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赵奢、赵括父子


blueski推荐 [2012-1-3]
出处:《先秦历史故事》
作者:蜀山剑侠
 

赵国多名将,与廉颇同时的赵奢,战绩还在廉颇之上。

赵奢原来是个收租吏,执法极严。有一次,平原君家的管事人仗势不肯纳税,赵奢依法把他杀了。平原君是惠文王的兄弟,叫赵胜,在历史上和齐孟尝君田文、魏信陵君魏无忌、楚春申君黄歇,号为“战国四公子”,都有门客三千人。这样一个气焰熏天的贵族。家里的管事人自然比一个普通的官员还神气,赵奢居然把他杀了,胆气确实很不平常。

平原君听说管事人被杀,大为震怒,立即召唤赵奢前来,想要杀他。赵奢不慌不忙向他讲了一番道理,他说:“你是赵国的贵公子,如果放任下人破坏赵国的法度,赵国必弱。一旦国家衰亡,你怎能保持富贵?”

平原君闻言醒悟,不但不再责怪赵奢,而且看出此人是个人才,可以重用,马上推荐给赵王。赵王用他管理全国的赋税。他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使人民的负担比较合理,收到了国家和人民都很富裕的效果。

公元前二七○年(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昭王三十七年), 秦将胡阳经过韩的上党(现在的山西东南部长治一带)攻赵的閼(yu)与(现在的山西和顺)。赵王召问几位大将。廉颇说:“距离遥远,道路险狭,难救。”乐乘的意见和廉颇相同,两位名将打的都是退堂鼓。他们的意见不是没有道理。赵都邯郸在河北西南部的平原,往西不过几十里路,便进入山区。閼与在邯郸西北二百多里,中间隔着太行山。赵军救閼与,非从平地穿过山陉(山中的狭路)不可,如果秦军分兵封锁山陉,简直是寸步难行。廉、乐二将依照军事常轨,得出难救的结论,并不奇怪。

赵王最后问赵奢。他的回答与廉、乐两将大不相同,他说:“距离远,道路险狭,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搏斗,哪一方的将军有勇气就能得胜。”赵王便命赵奢统兵往救。

赵奢出了邯郸,刚走了三十里路,便停兵不进,而且下令军中:“不准对军事提意见,违令者斩。”

秦军屯在武安(现属河北)以西,鼓噪示威,武安城中屋上的瓦似乎都在展动。武安是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小城,离邯郸不过几十里路。秦军在攻北面的閼与,怎么越过太行山,跑到邯郸大门口来了呢?这明显是一个支队,目的不是打武安,是吓唬赵人,不让他们去救閼与。如果赵军进迫,他们往西北面后撤,利用太行山的地形,守住山路,既可以保存自己,又可以封锁赵人进兵的道路。赵奢屯兵的位置在武安以东,武安这样危急,照常规办事,就该进兵去救。赵军的一个侦察人员就不顾禁令,请赶快发兵救武安。赵奢立刻把他斩了。他只叫部下构筑工事,一连二十八天,不曾移动一步,也不曾停止过加筑工事。赵军将士都不知道将军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

赵奢在捕捉战机。有一天,抓了一个秦军间谍。赵奢大喜,给他饱餐一顿,然后释放回去。间谍回去报告主将,主将大喜,说:“离邯郸三十里就不再前进,一味构筑工事,閼与决不会是赵国的土地了。”他高兴得太早了。赵奢刚放掉间谍,立即下令全军脱下盔甲,轻装上路,两天一夜就赶到战地。弓箭手在前,掩护主力,在离閼与五十里的地点安营立寨。

秦军根本没有料到这个可能性,武安以西的支队没有起任何牵制或阻挠的作用。胡阳很是恼恨,指挥全军来对付赵奢。这时,赵军的军士许历要求对军事提点意见,赵奢命他进见。许历说:“秦人来势很凶,将军必须加强纵深的阵形,否则会打败仗。”赵奢答应照他的意见办理。许历接着说:“请依前令处斩。”赵奢这次再也不杀人了,只说:“等禀报邯郸后再说。”许历又要求提个意见,说:“先占领北面的山地就胜,后到的就败。”赵奢又接受这个意见,分兵一万,抢占北山。秦兵落后一步,派兵争夺山头,冲不上去。赵奢乘势出兵猛攻,大破秦军,解了閼与之围。这一仗,交战的时候已在公元前二六九年了。

战后,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许历也得了国尉的官职。赵惠文王死后,儿子孝成王即位,平原君以王叔的身份做了相国。

公元前二六五年(孝成王元年),秦兵攻赵,赵向齐求救。齐要求派王弟长安君做质子,才肯救赵。赵太后爱怜幼子,不肯放长安君出门,禁止臣下进谏。老臣触龙婉言向太后分析利害,太后才回心转意。这段故事,《史记•赵世家》 和《战国策》里都有记载,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也可以读到,这里不详细讲了。这一次,赵国怎么抵敌,齐、秦有没有交锋,古书上都没有交代。大概是秦人听得齐国发兵,便收兵回去,所以不曾发生大战。

