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lueski推荐 [2014-10-4]
出处:太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作者:李华歌
 

先秦时期是中华历史长河中学术与哲学发展最为奔腾鼎盛的阶段,遂有“诸子继出、百家争鸣”之说。百家之论,各有所长、各有专攻,其中又以释、道、儒三家最为繁盛。但是,如用理性而审慎的态度去推究我中华民族古老哲学那最为璀璨的智慧本源,私以为还是要首推那以“黄老”为尊的道家哲学体系和思想。

佛教始生于印度,后经达摩传至中土,非起始于我华夏大地的本土性哲学体系。而中土有佛教之后,初始的几百年来受众也并不见广泛,唯有当因六祖现世而弘扬禅宗一派后,教义方得以渊传久远,经久不衰。其因为何?禅宗对道家哲学的兼容并蓄应是根本原因,这在诸多的禅宗公案中可谓无处不见,何止一斑?至于有说是因为一些统治者私人喜好而导致了其被推而广之,也不为错,是因素之一。只不过,从内外本象来划分轻重和层次,就只能算作是次要的原因了。

以孔孟为尊的儒家文化一直被视为是我华夏文明的砥柱和基石,之所以成就如此,最主要原因是缘于其与统治阶层实现了紧密的联系和结合之故。儒家的观点和礼教,处处迎合了封建统治阶层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需要,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来说,它逐渐成为了流传最为广远的一门学说,也就情理之中之事了。历史,都是统治者写的;文化,当然也是统治者倡导、支持和推行的。不过,原因只是原因,我这里绝没有要一棒子将儒家文化的光辉悉数抹杀的意思,儒家思想中那无数闪耀其中的人类智慧结晶,烁烁般有如繁星,不朽不变。但有一点很有意思,如佛教演至禅宗方才光大一样,儒家哲学中那些最为耀眼之处,同样也是大多由道家文化演绎而来。所以,很多人以当年孔子曾问道老子为由,认为儒家思想是来源于道家思想,也不能不说是有的放矢之言。本文标题就是个例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曾多次出现在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文献中,而始作俑者却是道家的鼻祖老聃,原文在《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记载如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再来来看道家文化。《道德经》和《南华经》两部巨著是道家思想精髓的集中体现,因老子和庄子两位作者的关系,后人便习惯于将道家文化俗称为“老庄文化”。私以为,此两部典籍中的哲学思想对我中华民族智慧之启迪和社会之进步,其功用用“功在千秋”这四个字来形容实不为过。人们常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封建君主制度的体系之下,真理更是必须只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然而,道家的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的原始辩证法思想,其宇宙观、价值观和知识论更是无处不利于人类个性智慧的开启和精神修为的锻造,所有这些大大有悖于统治阶层对百姓统一教化的初衷。所以,历代开国和盛世的君王们,无论“贞观、文武、康乾”,对自己都是从未停止过对“黄老”哲学的不断学习、钻研、理解和感悟,但对天下臣民百姓,却很少去推广、昭示和推荐。一言以蔽之,明君的共性,用“内修黄老,外示儒术”来形容,是最为贴切不过的了。放眼今日,如有华人企业欲求长存缓衰之道,掌舵者于此八字不可不查。

浅陋文字,随笔涂鸦,被好事同行传来传去后,总有熟悉和陌生的来信和电邮。见到还是有许多同好在喧嚣的投资投机当中愿意静下心来读这晦涩陈文,见到还有这么多人在利益的驱动中仍能钟情于思考和感悟,我心甚慰。文如心声,在与诸君的投资理念交流之中分享中国的悠久文化和思想遗产,的确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彪兄去了,留下了一个记录其文字的博客,虽总是因为他在人生最后的时刻仍然徘徊在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小巷思维中,终未能凌空跃起而唏嘘不已,但每读其潇洒文字,还是会因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博古通今之才华和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而慨叹天妒英才。周郎亡矣,然赤壁临渊之飒爽英姿永不消亡。彪子行文好古,读来总是朗朗上口,如音如律,最为赞同他的地方就是其关于文言和白话的直白论断------“白话文纯属垃圾”,字气铿锵,一语中的。收阅火老弟的来信亦总有如沐春风之感并能时有新悟,今日有庄子之“蜩鸠之笑”借古讽今,明日有神将吴起之“十三必击”,后日又出林彪“点线面”的战略战术,对我来说,同样也是个慢慢学习、增长见识的过程。可见,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言不虚。中华文字由繁入简,的确是对推广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繁体字如诗如画的唯美也因之而飘然逝去,象形和会意的初衷也荡然无存。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表象看是易于理解和应用了,但实质同样是文化的遗失和美的沦丧。T兄每次来信总是寥寥诗词四句,但其中之内涵真意何止谆谆,韵律优美何止无限。“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岭闻”,短短两句,跃然纸上的却是如此美丽而精炼的一幅乡村图画,其中文字所表现出来的简约、含蓄和意境又怎白话可与之比拟?所以,此处还是要对不好古文的几位同行说句抱歉,即使不是念及在交流之中稍微做些传承国学的事情,也还是要保持这种文风。众口难调,唯有能守一。交易要坚持变易的思维,行文方面我只能是不易了。

闲言少叙,回“明、智”主题。

交易的世界,我们需要开启的不只是识人(市场走势)之智,更为重要的是知己(自然规律与个运峰谷的循环)之明。唯“明”后,方可知如何去感受共振(人的周期与市场的周期)、调整节奏(资金管理中共振理想阶段仓位的逐级理性放大和共振不理想阶段仓位逐级理性缩减甚至阶段性休息空仓)、控风险(看清人性弱点后用规则控制自己的贪婪、恐惧、期望、侥幸)和让利润自己奔跑(人人都可计算出苹果里有多少颗种子,却没有人可以计算出种子种下后可以结出多少苹果)。“智”,属于显意识范畴,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不过是自我之智,只是我们对市场这类事物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终究无法逃脱人的局限性和主观的片面性;而“明”,一日一月,充分体现中华文字会意之长,说的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对循环荣枯宇宙法则的体悟,是心灵之明,是对世界本质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其客观、无限、全面的特性不言而喻。知市场者了于外,却不了于内;自知自性者明于道,后内外皆明。总有资管世界的同行于来信当中,谦虚而含蓄的要我透漏或者点拨一些有关术范畴的东西。抛开零和游戏所必然的敝帚自珍,诸君也确实不必如彪兄一般自己将自己桎梏在小巷思维中非进即退。深刻的了解自己、了解市场、了解历史、了解自然,体否泰,了行藏,唯此这般。每一个以投资为媒的借假修真者,在初阶时,都要经过极尽繁复的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重术轻道的加法过程,否则,缺失了经历和体会,也就没有了判断识别和感悟升华的基础;然后才能在极尽繁复后的化繁为简之减法过程中,感受自然进入中阶后那突然令你凌空跃起的灵光,转变为重道轻术。求术者所求者,“智”也。即求识别他人(非好即坏)、识别方向(非涨即跌)、识别切入时机和损赢位置(非买即卖),仍是未能逃离小巷中的打转。求“明”者所求者,道也。悟自然宇宙之坦途大道后,心将由平面而转至立体,术将不求自来。至于真的到了高级阶段,道术二者,将开始互相包含,进而不执一端,返归心物一元。此时,明智无分,道术无别,真亦是假,假亦是真。但是,这种“了心苦、不起苦”的无有无无境界,愚钝如我,沉浸期间二十载后,亦是偶尔有窥,求长不得。

老子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如何明智?智明何如?应无需我再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