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拍案:温总理为啥说“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


blueski推荐 [2011-3-16]
出处: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不详
 

编者按:群众的感言和观点通过强国论坛和强国博客发表出来,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思想和一语破的的言辞。关注新闻热点,传递网友心声,我们将其中的精华整理出来,供大家品评、讨论。

温总理为啥说“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 

中新网3月14日电今日上午,温家宝在回答媒体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提问时表示,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协调推进,这是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温家宝说:“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把“腐败”提升为“最大的危险”,显然昭示了中央对腐败问题的重视程度又一次加强,显现了反腐败的坚强决心,也预示着反腐败再一次给力和制度、体制改革的提速。

“腐败”所以是“最大的危险”,在于它如“黑洞”一般的巨大毁灭力。它毁灭公平、正义,毁灭道德、良知,毁灭法律约束力,毁灭行政效率,毁灭民众信心,毁灭执政的合法性,毁灭党、国家、人民的前途。

总之,腐败十恶不赦,自然应排在革除之首。 反腐败是一场战斗。“反腐败”与“腐败是生死较量,因此也必定是艰苦的战斗。既然是战斗,就需要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整体行动。党中央就是领导这场战斗的总司令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地进行,才能既保持社会稳,又有效推进,取得反腐败的最后胜利。(三山健久)

为“敢讲真话”的李毅中们鼓掌

高福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上任的政协委员李毅中无疑是热点和亮点。在被记者问及来到政协是不是还敢于讲真话时,李毅中表示:“讲真话、讲实话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公务员、一个善良正直的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只有如实反映情况才能便于各级领导做出决策,只有讲真话,才能统一大家的认识。”(3月13日《新京报》)
从安监总局到工信部,再到全国政协,这些年来,李毅中一直以“铁腕”、“敢讲真话”的形象示众,赢得了“个性官员”的美誉。如今,李毅中“敢讲真话”的个性依然没有改变。在6日的小组发言时,他指着大白天会场上开着的灯说:建筑为什么不能搞自然采光?我们一方面搞太阳能发电,转化率16%,花那么大的钱;一方面,太阳在外边,又要点着灯,这是什么建筑设计啊……    

诚如李毅中所言,讲真话是公务员应有品质,也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题中之义。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像李毅中这样“敢说真话”的代表委员逐渐多了起来。比如葛剑雄的“不审不公布,官员财产申报是废纸”,蒋洪的“财产申报和公示当从高层领导干部做起”,李金华的“垄断国企钱太多领导权力过大”,张维庆的“官员讲真话越来越难”等,说的都是真话、实话,切中时弊,受到网民热捧,引来场外阵阵喝彩。     然而,现实生活中,“敢讲真话”的官员却不是很多。一是风险系数高。有些领导一听到溢美之词就喜上眉梢,一听到“逆耳”真话就视为“杂音”,动辄批评为“不顾全大局”、“不维护稳定”等。更有甚者,还找机会打击报复说真话的人;二是说真话没有人听,在很多时候,说了也是白说。

来自人民网的一项调查表明,77.4%的受调查者认为说真话很容易受到打击报复;64.5%的受调查者认为有些领导干部不愿或不善听真话……    

印象中,去年就有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符传君因为讲了一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的大实话遭停职调查。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去年因发表“讲真话越来越难”而备受关注的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今年却先后拒绝了十几家媒体的采访要求,让不少“慕名而来”的媒体记者空手而归。即便在其最为熟悉的计划生育政策领域,他也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托词,拒绝发表任何意见,个中原由令人玩味。    

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历年的全国“两会”分组讨论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倡代表委员“不用念稿子”,鼓励大家讲真话、进诤言。从近年“炮手”代表、委员的灼灼言论引发关注,“敢讲真话”的李毅中受到网民热捧,“从不反对或弃权”、“从来没有投过反对票”的代表、委员广受质疑等新闻中,我们看到,讲真话,敢讲真话,不仅有着广泛的民意期待,其道德、政治、思想等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富有戏剧性的是,政协委员、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参加本次全国政协经济界别组讨论时也表示,现在的身份变了,作为一名新政协委员,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讲真话”。窃以为,自由地、畅所欲言地、不加修饰地“讲真话”的官员和代表、委员一多,最真实的民情民意,最可行的建言献策,才能通过“两会”上升为国家意志,使民生更发展,民主更保障,民心更聚合,民情更畅达,社会更和谐,百姓更幸福。让我们为“敢讲真话”的李毅中们鼓掌!


    王立军:你咋就不当“打黑英雄”?

星星山人

提起“打黑英雄”王立军,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就是这个家喻户晓的英雄式人物,却在近日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否认了“打黑英雄”这个说法,令人很是纠结。

 

他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谈到“打黑英雄”称谓时说:“一个社会如果产生英雄,实际上是这个社会有病,这是社会的悲哀。”有网友说他这是谦虚,是实话实说;也有网友说他打掉了重庆黑恶势力团伙、揪出了文强等贪官污吏,确实是人们心中的打黑英雄。

 

其实,王立军之所以说一个社会能产生“打黑英雄”,是“社会有病”,这是实话:因为“社会有病”是黑恶势力侵蚀了社会肌体、毒害了党员干部、损害了百姓利益;“是社会的悲哀”,这话也不假:悲哀的是,在法律健全的国家里,产生黑恶势力、文强式人物,确实是一种悲哀。但试想或请问王立军,人类的社会发展,不就总是同各种天灾人祸斗争中不断走向前进的吗?

 

英雄是什么?英雄就是那些品质优秀、武勇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英雄不但产生于战乱时期,也产生于和平时期。古时产生英雄,今天照样产生英雄。林则徐、邓世昌誓死捍卫民族尊严成为民族英雄;黄继光、董存瑞坚决消灭敌人成为战斗英雄;杨利伟、费俊龙遨游太空成为航天英雄。所有这些英雄人物,都曾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

“铁面代表”反浪费,先从哪兴师问罪? 

