所知道的云梦山与鬼谷子,云梦山与混元禅师介绍一点情况,供大会参考。

一 云梦山与鬼谷子

    河南淇县云梦山系太行山支脉,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处。此山又名苍峪山、苍岩山、青岩山,距离淇县县城15公里,主峰剑秀峰高584米。"鬼谷"处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九条山脉汇聚鬼谷祠,山势险峻,鬼斧神工,泉水涌流中云蒙雾绕,环境优美,如世外桃源,适合于隐居。唐时甄济曾隐居于此,说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名士隐居之地。

     1994年全国首届"鬼谷子研讨会"曾在此召开。在这一次会议上,成立了河南省鬼谷子研究会,李德生将军任名誉会长,原外交部副部长符浩任会长,房立中先生任秘书长。这一次会议不仅第一次产生了鬼谷子研究的组织机构,确立了鬼谷研究的地位和方向,而且对鬼谷子其人、其书、其思想、其文化、其现实意义,都进行了初步的研讨。淇县云梦山作为鬼谷子的隐居地和办学地,得到了与会专家的普遍认同。2001年,又在这里召开了全国第二次鬼谷子研究会,这一次会议重点研究了鬼谷子的纵横思想和纵横文化,把鬼谷子研究开始由重索隐向重应用推进了一步;2009年8月,在这里召开了全国第三次鬼谷子研讨会。70多位政治、军事、外交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台湾的学者也首次应邀参加。会上,国家民政部社团服务局局长乔申乾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的批复》,房立中先生被推举为会长。大会通过学术交流和对云梦山的实地考察,就鬼谷子其人、其书以及其学术思想在海内外的深远影响达成了共识。第一届研讨会举办之后的十几年间,云梦山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目前旅游人数已经从三十万增加至一百七十万,旅游收入由几十万元增加至两千万元。鬼谷子研究使云梦山旅游经济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来自台湾的黄逢时代表坦言,台湾2002年成立鬼谷子研究会,至今会员已有八千多人,他每年都会来大陆参加活动,研究会还在云梦山投资了八卦城、南天门等项目,鬼谷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淇县古称朝歌,为3000多年前的殷末四代帝王国都、卫国国都,诞生和造就了众多震撼政坛、军坛的风云人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战国时期,旷世奇人、智圣王禅———鬼谷子就出生在朝歌城南8公里的王庄。

    鬼谷子天赋聪慧,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游学天下,系统掌握了数学、兵学、游学等9门学问,达到了通天文晓地理的境界。他晚年隐居在朝歌西南15公里的云梦山,一改旧愿,志匡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军庠”,聚徒讲学,到他门下从师学艺者先后达500余人,培养出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尉缭、毛遂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纵横天下的军事家、外交家、谋略家。他们“一出而王侯惧”,影响和左右了当时天下的政治、军事格局。鬼谷子在云梦山水帘洞潜心著书立说,写下了《鬼谷子》这部千古奇书。《鬼谷子》为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们的必研之作。他独特的谋略思想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著名古代人物中,鬼谷先生最为神秘莫测。其人其居其书均有未解之谜。战国时已有人说他是“北辰”的一颗星,后世的神仙家、道教家又附会了许多怪异传说,把他变成“洞府神仙”。时至今日也有科幻作家将他当作迷失在地球上的外星人。难怪有人怀疑他的真实存在,当作如同司马相如笔下的“子虚乌有”先生。

    由于鬼谷子早年善于仙游,隐居不仕,故而古代典籍记载其事者甚少,于是现在国内出现多处云梦山,多处鬼谷子先生隐居处。但深究细察,真假不难鉴识,朝歌云梦山鬼谷子及其弟子的遗迹最多,民间传说最丰,碑文记载最早。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淇县志》载“水帘洞……世传鬼谷子修道处”,明嘉靖四十六年(1567)云梦山摩崖题记刻有:“……同游苍峪至云梦山,谒玉帝,历三清、鬼谷祠,复观水帘洞……齐鲁燕赵三晋之民,慕其威灵,跻跻跄跄,伏首于祠下者日以万计”,说明当时鬼谷祠的影响即远及山东河北山西。明万历癸未年(1583)洛阳通判窦文在水帘洞口题刻“鬼谷先生隐处”,清顺治七年何士琦《云梦山游记》文中有“乃鬼谷先生仙栖之处”。而国内其它所谓鬼谷隐居处,碑文记载均在清代之后。明代《淇县志》明确记载:“云梦山是鬼谷先生仙栖之处。” 

