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巡游 — 梦中的长生


blueski推荐 [2015-2-23]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c后太史公
 

   秦始皇是一个异常勤奋的君王,他每天要批阅六十斤的竹简,繁忙的政务让他不懂得休养生息之道,当然这种发狂的勤奋源于他对权力的锱铢必较。他表现勤奋还有第二种方式,那就是巡游,在那个交通闭塞和物质匮乏的年代,巡游可不意味着“乾隆六次下江南”式的游山玩水,它是秦始皇浩繁政务中的重要部分,从建立帝国到死去的十一年间,秦始皇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地巡游,他的足迹踏遍神州大地,行程总计三万多公里,耗时五年以上,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行程之艰巨超过历代帝王。

  秦始皇为何对巡游乐此不疲,甚至付出了他最珍惜的生命?从他的行程和留下的石刻可以窥测,他的巡游起码有两种动因,一是宣扬帝国的威严,他用巡游的方式去验收他的帝国,他要让他的帝王之气覆盖九州山河;二是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始皇既平六国,凡平生志欲无不遂,唯不可必得志者,寿耳。他希望在巡游中找到一种灵丹妙药,延续他的生命,延续他的辉煌。

  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二年,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巡游,方向是陇西,陇西是秦国的故地,秦始皇似乎有不忘先祖创业维艰的寻根之意,这次巡游行程约一千里,路程和时间是五次巡游中最短的一次,他的巡游之路就这样默默地拉开了大幕。

  仅仅隔了一年,秦始皇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了第二次巡游,这次巡游到达了东方的齐鲁大地,然后又南下到淮河流域、长江流域,行程遍及中原大地,第二次巡游持续的时间最长,行程最为遥远,当然了故事也最多。这次秦始皇最大的印象和收获恐怕是见到了让他心潮澎湃的大海,他也向大海发出了生命的呼唤。

  第二次巡游的第一个仪式或者说是高潮就是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位于山东境内的泰山海拔只有1500多米,但是它却被誉为“五岳之尊”,主要是因为它与帝国命运休戚相关。唐代诗人杜甫有写泰山的诗作《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诗人用手中笔描画了一座神秘的泰山,云雾缭绕山间,层颠若隐若现,恍若置身于天上人间,若登泰山必然小天下。在齐鲁人的心目中,泰山与天地相通,因此历代帝王们总是不避艰险登临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希冀能聆听天地的心声,传说古代一共有七十二位帝王登临泰山封禅,泰山也因为是帝王的朝圣地而名满天下。

秦始皇虽然贵为帝国之主,但是他的朝圣之路和历代帝王一样充满着波折,为了顺利封禅,秦始皇请来了齐鲁大地七十名儒士,向他们询问封禅大礼,儒士们说,一要虔诚俭朴,亲自打扫祭台,以草席为坐垫;二要勿伤万物生灵,哪怕是山上的一草一木,也要爱惜,因此登山要用蒲草包裹车轮。儒生们的故弄玄虚与秦始皇的坦白直率显然不合节拍,秦始皇向来对儒生也没有多少好感,这次他又感觉受到了儒生们的戏弄,于是他轰走了儒生,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抛开那些繁文缛节,命令部下斩断荆棘,开山劈道,直通山顶,建祭台,参照秦国时代的祭礼设计出了一套新的封禅大礼,随后率领他的庞大车队威风八面地登临泰山。

  秦始皇的车队到了泰山半腰,遇到了狂风暴雨,幸好身旁有一棵古松,成为了秦始皇的躲避风雨的港湾,秦始皇索性将这棵松树封为“五大夫”,五大夫是朝廷命官,显然秦始皇把他的权利凌驾于自然之上了。登上泰山之巅后,筑坛祭天,举行了“封礼”,为了歌功颂德,李斯在泰山之巅手书刻石。然后,秦始皇由泰山北侧而下,来到了梁父山辟基祭地,举行了“禅礼”。孟子赞美他的老师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秦始皇,一座泰山烘托出了两座高峰。

  在泰山完成了封禅大典后,秦始皇辗转来到山东半岛的琅琊,琅琊濒临大海,风景优美,这位深居内陆的皇帝第一次见识大海,就被大海的宽阔深深吸引,他没有料到世界上竟然还有比他的欲望更为宽广的存在,看着大海远处的平静和迷茫,他心生敬意,而又感觉到无奈,因为他征服过无数座山峰,哪怕是不可一世的泰山,然而面对悄悄的大海,他的征服欲望竟然如此微弱,他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他又灰心丧气地无从下手,他平生第一次感到了失败。

