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孔子变身财神


blueski推荐 [2011-10-5]
出处:《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章立凡
 

我一向尊重孔子,但这篇文章肯定切题:一是孔家有买卖,字号“孔家店”,历代儒生皆系该店从业人员,靠他老人家的牌位混饭吃,人数多到无法统计;二是财脉传承有自,民国豪门财阀、孔子七十五代孙孔祥熙,时称“孔财神”,追根溯源,古代孔子是近代财神的老祖宗;三是当今围绕孔子牌位,从祭孔、读经、讲学、办学,到出书、拍影视,形成了一条极其肥壮的“文化产业链”。
  孔子生前运气很背,带着从业学徒周游列国,推销治国平天下之道,不仅销路很差,还被人追杀,厄于陈蔡绝粮七日,晚年才由行商改为坐商。老人家逝世345年后时来运转,汉武大帝接受董仲舒老先生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家店”在国内成功上市,执文化教育市场牛耳两千多年。孔子不仅成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还为后世儒生们打造了一只受用不尽的大饭碗,可谓善莫大焉。
  除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中国还有两位小学老师出身的农民领袖砸过孔子牌位:一是改洋教为本土教门的洪秀全,一是“马克思加秦始皇”的毛泽东。上述三位都是开国雄才,但多数君主还是尊崇孔子的教主地位,利用老字号推行教化,比自封教主设教愚民的成本低,更符合经济规律。
  随着普遍的信仰、信任、信用危机,当今社会出现了巨大的思想道德真空。面对溃败的社会和饥饿的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成了首选的救险填充物。某些大陆新儒学的倡导者,甚至提出将儒学树为官学,以儒教为国教,建立儒家政治制度。这套主张虽然不会被采纳,但儒教的代偿功能已被利用。近年“孔子热”风靡全国,孔子学院全球开花,背后是充盈的国库、膨胀的权力和贫乏的意识形态。
  孔子当年曾愤愤然甩出一句气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惜生前一直没机会海外上市,这遗愿如今貌似实现了。据国家汉办网站披露:截至2009年10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个国家(地区)。国库出资的孔子学院,号称“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据说代表了中国的“软实力”。提篮叫卖总得看货品成色,撇开被包装的“柔远绥怀”之类民族主义动机,金字招牌下的教学课程,除了汉语不外乎打打太极拳,与孔子思想学说相去甚远,叫汉语学院倒还差不多。要论提升“软实力”,与其倒贴纳税人的血汗钱去外国教洋人,还不如在国内多建“希望小学”。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买卖孔子历来是一宗好生意,因为埋单的总是官府。最近,五洲汉风公司以3520万元的天价,中标“孔子学院网站运营服务项目”,这宗注水到痴肥的生意引发了一片质疑声。此外,“网络孔子学院硬件平台建设项目”以1789.1万元中标,“网络孔子学院CDN建设及系统集成项目”以2739.7万元中标,“网络孔子学院CDN建设IDC托管项目”系直接成交,金额1908万元。
  四项共计9956万元的交易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电信,直接拿下CDN项目,大家无话可说;其余三个项目招、中标方则“联络有亲”:中标单位中,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为汉办下属企业,中教仪设备有限公司是中教仪总公司的参股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源自东南大学的上市公司;招标代理机构中教仪国际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又是中教仪总公司的子公司。政府下属公司充当“权钱转换器”是公开的秘密,教育部如同“中国教育总公司”,网络孔子学院在该部汉办属下,“自己招标自己中”,肥水在教育系统内部循环,轻松地将公帑从左手倒进右手,教育部还自称有理。
  拍大片历来是条洗钱通道,大量支出可以走“白条”,是轻车熟路的业内潜规则。疑似出自家庭作坊的国产大片《孔子》,斥资1.5亿元,有能耐令《阿凡达》奉命让道,以2500拷贝的特大规模发行,创中国影史之最,背景不谓不深厚。但网民情绪逆反,观众反应冷漠,学界颇有异议,孔子后裔也不尽认同。这场PK洋大片的豪赌,终因票房惨淡黯然下线。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是仗着给意识形态补锅赚钱,也得讲究取之有道,一旦进入市场竞争,就未必是权力说了算,弄不好还起反作用。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了生存,他教学生也收“束”(十条干肉而已),不妨碍他成为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天可怜见,两千五百多年后举目神州,国人身陷欲海,无思想道义可言;教育“产业化”将学校变成了“学店”,教育机构“官本位化”只产学官不出教育家;某些以卫道士自居的伪君子,抢钱手段比小人还小人。欺师灭祖一至于此,借用曾文正公的一句话:“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中国万万不能没有孔子,可面临两极分化的社会,孔子不是万能的,即便他被迫变身当代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