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事件是司马迁演绎出来的


blueski推荐 [2014-2-9]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刘继兴
 


  继2010年陈凯歌电影版《赵氏孤儿》后,电视剧版的《赵氏孤儿案》日前也在央视1套热播,再度让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成为关注焦点。其实所谓的赵氏孤儿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是司马迁根据一些战国时期的传说“创作”出来的。
  
  《赵氏孤儿》的故事起源
  
  赵氏孤儿就是历史上的赵武,说到赵武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你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重耳,赵武的曾祖父赵衰是辅佐晋文公当上国君的重臣。用《史记》的话来评价赵衰就是:“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所以,重耳做了国君后,功劳最大的赵衰被封为了晋国卿大夫,并在朝堂之上代理晋国国政。
  
  赵衰生子赵盾。赵盾在晋襄公死后,立太子夷皋为国君,也就是晋灵公。这位晋灵公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残忍好杀,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都不听,但是他在心底是害怕赵盾的,所以想暗中将其除掉。
  
  故事第一次被文字记载是在《左传·宣公二年》里的“晋灵公不君”,晋灵公和大臣赵盾之间发生了冲突,晋灵公派刺客刺杀赵盾,还好赵盾仁爱待人,人缘极好,早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赵盾逃跑了,可还没出国境,就传来了晋灵公被杀的消息,赵盾之弟赵穿杀了晋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晋成公。赵盾复职,而弑君的这笔帐也落在了赵盾的头上。
  
  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爵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作为晋国的大将率兵救援郑国,并在与河上与楚庄王大战一场,因为这场战争,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女儿赵庄姬做了夫人。
  
  而在《左传·鲁成公八年》里,出现晋灭赵氏家族的记载,庄姬与赵朔及其弟赵婴陷入三角恋情,赵氏家族出面干预,后庄姬向晋侯进谗,与赵家有仇的大臣趁机介入,借机清除了赵氏家族。赵朔的儿子赵武被庄姬藏在宫中,长成后重返于朝。
  
  在后来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里,基本延续了《左传》的叙述。但在另一篇《史记·赵世家》中,司马迁用了洋洋洒洒近千文,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也是后来的人们所知道的《赵氏孤儿》故事的基本框架——
  
  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声称当初他人杀掉晋灵公与赵盾有关,率兵灭门。惟一漏网的是已有身孕的赵朔之妻庄姬。屠岸贾穷追不舍,欲斩尽杀绝。庄姬产下赵氏孤儿赵武后,将其藏在裆下逃过一劫。
  
  后来,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议救孤,程婴用买来的一个婴儿与之掉包,并与公孙演了一出双簧。屠岸贾率师追赶而来,程婴佯装欲以千金出卖赵氏孤儿,并领着屠岸贾找到了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二人被杀。
  
  程婴带着赵武远走他乡,忍辱负重苦等15年,终于等来了晋景公下发的赵氏平反令。赵武杀掉屠岸贾,为赵家报了仇,而程婴也自杀以报老友。
  
  不过,在《春秋》、《国语》中也有对赵氏一门被灭门的零星记载,但均未涉及到“追杀孤儿”这一情节。
  
  对于司马迁所着“赵氏孤儿”故事的来源,有史学家分析,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不仅查阅史料还走访各地,故事中的许多细节可能是由民间的各种传说组合而成。
  
  自司马迁将“赵氏孤儿”的故事成型后,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元代纪君祥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在司马迁的基础上,纪君祥强化了几个戏剧冲突——首先,程婴的身份被确定为民间医生,并用自己的儿子替换赵武,增强了感染力;第二,程婴带着赵武故意投奔屠岸贾,这大概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早的一个版本;第三,赵武长大后,程婴以连环画的形式把事件来龙去脉告知赵武,让赵武杀掉“大奸臣”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