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记的抗战将领


blueski推荐 [2012-2-12]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不详
 

1.西北军(宋系)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殉国时间 1937、7、28 殉国地点 北京南苑
2.西北军(宋系)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殉国时间 937、7、28 殉国地点 北京南苑
这是西北军(宋系)的部队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冯玉祥后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宋哲元原为私塾教师,1912年加入左路备补军,先在陆建章手下当排长,后追随冯玉祥,从连长、二团一营长、团长、25混成旅长逐次升至师长1925年底升任热河都统。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并任陕西省主席。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大败,西北军部队除韩复榘石友三率所辖部队早已投蒋外,其余部队被缩编为两股,一股为26路军,一股为29军,宋哲元任29军军长,驻扎山西,为表姐夫冯玉祥看管这点西北军的种子。918事变后,宋哲元曾通电全国,请缨抗日。1932年,任察哈尔省主席。1933年兼第三军团总指挥,因支持冯玉祥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并反对何应钦武力攻打同盟军部队被撤销察哈尔省主席职务。1935年华北事变后,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主席,国民党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芦沟桥事变爆发,宋哲元率领29军奋起抗战,同年,任一战区副司令兼第一集团军司令,下辖三个军两个师,10多万部队。当时,韩复榘图谋与宋哲元、刘湘建立反蒋三角联盟,趁乱倒蒋以代之,宋哲元认为此事有碍抗战,密报与蒋介石,使蒋对韩顿起杀机,不久,将韩复榘诱捕枪毙。但同时蒋对宋也起疑心,随后将第一集团军肢解,张自忠的59军划归五战区李宗仁,刘汝明的68军划归一战区程潜,石友三的181师到冀南打游击,宋部只剩一个冯治安的77军。不久,宋被迫辞职,专任军委委员。1940年病故于四川绵阳。

3.东北军(郭系)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 殉国时间 1937、10、16 殉国地点 山西忻口
4.东北军(郭系)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 殉国时间 1937、10、16 殉国地点 山西忻口

  郭松龄的部队,他在冯支持下倒奉失败,所以这支部队很快消失,只有魏益三部算是他的遗产,魏这个人没有什 么名气,但是继承他的两个人就有名了,一个是“郝拼命”郝梦龄,一个是“刘抓瞎”刘家麒,1937年,两位将军同时战死在忻口和日军的恶战中。

5.东北军 (张系)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殉国时间 1937、11、9 殉国地点 上海松江  
  八一三”淞沪抗战,吴克仁为了掩护上海守军撤退,率六十七军坚守松江三日,不仅全军为此付出了重大牺牲, 本人且以身殉国,其壮烈事迹理应受到褒扬。该军副军长贺奎于事后为吴克仁及各级战死官佐请恤时,军政部竟根据所谓战区情报,诬蔑吴克仁为叛变投敌。六十七军番号亦被撤销,缩编为一零八师,拨归中央军王敬久部。吴克仁将军所受不白之冤,后经旅美报人田雨时先生于1981年撰文报刊,真相乃大白。为了褒奖吴克仁将军的英勇殉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87年2月,追认吴克仁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子女颁发了烈士证书。

  佟麟阁和赵登禹是宋哲元的老部队,赵的132师更是宋的基本部队.中原大战失败,如果没有赵力挺宋哲元出头改编西北军,那么宋的政治生涯可能会提早结束。

6.东北军(张系) 高志航空军少将
  1907-1938 民国空军英雄。字子恒,吉林通化县三棵榆树人。高志航系通化县三棵榆树人,原名高铭久,字子恒,家贫务农。其父高景文,母李氏,生兄弟六人,姐妹两人,铭久为长兄。幼年时期在家务农,九岁入学,十三岁远离家乡,考入奉天(沈阳)中法中学。1920年在学期间因家贫困,以减轻家庭负担,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学习。就学期间,东北扩建空军,他立志去法国学空军。而当局教育长郭松龄将军说:“你身体太小不能出国,给中国人丢脸。”他生气的说:“法国人也不是高个子,并且我也学过法文,同时我决定将高铭久名字枪毙了,更名为高志航,决心出国学习航空,以便将来立志杀敌报国。”当时,郭松龄军长的夫人在座说:“你有这样的好学生,一定派他出国留学深造,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个英雄人物呢?”在郭松龄夫人的鼓励下,高志航于1924年到法国学习两年航空,以优异成绩,于1926年回国。回国后,张学良将军任命高志航为东北航空处少校(陆军衔)驾驶员,时年十九岁。他正当青年,在技术方面刻苦锻炼,精益求精,在每次演习中均获奖励。不幸,在有一次演习中,因机械发生故障,降落时,将右腿折断。在南满医院治疗后,腿稍有些弯曲,对驾驶飞机有障碍,后有到哈尔滨医院,作第二次手术,打断另接。愈后,腿比原来短一分,设法穿后跟鞋,调剂成功,对驾驶飞机毫无影响,而且技术上比以前更有进步。因此群众均称:高瘸子飞行员。

  佟麟阁和赵登禹是宋哲元的老部队,赵的132师更是宋的基本部队.中原大战失败,如果没有赵力挺宋哲元出头改编西北军,那么宋的政治生涯可能会提早结束。
  
7.(桂军)夏国章中将,172师副师长 殉国时间 1937、11、21 殉国地点 浙江湖州
   172师:(7军) 桂军之花!
   1937年 师长程树芬少将 副师长张光玮少将 一个团参加桂林的出桂阅兵仪式
   1937年 驻防徐州一线的172师抽调近千名精锐士兵组成先遣队进抵上海前线,参加10月19日的蕴藻浜进攻战。
   1937年 11月17日——26日与日本军队第6师团在吴兴一线血战。
   1938年底师长程树芬少将副师长朱乃瑞少将,一线指挥官:颜僧武少将,参谋长:刘文潮,团级指挥官:陈树森,廖翰国,李瑞全。1938年10月 ,驻防罗田县城172师对阵日本帝国陆军第3师团,在独松树、濛濛山和步兵河三次阻击战中,相继击败日军。

   1939年 9月和共产党武装发生冲突“鄂东惨案”
   1939年 172师驻防罗田 师长程树芬
   1944年 副师长李人翘少将
   1946年 7月 172师参加泗县战役对阵华中野战军第2、第9纵队!双方战果统计相差悬殊!
   1949年 衡宝战役后,172师在广西由其突围出来的一个建制团为基干重新组建!
   师长:刘维楷中将
   1949年 12月17日 广西永福, 陆军172师515团,经过谈判向解放军四十九军一四七师440团缴械!