从公元前二六二年(孝成王四年)起,发生了连续三年的长平之战。这在秦、赵两国,以至天下大势,都是影响深远的大事。

长平之战以前,秦将白起一连几年都在进攻黄河以北的韩国领地。韩是三晋中最弱的国家,他的国土不大,一块在河南西北部,都城就是春秋时的郑都,一块在山西的东南部。秦国攻韩,由来已久,不过以往是零敲散打,此刻却想把黄河以北的部分全部吞掉。白起是穰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从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二九四)起,东征西讨,三十多年没有过失败的纪录,攻楚破郢是他在长平之战以前最赫赫有名的战功。长平之战开始以前,他攻占了韩的太行山南麓地带,完全隔断了韩上党郡和河南韩本土的交通。上党守冯亭是个硬汉子,他不肯降秦,把上党献给赵国,希望韩、赵联合,杀退秦兵。赵国接受了上党,秦韩战争就变为秦赵战争。

长平在山西高平西北,位于上党郡治所(现在的山西长治)以南。秦将王龁(he)北上进攻上党,赵大将廉颇就扼守长平,与秦军对峙。此时赵奢已死,蔺相如老病,赵国将帅人选自然以廉颇为第一。他从公元前二八三年因战功封上卿算起,已经做了二十多年大将,军事经验极为丰富。他深知秦军长于野战,只有利用山区地形、深沟高垒、以逸待劳、拖垮敌人的一法。

这场长期的防御战打到第三年,即公元前二六○年(赵孝成王六年,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军只攻陷过几个堡垒,打败过一些小部队,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展。廉颇懂得,守住阵地,就是胜利。但是赵王很不高兴,怪廉颇胆子太小,这就给了秦人一个钻空子的机会。

秦人对付六国,惯用一条反间计。他们用掉大量金钱,在赵国宫廷里制造一种论调:“秦国只怕赵王用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很容易对付,不久就会投降了。”

赵王听了,果然任命赵括做大将。

蔺相如反对这任命,说:“赵括只会读父亲的兵书,不懂临机变化的法门,不能做大将。”赵王不听。

赵括的母亲也反对这任命。赵奢在世的时候,父子两人谈论用兵之道,父亲竟说不过儿子。赵括十分得意,自以为世上无人能及。赵奢很不赞成,说打仗是要死人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将来如果做了将军,一定要断送赵国的军队。这位老夫人牢记丈夫的言语,又见赵括受到任命以后的一些举动,便上书赵王,请求不要用赵括做大将。赵王召赵母问话。赵母讲了父子两人的区别。赵奢做大将,对部下亲自敬酒、上菜的有十几个,当朋友看待的有上百人,凡有赏赐,都分给将士。接到了任务,便不再过问家事。赵括做大将,升堂办事,军吏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他;收到了赵王的赏赐,藏在家里,见有几可买的良田美宅就买,可见远远不及他的父亲。赵王还是不听。赵母最后只提一个要求:“倘不称职(指战败),请免连坐。”赵王应允。于是长平之战的失败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秦国知道赵括做了大将,密令武安君白起做上将军,亲自指挥长平战役,王龁充当他的助手。赵括到职后,立即改守为攻,挥兵出击。白起诈败,引赵括来攻秦军大营。这营盘设防严密,赵军尽管勇猛,也无法把它打开。白起乘势派一支奇兵,绕到赵军后面;另派一支骑兵,直冲赵军营盘。赵军攻击不能得手,后退又被截住了退路,回不得大营,被分割成两块。赵括只得就地筑起营垒,坚守不出。无奈白起派兵切断赵军补给路线,长平赵军等不到救兵,自不必说,守在营里,没有东西可吃,那里还有气力打仗。

秦昭王得到白起打开局面的报告后,亲自到黄河以北视察,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开到长平,阻绝赵国派遣救兵和运粮的路线。

赵军被围四十六天,粮尽援绝,不得不拼命突围,几次三番,都被打退。最后,赵括率领精兵,自己亲出搏战,被秦兵射死。全军四十万人解甲投降。白起见以前上党人不愿从秦,对赵国降兵更不信任,竟设下阴谋,把他们完全杀死,只留年龄最小的二百四十人,放回邯郸。这是对赵国进行恫吓的手段。

这个持续三年的大战役,赵国损失兵力四十五万人,秦军也损失了一半兵力。秦国似乎获得了全胜,其实付出了异常巨大的代价。数十万人伤亡是有形的代价,无形的代价更不可估量,因为屠杀激起了赵人和别国人民的猛烈抵抗,终于招致了邯郸城下的大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