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吴越兴亡(下)——附铸剑的故事


blueski推荐 [2012-1-3]
出处:《先秦历史故事》
作者:蜀山剑侠
 

公元前四九四年(吴夫差二年,越勾践三年),夫差攻越,大破越军。勾践率领残部五千人,困守在会(gui)稽山(在浙江绍兴东南)上,被吴军围住。

勾践和手下两位大夫范蠡(li )、文种商议。这两人同吴的伍子胥、伯嚭一样,都是楚人。当时除投降或战死以外,事实上并没有第三条出路,问题在于吴王肯不肯在保全越国的前提下接受投降。文种认为有可能,理由是吴太宰伯嚭贪财,同时又得到夫差的信任。勾践身边还带着不少宝器和美女,有条件照文种的计策办事。

文种来到吴营,先满足了伯嚭的欲望,再通过伯嚭,见了吴王。吴王听了伯嚭,果然接受了投降讲和的请求。伍子胥竭力反对,讲了一通夏朝少康中兴的故事,说勾践比少康强大,能得人心,文种、范蠡都是能臣,留着越国,必有后患。吴王正在得意的时候,想越国剩些残兵败将,那里成得了什么气候,自己赦了勾践,显得宽宏大量,又收了宝物,减少军队伤亡,真是一举几得。他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忠告。

吴越议和以后,范蠡到吴国做了两年人质。勾践也曾到吴国朝见夫差,在夫差出门的时候,走在行列的最前面,象个侍从人员的样子。夫差对于这种“忠诚”的表现极为满意,对越国越来越丧失警惕心了。关于吴、越的记载,各种古书有很多出入。有些书讲勾践夫妻带了范蠡一同到吴国做人质,做了许多骗取夫差信任的事,终于被释放回国。后来又做了许多讨好夫差、危害吴国的事情。这些事情大部分是虚构出来的小说,少数也许有点事实做基础。如果我们全都当做事实,就会上古代作家的当。

例如西施的事情,传说最多。西施是越国苎罗(现在的浙江诸暨南)人,到吴宫后,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夫差为她建筑了“馆娃宫”。据说苏州城外灵岩山顶的灵岩寺一带就是遗址所在,至今游客还可以听到许多关于吴宫的故事。勾践献西施和吴王造馆娃宫,可能是事实。有些传说把西施说成女间谍,有意引夫差走向亡国的道路,已经夸张到荒唐的地步。有人还要添上吴国亡后范蠡带了她出走,那就更加离奇了。他们把夫差亡国的原因集中到西施身上,是极其错误的看法。唐朝人写的诗,就有“西施若解亡人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的句子,现代人如果相信西施亡吴的看法,那就未免太可笑了。

我们放下夫差,回过头去再说勾践复兴越国的历史。勾践降低本人的生活水平,亲自种田,夫人亲自织布(麻布,也可能是绸),食物服装都很简单。他躺在柴草上面,坐卧的地方都放了胆(我们只知道是胆,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种家畜的胆),让自己随时都可以看到胆,想到胆汁的苦味,联系到被困在会稽山上的苦处。吃饭时也要舐一下胆,间自己:“你忘了会稽之耻没有?”

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

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使一个贫弱的越国变成了富强的国家。越国原来人口不多,战争中丁壮死亡不少,勾践便实行奖励生育的政策。他规定分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七岁还没有结婚的,父母都要受罚,子女多的,国家帮他养育。这个政策,在当时的越国,是正确的政策。他奖励生产,发展农业和蚕桑业,帮助人民富裕起来。他加强练兵,聘请精于击剑、射箭等武艺的教师,传授本领。在漫长的二十年中(越灭吴恰在会稽之耻以后二十一年,实足是二十年),越国全国上下一致,充满了发愤图强的空气。这是有益的教训:只要是真干,干上十年、二十年,转贫为富,转弱为强,完全是可以做到的。现代中国人民对吴、越两个古国并不分厚薄,吴越两国人的子孙——现在江苏、浙江、上海市和安微省一小部分的居民更完全是自己人,决不会因两千四百多年以前的吴越关系而发生恶感。我们高度评价勾践兴越的事业,只有一个原因:发愤图强精神是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我们今人还需要它。

夫差是一个反面教员,他荒淫奢侈,穷兵黩武,信任奸邪,不听谏劝,杀害忠良,终于葬送了吴国的前途。

夫差破越以后,一心要做中原霸主。他从越国回来,立刻出兵攻打在河南淮阳的陈国。吴军破楚的时候,曾威胁陈国从吴,被陈人拒绝。这次进军的目的就是为此惩罚陈国。楚国得到吴兵攻陈的消息,大部分人都很害怕,说夫差比阖闾更厉害,我们如何对付得了。子西认为不对,他把两个吴王作了对比:阖闾节俭爱民,行军让军士都吃到了东西,自己才肯进食,使用民力,注意有劳有逸,得到军民拥护。夫差建筑姑苏台等游乐场所,滥用民力,一件事没有结束,另一件事又开始了。他这样做法,非把自己搞垮不可。我们只怕自己不团结,用不着担心吴国。

子西的估计很不错。夫差扩张的规模越大,离垮台的日子越近。

公元前四八七年(夫差十年),夫差借鲁欺负一个小国为口实,进攻鲁国。鲁国那时只有八百乘兵车,那里敌得过强大的吴军,只得屈服求和。

接着,下一年,吴在邗(han)筑城,开通邗沟。邗在江苏扬州东北,邗沟就是沟通长江和淮水的运河。吴军北征,大概感到运输困难,所以在攻陈、攻鲁之后,进行了这项大工程。这个工程对后世有许多好处,但是当时吴国民众一定为它吃足苦头。

