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民主:孟子成帝王最讨厌的“亚圣”


blueski推荐 [2009-7-7]
出处:明宗网
作者:洪水猛兽
 

(一)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被尊为儒家的“亚圣”。
孟子是儒家学说重要的代表人物。不论其学说的价值,还是个人在历史上的实践活动,都在儒家“封神榜”上稳坐第二把交椅,仅次于孔老夫子。
奇怪的是,自汉朝“独尊儒术”,让儒家一家独大后,孟子本应该在孔夫子之后亦步亦趋,享尽尊崇。但是孟子却一直不得统治者的欢心。
尤其是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汉武帝、唐太宗等都曾祭拜圣人孔子,孟子则被当空气般地忽略掉了。封建时代,帝王的好恶当然有着不一般的影响力,孟子也就跟着委屈了上千年。
直到儒学鼎盛的唐宋时期,大儒们气不过,跳出来为亚圣叫屈申冤。唐代的韩愈把孟子立为道统至尊人物,南宋的朱熹也把《孟子》一书列入四书之列,这样孟子的地位才稍微回升。
但是,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孟子老先生又成为大流氓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朱大麻子授意手下篡改《孟子》,简直把此书视为洪水猛兽,生恐怕它会蛊惑民心。
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青云直上,孟子不得统治者欢心,到底是为什么呢?
《孟母教子图》,宋人绘。
相传孟母在孟子小的时候为了他的教育成长,曾三次搬家。在孟母的正确教导下,孟子终于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这要追究到孟子的学说。
儒家第一个人物孔子的思想以“仁”核心,“仁”就是要关爱他人,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点。推及到国家政治,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说出“苛政猛于虎”的至理名言。
但这只是对君主提出一些道德上的要求,并未明确具体的制约措施和惩罚手段,依靠的是君主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这些要求,并未对君主构成真正的压力和威慑,做不到这些他们不会受到严重的惩罚。因此,后代统治者一般都欣然接受孔子的那一套,并推广天下。
而孟子学说的核心,是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加以发展,成为“仁政”学说,并且有着强烈的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更进一步,孟子还认为,若是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他!
这说法在专制社会,简直就是晴天里杀出的一道霹雳嘛!
竟然敢把当时高高在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主列在第三位!
对那些不可一世的君主而言,位于国家之后,倒还勉强可以接受:毕竟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会剥夺自己实际的权力。但把代表上天意志的自己,列在平民之后,而且乌合之众的民,竟然可以推翻君主。这不啻于当头一棒,砸得诸位尊贵的君主晕头转向!
呜呼!君主无道就要被推翻么?
可是,如果必须一直规规矩矩做君主,那还有什么乐趣嘛。
这个可恶的老家伙,简直是存心跟朕过不去嘛。
于是乎,孟子不但是儒家里最被统治者讨厌的学者,甚至在诸子百家中,能像他一样引起君王反感的也不多。
(二)
可是,如果孟老先生黄泉之下知道后世会如此遭遇的话,也会委屈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你们这些为君者,真是蠢货,鼠目寸光。俺这么做,可全是为你们着想,为你们政权的长远考虑啊。
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圣人心。
几千年以来,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确实,以君主为核心的统治阶级,和以平民为主的被统治阶级,是构成社会的两股最主要的力量。二者之间的力量必须保持一定均衡,才能构筑稳定和谐的社会。就如跷跷板,两端的压力接近,才能此起彼伏地正常运转。
在封建专制下,中国产出了许多骄奢淫逸的帝王。
在先秦时各诸侯国,情况也大致类似。广大民众在大地上辛勤地劳作,并依据法度纳粮服役,维持着国家的正常开销,也供养着统治阶层。但是,一旦统治者对平民的剥夺过度,以至于使得他们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无法维持,也常会发生民众的暴动乃至起义。
因此,如何处理两个阶级力量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
介于二者之间的新兴力量士人阶层,在此时渐渐活跃起来,凭借自身的文化知识为资本,游走在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登上政治的大舞台。他们仿佛一座桥梁,沟通有着利益对立关系的两个阶级。
无法忍受下去的农民为了生存,一次次地揭竿而起
他们的理论,既把统治者的统治合法化,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约束统治者的权力,以达到二者的平衡。否则,如果统治者权力过分绝对化,必然会导致底层民众的不满与敌意,引起社会的动荡甚至人民起义。
当然,士人阶层作为一个文化群体,其自身组成是复杂、多元的。先秦时的百家争鸣就是一个例证,不同的学说与理论交错庞杂、交相辩驳,他们对君权的态度和观点也很不同。
孟子作为儒家的新一代领袖,敏锐地意识到君权如同一只猛兽,如果不加以制约,必将带来可怕的后果,这对包括统治阶层和君主自身在内的各个阶层都是不利的。
于是,他旗帜鲜明地告诫统治者,面对人民,你只能合理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自己的指责。如果想狂妄无度,民众应该也可以把你赶下台去。
这样的警告,实际上是给君主的苦口良药。虽然品尝苦涩,却是益于身心的,也有助于化解统治和被统治双方的矛盾,填平二者之间那道巨大的鸿沟。
(三)
然而,那些封建君主,尤其是那些自以为天纵英才,泽被后世的“明主”们不乐意了。朕既有盖世雄才,又有无边皇权,还用得着你个酸老头子唠叨什么鬼话?一班愚民,乖乖跪在我脚下,领受圣恩浩荡是实在的!
就连唐太宗,虽然也意识到民众不可轻辱,告诫自己后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自个告诫自个是一回事,有个旁人在一边旗帜鲜明的把民众反抗自个的权力给合法化,又是另一种滋味了。
这么着,孟子不招人待见,也就不奇怪了。
自秦以后,封建集权专制的程度愈发强烈,如同勒紧的缰绳,民众的权利被越挤越少,只能在残暴的统治和压迫下苟延残喘,勉强生存下来。每当连生存都不可得到时,他们就揭竿而起,爆发激烈地武装冲突,以血液的肆意流淌发泄着他们的悲愤,让怒火在中国的大地上熊熊燃烧。
一轮废墟和尸骨上站起来的新王朝,开国君主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安抚民意,但随着时间推移,后来的君王又会重蹈覆辙,把民众当成毫无灵魂的消耗品,最终激发又一轮暴动。
悲剧就这样在几千年中不断上演。
今年10月,孟子学院在徐州师范大学“安家落户”,这是其内景
这恰恰是孟子所担忧和恐惧的,也是他最不愿看到的后果。
由于没有适宜他的学说生长的土壤,他所向往的和谐图景只能是一种乌托邦想象,漂浮在他满腔的热情和真诚地心灵里。君主日益膨胀的野心和贪欲如同肆意生长的野火,在浩茫的大地上不断地蔓延,火焰固然夺目鲜艳,但是带来的是毁灭一切的后果。
然而,孟子终究是值得后人敬仰的,他在几千年前,就理解并且尊重人民的力量和尊严,并为之四处奔走呼号。他以个人微薄之力传播民本的思想,践行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使命,勇敢地向强权挑战,为底层弱势群体而呐喊。
孟子,堪称中国第一个宣传民主的斗士和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