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原型王近山:亮剑人生


blueski推荐 [2013-3-16]
出处::《青年文摘(红版)》2007年第3期
作者:吴东锋
 

本文摘自:《青年文摘(红版)》2007年第3期,作者:吴东锋,原题:《王近山:亮剑人生》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都会记得那个英勇善战、让敌工闻风丧胆的骁将李云龙吧。但是,您也许不知道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将军。
  值此新春佳节,本刊介绍王近山将军,既是缅怀先烈,也是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亮剑精神,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1969年7月的天。“火炉”南京,深夜一点。从郑州开往南京的硬座车厢里,走出一对身穿褪色军装的夫妇。男的一只手拎着一只旧皮箱,另一只手拎着三只老母鸡,女的双手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篮子,篮子里装着地瓜、玉米等杂粮。
  这对夫妇一下火车,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3位老部下早已站在月台上躬身迎候。他们是二十七军军长尤太忠、六十军军长吴仕宏、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
  次日,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摆了两桌丰盛的宴席,为这对夫妇接风洗尘。
  这对夫妇就是曾经在战争年代威名显赫的战将王近山将军和他的夫人。
  历史没有忘记一切有功于人民的人。
  不久,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王近山同志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于是便有了7月深夜令王近山将军终生难忘的那一幕情景。
  邓小平说:“你这个‘王疯子’啊,真是个疯子!”