    从史料有记载的年代讲,淇县之说要比登封、汝阳之说晚,且史料较少。淇县之说的最早文献记载是近年发现的元代摩崖题记,石刻有"鬼谷先生隐处"几字。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志》在介绍云蒙山水帘洞时称"世传鬼谷子隐居处"。水帘洞口至今保留有明代万历十一年窦文的摩崖题记:"鬼谷先生隐处水帘洞",并书七绝赞颂当年鬼谷子办学盛况:"天开玄窍授名贤,地涌灵泉在里边,万古水甘帘不卷,有谁读易绝韦编。"淇县没有再早的志书,明代的记载应该说是有其依据的。清顺治六年何士琦撰写的《云蒙山游记》中说:"水帘一洞尤极幽玄,乃鬼谷先生仙栖之处。"河北省临漳县谷子村清光绪九年《鬼谷先生祠堂记》:"先生名诩姓王氏,道号鬼谷,曾修道于云蒙山"。民国三十一年重修毛遂洞碑刻:"云蒙山鬼谷先生隐居地也。"从明嘉靖至民国400多年的文献碑刻,都记载鬼谷子在云蒙山隐居。太行山脉是我国较古老的山脉,其石质风化严重。唐代甄济在此隐居较鬼谷子晚1000多年,他的遗存现已全部不见,即使元明时期的碑刻也早已风化得难以辨认。 

  现代多数专家相对一致的看法也是,云梦山是鬼谷子隐居处,是中华第一古军校。

    战国时辩士云涌,纵横家学说备受推崇,曾经是一门显学。其鼻祖便是鬼谷先生。他的著作《鬼谷子》三卷就是这个学派的原始经典。只是关于他的史料极少,至今未有人能道其详。现存先秦典籍对他并无记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最先说到他的。他先后在张仪、苏秦列传中说:苏秦曾“习之于鬼谷先生”,张仪又曾“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还引用过《鬼谷子》中一句话,语气十分肯定,可见他曾读过其书且知道其事。此外,还有典籍说到魏国的孙膑、庞涓和尉缭子都曾向鬼谷先生学兵法。后世的学者大多据此演绎,说鬼谷先生是战国(或说周时)隐居鬼谷办学的“高士”或云“豪士”,即品德高尚的大学问家。因其避世不欲人知,成了“无乡里族姓名”的人物。

    当代“鬼谷”学者房立中先生曾归纳过历代学者论鬼谷先生身世的观点,大体有五种。即一、历史上确有其人,生活在战国时代。代表作《史记》;二、苏秦为神秘其事而虚造出来的影子。始作俑者是《史记索隐》;三、一位神仙。那是《道藏》与一些志怪小说演绎成的;四、传说中的黄帝之臣、占星官鬼臾区。由《郊祀记》等所述;五、“鬼谷子”是隐者的通号。唐人李善注《文选》时所说。 
   

    有学者引证司马迁在《苏秦列传》中所写:苏秦最初曾供职、求学于齐国,但不是一直事师于齐,后以拜师于鬼谷子。这一点和郑樵《通志·艺文略》中所说鬼谷子曾东游于齐相吻合。有传说记苏秦与张仪的途中遇鬼谷子而学习,结合战国时期卫国、魏国所在地理位置,毛遂从今河南原阳北去鬼谷学校求学,卫国之鬼谷(今淇县)则正处于东到齐的必经之路,就在这条路上发生了"墨子回车"与"弟子掩目"的故事。其他"鬼谷"之说却不符合这个地理条件。 
                                  
    从山川地貌看,此地"清溪"、"鬼谷"与史书相吻合。云梦山西南2公里即是沧河,原名仓河。《汲县志》:"仓河,古名苍溪,又名清水河。"清水上游即汲县卫河,汉、魏以前于朝歌(今淇县)南入黄河。仓河、沧水,就是清水,苍溪就是清溪,当地人认为此清溪就是鬼谷先生居地所傍之水。清溪原出河南辉县苏门山,南流合小丹河,东北流合清、淇、堰、漳诸水。云蒙山为清水发源地之一,此山从东北向西南到塔岗口,当地人认为这段山谷就是"鬼谷"。

    实地考察云梦山10平方公里区域,可见有许多关于鬼谷子师徒的景物。从隋朝开始,此地就建起王禅老祖庙。鬼谷子隐居处水帘洞,位于云梦山盆地南山(主峰剑秀峰)半崖上,坐东南面西北,高10米,宽50米,深80余米,石室深幽,内有泉潭。相传鬼谷子当年经常坐牛车出入洞内,现在洞中还留有"车辙"和"牛蹄"的痕迹。水帘洞周围有王老圣母(鬼谷子母亲)洞、鬼谷祠、孙膑洞(洗尘洞)、毛遂洞、青牛(鬼谷子坐骑)洞、天书楼、试心石、映瑞门、映瑞池;附近有鬼谷子考试学生的场所舍身台、鬼谷墟;北山有庞涓洞;不远处有大峰门、小峰门、无字天书崖、南天门、石屋、孙膑庞涓下棋处、南北桃园、演兵岭(子孙岭)、孙膑墓、太阳洞、徐福洞、鬼谷清溪等。此外,淇县城南有千百年来一直供奉王禅祖先的王氏家族村――王庄村,现有鬼谷子墓,俗称王禅谷堆。清代有艺人根据孙膑庞涓曾在淇县云梦山求学鬼谷子的某些情节,编成剧本《孙膑下山》。民国初年,淇县窝班大平调同乐班,四处演出此剧。至今冀鲁豫苏皖结合部几十个县的平调剧团,还保留有这一剧目。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第一所"军政学校"鬼谷应在今河南省淇县云梦山。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给予确认之前,也不能就此否认其他地方的"鬼谷",那些地方有可能是鬼谷子或其弟子门生游历、教学的去处,有的地方大概具有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分校"性质。东周时代私人教育兴盛,大教育家孔子曾周游天下讲学,鬼谷子大概也是周游多处讲学,他云游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浙江等地,至今多处留有其遗迹,故也形成了数个鬼谷遗址。

