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和战术的角度论黄海海战(六)


blueski推荐 [2011-2-18]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王萌
 

注释:
①这里的“逝者”专指康济舰上的死者,包括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等,他们都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承担战败的责任,但却都曾在操守上受到质疑。“逝者”不包括先他们而去的海军军官,如战死的邓世昌、林永升等——他们从未受到指责,和因逃跑被正法的人,如方伯谦。
②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第1版,第25页。
③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37~438页。
④〔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107页。
⑤〔美〕马幼垣:《法人白劳易与日本海军三景舰之建造》,载戚其章、王如绘主编:《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297-309页。
⑥载于《世界分国地图》,地图出版社,1957年7月第一版,图6。
⑦⑧潘向明编:《清史编年·第十一卷(光绪朝)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696页。
⑨同时,大本营又根据未来海战的胜负,拟定三条作战方针:
  第一,如海战获胜,夺得制海权,陆军则长驱直入,进攻北京;
  第二,如海战胜败未决,则陆军进占平壤,海军则维持朝鲜海峡的制海权;
  第三,若日本舰队大败,则陆军全部由朝鲜撤退,而以海军防守沿海。其中以第一项为基本战略方针。
  见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76页。
⑩《甲午中日海战史》,第112页。
注释11:《甲午中日海战史》,第114页。
注释12:本引文及本自然段以下引文均引自马吉芬:《鸭绿江外的海战》,载戚其章主编:《中日战争》第七册,中华书局,1996年第1版,第271~286页。
注释13、14、32、35:马吉芬:《鸭绿江外的海战》,载《中日战争》第七册,第271-286页。
注释15:〔日〕浅野正恭:《近世海战史·日清海战史》,载,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下册,海洋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872页。
注释16:本图和以下各图除图4外均为作者参考《甲午中日海战史》第四章各图所绘,但与其有所不同,图4见《甲午中日海战史》,第148~149页。
注释17:《甲午战争史》,第142页。
注释18:《甲午战争史》,第141页。
注释19:《甲午战争史》,第145页。
注释20:见《甲午中日海战史》,第117页。
注释21:《甲午战争史》,第144页。
注释22:〔日〕浅野正恭:《近世海战史·日清海战史》,载《清末海军史料》下,第873页。
注释23:《甲午中日海战史》,第121页。
注释24:《甲午战争史》,第150页。
注释25:〔日〕浅野正恭:《近世海战史·日清海战史》,载《清末海军史料》下,第875页。
注释26:《甲午中日海战史》,第113页。
注释27:《甲午战争史》,第154页。
注释28:有人认为致远是被鱼雷而沉,但在日方记录中,联合舰队于整个黄海海战期间并未施放鱼雷。而且此时吉野左舷面对致远舰首,亦无向致远发射鱼雷之可能。退一步说,以本舰舰首撞击敌舰侧舷是撞击战的基本要领,如果吉野舰首面对致远舰首,既令邓世昌再冒失,也不可能撞击。甲午战争的权威研究者戚其章先生采纳《普拉茨塞海军军鉴》对致远沉没原因的解释,即敌弹引爆鱼雷而沉,认为这种解释比较合理地说明了致远状似鱼雷爆炸的原因。本文亦从之。
  见《甲午战争史》,第154页注释10。
注释29:〔美〕波特:《世界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303-306页。
注释30:《甲午中日海战史》,第139页。
注释31:见本文注释④
注释33:《甲午战争史》,第159页。
注释34:《甲午中日海战史》,第135页。
注释36:《甲午战争史》,第164页。
注释37: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上古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2版,第296页。
注释38:见本文注释③。
注释39:1905年5月14日夜,东乡平八郎统率的日本联合舰队在日本海对远道而来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继白天以主力舰攻击之后,用大批驱逐舰发动了鱼雷夜袭。俄国人称这一夜为“恐怖的鱼雷之夜”。是夜,波罗的海舰队几被全歼,只有少数战舰逃跑——其中有一艘巡洋舰,以曙光女神阿芙乐尔的名字命名,于12年后的一个冬日,从聂瓦河口向冬宫发起炮击。
注释40:见本文注释⑧。

参考书目:
①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
②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③戚其章主编:《中日战争》,中华书局,1996年第1版。
④潘向明编:《清史编年·第十一卷(光绪朝)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⑤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第1版。
⑥戚其章、王如绘主编:《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
⑦〔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版。
⑧〔美〕波特:《世界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