  喜悦和悲凉隐隐地交织着他的心灵,突然一个人的出现把他从矛盾中解脱出来,他就是术士徐福,徐福在李斯的引荐下,向秦始皇宣称,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而且就在渤海附近,三神山乃仙人聚居地,仙人们以黄金白银为宫阙,神山上生长着白色的珍禽异兽,仙人有长生不老药,徐福表示愿意为秦始皇去海中寻找长生不老药。关于三神山的传说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百多年前,齐国和燕国的君王们先后派人去三神山寻找过长生不老药,派出的人都空手而归,他们宣称,三神山,远远望去,如同云雾,近看又在水下,靠近后,逆风吹拂,船队不能靠岸。

  秦始皇对这个传说也早有耳闻,如今徐福主动请缨,为他解决最为关心的问题,他对大海的些许嫉妒转化成了对大海的无限期待,他让徐福率领着载着财宝和童男童女的船队向三神山驶去,尽管齐国和燕国的君王们至死也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在秦始皇看来,是因为他们的功德不够,而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何愁不能寻得仙药,无所不能的狂妄之态再次战胜了理智。秦始皇还在琅琊山建造琅琊台,他日日登台向东瞭望大海,期待着徐福给他带回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终于有一天,徐福归来了,不过他是两手空空归来,他告诉秦始皇,三神山的仙人们,觉得皇帝的礼物不够丰富,所以长生不老药只能观不能取。于是秦始皇让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还有大量的五谷种子和能工巧匠再赴大海,秦始皇翘首以盼,一直到绝望。徐福这次出海后,永远也没有返航,徐福的船队飘到了日本的九州岛,并在九州岛定居,有人据此猜测徐福迷失了航向,有人也说徐福骗取了秦始皇的财宝,无论如何,徐福的出场是对秦始皇幻想长生的绝对讽刺,然而徐福东渡的故事永远流传,他前后十年航海,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传入了日本和韩国,被誉为是古代中国第一个航海家,第一个海洋探险家,第一个外交家。

  如今琅琊山顶依然可以寻觅到秦始皇建造的琅琊台遗踪,斑斑残痕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秦始皇向徐福翘首以盼的故事。秦始皇游琅琊山顶,看到一处残存的古台,经李斯介绍,此台名为望海台,为二百多年前越王勾践所建。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他把国都从会稽郡迁到了琅琊,并在此处建立高台,凭台眺望东海胜景。勾践还号令其它的诸侯国赴高台会盟,共商辅佐周天子之大计。秦始皇在古台的基础上,修建新台,在秦始皇的催促下,一座巍峨壮观的新台在一个月内便完工了,秦始皇还特意移民三万户来此守台,作为奖赏,免除他们一十二年的赋税。秦始皇将新台赐名为琅琊台,从琅琊台面向大海,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秦始皇先后三次登台,然而让秦始皇纠结于心的不是海上的风景,而是对长生的无限期盼。

 秦始皇从琅琊南下到泗水江畔的彭城〔今江苏徐州〕,留下了一个“秦王捞鼎”的千年故事。相传古代帝王禹造九鼎象征九州,鼎是国之重器,被视为权利和信用的象征,有“中原问鼎”和“一言九鼎”之说。九鼎辗转流传到了西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西周,取九鼎,但是运输九鼎路过泗水时,一鼎不慎落水,咸阳宫中只能遗憾地摆放着八鼎,秦始皇专门来到泗水,沐浴斋戒,希望得到天地的襄助,令千人潜入泗水中捞鼎,可是一连几天过去,仍然一无所获。秦王捞鼎的失败,不仅挑战了秦始皇的自信心,而且让人们意识到秦始皇并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君王,秦朝灭亡后,秦王捞鼎成为了人们嘲笑秦始皇的一个新鲜词语。

  秦始皇继续绕道南下回归咸阳。渡过淮水,准备沿长江西上,船行驶到湘江祠,突然遭遇大风,船被隔在江中,这湘江祠是供奉湘君的场所,秦始皇上岸后,问道,湘君是何神,旁人回答,是尧之女、舜之妻。相传尧将两个女儿蛾皇、女英嫁给了舜,后来,舜不幸病死在苍梧山,蛾皇、女英追随亡夫的灵魂到了湘江,悲痛欲绝,泪洒青竹,竹子上泪痕斑斑,青竹从此被称为“斑竹”或者是“湘妃竹”。后来二女病逝湘江,当地百姓建祠纪念,这就是湘江祠。秦始皇还没听完这个故事,便大发雷霆,他认为小小湘君竟然敢阻挡圣驾,他立刻让当地官吏调拨了三千囚徒,将湘山的林木砍伐殆尽,又命人用红褐色涂遍湘山,因为湘山土地为红壤,将湘山剃了个光头,意在为惩罚湘君,将她们削发为尼。这个匪夷所思的荒唐举动便成为了秦始皇第二次巡游的尾曲。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进行了第三次巡游,这次巡游的方向依然是东部海滨,主要目的还是去海上寻找长生不老药,不过在行进的路途中,他遭遇了第二个“荆轲”,有如天佑,秦始皇再次有惊无险。小小刺客竟然赶不尽杀不绝,这成为了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扰。

