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蛟龙号军事用途和战略意义


blueski推荐 [2012-6-30]
出处:法制文萃报
作者:武居玄 邢世伟
 

西方媒体很关心“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战略意义及军事用途。 西方媒体很关心“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战略意义及军事用途。
分析认为蛟龙号技术可用于军事贡献不亚于神九飞船。 分析认为蛟龙号技术可用于军事贡献不亚于神九飞船。

  据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媒体对“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战略意义及军事用途的讨论。

  外媒热议“蛟龙”探海

  经过多次深潜试验之后,“蛟龙”号的性能和表现十分稳定,而且操作人员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俄新社的报道指出,“蛟龙”载人深潜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正在频繁挑战新的纪录。下潜至7000米,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也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蛟龙”号潜水器装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测仪器,可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甚至探测海底的微小目标。这就意味着,“蛟龙”号的深海运行与作业,能完成水下各种矿产资源,海底地质、地貌,乃至水文洋流等的科学探测、考察与传输。

  中国一直坚持“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用于科学研究目的,但美国《华盛顿时报》认为,

  “蛟龙”号在通信遥控、电子、机械等方面取得的技术突破,完全可以用于军事用途,尤其是用于未来深海潜艇的研制。美国人此时的心情多少有点嫉妒和羡慕。因为早在1960年,美国就利用深海潜水器“的里雅斯德”号,将两名潜水员送入距离地面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底谷。美国海军曾经拥有三艘载人潜水器,但在1998年“海崖”号潜水器退役后,美国就没有发展新的潜水器。对于“蛟龙”号的军事作用,前美国海军军官多恩·沃尔斯认为,这台潜水器可用于截获或剪断海底通信线缆,回收位于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是维修或救援海军潜艇。

  对“蛟龙”颇为关注的还有日本,因为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有着严重的主权纷争。《日本时报》的文章称,“蛟龙”据称能为解放军海军和国家安全机构执行关键的任务。其中包括打入外国海上光纤通信电缆以拦截外交和商业机密,以及绘制高精度海床地图以协助中国日益强大的潜艇舰队的行动。

  海底资源争夺战已经打响

  德国媒体认为,“蛟龙”号就像海洋深处的狩猎者,中国日益活跃的“探海”活动将掀起一场海底资源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要求获得更多的资源,若未来陆地资源供应不足,可能会导致重大危机。所以,中国领导人必须将目光转向海上和海底资源。

  印度媒体称,中国已获得批准开采印度洋西南部国际海床区域,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硫化物矿产。因为2011年11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在北京签订了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合同,该合同为期15年。据了解,多金属硫化物主要包含铜、铅、锌、金和银。这种矿藏主要分布大洋中脊区域,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其赋存的环境对于人类认识海洋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美国一些专家指出,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中国此次选在这里进行海下深潜试验就是为了发现更多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在将海下深潜运用到实际应用之前解决掉这些问题。所以《华尔街日报》感叹道,伴随着深海矿藏越来越有利可图,中国在太平洋的深潜计划或将在开发世界海洋潜藏的矿产资源方面超越美国。

  中国雄心勃勃的深海勘探和开发计划仅始于2002年。《日本时报》的文章透露,该计划资金雄厚,涉及100多家研究所和公司,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事业。中国希望利用先进的深海技术,增加其在东海及南海领土纠纷中的影响力。此外,中国还希望开发其声称拥有主权的近海以及国际水域的油气资源。

  据悉,“蛟龙”号未来的主要任务包括在国际海底管理局指定的区域内,采集海底图片和录像片段,并探测海下的地势和地质情况。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的许可下,一旦技术成熟,中国将能够在该区域勘探矿产和其他资源作商业用途。

  南海海底未来不平静

  早在2010年5月和6月,“蛟龙”号就曾进行了17次潜水(最长一次历时9个多小时),其中一次还使用机械臂将一面中国国旗插在了南海的海底。当时就有西方媒体解读称,“此举象征着中国要对南海海底资源进军”。

  根据英文维基网站的数据,目前南海被探明的石油储量大约为77亿桶,而有关方面估计南海石油总量大概在280亿桶。此外,天然气的储量估计大约在266万亿立方英尺。根据菲律宾环境与自然资源部作出的调查,南海具有世界上第三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使得南海成为世界渔业资源非常重要的地区。《亚洲时报》的文章指出,一旦中国载人深潜技术可以投入实际运用,南海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练兵场”。

  而就在今年5月底,中国深海空间技术研发部门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中国深海空间工作站系统。这个系统与“蛟龙”师出同门——都是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研制。“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虽然能潜入7000米的海底,但乘载的人数较少、工作时间短,科学试验性强。相比之下,深海空间站可以让12人的科研团队可在1500米以下的海底逗留数十天。

  深海空间站是一类不受海面恶劣风浪环境制约,可长周期、全天候在深海域直接操控作业工具与装置,进行水下工程作业、资源探测与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的载人深海运载装备。如天际空间站是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一样,深海空间站代表了海洋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