 

                        二  混元禅师与云梦山

 

    混元禅师1998年首度组团带弟子到云梦山朝圣,面对云梦山的一情一景,一草一木,混元禅师的内心深处触动至为深远。1999年春,混元禅师在淇县有关领导的引导下再次来到云梦山,观赏被称为“大漠风光”的北桃园。混元禅师在回忆当时的心情时曾经表示:“当一行台湾同胞登上北桃园,让混元由心中涌现此地区正是八卦城的好宝地,也是鬼谷子心法弘扬的起点,更是中华文化的大熔炉。此地是鬼谷子心法的中心点——云梦山净土。若能在此依长远计划,兴建一座具有大规模的八卦城,必将是中国的观光圣地,也将是未来中国建筑史的杰作。故混元发愿集次兴建云梦山八卦城,屹立于世间。”

    云梦山八卦城于2001年月12月11日完成签约仪式,2002年农历2月19日举行奠基仪式,2003年建成王禅大殿,2004年南天门即告落成。

    云梦山八卦城是未来中华文化城,总面积约七十多公倾,规则总投资二十多亿元人民币,有王禅老祖殿,鬼谷子纪念堂,易经大学,鬼谷子学术研究会,文化研究中心等。混元禅师在论及工程建设时谈到,所有各项建设,皆秉承风水正法兴建,所有建设只填不挖,不破坏山河大地,犹如智慧只能增不能减,福报只可创造不能损德。故云梦山八卦城建设皆在为后世子孙增福慧。王禅大殿2003年农历二月十九落成。其形含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玄机。有顺天、合天的深刻意义。其正面外形似“双手合掌”象征合天,似“广长舌相”,象征顺天。

    南天门于2003年农历九月十九完成上梁,2004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落成大典。混元禅师在论及南天门时说,南天门,南天门,面向三千里华北大平原,是一大地理。未来际,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皆由南天门而来。大家共同心连心,手牵手,共创世界和平,由南天门而来,未来历史文化演进也由南天门而来。

    南天门长56米高48米,是一非常大的建筑。其意义象征天人合德。南天门上梁用的梁长十尺,由混元禅师用三年前取出的日月潭黄帝先庙出土的红水凝结而成的红珠砂,以毛笔沾水,一笔一划将862位天子帝王圣号恭书于该十尺长的梁上。其心之诚,其愿之大,可鉴天地。

    南天门有五门代表天德,代表五福临门,有三层,代表天地人,视为一,一者易也。万法万念万生万物皆有缘,中华民族文化大熔炉也是缘的存在。

    南天门正面和背面有十二幅用六十四卦所作的对联,犹如无字天书。据混元禅师开示,这些对联,寓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二十四亿四千六百多局,象征人生每时每刻的变化,象征天人合一。南天门妙法无穷,看卦爻,生智慧,让人生发无限灵感。

    在南天门上,有一块巨大的“天德”石,混元禅师开示说,天德乃天公之德。安“天德”基石,在启示人要勤修行,要修到天德境界,确实不简单,能做到大公无私,才能合天之德。合天之德,即天德,各人各自去领悟践行。

    混元禅师1983年与鬼谷子天人合一,云梦山以及八卦城的形象在他心目中早就有了明确的影像。当他第一次来到淇县云梦山的时候,看到哪儿都是那么熟悉和亲切。这说明,淇县云梦山就是他认定的真正的鬼谷子王禅祖师的隐居授学地。要不然,他也不会发大愿在云梦山上修建如此巨大的八卦城。

    混元禅师对鬼谷子思想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鬼谷子一书上中二卷十二篇,篇篇皆论及主客体的关系,并以达成天人合一,人际合谐为准则。捭阖之道,就是天地之道,天人合一之道。

    混元禅师有着宗教家宽阔的胸怀和与人为善的做人准则。他融汇儒释道于一体,以鬼谷文化为枢纽,以易经风水为基点,以天下太平,世界和平为追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云梦山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坐标,有幸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三维会聚之地。特别是两岸鬼谷子文化研究会的频繁交流,使得云梦山的意义更加突显。

    我们期望有识之士,能排除政治己见和世俗干扰,多想文化之事,多想沟通之事,多做力行之事。像混元禅师一样“宁愿做死,不愿病死”,做,就是最好的证明,做,就是最好的化解。

    如今,云梦山八卦城大象初现,天德有成。凡来朝圣者,无不惊叹和仰望。

    可以相信,正像混元禅师预测的一样,未来的八卦城一定会成为中华文化的大熔炉,在维系两岸和平,弘扬中华文化上将发挥持久的历久弥新的作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