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晋国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blueski推荐 [2011-12-5]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蜀山见霞
 

公元前七世纪中,晋献公在位时(公元前六七六年——前六五一年),位于现在山西省南部的晋国强大起来了。

晋国是周成王封的姬姓诸侯,开头是个小国,兵力只有一个军(一万人左右)。献公十六年(公元前六六一年),才编成上下二军,比齐、鲁等拥有三个军的大国,显然还差一截。但是晋国的环境有几个有利条件,只要有适当的人,能够利用这几个条件,发展起来,比分布在河南、山东等省的诸侯要好办得多。

这几个条件,第一条叫做“表里山河”。表是外面的意思。我们打开地图一看,就可以发现,晋南汾水流域一带,东、西、南三面被一层层的山脉、河流抱住。最外面一层,东面是太行山,西面和南面都是黄河。黄河的东岸有樱山、龙门山等,北岸有连绵一百六十公里的中条山。这一层层的山河构成天然的防线,在使用马拉的兵车作战的时代,敌人很难侵入。

第二条,从山西中部往北,是游牧部落居住的地区。晋国补充马匹,比中原国家都方便。

第三条,晋国的周围除几个极小的诸侯以外,到处都是戎人、狄人的部落,都是容易兼并的对象。晋献公靠着兼并这些诸侯和部落,很快地扩大了版图,增加了人口。

晋献公和齐桓公基本上是同时人。在齐桓公左一次右一次大会诸侯的时候,晋献公专心同周围地区进行扩张。齐桓公的名声响,晋献公得到的实益多。他建绛(现在的山西翼城东)做国都,派太子申生驻曲沃(现在的闻喜东北),公子重耳驻蒲城(现在的石楼东南),夷吾驻屈(现在的吉县北)。从蒲城和屈的位置看,晋向西北面已有相当发展,进入到吕梁山和黄河之间的地方。

献公十六年(公元前六六一年),晋在编成上、下两军后,一口气灭掉耿(现在的河津东南)、霍(现在的霍县西南)、魏(现在的芮城)三个同姓小诸侯。到了这个时候,山西南部,除山地中戎人、狄人住的地方以外,都己属于晋国。献公下一步的目标,转移到黄河南北两岸的虞、虢两国。晋国开始向“表”的外面扩张了,于是出现了著名的“假道灭虢”的故事。

虢国地跨黄河两岸,北岸的部分在现在的山西平陆一带,南岸部分在河南三门峡市一带。虞在虢国以北,也就是平陆东北。晋要攻虢,必须通过虞国。虢的土地落到了晋国手里,虞的南北两面都是晋地,等于被晋国包围起来,处境非常危险。这层道理,极为明白浅显。虞君却允许晋军通过他的国境去打虢国,实在是昏庸得不可救药。

献公十九年(公元前六五八),晋大夫荀息建议把晋的国宝——驾车的名马和璧玉送给虞君,要求他同意晋军通过虞国。献公不大舍得送掉心爱的东西,荀息说:“把宝物放在虞国,同从里面的库房搬到外面的库房一样,不消多久,仍旧是我们自己的东西。”献公答应了,就派荀息到虞国去办交涉。虞国有个宫之奇,劝虞君不要答应。虞君拒绝他的意见,出兵同晋军合作,攻下虢国在黄河北岸的下阳。

三年以后,晋第二次向虞国借路。宫之奇苦谏虞君,说虞、虢的关系象“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一样,千万不能答应。“辅”是车子两旁的板,没有板,就不好装东西,所以辅和车有互相依靠的关系。人没有嘴唇,牙齿就会直接受到寒气的袭击。宫之奇的活说得透彻极了,虞公硬是不听,宫之奇料到亡国之祸就在眼前,只得离开了虞国。

这一次,晋军渡过黄河,灭掉虢国,回军的时候,路过虞国,出其不意,把它灭掉,璧和马果然回到献公手里。

晋国的发展很顺利,然而内部的矛盾很复杂,因此发生了许多曲折。

晋献公早年攻打骊戎,得了个骊姬。骊姬和她的妹子各生一个孩子,名叫奚齐、卓子。献公宠爱骊姬,早有废掉太子申生,立奚齐做继承人的意思。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六五六年),骊姬在申生献的酒肉中,放上毒药,诬陷太子企图毒死父亲,申生被迫自杀。骊姬又胡说重耳、夷吾都知道申生下毒的阴谋。二十二年,献公派兵到蒲、屈两地捉拿两位公子。重耳跳墙逃走,投奔狄人。夷吾守城抵抗,后来兵败出走,逃往梁国(现在的陕西韩城南)。