8.河南镇嵩军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

9. 川军 饶国华 145师师长 1937、11、30 安徽广德(自杀)
  1894-1937)民国抗日将领。字弼臣,四川资阳人。1937年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後转赴安徽坚守广德。在11月30日与日军激战时,因寡不敌众,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饶国华的遗体由民生公司的“民俭”轮运回四川,途经各地时,均举行了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了公祭仪式,蒋介石亲自撰写了挽联两副: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 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10.肖山令(湘军出身---宪兵副司令,应该算是中央系的吧?)
  肖山令,字铁侬,原益阳县四方山人(现属岳家桥镇),生于1892年6月。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投效湘军。1926年随宁乡贺耀祖部参加北伐,历任参谋、营长、团长等职,1928年调南京卫戍司令部任参谋。1930年调南京宪兵司令部任总务处长,工作勤奋,深得上司赏识,不久即晋升为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后又升为宪兵副司令。

11.姚中英(广西平远人,粤军)1989年出生,,抗日战争时任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少将参谋长,1937年在南京太平门牺牲。

12. 粤军 司徒非 广东省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中时任第一六0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
  
  首都卫戍司令唐生智所属的南京守备部队由第二军(第四十师、第四十八师)、第六十六军(第一五九师、第一六○师)、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第七十二军(第八十八师)、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第七十八军(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三军(第一五四师、第一五六师)、教导总队、第一○三师、第—一二师等组

13. 东北军(张系)刘震东 1893年出生,山东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五战区第二路游记司令,1938年二月二十三日在茴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14.川军 王铭章 1893年出生,四川新都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时任第四十一军一二二中将师长,1938年三月十七日在腾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等联名赠挽联
  
17. 范廷兰 1903年出生,河南温县人,行伍出身。抗日战争 时任第一战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总队长,1938年三月八日在河南修武县牺牲。

18 东北军 (张系)刘桂五 1902年出生,曾任张学良骑兵第六师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因为捉蒋有功张晋升为少将,1938年四月二十二日在内蒙古武川县牺牲,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19. 桂军)周元 1894年出生,广西明江人,抗日战争时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预备队第一七一师少将副师长,1938年五月9日在徐州会战中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烈士。
  
20.李必蕃 (1892-1938)抗日将领。字子琪。嘉未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在北伐战争中颇著战功。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参加“围剿”工农红军和尾追长征部队,晋升至副师长。抗战时期任二十三师少将师长。沧州一役,击溃顽敌。随后转战津浦、平汉、陇海各线。徐州会战期间,奉命转进菏泽。日军以强大兵力和猛烈炮火,逼临菏泽城下。他率部迎战冲杀,反复肉搏,腹部中弹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21.黄启东(1891~1938) 字霞鹤,又字礼常。生于平江县。幼读经书诸子。 1905年后,先后进入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学习。

22.东北军 (张系)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 1938、6 山东冯家场
  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东北军各部与全国军队一起迅速开往各抗日战场,其中四十九军、五十七军和六十七军在淞沪战役和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牺牲惨重;五十一军参加保卫淮河及徐州大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后与五十七军一起挺进鲁南;五十三军转战冀、豫、鄂、湘,后入缅甸、越南对日作战。在激战中,吴克仁、朱鸿勋、吴桐岗、刘桂五、方叔洪、黄德兴、刘启文、扈先梅等将领及无数官兵,其中包括许多共产党员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24.西北军 冯安邦(1884-1938)民国抗日将领。字化民,山东无棣人。在抗战中,冯安邦曾率部参加过娘子关、台儿庄等战役,并荣升第四十二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奉命由大别山向襄樊转进,刚抵达襄樊就被日军飞机轰炸,不幸遇难,终年54岁。冯安邦殉国後,遗体被运回故里,家中竟无钱安葬。他生前的同僚们得知後,大家凑钱为冯安邦料理了後事。蒋介石闻讯後,大为感动。国民政府特令发给治丧费一万员,照准给其按上将阵亡抚恤。冯安邦被安葬在距襄阳南七八里的周公庙附近烈士塔中。国民政府于1940年9月25日发布了褒奖令。

西北军将领录
赵席聘、张自忠、赵登禹、冯治安、冯安邦、石敬亭、余心清、秦德纯、熊 斌、吴化文、郑大章、张树声的71军、冯治安的77军、田镇南的30军、冯安邦的42军、张自忠的59军

   八年的时间里,广西共出兵94.67万人,人数仅次于人口大省四川;按人口比例出兵之多,居全国首位.据《广西通志?人口志》所载广西的人口数字,1937年是1404万多人........

25.粤军 林英灿陆军少将,152师副师长。保定6期。 湖北武冈人,1898年生,字子文。 1939.1牺牲于广东清远龙山市。

   152师属63军。152师曾长期在海南岛与冯白驹的红军作战 抗战後调回大陆随62军、63军先后两次奉命在从化境内及以北一带抵抗日本侵略军,史称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粤北战役。

26. 李国良(湘军出身,后来不知算不算是中央系) 189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抗日战争时任陆军军训部中将辎重兵监 1939、3、7 陕西西安
  
  北伐初期任曾任第六军(程潜)教导总队长李国良
  抗战8年,日本飞机对西安的轰炸持续了7年。在此期间,罹难的同胞究竟有多少?有两种说法,一是肖银章、刘春兰的《抗战期间日本飞机轰炸陕西实录》上称,“死1244人,伤1245人,合计伤亡2489人。”《西安史话》则称“平民伤亡2683人。”

27.张谞行中将 浙江杭州人 天水行营参谋长 39 03 07 陕西西安死难于轰炸。

28.王禹九 黄埔军校三期宁溪王家店人,出身贫苦。
  毕业于浙江陆军干部学校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三期,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排、连、营长,团副,参谋主任和98师587团上校团长等职。

