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最早的霸主郑庄公


blueski推荐 [2011-12-5]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蜀山见霞
 

东周分成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两篇。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根据这两份表,划分春秋和战国的年代。

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期,有名的五霸,不管到底指哪五个,最早的总是齐桓公。齐桓公在位的时候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前*三年,他即位时已在平王东迁之后八十多年。其实在齐桓公以前,争霸的局面早已开始,公元前七四三——前七〇一年在位的郑庄公可以算做最早的霸主,不过只是小霸,不是齐桓公那样的大霸。

郑是西周末年封的同姓诸侯,封地本在现在的陕西华县。第一代国君桓公是幽王的叔父,在镐京担任司徒的官职。他见幽王、虢石父等把国家搞得不象样子,自己无能为力,忧心忡忡,只得替自己的家族找一个退步。公元前七七九年,他把家族、部属、财产搬到现在的河南新郑,建了一个新邦。郑桓公不是一走了事,他对周朝王室负责到底,保卫幽王,在骊山之下血战阵亡。周平王东迁之后,郑桓公的儿子武公、孙子庄公相继做东周的卿士(执政官),是平王依靠的对象。

郑东迁之后,陆续灭掉一些小国,在春秋早期,是个强国。庄公是个奸雄,我们看他对付母亲和兄弟的手段,就可以知道他的厉害。他的母亲姜氏喜欢小儿子共(恭)叔段,要求庄公,把京(在现在的荣阳县东南)封给兄弟。京是个大邑,大夫祭(蔡)足不赞成,庄公说:“姜氏要这么办,有什么办法?”祭仲说个不完,庄公只得透露一点真情,说:“多做坏事的人一定会自己走上绝路,你等着瞧吧!”祭仲是庄公的谋士,听了这话,知道庄公自有办法,就不响了。

共叔段野心勃勃,要夺兄长的位子,先拉拢郑国都城西面和北面的两个邑,接着又把这两个邑并入自己的封地,还继续扩大他的势力范围。他每搞一次名堂,大夫子封就在庄公面前跳一次脚,庄公每次都冷冷地叫他不要慌张。公元前七二二年,共叔段准备袭击国都,姜氏同他约定日期,准备打开城门,来个里应外合。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庄公的耳目。庄公得到了约定日期的情报,立刻先发制人,命子封率领兵车二百乘攻京,京人响应郑军,共叔段逃到鄢(现在的鄢陵县以北),立脚不住,只能逃出郑国,去过流亡的生活。

郑的国势强了,同王室逐渐发生磨擦。平王晚年,对郑庄公不大满意,想起用虢国(现在的河南三门峡市东南)的国君做执政官。郑庄公当面向平王提出质问,平王没有勇气承认,只说并无此事,这个天子实在可怜得很。公元前七二〇 年,平王去世,桓王即位,周人决定请虢公执政。郑国知道了,立即采取行动。祭仲先领兵到温(现在的河南温县以南),抢割了田里成熟的麦,到了秋天,又抢割了成周城外田里的小米。同姓诸侯用武力威胁王室,在周朝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桓王剥夺了郑庄公的卿士职位,庄公也不再到洛邑朝见桓王。双方越闹越僵,公元前七○七年,桓王带了蔡、卫、陈三国的军队*郑国。这是王室重新建立威信的一次尝试。郑庄公毫不畏惧,发兵迎敌,发生糯(xu)葛(现在的长葛县东北)之战。

春秋时的战争,一般把军队分成左、中、右三队,每队都把兵车列成整齐的阵形,徒兵跟着兵车,配合作战。当时的中原人没有骑马的习惯,只用马匹拉车。车轮用木头制造,车轴两面突出,行动不太灵活。如果阵形乱了,行走的方向速度不一致,突出的车轴容易相撞,会搞得不可收拾。车上的武士,一人驾车,一人用弓箭,一人用长兵器,都和商朝的情形相同,只是长兵器主要用戟。春秋时的戟,是矛和戈的结合。矛是直刺的器械,戈是钩杀的器械,合成一样兵器,可刺可钩,使用起来,比单纯的矛或戈方便得多。当时人就用这样的阵势和兵器打仗。

蔡、卫、陈三国的军队配属周的左、右二军。郑军看准这个情形,先攻周的两翼,蔡、卫、陈的军队士无斗志,一下子就乱窜乱逃,周的中军受他们的影响,也乱了阵容。郑用主力猛攻,周军大败。郑将祝聃(dan )一箭射去,正中桓王的肩部。桓王忍住伤痛,指挥军队,整理队伍,向后撤退。郑庄公知道同王室打仗容易引起诸侯的不满,下令停止追击,结束了这个战役。当夜,还派祭仲前去慰问桓王,表示他是被迫自卫。桓王打不过人家,只得罢了。周天子的威信从此一落千丈。糯葛之战是郑庄公晚年的事情。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讲几件比较早的事情,用来说明庄公小霸的地位。

