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喻--论老子的无为


blueski推荐 [2010-12-23]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李大为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老子的虚无思想具有双重意义,即本体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本文着重从其方法论意义讨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譬如一个碗,有人认为所谓的碗就是实的碗壁,这是根本理解错误了。一个完整的碗是由实的碗壁和碗中的虚无部分共同组成的,碗中的虚无部分和实的碗壁一样必不可少,而且以老子和王弼等贵无学派看来,这虚无部分远比实的碗壁要重要。就是说实是虚有用的条件,而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虚无的部分。正是这种虚无结合,而以虚无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基础。

  很多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只躺在那儿睡大觉。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误解。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只做那属于碗壁的部分。只要把碗壁部分做好了,不多做一点,也不少做一点,然后你才可以躺在那儿睡大觉。你若是少做了一点,碗就会漏水;你若是多做了一点,你就是用实的部分把虚无部分填满,此时,这个碗还盛得了水吗?完全填满了,不但盛不了水,而且根本不能算是碗了,只不过是一块瓷石而已。

  所以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的无为,而是只做属于碗壁部分的无为。我们都知道老子和庄子是有区别的,但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我以为恰是在于对这个碗壁部分的处理不同。老子没有丢弃这个碗壁部分,而庄子则是根本上把这个碗壁部分抛开了。所以老子的无为是有条件的,不是真无为;而庄子的无为则是无条件的是真无为,什么也不做。老子因为没有丢弃这个碗壁部分,所以他不会倒向虚无主义,庄子则因为丢弃了这个碗壁部分,所以他必然走向虚无主义。

  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中国政治上的影响表现为几乎历朝历代都有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但施行这种政策的朝廷决不是什么也不做,他们必须做好军队和儒家的宗法伦理这些作为碗壁的部分。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上,老子的无为思想影响更大,可以说根本上促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特有风格。我们只要把它一与外国的热情奔放、直抒胸臆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相比,马上就能感觉到中国的诗歌等文学艺术委婉含蓄的特点。在国画中有一种基本的技巧叫做“留白”,这一点最能体现老子的无为思想了。一张白纸,可以说是个虚无,但是画家在上面略点几笔,虚无部分就马上会变成画中最有意义最不可少的部分。在此,画家的工作正是只完成碗壁的部分,正是无为。

  在今天的管理界有一条得到普遍认同的法则:一个事无大小全部过问,甚至还要亲身躬行的管理者不是一个好管理者。显然这样的管理者的毛病就在于他们吃力不讨好地把碗中的虚无部分填满了。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只要做好碗壁部分就行了,而且惟有如此,才是最高明的管理者。
    
  在哲学上,老子的思想可以说也代表了东方哲学特有的风格。东方哲学含混,西方哲学明确。东方哲学对于事理只是点到为止,而并不像西方哲学那样必要做严密系统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