29 浙军出身,陈安宝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马院村人,字善夫。
  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1916年起任浙江陆军2师排长、连长。
  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26军1师营长、6师33团营长。
  1930年春任33团团长。
  1933年3月任8军6师17旅长。10月任79师副师长。
  1936年1月9日晋升陆军少将。4月25日任79师师长。
  1938年7月任29军军长兼79师师长。
  1939年1月去兼职。
  1939年5月6日于南昌郊区阵亡。
  1940年9月23日追赠上将军衔。
  
  1939年5月3日,第29军军长陈安宝中将,接到反攻南昌的命令,立即指挥预5师、第26师和第79师,火速向南昌开进。部队在荏港渡过抚河,投入战斗。

  1940年7月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认陈安宝烈士为陆军上将,中国共产党也在延安举行公祭。1995年3
月,路桥区等单位主持修建陈安宝将军墓,现辟为人们瞻仰和旅游的阵地。

30.东北军(张系)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1939、5、18 河北平台山
  唐聚五,原名唐福隆,字甲洲。1898年4月20日生于吉林省双城堡新厢兰三屯(今属黑龙江省双城县)。唐聚五11岁进私塾念书,16岁到城里学木工手艺。1913年投奔奉军,并随奉系新兵队伍到达奉天(今沈阳)。不久,编入奉军第27师卫队旅第2营当护目。
  
  1921年5月,奉军扩编为10个旅,张学良任第3旅旅长时,唐聚五因作战勇敢,被提拔为排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唐聚五升任营长。1926年春,张学良保送唐聚五到东北讲武堂第6期步兵科深造。1929年5月,唐聚武被派到凤凰城驻防,任东边道镇守使署第21团中校团副。1939年5月,唐聚五在与日伪军的激战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41岁

31.(山东当地保安部队)韩炳宸 山东金乡人 山东第24保安旅旅长 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追赠少将1938年2月1日,日军300余人,分乘15辆汽车,从青岛经莱西去莱阳城,在城里住了一宿,又东去烟台。

1938年2月19日,驻青岛日本海军宣抚班班长金堂文雄大佐及翻译王吉先等,乘车沿青烟公路北上,企图去莱阳城。夏格庄乡校校长葛子明获悉,命教官王海峻率便衣埋伏在公路两侧,李易田镇长派人在公路上设置障碍物。日军到达夏格庄时,乡校士兵一举将他们消灭。

  1938年3月9日,上午10时许,驻青岛日军近百人乘车来袭,企图报复。夏格庄乡校与店埠乡校士兵埋伏在渭田
一带,见敌军来到,伏兵齐起,日寇猝然中伏。店埠乡校教官姜乐山身先士卒,冲在前头。经过几个小时激战,敌军伤亡大部,生还者不过20人,仓惶撤退。此次战斗,姜乐山等壮烈牺牲。

32.西北军 马玉仁 江苏盐城人 苏鲁战区第1路游击队总司令 40 01 03 江苏阜宁,追赠中将
  民国二十九年一月三日,马玉仁和日军在新吴乡三合尖(今射阳县陈洋镇新条村)遭遇,双方发生激战。日军武器先进,火力很猛,马玉仁部下的士兵多数未经过正规训练,被日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不敢冲锋突围。马玉仁见状,热血上涌,手持冲锋枪,从战壕中一跃而起,带头冲上敌军阵地。他边冲边喊:“子弹不打有福的孩子!”战斗中,马玉仁腹部中弹,小腿受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终年65岁。马玉仁为国殉难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追认他为陆军中将。

  1986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把马玉仁的事迹收入中华民国史料《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一书。马玉仁将军以他“偏师抗敌顽,马革裹尸还”的报国壮举,为自己划上了一个浩气长存的句号。
  
33.(黄埔军校第一期)丁炳权,1940、1、25 江西武宁殉国 。丁炳权 字御伯 湖北云梦 1897~1940 第一九七师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有说中将 有说少将 有说属8军,有说属86军。
  
34.(黄埔军校第一期)郑作民
  别名:振华、文贝、治新
  生辰:1902
  民族:汉族
  祭日:1940年2月3日
  籍贯:湖南新田县
  地区:湖南新田县高山村人
  学 籍: 黄埔军校一期
  党 派: 中国国民党
  军 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军 职: 国民革命军第2军副军长兼国民革命军第9师师长
  历任教导团特务长、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1军1师营长、团长。
  1929年起任9师团长、旅长、副师长。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少将。
  1938年6月任9师师长。
  1939年12月任2军中将副军长兼9师师长。
  1940年2月3日于广西上林阵亡。
  1940年6月11日追授中将军衔。
  郑作民(1902—1940.2.3),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人,新田县甲种师范毕业。中国抗日英雄。
  1902年生于湖南省新田县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11月底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氏、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

  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刘、杨叛乱”。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营长、补充团长,第二军九师二十五团团长。民国19年,参加“中原大战”。民国20年10月,升任九师二十六旅旅长。11月,奉蒋介石之命率部参叩对工农红军第二次“围剿”;之后在第四、五次“围剿”中,郑作民均以种种借口,迟迟不前,尤其眼见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感到不应该老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因此,曾遭蒋介石撤职处分,调陆军大学待训班学习,后仍任旅长。

  1939年11月15日,侵华日军为断绝中国海岸交通线,并控制南宁重镇作为其南进基地,出动约4万余人,在100多架飞机50余艘舰艇的掩护下,与中国军队展开激战,于24日、12月4日相继攻占南宁、昆仑关。为收复南宁、夺回昆仑关,以屏障我西南抗日大后方,国民党军事当局决定发动反攻。时已升任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的郑作民奉命率部自贵州都匀出发,开赴昆仑关前线,参加昆仑关战役。临行时,他立下遗嘱,安排好家事,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1940年1月初,部队按计划到达广西昆仑关军事要地后,郑作民立即指挥官兵增援,连同其他部队,配合第5军,向昆仑关之敌发起攻击。将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反复冲击日军占据的山头工事,终于收复了昆仑关。随即,郑作民奉命率第9师担任防守任务。而日军为确保南宁,又从广东抽兵增援。2月2日,日军凭借空中优势,连克宾阳等地,严重威胁昆仑关守军。后因第9师左翼的36军受到日军包围,郑作民率部前去支援,不料,遭到日军的层层包围。2月3日,为扭转被动局面,郑作民冒着日军炮火,指挥部队进行反击,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38岁。