公元前四八五年,吴军开始攻齐。他们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吴将徐承率水军从海路攻齐。他们是从长江口出发呢?还是从淮河口出发的?我们都弄不清楚了。不管怎样,这总能说明中国人从古就有很强大的海上活动的能力。这次远征被齐人打败。下一年,夫差放弃这种尝试,联合鲁国,在陆上大举进攻齐国。

吴、鲁联军在艾陵(现在山东莱芜东北)大破齐军,杀死齐主将国书,缴获兵车八百乘。这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吴国出兵以前,勾践亲自前来朝见夫差,对吴王和群臣都送了礼物。吴国君臣满心欢喜,只有伍子胥一人认为可怕。他劝吴王不要上勾践的当,又劝他不要攻齐,齐国太远,打了胜仗,得不到它的土地人民,毫无用处。吴王不听。

子胥预料吴国必亡,便乘着奉命出使齐国的机会,把一个儿子交托给齐大夫鲍氏。吴王知道了,认为子胥私通敌国,大为震怒,命人赐给他一口剑。子胥无奈,自刎而死。

破齐以后两年,公元前四八二年,夫差率领大军,到黄池(现在的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定公、鲁哀公、周王的卿士会盟。晋、吴两个国君都要争先歃(sha)血。什么叫歃血呢?古人会盟都要起誓,主盟的人割牛耳取血,滴在盘里,再含点血在嘴里,或者涂在嘴的旁边,叫做献血。又因此把主盟人说是执牛耳,就是占第一位的意思。晋是老牌的盟主,自然要争第一;吴认为我是天下最强的诸侯国,晋国已经衰落,理应退让。

双方争执的时候,吴王已经得到国内的坏消息了。这年,范蠡认为时机已到,可以乘虚攻吴了。勾践率众四万九千人,进入吴国都城,俘获吴太子。败报到达黄池,夫差杀死报讯人,保守秘密,与晋君争先。

晋国大臣气得想同吴军开战了。有一位大夫见夫差的神色很不正常,估计他心有隐情,劝执政用拖延手段跟他软磨。夫差急于回国,又不敢真和晋兵动武,只得草草收场,让晋定公先歃了血。

夫差来回几千里,兵力疲乏,只能与越国讲和。越国也没有一口气吞掉吴国的本事,答应议和退兵。

公元前四七五年(越勾践二十二年,吴夫差二十一年),越军最后一次大举攻吴,困吴都两年有余。公元前四七三年,吴王派人求和,希望勾践仿照当年会稽的先例,保全吴国。勾践想起前事,有点动心,范蠡却出来扮演当年伍子胥的角色,劝越王不要留下后患。吴王被迫自杀,吴国灭亡。勾践葬了吴王,杀死太宰伯嚭。这个坏蛋毕竟没有好下场。

勾践当了霸主,便没有什么作为了。范蠡说勾践这人,能够和人共患难,到了安乐的时候,便不好共处。他弃了官爵,离开越国,相传后来在陶(现在的山东定陶西北)经商发财,号称陶朱公。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留恋官爵,结果竟象伍子胥一样,受到越王赐的剑,只好自刎身亡。

我们讲吴越兴亡,到此已经结束。但吴越名工铸的剑非常有名,因此我们想在这里附带讲几句铸剑的故事。

吴越文化在许多方面不及中原,当时的中原人也往往把吴越看做蛮夷。但是吴越也有先进的地方,铸剑是最突出的一项。

剑是出现得比较晚的兵器。出土的青铜剑,时代最早的已经在商代末年。

春秋时的吴、越出现著名铸剑名师欧冶子、干将等人,楚国也有名师风胡子。干将的故事最为有名。相传干将奉阖闾的命令铸剑,他用几百名童男女用足了力气拉风箱,所炼的金属却总是不肯熔解。他的妻子莫邪说:这一定是天意要用人做牺牲了。她毅然跳进炉内,金属马上就熔解了。干将铸成了两口剑,各起一个名字,一口叫干将,一口叫莫邪。这个故事有迷信的成份,但也有悲壮的气氛。是不是反映人们克服冶炼某种金属的困难的斗争呢?我们看很有可能,可能是反映初次铸造铁剑的斗争。

传说风胡子奉了楚昭王的命令,到吴国请欧冶子、干将到楚国帮忙,三个名师合作铸成三口铁剑。他们铸的剑各有专名,这里就从略了。

这些传说有没有事实基础呢?

我们已经发掘到刻有夫差、勾践和勾践以后的越王名字的剑。这些剑都是短剑,最长的不过半公尺左右。一九六五年在湖北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长厘米,剑面有黑色菱形格子的花纹,剑的锋刃还非常锐利。这些剑都是青铜剑。另外,长沙出土过长厘米的一口钢剑,是春秋末年的东西,这是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钢铁兵器。这些发现就是传说的事实基础。

勾践的佩剑怎么跑到湖北的楚墓里去了呢?战国时,楚国灭越,旧日的吴、越二国的土地都成了楚国版图。楚人把越宫的珍贵物品当作战利品,勾践用剑便在湖北的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

人民没有忘记干将等铸剑名师。苏州,旧日的吴都,城内还有“干将坊”。著名的旅游胜地莫干山,就是从干将、莫邪二人各取一字而合为一名,说也有趣,莫邪的莫字排在前面,很有点尊重女性的味道。

铸剑术与剑的形式都在发展。陕西临潼出土的战国末年的三口秦剑,长度都在九十厘米左右,同后世一般的剑,长度没有什么差别了。这三口剑也是青铜剑,上面用铬盐氧化法形成一层氧化层,所以不会起锈。这种办法,在国外只有在近几十年里才采用。中国古代的工匠能够用这种办法,实在了不起。这几口剑非常锋利,一下可以划穿十几张报纸。这些出土文物生动地说明了我国先民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