公元前七一四年,戎人侵郑,被郑打得大败。春秋时,山西、河南、河北的山区中,有许多戎、狄部落,常和华夏族的诸侯发生冲突。戎人都是步兵,行动比车兵灵活。交战之前,庄公很担心,怕被戎人绕道从后面袭击,把自己的队伍搞乱。他的儿子公子突提出利用戎兵轻进易退、队伍散乱的特点,用少数部队挑战诱敌深入,让伏兵裁击。庄公用这条计,把戎兵截成几段,歼灭了一部分。戎人后军见前军失败,狼狈逃跑。郑军乘势追击,大获全胜。这一战,对于提高郑国的威望,很有作用。

郑庄公自己和王室有矛盾,但是有时也打起尊王的旗号。公元前七一三年,他就以宋国不服从王命为理由,联合齐、鲁攻打宋国。齐、鲁都是诸侯中的大国,他们接受郑庄公的指挥,最能说明庄公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七一二年,三国伐许(在现在的河南许昌)一役是庄公霸业的高峰。

郑国出兵之前,内部发生过一点纠纷。在发放武器装备的时候,子都和颖考叔两个大夫争夺一辆兵车,颖考叔拿起辕木就跑,子都拔了一枝戟追上去,两人几乎发生争斗,当时总算被制止了。

三个国君——郑庄公、齐嘻公、鲁隐公率领军队围攻许国,作战的主力是郑军。颖考叔手执庄公的令旗登上城头,子都偷偷地向上放了一枝冷箭,颖考叔跌下来死了。大夫瑕叔盈从死人手里拿过令旗,又奋勇登上城头,挥动令旗,大喊:“国君已经登城了!”郑军信以为真,争先恐后,攀登上城,打破了许国。

齐、鲁两个国君对于怎样处理许国,都不肯发表意见,让郑庄公一个人作主。

郑庄公怎么办呢?其时,原来的许国国君已经逃跑了,庄公派郑大夫公孙获驻在许城西部,让许大夫百里和许君的兄弟保有许城东部。庄公对两人都嘱咐了一番话。说起来似乎很奇怪,这个战胜者的说话却饱含着凄凉的味道。

他嘱咐百里说:“寡人有个兄弟,不能和好合作,只得让他流浪在外,又怎能久占许国呢?我死以后,不妨请许公回国执政,只要能同郑国和好,不给别人侵入此地,影响郑国的安全,就是好事。我的子孙挽救郑国的命运也来不及,又怎能保持许国的土地呢?。

他嘱咐公孙获说:“你不要把私产搬到此地,我死以后,赶紧撤兵回国。王室越来越弱了,我们也是从西方迁移到这里来的。姬姓的力量衰落了,许是姜姓国家。上天既然厌弃周室,我们又怎能和许国相争呢?”

庄公讲这些话是有原因的。他的霸业的高峰同夕阳相仿,光彩虽好,只是已近黄昏,不可能有多少前途了。出兵前的纠纷,颖考叔的被人暗害,以及弟兄争国的旧事,使他的心情很不痛快。这个奸雄大概已经估计到身后郑国的问题——兄弟争国,这在后来是十分严重的。他毕竟是周朝王室的子孙,周室的微弱不能不引起许多感慨。今天许国的悲剧,将来会不会在郑国出现呢?楚国正在强大起来,中原已经感到威胁。灭许以后两年,郑、蔡两国就协商抵御楚国的策略,结果是一无所获。庄公是个有眼光的人物,很可能在此刻就想到强敌的可怕。既然如此,他当然会产生一系列暗淡的联想。既然如此,我们可以知道,他打败周桓王时,也不会十分高兴。他回国以后,明知射杀颖考叔的凶手除子都外不会有别人,但他宠爱子都,不愿意把他治罪。于是搞了个装装门面的花样,命军士备下猪、狗、鸡等物,杀了祭神,让神灵惩戒凶手。现在戏曲里的《 伐子都》 ,演的就是这个故事。

霸业一要有本钱,二要有人才。郑国地处中原,周围多半是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诸侯,很难发展。这是先天不足,缺少本钱。庄公是个人才,他做得出事业,也料得到郑国的前途很少希望,这正是他胜过别人的地方。庄公以后,郑国既缺领袖人才,晋楚等大国发展迅速,郑国的本钱更见得短缺,庄公式的霸业再也不可能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