35.(桂军)关钟毅中将,173师师长 1940、5、9 湖北苍台(自杀)第二次随枣反扫荡,发生在1940年5月,与第一次随枣反扫荡相比,敌人的兵力增加了,从南京第十三军中抽出四个步兵大队,由仓桥尚大佐率领南下;从驻杭州的第二十二师团抽出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由第二十二师团长松井贯一少将率领南下。另外,从南京空军抽调第三飞行团至武汉,配合谷本舰队参加作战。
  
   冈村宁次升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由关东军齐齐哈尔的第七师团长阿南中将继任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扫荡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第三师团、第十三师团、第三十九师团,达成两翼包围、中间突破,将第五战区主力歼灭在随县、襄阳一线,第二阶段将汉水以西的第五战区余部压缩在宜昌地区,予以歼灭。

  日军大部队救援桑木联队,集中两个师5万人追击黄琪翔部。李宗仁命令张自忠率第三十三集团军渡过襄河,将襄河东岸之敌拦腰斩断。张自忠部地处襄河西岸,襄河水深,一时找不到渡船,张自忠先率领总司令部及直属特务营和第七十四师两个团,游过河,到了东岸。谁知刚一上岸,日军大队人马就冲了过来,兵分两路夹击张部。随行人员见敌众我寡,难以突围,劝张自忠化装成农民突围。但张自忠已下定必死决心,想拖住这股日军,让后续部队来歼灭 。后续部队被敌人阻击在河西,一时过不来,张自忠和河东的所有部队,全部牺牲。

36.西北军(宋系) 张自忠上将(追授)
   张自忠(1891—1940),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2年考入天津政法学堂。1914投军奉天新民屯车震团。1917年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

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宋哲元部被蒋介石改编为陆军第29军,张自忠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再次向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进犯。当时第33集团军只有74师的2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有中将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本可不必亲率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众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襄河西岸,而他自己亲率仅剩的2个团加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6日晚,张自忠又亲笔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进一步表示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书中说:“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两封书信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无畏气概,后来亦被周恩来誉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的两封遗书。
  
   5月7日张自忠率2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二千余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于14日在方家集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遂以优势兵力对张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十余次。日军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军何以这样能战,后听说是张自忠亲率的部队,当即大量增兵,企图消灭这支劲敌,以绝后患。15日,日军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向张部夹攻。激战至16日拂晓,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后张自忠身上又中五弹,为了不让日军俘获,他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随张自忠东渡作战的二千官兵亦于南瓜店十里长山全部牺牲。 凶残暴虐的日军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向张自忠遗体敬军礼,用上好木盛殓并竖灵牌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敌激战两昼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先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事先并未公布。但消息一经传出,宜昌民众不期前来祭悼者逾数万人。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们码头,蒋介石率军政要员来到江边,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来到重庆北碚双柏树小山落土安葬,并追晋上将。冯玉祥把这里更名为“梅花山”,并亲自为自己的老部下题写“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
  
   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殉国的山头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了两千战死十里长山的官兵公墓。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37.张敬少将(张自忠部下),33集团军高参

38.(当地绿林队伍)戴民权 河南汝城人 第1战区豫南第5游击纵队司令 40 05
  1941年5月9日,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师长王竣中将,在晋南中条山台寨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王竣,1902年生,陕西蒲城人,1924年冬考入黄埔军校。1929年,在十七路军任营长。1932年,参加“围剿”刘志丹的红军陕甘游击队。1935年升为旅长。1937年 11月,太原沦陷后,率部担任黄河防务,同日军作战。1939年,所部改编为第一战区陆军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任副师长,后升任师长,1940年春,奉命率部进驻晋南中条山地区。
  
40.梁希贤 新编第27师副师长 41 05 10 山西中条山

41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 1941、5、9 山西台寨
  梁希贤,陆军第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陕西同官人)。本月梁率部在夏县泗交至望原一线节节抵抗,出生入死十余次。9日,退到台寨村继续抗击日军。最后,梁见全师伤亡殆尽,遂投黄河殉国

   陈文杞,陆军第二十四师少将参谋长(福建莆田人)。7日,日军向守军阵地施放毒气。9日下午,该师余部转移至台寨村附近,继续与日军展开激战。在最危急的时刻,陈振臂大呼:“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率余部与敌厮杀,不幸壮烈殉国。

42 (滇军)唐淮源 云南江川 第3军军长 41 05 12 山西中条山 追赠上将
  唐淮源出身农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有一种天然而又自然的亲情,他在中条山驻守的三四年时间
里,军务之余,经常到附近农家走动,跟他们谈天说地拉家常。他还多次召开附近民众的会议,给他们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讲军队和老百姓只要一条心就能打胜仗的道理,给当地的老百姓留下了良好的深刻的印象。
    
43 (滇军)寸性奇 第3军12师师长 41 05 13 山西中条山 追赠中将  
  腾冲人寸性奇师长在山西守中条山,屡建奇功,成为日本鬼子害怕的战神。后来鬼子集中重兵攻击该师及其所在军,寸性奇师长在接受军长的命令率部突围后,发现军部未能突围,寸性奇又率部冲入重围营救军部,后和军长一起随部下全部战死。其父寸大进老先生和家人逃避鬼子到了一处叫罗绮坪的地方,望着观音寺前的那棵被雷击而空了心的千年秃杉,恨自己已经88岁高龄,已经无力报国,不禁悲上心来,誓死不当亡国奴,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

44.(西北军)金崇印 河北通县(现为北京通州区)人 时任第十七军少将参谋长,1941年七月十六日在山西绛县横水镇 被俘后被杀害 追赠中将拼死与板垣师团作战的是孙楚第三十三军部分、高桂滋第十七军以及陈长捷、郭宗汾。
  高桂滋(一八九一——一九五九),陕西定边人,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七军军长  45.(晋绥军)石作衡(学历山西陆军学生兵团,南京高级军校)  1905年出生,山西浑源人,抗人战争时任第四十三军七十师少将师长,1941年在山西绛县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中将
  