  这个指使荆轲刺秦王的幕后“太子丹”就是鼎鼎大名的汉初三杰张良。张良是韩国名门之后,他的祖父、父亲曾经是韩国五代君王的国相。秦始皇派内史腾闪击韩国都城新郑,并在新郑制造屠杀,张良遣散了三百家仆,没有来得及安葬死在战火中的弟弟,怀着国恨家仇,夹在逃难潮中,离开了家乡,也踏上了复仇之路。历尽艰辛,张良散尽所有财产,寻找了一位大力士,并且给他打了一把重大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于是历史上演了一出“博浪沙刺秦王”的故事。

  秦始皇东巡的车队缓缓行进在宽阔的驰道上,闷雷似的滚滚车轮,隆隆作响的马蹄,还有干裂的风,黄土漫天,天地一片混沌,这是一个靠近韩国旧都新郑的地方,名字叫博浪沙,靠近黄河,好一个豪迈的地名,此时此刻,一个豪迈的壮士正埋伏在这片豪迈的土地,他正是张良布置的刺客,銮车里面的秦始皇也许还在打盹儿,殊不知从天而降的危险正在悄悄逼近他的身体。猛然间一声木材碎裂的闷响,惊醒了梦游中的秦始皇,随后传来高声呼叫,有刺客,有刺客,秦始皇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这种恐惧超过了对刺客的反应,经过短暂的停顿,他很快清醒,并下了一条追杀令,无论如何要将刺客绳之以法。


  原来,刺客抡出的大铁锤击中了秦始皇的副车,张良处心积虑的刺秦计划成为了泡影。秦始皇的全国通缉令下发了十天,他的搜查队几乎把他的帝国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刺客的蛛丝马迹,他的权威再次失灵,只能怨他的帝国过于庞大,只能怨他播撒的仇恨太深太深。秦始皇虽然没有抓住刺客,但是他又心安理得,他是天子,他的生命得到了天地的护佑,而刺客只是凡人,他对自己生命的天生优越感又越发地刺激了他对长生的渴望,刺客的出现,岂能阻挡他东巡求丹的征程?于是车队稍作停留,便离开博浪沙继续滚滚东去。


  张良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他为躲避秦始皇的通缉令,隐姓埋名,逃亡到下邳,在下邳,张良遇见了两个人,这两个人与他的理想息息相关,换说句话,这两个人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渐进地也深深改变了大秦帝国的走向。

  一天,张良路过下邳一座石桥,碰见一个邋遢的老头,这老头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一只鞋掉到桥下,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对张良说,小子,给我把鞋子捡起来,张良看在老人的份上,强压住火气,答应了他的要求,没想到,老头竟然再次提出无理要求,要张良给他把鞋子穿上,张良发火了,但又一寻思既然给他把鞋子捡起来了,穿上又何妨,张良跪着给老头穿上了鞋子,老头也没有道谢,便笑着扬长而去了。张良正在为老头的怪异纳闷,没想到老头又回来了,并对张良说,小子可教,五天后的拂晓,来此见我。张良正想弄个明白,于是随口就答应了。

  五天后天一亮,张良就赴石桥去约会了,没想到老头早已赶到,他生气地教训张良,跟老人约会,哪有迟到的理由,过五天再来。张良只好怏怏地回去了。过了五天,张良如约来到石桥,没想到老头又提前赶到了,老头还是同样的生气,同样的教训。再过了五天,张良天不亮就赶到石桥,过了一会了,老头才赶到,这次老头很满意地说,就是要这样,随后拿出了一编竹简,并意味深长地告诉张良,读了此简,可以为帝王之师,十年后,你一定会发迹,十三年后,到济北去会见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那堆黄石。老头走后,张良再也没有见过他。天亮后,张良翻看书简,原来是一本太公兵法,凭借着这部兵书,张良辅佐刘邦推翻了大秦帝国,垓下之围灭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进行了第四次巡游,他从孟津渡过黄河,一路北上直达渤海的碣石,他主要还是奔着渤海中的三神山和长生不老药而来,这次他派出的寻丹术士叫卢生,三年后,卢生归来,当然是两手空空地归来,不过卢生并不怕秦始皇的怪罪,他反而把原因推给秦始皇,他认为秦始皇爱显摆,缺乏“真人”的模样,秦始皇听从了卢生的安排,过上了隐居深宫的生活。

  他从此不再用朕的称谓,而是改称真人。还命人将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皇家宫殿用高架复道和封闭的甬道联通起来,下达诏令,将皇帝出行列为国家最高机密,凡泄密者,一例处死。有一次秦始皇看见李斯出行的车队过于庞大,抱怨了几句,没过几天,他看见李斯的车队忽然减少了,秦始皇知道是随从泄密了,处死了当时在场的所有随从。秦始皇承受着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在了一个密封的无声世界里,他把这种所谓的安静理解为真人般的生活。