  目前,中国正在研制小型深海移动工作站,计划“十二五”末完成。该工作站外形类似一艘小型潜艇,但工作潜深远大于一般的军用潜艇,可达1500米;采用电池动力,可在水下连续逗留15至18个昼夜,水下航速4节,最大载员12人。该工作站研制成功后,可为中国深水油气田开发、海洋观测网络建设与运行维护、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深海作业装备。

  【注】:见2012年6月30日《法制文萃报》4版;原题《中国“蛟龙”的战略意义》作者:武居玄

7月26日上午,中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现场传来捷报,“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7月26日上午,中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现场传来捷报,“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本报讯 (记者邢世伟)昨日,针对日本新发表的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涉华内容,外交部、国防部分别做出回应。

  外交部

  日发表不负责任评论

  有记者问:据报道,日本政府2日公布了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再次出现涉华消极内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国防建设说三道四,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评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我愿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双边关系中的问题,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致力于推动建设和谐亚洲、和谐世界。中国的发展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重要机遇,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马朝旭强调,中国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完全是为了维护本国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不针对任何国家。希望日方以史为鉴,并认真反省自身的防务政策,多做有利于增进与邻国互信、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

  国防部

  中方表示坚决反对

  昨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日本政府新发表的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涉华内容,肆意渲染“中国威胁论”,是别有用心的。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有记者问:日本8月2日发表了2011年版《防卫白皮书》,请问中国军方对该报告涉华内容有何评论?

  耿雁生表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

  我们希望日方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多做有利于增进与邻国互信、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

  ■ 专家分析

  “日在把南海问题扩大化”

  在8月2日出台的日本2011年度《防卫白皮书》中,日本政府将“中国”列为独立一节,其中提到中国海上行动不断扩大、常态化,还用“高压对抗”来描述中国采取的姿态。

  宣扬“中国威胁论”

  专家认为,日本借白皮书渲染“中国威胁论”并不新奇,但在今年的白皮书中,日方又将这一动作推进了一大步。对于白皮书中的某些措词,中方完全不能接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王珊认为,“海上威胁”是日方今年借白皮书夸大和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一个主要内容。如在南海问题上,日本想通过散布言论,加速周边国家的“中国威胁”意识,加剧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竞争程度,把南海问题进一步扩大化。

  明确提出中国“高压”

  白皮书还明确提出了“高压”这一表述。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分析说,“高压”指的是在霸权背景下,来自一方的限制或者压迫。中国不存在对日本、对美国特别是美日同盟的“强权”,也无意与邻国搞对抗。这种说法是完全不负责任的。

  “去年中日撞船事件后,钓鱼岛被拉入到《美日安保条约》中,这本身就是在对中国采取‘高压’态势。”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说。

  “蛟龙”科考被指有军事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日方还在中国非军事、和平的科技发展上大做文章。

  7月下旬,伴随中国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圆满完成科考和试验任务,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等国之后的世界上第五个具备深潜能力的国家。高洪介绍,日本在白皮书中却对中国这一用于和平的科学技术“说三道四”,将其视为有军事用途。

  “难道中国永远过穷日子就符合日本的利益和期待了?中国难道要按照日方的不良期待和愿望停步不前、永远落后吗?这完全是一种霸权主义思维。”高洪说。据新华社电

我国是第五个成功研制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过6500米,经常下潜深度也不过5000米。

“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证明它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是我国深海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逐步完成海上试验,将转向业务化运行,实现其业务化共享使用等问题将逐步提上日程,将在未来3至5年开展“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通过试验性应用航次,一方面尽快满足国内科技界对“蛟龙”号的急切需求,尽快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形成“蛟龙”号的业务化运行能力,探索出一套面向全国开放的应用机制。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蛟龙号”“具有强大的军事潜能”,可用于核潜艇外壳改进,水下通讯升级和破坏他国对中国的水下监听系统。


英国路透社分析说,“蛟龙号”虽然表面上看是国家海洋局的项目,但实际上中国一直在积极发展强大海底实力,军方很可能也会密切关注深潜技术的发展。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蛟龙号”另有所图,这台潜水器可用于截获或剪断海底线缆,回收海床上的外国武器,或维修、救援海军潜艇。


中国专家也表示,虽然“蛟龙号”主要用于科研试验,但在通信遥控、电子、机械等方面的技术突破都可用于军事,尤其是用于深海潜艇的研制。


“蛟龙”号的抗压材料也可被用于潜艇研究。目前世界上潜水深度最深的潜水艇最大潜水深度是俄罗斯的SⅡ级攻击核潜艇:750米(钛制艇体),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650米。中国的093潜艇目前只能下潜到300米;094潜艇估计在450米。


“蛟龙”号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可保障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其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将有助绘制高精度的海床地图,并可在深海拦截敌方的机密通信,从而大大提高潜艇的大洋行动力。


当前,中国无论在东海还是南海都面临严峻的海权争端。不仅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一再在海洋问题上兴风作浪,美国、印度等也在积极插手,试图乱中取利。


“蛟龙”号的海试活动既有助提升中国对海底资源的勘探开发水平,同时又可以帮助海军力量的建设。海底军事技术的提高,将使解放军的海洋立体作战体系更加完备,从而更好地维护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