46.(黄埔四期)赖传湘,1904年出生,江西南康人
   1925年8月,入黄埔军官4期学校。
   1926年10月毕业。
   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因英勇善战,晋升第一补充师第三团指导员。
   历任国民革命军总部交际科员、上尉副官、少校科长、少校副营长、上尉连长等职。
   1937年7月,任四十七师十八团上校团长。
   10月,奉命率部增援武宁,堵截日军,坚守河山圆棺材山等阵地,击退敌军多次进攻。
   1939年3月,该师奉命开抵黄埠岗,在金鸡山口战役中,歼敌千余。后敌军大批增援,并用飞机大炮坦克配
合,向阵地疯狂进攻。他率十八团独挡阵地正面,与敌周旋,激战3昼夜,终于击退了敌人。
   12月,晋升本旅少将旅长。
   1941年5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第190师副师长。
   1941年9月,率部参加湘北二次会战,指挥所部英勇杀敌。
   1941年9月24日在抗倭战争第2次长沙会战中牺牲于湖南梁家塅。
   后国民政府追晋赖传湘为陆军中将。
   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47.朱实夫(蒙古族) 新编三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十一日十三日在甘肃牺牲

48. 李翰卿 1895年出生,河南濮阳人,抗日战争时任第57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27日,我第10军在长沙县福临铺、金井乡一带截击日军,杀伤大量敌人,第190师副 师长赖传湘阵亡,该师伤亡过半。我第74军57师在春华山、赤石河一带与敌激战,重创日军,57师伤亡3000余人,师 长李翰卿阵亡。
  
33集团军司令,陆军2级上将张自忠将军及其特务营和第74军主力全体官兵,在与日军血战中为国壮烈捐躯.
  74军此后重组,吸取了张自忠落后装备的教训,采用全部美式装备,参加了此后几乎所有的对日重大战役, 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重创日军。

河南镇嵩军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
  第75师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杂牌部队.在中原大战将结束的时后河南境内各路武装非常多,造成地方治安极大的
困扰.蒋委员长派河南宿将张钫将军以第20路军总指挥的名义对这些武装进行招抚收编,张钫果然收编了近四万人枪。战后这支武装被整编成两个师,第75师为其中之一.第75师各团来源纷杂,主要是原河南省主席万选才部的镇嵩军,其余则多为土匪与民团.师长宋天才将军为原万选才部第36师师长.这个杂牌师战力并不见佳,1931年调往潢川清剿红军时连参谋长都被俘去.1934年该师调到闽赣边区布防.第75师含师长在内的军官多为行伍出身,部队没有经过积极整顿,没有在实际战场上频繁磨练,调到闽赣边区时以团为单位分驻边区六个县维持地方治安,士兵逃亡众多,战技也有待磨练.抗战军兴之后军委会将这个师调到泉州,点编后先裁掉三个团以符其实际员额,三个月后再裁两个团.足见该师空额之严重。
    
  第75师虽然战力不强,但是官兵的抗敌意志却相当高昂.陈仪对这支部队多少感到不屑,于是态度较为冷漠严
厉,这也剌激了第75师官佐。

49.武士敏西北军(杨虎城系) 1892.10.26 ~ 1941.9.29 抗日殉国将领。字勉之。直隶(今河北)怀安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赴陕西参加靖国军,结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及胡景翼、杨虎城等人。曾受委托,南下广东谒见孙中山。1924年北京政变后,在保定组建国民军第3军骑兵第1支队,任支队长,在直、鲁、豫等地与北洋军多次作战。1926年与共产党人南汉宸等赴苏联考察。次年回国后应杨虎城之邀任其所部旅长。1936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西安事变时,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抗日主张。1937年春任国民党军第169师师长。“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率部在石家庄、娘子关等地抗击日军。以后在太行山、太岳山与八路军协同抗日,多次击破日军围攻。1939年任第98军军长,率部移防中条山区,继续抗击日军。1941年5月,当日军大举进攻中条山时,率部同八路军一道开展敌后游击战,积极打击日军。同年9月下旬,所部驻地山西沁水县东峪、西峪遭日军优势兵力围攻,率部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29日突围时壮烈牺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朱世勤(1904-1942)字俭堂,单县朱菜园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绿林首领杨德清拉朱世勤入伙。杨死后,朱被推为首领,队伍很快发展到千余人,几百条枪。1933年被韩复榘招抚,任韩的特别侦探队四分队队长。1935年任剿匪总队长。抗战爆发,日军侵入山东,朱率部北进抗日,曾克复山东庆云、河北东光,影响颇大,遂被任命为第一路游击第一旅旅长。1937年12月10日,朱率51人在滨县徒骇阻击日军,毙伤日军百余人,朱部仅3人生还。年底以500人与日军千余殊死搏斗,朱腿部负伤。1938年12月,李宗仁任命朱世勤为五战区第七路游击第一旅旅长。台儿庄会战,朱裹伤拄拐上战场,侧击日军,配合第三集团军会攻济宁,后又转至郓城与日军激战。1938年7月返回单县,不久驻防城武、再移曹县,郭堂、古营集两战,与千余日军拼杀竟日,后多次给日军以重创。1940年1月,朱世勤就任国民党山东省十一战区保安司令兼督察专员。此后一段时间内,他秉承国民党顽固派的意旨,和八路军进行摩擦,曾遭到八路军的打击。1941年秋,朱部于潘庄遭日军扫荡,仓皇退入中共湖西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为了抗日,不计前嫌,帮助其收拢部队。1942年4月,朱世勤被任命为鲁西游击司令,暂编三十师师长。1942年5月4日,日军突袭朱世勤部驻地潘庄,突围时,千余官兵除四五人突围,其余全部阵亡,朱中弹殉国,年仅38岁。朱世勤牺牲后,国共两党召开纪念会悼念他,国民政府追任他为陆军中将。

51..(山东地方部队,朱士勤同僚)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 1942、5、4 山东单县潘庄