  秦始皇在忍受着痛苦,卢生却一无所获,这种反差给卢生带来了死亡的恐惧,他的谎言即将不攻自破,一不做二不休,卢生索性逃跑了,并散播谣言,说秦始皇虚妄自大,残暴治国,嗜权如命,他不会为这样的君主寻找长生不老药,天下的儒生们早就对秦始皇不满,也附和卢生的说法,谣言就这样不胫而走了。卢生为自己圆了谎,也道出了秦始皇的真相,还反映了儒生们的心声,然而他的一时之快却给天下的儒生和方士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当谣言传到咸阳之时,秦始皇知道上当受骗了,他的尊严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他要把卢生大卸八块,可是卢生逃之夭夭,就像博浪沙的刺客一样成为了无解之谜,他向虎狼一样在咆哮,随后他下了一道恶毒的命令—焚书坑儒,咸阳的儒生被秦始皇的咆哮吞噬了。年轻的太子扶苏很不理解父皇的行为,他上书劝说父皇放下屠刀,放百姓一条生路,结果秦始皇把这个“不孝子”撵出了咸阳,把他遣到蒙恬将军的大军中做了一名修建长城的监军,扶苏默默承受着漠北的烈风,永远也没有回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始料未及的是,第五次巡游竟然成为了他生命的终点。这次巡游主要的动力是头一年国内发生了怪事,在东郡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陨石上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样,在古代,怪异的天相是灾乱的症候,秦始皇认为很不吉利,命人追查刻字的人,然而没有任何结果,秦始皇一气之下,处死了陨石附近所有的百姓。

  为了避凶和仙药,秦始皇遂组织了第五次巡游,这次巡游的队伍十分浩大,有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巡游方向是东南方。队伍从咸阳南下,渡过汉水,到达云梦,他顺便游历了湘山和湘山祠,这座被他惩罚过的山脉,如今已经郁郁葱葱,秦始皇一改傲慢的态度,对眼前的自然人文肃然起敬。然后他出云梦,乘大船,顺长江东下,入浙江,来到越王勾践的故都会稽,登会稽山,祭大禹,观大海,刻石颂德。再渡江北上入吴王阖闾故都吴,随从的星象家在东南方向的金陵上空观察到一种云气,该云气据说是一种帝王气象,秦始皇令人挖掘北山,以断绝金陵的王者气象,并把金陵改为秣陵,从名字上贬低它。

  队伍转而北上,第三次来到琅琊,寻找仙丹。在琅琊行宫,秦始皇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和长得像人一样的海神搏斗,术士告诉他,只有下海除去一只大鲛鱼,才能重获安宁,秦始皇亲自下海,从琅琊到芝罘,为射杀一条大鱼,不计海上艰险,追击上千里,历经数昼夜,亲手射杀了那条让他不安的大鲛鱼,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场胜利。接着秦始皇心满意足地踏上了返回咸阳的归程,也许是捕杀大鲛鱼劳累过度,毕竟是五十岁的老人了,当秦始皇走到沙丘的时候,他病倒了。

  沙丘,今河北境内,一个本是边缘化的无名之地,只因为留下过一座沙丘宫而名声鹊起。然而沙丘宫并没有给他的主人带来喜悦,反而是悲伤。商纣王在沙丘筑台蓄养珍禽异兽,他的宠妃妲己与禽兽们在高台上歌舞,纣王为欣赏这场舞蹈,付出的是一个国家的代价;闻名战国的赵武灵王,晚年被他的儿子囚禁在沙丘宫活活饿死。秦始皇纵然有手眼通天的本领,也不能打破沙丘宫的魔咒,阴冷恐惧的沙丘宫同样成为了秦始皇的伤心地。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37年七月丙寅日,千古一帝秦始皇病死沙丘,享年五十岁。

  晚年的秦始皇是矛盾的,他生活在现实和幻想中,不知道如何选择。他一边修建阿房宫,造人间仙境,夸张地享受世间繁华,修建骊山皇陵,构建地下大秦帝国,承认死亡的存在;一边又五次巡游,在幻想中长生。他在极力满足个人荣耀和需求的时候,全然忘记了一个事实,帝国不止他一个人,还有千万子民。久而久之,他的这种矛盾心理酿成了他的病态内心—极度狂妄、极度刻薄、极度暴戾、极度无知。徐福、卢生对他的欺骗,博浪沙的刺客,陨石上的反字,都是对他病态内心的一种回应,当秦始皇突然死去了,这种回应立刻泛滥开去,吞噬了秦始皇呕心沥血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