献公宠骊姬、杀太子的事情,受到一部分贵族的反对。公元前六五一年,献公病死,矛盾就发作了。荀息忠于献公,拥立奚齐。里克杀死奚齐。荀息再拥立卓子,又被里克所杀。荀息也送了性命。

晋大臣要另立新君,重耳和夷吾当然最有候选资格。但国内也有可以立的公子,里克等人搞政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重耳和夷吾都没有办法判断。里克先派人迎接重耳,重耳只说自己对父亲有罪,不应该回国继位。他的真实思想很可能是对国内的实力派不放心。里克再派人迎接夷吾,夷吾想立即回国,他的谋士却芮(rui)就说出了他的怀疑,表示必须有可靠的外援,才能回国。

却芮的怀疑很有道理,争取外援的办法也不算错,完全符合当时友好的诸侯互相支援的习惯。但是他接下去对夷吾说的话却荒谬之至。他劝夷吾允许割地给秦,求秦支援。他说:“现在国土不归我们所有,有什么舍不得的!”这是对本国不负责任的态度。夷吾心目中只有君位,只要能够得位,什么都做得出,他马上同意了。

这时秦国是穆公在位,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很愿意帮助夷吾,不送他一片土地,也是肯干的。得了割地的许诺,当然更加起劲,立刻派兵送夷吾回国。夷吾就是晋惠公。惠公这人,既不守信用,又不讲道理。他一上台,立即逼里克自杀,口头上说里克杀了两个国君,“为子之君,不亦难乎?" (做你的君主,岂不太难呢?) ,实际上从这八个字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实用意——打击国内的实力派。对秦国呢,国土是自己的了,舍不得送人,干脆赖掉。接着,晋国饥荒,秦穆公派大批船只,送来粮食。第二年,晋国丰收、秦国饥荒,惠公却禁止运粮出境。

一连串的事件激怒了秦穆公。公元前*五年,秦兵攻晋,渡黄河东进,直到韩原(现在的山西河津县东),和晋军决战。秦军人数较少,士气比晋军高得多,但战斗仍然很激烈。晋惠公的兵车陷入烂泥中间,动弹不得,被秦兵困住。他望见大夫庆郑,高声求援。庆郑见敌兵势大,赶去喊韩简等人。韩简等已把秦穆公的兵车拦住,正待捉拿,被庆郑一喊,顾不得捉穆公,去救惠公。他们慢了一步,惠公已被秦兵拿住,当了俘虏。

秦穆公夫人听得兄弟被捉,吓唬穆公,说要自杀。穆公只得释放惠公,与晋讲和。惠公回国,一口怨气都出在庆郑身上,把他杀死。

公元前六三七年,惠公病死,儿子怀公即位。怀公也专做不得人心的事情。他在秦国住过几年,娶了穆公的女儿,即位之后,并不接她到晋国。他规定期限,强迫跟重耳出亡的人回国。晋国老臣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狐堰都跟重耳在外。他不肯召回儿子,竟被怀公杀害。

晋献公时,晋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国。惠公、怀公统治的十四年,晋国却一直走下坡路,在晋国历史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曲折。然而晋国环境所特有的有利条件没有变,献公经营的成果也没有什么损失。只要国内的政局走上轨道,晋国就大有希望。

公元前六三六年,重耳在度过十九年流亡生活之后,得到秦国支持,回国夺得政权。重耳就是晋文公,晋国在他手里成为北方最大的强国。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说,假使献公不在继承人问题上犯错误,十多年的曲折完全可以避免。当然,使晋国成为霸主的将是申生而不是重耳。申生领过兵,打过不少胜仗,富有军事经验,他受了冤屈,宁愿一死,不愿背着不拳的罪名逃往别国。如果由他掌权,是不会比重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