52.(黄埔三期)戴安澜(1905~1942)
  安徽无为人。字衍功,号海鸥。早年就读安徽公学。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32年冬 ,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任第25师73旅旅长,参加平汉线、台儿庄等战役。1938年5月,因功晋升 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第200师师长。该师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 5 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 年 3月,戴安澜率部参加援缅远征军入缅甸支援盟军作战。5 月 25日,在细(包)摩(谷)公路郎科地区与日军第 56 师团遭遇 。激战中,戴安澜不幸中弹负重伤,次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因伤重不治殉国。10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隆重举行追悼会,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撰写挽诗、挽词。一九五六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一九八五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53.(晋绥军)王凤山 山西五台人。第34军暂编第45师少将 1942、6、23 山西张翁村
  1942年5月6日,阎锡山在日方一再要求下,与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安达十三、山西派遣军司令官岩松义雄等在吉县安平村举行了所谓的“安平会议”。日本侵略军头目要求阎立即宣布脱离重庆政府;阎由于受到规劝与警告,又见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乃采取应付态度,提出由日方先行交付答应给他的武器装备。双方各持己见,未能达成协议。阎恐被劫持,在午休时刻乘机逃走。会后,日军进行报复,击溃阎部第三十四军并俘虏骑兵军两个师。

54.胡义宾 (黄埔三期),(1906—1942/5/18) 字履冰,江西兴国人。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1926年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师政治部主任团长第23师旅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率部与日军作战,转战于鄂北豫南等地,曾负伤两次。
   1940年春升任陆军第5军第96师少将副师长。
   1942年3月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击日军;
   1942年4月,在平满纳与日军会战,
   1942年4月28日,日军第56师团占领缅北腊戎,围截奉命回国的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第96师;
   1942年5月18日,第5军在缅北与日军激战。
   1942年5月18日,在掩护全军主力安全转移的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于缅甸埋通。
   1983年1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55.东北军(张系) 张庆澍(1895~1942) 字雨村,山东单庄乡张坊村人,清末保定陆军学堂毕业。后参加张学良东北军。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1942年,在莒县唐王山战斗中壮烈牺牲,受到蒋介石的通令表彰,时为鲁苏战区少将高级参谋

56.周复(黄埔三期),(复兴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殉国的第一名高级政工人员)追赠中将
   籍 贯: 江西省临川
   生 卒: 1901-1943
  
  历任如下军政要职:
   苏鲁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战地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书记长;
   国民政府干部训练团教育委员;
   山东政府委员。
   1943年2月21日在抗倭战争中牺牲于山东张家溜西南城顶山。
  
57.张少舫少将(东北军张系) 江西瑞金人 51军113师参谋长 1943、2、21 山东城顶山,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辖一一三师、一一四师.1943年2月 国民党陆军一一三师在安丘县城顶山一带与日军决战, 打死日军千余人,该部也损失惨重,师少将参谋长张植桴阵亡。
  
58.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5 山东,生平不详 估计是地方部队

59.江春炎少将(东北军张系) ,114师参谋长 1943、7、4 山东邹县 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辖一一三师、一一四师.

60.彭士量中将彭士量
   学 籍: 黄埔军校四期/陆军大学11期
   字 号: 秋湖 籍 贯: 湖南省浏阳
   军 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后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中将
   生 卒: 1904-1943 军 职: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暂编第5师师长
   1924年考入湖北明德大学。
1926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
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师,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
   1926年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因功擢升为副团长。不久,调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七师。
   1932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三师上校参谋处长,第五补训处上校团长,
预备第四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率部积极参加抗战。
   1941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兼干训团教育处长。
   1942年,又调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副师长,次年任代理师长,旋即任师长,率部在鄂
西、湘北一带驻防,曾多次同日军交锋,给敌以沉重打击。
   1943年,日军发起鄂西会战。是时,率暂五师驻防湖南华容一带,奉命阻击来犯的日军。
   5月上旬,在华容城郊,督率全师官兵顽强抵抗日军的攻击,虽伤亡较大,与日军相持经月,敌人几无进展。
   同年11月,日军又集结了约10万兵力,大举进犯常德为中心的洞庭湖西岸地区。
   奉命率暂五师防守常德西北面的石门,亲临作战第一线指挥,与敌浴血奋战,相持8昼夜。
   不久,日军加强攻势,遂督率所部誓死抗敌,与敌短兵相接,白刃搏斗。
   暂五师伤亡十之八九,被迫率领余部,向石门西郊突围,到新关以南岩门口附近涉水与日军作战。
   1943年11月15日在敌人猛烈火力之下,在湖南石门新关以南岩门口,不幸弹中要害,壮烈殉国。
   为表彰其牺牲救国的精神,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中将
   
常德血战中,日军的口号是以“消灭73军、74军为目标”。但是,面对强大的日军,73军、74军都表现出了
中国军人有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74军57师“8000余官兵,从师长到士兵,在民族敌人面前,同仇敌忾,与3万多敌军浴血肉搏,坚守孤城半月。5703人血洒疆场,2000余人负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61.(川军)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 1943、11、21 湖北诹市(自杀)
  出身于贫民家庭。自幼便受革命风潮的影响,决心效法革命前辈,立志救国救民。1917年,弃文从武,入川军第二师服役。战斗中,屡建功绩,颇得长官赏识,被提升为军佐,送进该师合川军官传习所学习深造,以优异成绩毕业。1929年,投奔刘湘第二十一军。为刘保送该军“军官研究班”深造。“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主张坚决抗战救国。1935年,晋升为该军九旅二十五团团长。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多次请缨杀敌。1938年4月,任第六十七军一六一师四八三旅少将旅长,随二十九集团军出川抗日。首战武汉,为保卫田家镇要塞,奉令进攻黄梅以南及大金铺日军,与敌相持一个月之久,使敌遭受惨重损失。9月29日,日军攻占田家镇要塞。10月,鄂东上巴河战役展开,所部担当掩护五战区转移任务。由于指挥得当,打败日军,支援了友军防御。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该军向鄂西转移。1939年,率军扼守大洪山。三年中,多次击溃日军进攻,使阵地固若金汤。1939年5月,以步兵器击落敌机一架。1941年秋,因战功而升为第一五○师副师长。1942年7月,又升该师师长。1943年,守备湖南华容、石首、公安等县。此后,参加鄂西会战,固守津市、澧县,为鄂西大捷作出重大贡献。1943年3月,日军集中兵力约15万余人,进攻中方重镇常德。奉上级令退至太浮山,与太阳山一六二师一道,袭击日军侧背。不料先为敌断去路。为吸引日军主力,减轻友邻军队的压力,将日军引至常德门户陬市,于此固守。激战中,亲临前线,鼓励将士抗敌到底。身中两弹,在战场上数次昏迷。醒后得知日军占领该市时,举枪自戕,壮烈殉职,遗体被送回原籍安葬。为弘扬其爱国抗战之功,追赠为陆军中将。