  “‘王疯子’来了。”一个士兵说。
  “又要打仗了。”第二个士兵说。
  “要打大仗了。”第三个士兵强调。
  当然,也会有第四个,或第五个士兵埋怨:“又要光荣(即牺牲)了!”
  “王疯子”,就是二野名将王近山。这位喜欢骑高头大马的将军在前线部队一出现,便会引起一阵轰动。于是,一场大战、硬战、恶战便开始了!
  凡是见过王近山将军的人都说:“王疯子”的绰号与王近山的外貌几乎没有相同之处。
  他,中等个子,白胖胖,浓眉下一双眼睛极为和善,鼻子不是那种象征刚直的枪筒鼻,也不是那种象征凶猛的老鹰鼻,而是普普通通的大蒜鼻。嘴角常露出微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但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然而,正是这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身上,战伤累累,多达七八处。左上臂上开过刀,留下一条形伤疤,脉搏量不出,只能量足背动脉;右大腿中部受过骨折伤,走路一拐一拐;头顶上有3处伤疤,中间一块大而深,不能用手重按;背部还有一块花生大小的伤疤,那是子弹穿过右肺所致……
  它们是王近山将军英勇作战的标记——
  王近山将军在红四方面军当连长时,和敌人争夺一座山头。他大喊一声,带领士兵冲上去,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肉搏。手枪无法发挥作用,他就上去抱住一个大块头的敌人一起滚下悬崖。一块尖石把他的头穿了一个洞,鲜血如泉涌,但他全然不顾。拔出手枪把敌人活活砸死。当战友们在山下找到他时,他已经昏迷过去了。自此,“王疯子”头上留下了第一处伤疤,洗澡时都不能用劲揉搓。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油县南边打敌人的援兵,担任团长的王近山将军,亲自率领部队出击,头部又一次受伤,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将军往后方转移。当时,前线情况十分紧急,徐向前总指挥赶到前线,第一句话就问:“‘王疯子’在哪里?”躺在担架上的王近山将军听说徐帅问他在哪里,拔出手枪命令担架员:“回去!快回去!”将军重返前线,坐在担架上指挥部队反击,头部又一次负伤。
  李德生将军、尤太忠将军回忆说:“作战中,当部队攻城受阻时,王近山还是要冲上去,竖梯子爬上城。以致我们在多次战斗中,不得不派六七个警卫员跟着他。”有一次,王近山将军大腿骨折,受伤住院。129师政委邓小平到医院看望他。王近山将军一见到邓小平,很难过地说:“这下完了,我再也不能打仗了,我这个人除了打仗其他都不会呀,再也不能打仗了,怎么办呀?……”邓小平安慰他说:“会好的,会好的,你这个‘王疯子’啊,真是个疯子…’’”
  毛泽东说:“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
  1943年初秋,党中央急调386旅旅长兼太岳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率一个团赴延安,担负保卫任务。
  这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正在对太岳地区进行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敌人调集了16个大队,连同伪军共2万余人,梯次配备,分三路寻找我主力作战。
  面对这种险恶情况,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深恐王近山带部队单独行动,在向延安远距离行进中吃目军的亏,再三叮嘱他:“尽快赶到延安。尽量不要在半路上求战。如遇战斗,力求速战、速决,速离。”
  10月20日,王近山将军率16团从子长县横水村出发,全部化装成老百姓,夜里行军,白天睡觉。由于地下党的配合,部队转移得非常顺利。22日,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敌人封锁线,很快就要到达目的地——延安了。
  但王近山将军并不满意,部队几次和日军相遇,都避开了。一仗也没有打。他心里恨得痒痒的。这一天,部队到达了韩略村。地下党向王近山将军介绍了敌情:日军对眼皮底下这块地区十分麻痹。每天上午,都有很多汽车,满载货物,在少数部队掩护下,由临汾开来,去支援进行扫荡的日军。下午又满载从我根据地劫掠的物资返回临汾。
  王近山将军一听,劲头就上来了。他说:“打他狗日的!”
  第一天上午9时,日军3辆小汽车、10辆人卡车,浩浩荡荡、大摇大摆开进了韩略村西南公路。
  公路两侧足两丈高的陡壁。一位挑着柴禾的农民站在公路上,望着远远开来的日军军车微笑。突然农民不见了,柴禾着火。两侧悬崖上的玉米秸、高粱秆全都变成了八路军战士,变成了愤怒的枪弹、手榴弹和炸药包。
  日本军队没有想到他们会在自己的心脏地区遭到伏击,更没有想到刚才朝他们微笑的挑柴禾的农民,就是指挥这次伏击战的王近山将军。
  这一仗打得漂亮、干净。120多名日军,除了3名钻山洞逃跑外全部被歼。事后从缴获的日军文件中查明,这次伏击仗歼灭的敌人,原来就是冈村宁次组织的“战地参观团”,其成员是“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第五、六两中队及其他军官,其中包括步将旅团长一名,大佐联队长6名,其余全是中队长以上军官。
  战斗发生后,冈村宁次暴跳如雷,立即从各路进行扫荡的日军中,抽调了3000多人,在飞机的配合下,火速赶到韩略村增援。但此时,王近山将军早已率部迅速转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毛泽东主席对韩略村伏击仗非常满意,他在延安接见旅以上干部时说:“太岳有个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能抓住战机打漂亮仗!”
  邓小平说:“不是疯,是革命英雄主义。”
  1946年9月,著名的定陶战役前夕。这一天,刘伯承司令、邓小平政委召集各纵领导制定作战方案。参加会议的都是二野的赫赫名将:陈再道、陈锡联、杨勇、王近山……
  李达参谋长介绍了敌情:陇海战役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命令其“哼哈二将”,徐州的薛岳,郑州的刘峙,以14个整编师,38万人的部队,从8月28日开始,向我部所属4个纵队,齐头并进猛扑过来,刘、邓首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吃掉整三师。
  这一仗如何打?谁来打?
  其时,各纵刚刚打完陇海战役,均未得到整补,大部分团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同时,大家知道,整三师师长赵锡田是黄埔一期生,并非等闲之辈。整三师是蒋介石嫡系,全部精良的日式装备,参加过远征缅甸的对日作战,战斗力十分顽强。这一仗的任务确实相当艰巨。王近山将军当场要下了打整三师主力20旅59团的最艰巨任务。“一号(刘伯承司令员),二号(邓小平政委),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不回来见你们!我们6纵坚决打!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
  40多年后,邓小平对王近山将军立军令状一事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9月5日夜,战斗开始。
  总攻前,刘伯承亲临前线,说明了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大杨湖59团被歼灭后,整三师阵势大乱。我各纵乘胜围追堵截,全歼了整三师,活捉师长赵锡田。
  我军歼灭整三师后,毛泽东主席非常高兴,他亲自拟稿,致电刘、邓祝贺胜利。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发表了《蒋军必败》的社论。社论说:“定陶战役的胜利,是继中原我军突围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3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定下来了。”
  王近山将军指挥的大杨湖歼灭战,为定陶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
  上甘岭:王近山的最后一仗
  1952年10月,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扭转败局,把目标瞄准了上甘岭。开始他们并没有想到要大打。据“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回忆说,他们想出其不意,夺取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五圣山的支撑点,只要用两个营的兵力5天就可以达成目的。如何防御?王近山提出实行“添油战术”,即部队轮番上阵,量敌增兵,边补边打,边打边朴。打退敌人几次冲锋后,视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增补,一切战术手段不要形成规律。
  10月12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集中了300多门大炮,数百架飞机,连续实施了两天的火力突击。炮弹和炸弹像狂风暴雨一样倾泻。阵地上一人多深的交通沟被炸得无影无踪,坚硬的岩石变成了黑色的粉末。敌指挥官从望远镜里所见而得出的结论是:“上甘岭上不可能再有生物存在!”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战场最小,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争。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双方陆续投入作战兵力共达10万人。
  “联合国军”先后参加进去的部队有:美第7师、美空降187团(欠一个营)和南朝鲜第2、第9师共11个团及两个营,并补充新兵9000余人,另有18个炮兵营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总兵力6万余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投入作战的有:第15军的第45,第49师和12军的第31师及第34师一个团,榴弹炮兵第2、第71师,火箭炮第209团,第60军炮兵团,高射炮兵第605团,第61团各一部,总兵力4万人。
  任何浓墨重彩都无法再现当年上甘岭上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阵地上树桩累累,弹片削断,所有的树干。巨石被炸成了灰,脚下松软,一脚下去,就像陷进积雪中,拔出来很吃力。进攻,后退。冲锋,再冲锋。反击,再反击……在敌人的大炮和飞机轰炸下,美军总以为志愿军完了,然而一冲上阵地,志愿军战士又冒出来了。
  笔者曾到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某空降师(原15军部队)采访,在军史陈列室里见到一段可以作为上甘岭战役见证的树身。这段不到一米高的黑树身,弹洞密密麻麻,如同蜂巢,有人数过上面竟嵌着158块弹片。
  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使用兵力、火力之密集,反复争夺之频繁,战斗之残酷、激烈,为世界战争史所罕见。我15军、12军等部队以11000人伤亡的代价,顽强抗击敌军营以上兵力的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的冲击650余次,歼灭敌人25000人,击落,击伤敌飞机270余架,击毁击伤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同时,我军进行了数十次反击,最终守住了阵地,使“联合国军”不能前进一步。
  美国舆论一片哀叹:“金化攻势已成了一个无底洞。它所吞食的军事资源,要比任何一次中国军队的攻势所吞食的更多。”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说得更加明确:“金化攻势已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此后,美军在朝鲜再也没有发动大的攻势。
  王近山将军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次战斗,就是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
  链接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10师29团团长、副师长,红31军第95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自,太岳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亮剑》中李云龙经典台词:
  “我就不把这次突围当成突围……当成进攻,向敌人进攻。
  “我就是死也要死得像个爷们儿……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我们进行了22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