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第九集 :在延安长大


blueski推荐 [2011-4-30]
出处:sohu
作者:罗峥
 

抗战期间的延安生产生活散记。在整个抗战期间,延安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成为全国有志青年的“圣地”,延安,也比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展现出了无限的活力和生命力。本片通过十几位当事人的叙述,尤其从一群孩子的视角,试图再现生动亲切的延安。  



  编导手记:罗峥

  有些故事没在节目里说。

  当年在延安女同志少,男同志多,许多领导干部到了延安,需要成家,或者需要重新成家。很多女学生就成了追逐对象。学校门口总有男同志等在那里,他们很直率:结婚了吗?有对象吗?跟我好吧。

  可惜有些干部是农民出身,与女学生结婚后,无法互相适应。知识分子的浪漫大老粗哪里会理解。这就造成了一些悲剧。当然也有幸福的,干部里也有有文化的啊。但是悲剧不少。

  当年流行的一个笑话几乎每个受访者都提到了:女学生说,今晚的月色真好啊,我们去赏月吧。丈夫说:一个大月亮有啥好看的,警卫员,提个马灯陪她去看吧。

  这个笑话很可能是真事,几乎每个人都提到,可见这种情况多么普遍。

  也有聪明的,比如那个叫苏毅的女孩,她坚持要找一个有文化的干部,结果很幸福。可惜很多女孩没有这么幸运,不够聪明,或者身不由己。

  在延安长大的孩子对延安都怀有最美好的感情,实际上这种感情是对少年时代的留恋。我一直很喜欢郑律成的(延安颂)这首歌,特别美好。做了这期节目之后,研读了一些资料之后,心情似乎有了变化。

  不过我依然喜欢(延安颂),依然愿意相信它的美好,毕竟,作曲家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是怀着真诚的美好的浪漫的憧憬。

  这歌属于艺术的范畴,而艺术,是可以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