62.(黄埔六期)孙明瑾(1905-1943)
  江苏宿迁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九战区第十军预十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41年12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在长沙南门、金盆岭、白沙井等地,与日军反复拉锯拼杀四昼夜,抵住敌军进攻,升任第十预备师师长。1943年11月率全师参加常德会战,在12月1日带队冲锋时,胸中四弹,壮烈殉国。12月15日,其灵柩运抵长沙市,长沙各界万余人迎柩,19、20日公祭。1944年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63.(东北军--马步芳)卢广伟 少将 (1903——1944)
  字济吾。辽宁凤城人。1903年8月3日生。1925年10月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炮兵科。后在奉系及东北军炮兵部队中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主任等职。1933年2月任东北军一〇五师骑兵团上校团长。1934年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1935年又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骑兵训练班进修。学习结束后回到老部队一〇五师。1937年6月东北军东调整编后,在由一〇五师改编的四十九军任职。随四十九军在上海、江西等地转战抗日。1938年升任四十九军一〇五师三一五旅少将旅长,参加了南昌会战。后离开东北军部队,任国民党骑兵第八师(青海马步芳部队)副师长兼政训处主任,在河南、安徽坚持抗日。1944年5月4日,在与湘桂战役的安徽颍上战斗中,因指挥所遭日军空袭而不幸殉国,时年41岁

64.(川军)李家钰,字其相。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转战于山西、河南抗日前线。1944年5月21日,李家钰在督师河南陕县秦家坡的战斗中,不幸壮烈殉职,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5月21日,从陕县渡过黄河的一股日军,正在追击第三十九集团军高树勋部。李家钰决定提前出发,沿途阻击敌人,掩护友军。想不到总部行至陕县秦家坡时,遭到追击高树勋部的日军骑兵部队的伏击。情势迫促,李乃亲率特务营反复冲击。李因身着黄呢军服,目标显著,为敌击中,头部和左下肋连中数弹,当场殉职,终年五十三岁。同时牺牲的还有总部少将副官处长周鼎铭,少将步兵指挥官陈绍堂。总部随行官兵二百多人亦大部牺牲,幸存无几。
 
   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赋诗《挽李其相上将》:
   万里中原转战来,前师急报将星颓。
   归元先轸如生面,化碧长弘动地哀。
   军令未闻诛马谡,恩论空遣重曹丕。
   灵旗风雨无穷恨,丞相祠堂锦水隈。
   1944年7月10日,国民政府又发布褒扬令:
  
   “陆军上将,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器识英毅,优娴韬略。早隶戎行,治军严整。由师旅长游领军符。绥靖地方,具著勋绩。抗战军兴,奉命出川,转战晋、豫,戍守要区,挫敌筹策,忠勤弥励。此次中原会战,督师急赴前锋,喋血兼旬,竟以身殉。为国成仁,深堪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并入祀忠烈祠。
   李家钰的灵柩运回成都,所经之处,广大市民肃立致哀。四川省及成都市各界联合举行公祭和隆重追悼会;忠骸被安葬于成都市南郊红牌楼广福桥“李上将墓园”。
   1984年,李家钰将军殉国四十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肯定和褒扬其抗日业绩,并拨款重新修整他的陵寝。李家钰阵亡后追赠陆军上将,非二级上将,两者有区别。另,有说法认为李系被当地红枪会武装所杀。

65.(川军)陈绍堂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李家钰将军的部下,同时殉国
  1935——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乙亥
  红军徐向前部放弃川北仪陇退集南江,川军邓锡侯收复羊模坝,陈绍堂旅收复仪陇

66.(川军)周鼎铭少将(1901年—1944年),蒲江松华人,36集团军副官处长
  李家钰将军的部下和同乡,1944、5、21 河南秦家坡 同时殉国  

67.(黄埔五期)王剑岳1906—1944/06/10,汉族,湖南人。
   受广东大革命的影响,1925年冬,辗转湘粤,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
   在校期间,专心向学,民主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对兵法战术造诣尤深。
   1927年秋,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二师胡宗南部见习。
   3个月后,升任少尉区队长。
   7个月后,晋中尉,随部参加对直鲁联军的作战。
  
   1944年6月10日凌晨2时,日军突破我友军阵地,大批日军涌入防线。因伤亡过大,无力逆袭封闭缺口,遂持枪率残余将士杀入敌阵,双方展开残烈的混战。不幸左肩被手榴弹片炸伤,仍持枪指挥,奋勇冲杀,迫敌后退,恢复阵地,而所部伤亡殆尽。日军复以重兵再攻,众寡悬殊。未几,又身中两弹,血流不止,壮烈殉国。
  
68.王甲本 (1901-1944)字立基
  1900年出生于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一军人世家。其父王国栋曾参加过1911年的云南重九起义和讨伐袁世凯等活动,与同学朱德交谊较厚。1917年,其母病故,不久其父也患神经失常症病逝。王当时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父母双亡后,得家族中四叔王怀仁资助,到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
    
9月7日拂晓,王甲本在东安西面一村庄驻地接到报告:一部日军便衣队(乔装老百姓)千余人向79军部潜移,意欲包围军部。王甲本只带警卫排火速转移山口铺,令副军长甘登俊率直属部队跟上。不料,王甲本及警卫排先行到山口铺陷入日军重围中,全部壮烈牺牲。当甘登俊率直属部队仅用半个小时赶到山口铺东侧时,看到的是警卫排全体战士、副 官吴镇和王军长的尸体,在他们的周围还躺着成片的日军尸体。军长仰躺着,头部、颈部、胸部尽是被刀所刺的痕迹 ,两道浓黑的剑眉紧拧在一起,面部肌肉不规则地扭曲着,眼睛还半睁着,上牙深陷于下唇的肌肉,拉开他血肉模糊的双手,是变黑的血肉和白的指骨。
     
王甲本将军与敌肉搏身亡的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激励军心民心,强烈要求团结抗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会于1944年11月7日发布了《追晋陆军中将》令:“故陆军少将 王甲本,追晋为陆军中将。”其家乡为纪念他,曾将中安镇改名“立基镇”,还将镇上新创立的一所国民小学改名“立基小学”。