“公务员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用钱必须非常节省,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非常富裕,花钱大手大脚。”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小组讨论间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的公务性支出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定额和标准。他直言不讳地说,“公务人员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用钱必须非常节省,应该是穷政府,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很‘富裕’,花钱大手大脚。还有一个问题,除了财政预算之外,很多公务支出在预算上不反映,你怎么监督它?”

 

从李金华进入公众视野至今,从1998年到2008年,李金华担任了10年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因多次曝光中央部委在资金使用上的违法违规问题,他忠实履行了国家财政“看门狗”的职责,被媒体称为“铁面审计长”,20083月,李金华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在他的言语中,总有几个高频词:“阳光”、“老百姓”、“公开”、“监督”等。一言以蔽之,他相信权力来源于纳税人,是他们在委托政府花钱,因此政府也必须老百姓有所交代。他的座右铭是“已之不正,焉能正人。”在李金华看来,浪费如同贪污腐败一样可怕。

 

司马光说过,“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勤俭是行为,也是品德。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一些国企行业腐败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等现象仍然存在,尤其在公务消费、公务用车、公款出国(境)、公款旅游事宜和私设小金库等方面问题比较严重。这种行为不仅加大行政成本,造成国家和单位收入流失、浪费,侵吞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群众反映强烈。

 

特别是个别地方政府和国企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单位收入,甚至于侵吞群众的利益。未列入本单位预算管理或财会帐户,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均为“小金库”。如:变卖和处理资产残值获取的资金收入,不列入单位财务帐内或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将公款及其滚存余额以个人名义存储、保管的;将单位接受或收受的酬金、馈赠、回扣、手续费等各项资金纳入“小金库”的。通过用虚假发票、虚构业务成本等手段,核销套取现金,形成帐外资金的;隐匿收入,截留营业款的,截留员工收入;其他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行为获取的帐外资金。

 

长期以来,无论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是国企单位,无论是职权部门还是“清水衙门”,公权私用的行为一直广为群众诟病,他们都可能成为损失浪费的主体由于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又对浪费现象没有明确的法律制裁条款,使一此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及奢华享受思想在攀比中膨胀等种种原因,导致他们随心所欲地挥霍各种有限的资源,屡禁不止,屡治不绝,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方说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灰色收入、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款用车等等,让他们只有受益而并不担心受到法律的制裁。

 

众所周知,贪污腐败由于取之于民,用之为私,因此成了众矢之的。而损失浪费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私,被浪费的钱财都是纳税人辛辛苦苦缴付的税款,都是人民群众身边的利益被侵占,使浪费现象比腐败现象更加普遍,更加明目张胆。毛泽东同志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曾经是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贪污和浪费同样都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对于那些视国家财产、人民血汗为尘壤,大肆挥霍浪费,恣意暴殄天物,侵吞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然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难道不是和贪污腐败现象一样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吗?这也是关系国泰民安、和谐稳定的大问题。

 

在我国许多政策法规中,都涉及到制止浪费这一内容。《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时至今日浪费现象依旧这样普遍,这样严重,甚至愈演愈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明知顾犯,无法无天。为什么做不到令行禁止呢?综合根治奢侈浪费行为,先从哪兴师问罪?因为奢侈浪费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如何有效地加强监督制约,仅仅以红头文件形式、道德规范已无法整治奢侈浪费现象,要像抓反对贪污腐败那样抓好反对浪费,建立健全反对浪费反对贪污腐败的有效机制,损失浪费行为都将面临着公众的道德拷问和法律的严厉追究。

 

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出台一部完善的《反奢侈反浪费反贪污法》开铡问‘斩’,必须明确浪费也是一种腐败,也是一种犯法。只有明确这一点,官员才可能对贪污浪费变得有所敬畏而不再肆无忌惮。以法律手段治标治本,全面实行公开公示制,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努力形成一个把反浪费、反贪污、反腐败当作“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围,狠刹过度消费、狠刹贪图享受、贪图钱财的贪占之风,给力反腐败力量,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正像“铁面代表”李金华直言意味深长,全社会要像反腐败一样反贪污反浪费。

 

全国政协会议民生提案最多说明啥?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3月13日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共提出提案1800余件。(2011年3月14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提案审查报告指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共收到5762件提案,立案5408件。其中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提案1800余件,在各类提案中占比最高,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

  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民生为大,是我党的执政思想和理念。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建设完善的社保体系到推进收入分配公平,从房价调控到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最受网友关注的话题也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全国“两会”的政协会议,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关注民生、履职为民,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提案。这既是是职责所在,更是党和人民的重托。民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门槛上,党和政府还必须始终将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毋庸置疑,“十一五”时期,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保民生、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国内需求大幅增加,有效弥补外需缺口,较短时间内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在世界率先实现回升向好,既战胜了特殊困难、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又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生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依然突显,群众的幸福指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疗、物价、教育、住房等方面,老百姓还有很多迫切而强烈的需求、诉求。全国政协会议上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类的提案依然很多,充分说明了民生类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内心独白,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政协提案,是人民诉求、愿望的集中体现。一个个提案,就是一句句深切的嘱托,就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公仆,政府更是人民的政府。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的物价稳定好、调控好,把科技、教育、人才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更是千头万绪。贾庆林主席在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指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理念,鼓励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利民惠民之事、献富民安民之策。我们既要舍得大投入,把事关大多数群众的大事办好;又要不厌其烦,把群众身边的小事解决好。坚决做到以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引领工作,以民生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以民生问题的新改善造福于民,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