   1986年10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布了《革命烈士证明书》:“王甲本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
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

   王甲本将军牺牲时,由于军情紧急,未能很好安葬。湖南东安县山口铺芭蕉村战地民众将将军遗体掩埋在
后山坡上,后经修整维护,至今保存完好。每年清明,该地老百姓都自动去为这位将军扫墓。

  王甲本一生清廉,身后萧条,遗孀王瑞玉带着孤儿流落重庆、成都,以卖汤圆、零食支撑全家生活,因实在过不下去而自缢身亡中。四个儿子:除宝光夭折外,其余均秉承父志,王康为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教授,宁生在七机部任总工程师,宝书在青海民和第二中学任教。王甲本幼弟王甲纲,1936年从广州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凭大哥关系谋职实属易事。但王甲本教育他认清中国的形势和革命前途,毅然写信给朱德,并派人护送甲纲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往延安参加革命中。甲纲曾任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干部处处长,解放后任邮电部司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等。1991年逝世后,校领导将其骨灰撒在校园,让全校师生永恒地怀念他中。

69.(桂军)阚维雍(1900--1944年
   号伯涵,民国柳江县人,抗日烈士。毕业于广州医科学校、广西陆军讲武堂一兵科。1924年任绥靖督办机要参谋,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队附、教官,后任第七军第十九师少将参谋处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通讯兵团长等职。1932年入南京陆军工兵学校学习,1939年入中央陆军大学学校。1942年,任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一师师长。1944年秋,日军向广西推进,进攻桂、柳。阚维雍寿命由南宁率部队开赴桂林,与敌激战。10月9日下午,城防司令韦云淞宣布弃城突围。阚师兵力损失重大,孤立无援,余部在巷战中伤死惨重。城陷后,阚维雍举枪自饮,壮烈殉国。民国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阚维雍将军原名庆福,号伯涵,祖籍安徽合肥,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生於广西柳州,编著有《越语入门》。
  
70.(桂军)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
  三将军墓 在桂林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1944年11月, 在抗击日本侵略军 的桂林防卫战中,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防山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壮烈牺牲。1946年, 国民党政府建“三将军墓”以示纪念, 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题字。1982年重修, 墓地呈葫芦形, 宽16米, 长20米, 占地320平方米

71.(桂军)吕旃蒙 31军参谋长
  (1904~1944) 桂军将领。抗日烈士。号伯民,湖南零陵人(现属冷水滩)
  出生于殷实家庭。少时先后就读于零陵县属崇文国民小学和永州频州中学。
   1926年3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
   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政治部主任、军校总队副等职。
   1935年入国民党陆军大学十三期深造。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9年调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预备师参谋长。
   1941年调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级参谋。
   1942年调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三十一军少将参谋长,率部驻防靖西、龙州、凭祥一带。

曾参加昆仑战役。
   1944年9月,为迎击日本侵略军九个师团十一万余众从湖南南部、广东西部、越南北部对广西的三面夹击,奉命率部参加桂(林)柳(州)会战。

   战前面对敌强我弱的险恶形势,写下“愿与桂林共存亡”的遗书。
   同时,针对阵地宽阔、跨河配备、固守待援的艰巨任务,尽可能合理配置军力。
   10月底,桂林城被日军包围后,率部浴血抵抗日军数日。
   11月4日,当日军施放毒气,以战车为前导,猛攻漓江东部地区时指挥所部依托防御工事和石山溶洞节节抵抗,予敌重创。

   11月9日晚,指挥所陷入重围,和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军长及城防司令各自指挥所能掌握的部队四面冲杀,与敌人展开肉搏,奋战至次日拂晓。终因敌众我寡,久战无援,身中数弹,在广西桂林两路口猴儿隘德智中学附近牺牲。1985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72.齐学启(财政部税警总团-好像是宋子文的部队)(1900-1945)
  1923年,一群年轻人从北京清华大学毕业。这批被称为“癸亥级”的清华毕业生,在校期间,适逢“五四”运动的洗礼。使得这个年级的同学大多成了清华校园里最活跃的分子。
   
1920年11月,该年级的梁实秋、顾毓秀、翟桓、张忠绂、李迪俊、吴文藻、齐学启等7人发起组织了校
园里最早的文学社团之一--小说研究社,并曾编译出版过《短篇小说作法》等作品。这个社团成员名单里很多名字后来被大家所熟悉,如著名学者梁实秋,著名电机专家、原清华工学院院长顾毓秀,社会学家吴文藻等等。可是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7个文学青年里面还有一个人,后来却投笔从戎,成了一名将军。他就是齐学启。
    
  齐学启,字敦镛,别号梦赉,湖南省宁乡县杨林乡铁锣村人,1900年8月28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是北京护鲁学生义勇队的激进分子。毕业后,他和一位清华同学,同样也是“癸亥级”的毕业生——后来成为一代将星的孙立人赴美国留学。初到美国学电气制造,因不堪忍受外国人的歧视和侮辱,毅然改学军事,考入诺维斯军事学校骑兵科学习。
    
  1928年,齐学启学成回国后,从军任骑兵团团长,后任扬州宪兵六团上校团长,奉命驻守南京。其间力邀孙立人进入宪警教导总队任第一大队长,两位老同学的戎马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后,齐学启率先遣队到达闸北投入战斗,配合第十九路军抗击日本侵略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率领上海保安二团驻守闸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被誉为上海抗日首捷的英雄部队。
    
  然而,随着蒋介石对军队的控制加强,1934年。齐学启被黄埔一系排挤,被迫辞去了军职。被浙江大学聘为教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
    
  直到1938年,孙立人组建财政部缉私总队,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老同学,孙将军给齐学启一封书信相邀,齐学启马上离开校园,重披戎装。孙立人任缉私总队队长,齐学启任副队长兼参谋长。1939年缉私总队恢复税警总团番号,孙立人任总团长,齐学贤任副总团长。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追晋齐学启将军为陆军中将。其忠骸原厝云南霑益,后空运长沙,公葬岳麓山。谋刺将军的一干人犯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冯玉祥将军曾在诗中称赞齐将军“还有师长齐学启,宁死不屈世惊叹。… … 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73.胡旭盱,黄埔8期,湖南长沙人。陆军第三战区第1突击队少将司令。1945年6月23日,在浙江孝丰对日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