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乱


blueski推荐 [2015-2-23]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c后太史公
 

  
  一封被篡改的定国是诏
  前面提到过,秦始皇第五次巡游,身边有三个重要人物,一是十八子胡亥,二是丞相李斯,三是宦官赵高。秦始皇突然病死沙丘,他在弥留之际给他的长子扶苏手书了一份模糊的遗诏,诏书写道: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从字面意思理解,他只是吩咐,要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只身赶回咸阳给自己主持丧事,只字不提立太子的事儿,按照常理,论排行论德行,秦始皇的继承者非长子扶苏莫属,但是一世英名的秦始皇就这样糊涂地离开了人世,他临死只关心他的葬礼,他没有想到他的草率实际上给他手创的帝国提前准备了一场葬礼。
  
  秦始皇的草率恰恰正中一个人的下怀,他就是日夜伺候秦始皇的宦官赵高,赵高本是赵国贵族出身,他的祖父流落到了秦国,他的父亲由于触犯刑法,被处于宫刑做了宦官,他的母亲被贬为宫中奴婢,赵高本人系其母亲与人私通所生,按照秦国法律,赵高同样被处于宫刑做了宦官。赵高通文墨,熟悉秦国法律,工于心计,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被秦始皇提拔为中车府令,后来又做了秦始皇的十八子胡亥的老师。一次赵高触犯法律,秦始皇让蒙毅执法,蒙毅刚直不阿,判了赵高的死罪,秦始皇亲自出面为赵高赦免,从此以后,赵高对秦始皇是忠贞不二,对蒙毅的仇恨也因此发端。就是这个赵高,死去的秦始皇还没有闭合双眼,就匆匆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他在策划着一个篡国大计。

  赵高没有遵照秦始皇的遗训,将盖有秦始皇玉玺涂上了密封火漆的遗诏加急传送给北部边关的扶苏,他也没有嚎嚎大哭表达自己对主子的最后忠诚,而是悄悄地来到胡亥的寝室,他劝说胡亥,皇帝已经驾崩,趁着扶苏还没有赶回咸阳之前,登上皇位。胡亥大惊失色,坚决地拒绝了赵高的劝告,他说废兄立弟,为不义;不奉父诏,为不孝;才智浅薄,强自为功,为不能;不义、不孝、不能,皆违背天下公理之事,天下不服,岂可妄为?赵高巧舌如簧,继续劝说胡亥,不拘小节者,方能成就大事,鬼神也会退避三舍;瞻前顾后者,寸步难行,反受其害。胡亥终于被他的老师说服了,这位才智平平,但是颇具正义感的年轻皇子也被赵高拖下了水。

  接着赵高进一步公关,他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丞相李斯处,李斯明白了赵高的来意,愤愤地指责赵高是在欺君叛国,并摆出一副誓死忠君爱国的形象,赵高说,若扶苏继位,论才,论谋,论功,论声望,论交情,丞相李斯与将军蒙恬相比,谁处于弱势,不言自明。赵高一语中的,李斯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然而他毕竟是文人出身,照例要迁就一番,口口声声地说什么,不忘皇恩,恪尽职守,听天由命,将自己利害得失已经置之度外,赵高当然懂得李斯的这套官样文章,他以威逼利诱的口气告诉李斯,他只不过是看在好友的份上给李斯提个建议,如何选择还需李斯自己做断,李斯再也不装了,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没的选择,所以一开始他就做好了选择。

  由赵高搭桥,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共同体,他们密谋,让丞相李斯假称秦始皇驾崩时口授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份秦始皇给扶苏的赐死诏书。一切安排就绪,胡亥派出特使将赐死诏送往北方,一面护卫着他父皇的尸体日夜兼程地赶回咸阳。由于天气炎热,为了掩盖尸体散发的臭味,赵高假传圣旨,让所有的车载上一担鲍鱼捎回咸阳,车队过雁门,入九原,回到咸阳,一路上百官们照样在车前请奏,内侍照样向皇帝进呈食物,亲信内侍则扮作皇帝批奏下诏,赵高的瞒天过海之术也许早已被人发觉,试想皇帝怎么能让臭气熏天的鲍鱼污秽他豪华的车队,但是没有人提出过异议,因为皇帝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死”字。到了咸阳,胡亥放心大胆地公布了秦始皇的死讯,在赵高和李斯的簇拥下,做了秦二世。秦始皇也如愿以偿地葬入骊山皇陵,除了一座冰凉的骊山皇陵,他的死实在和百姓没有差别,甚至还不如普通百姓,因为他死后,还有那么多人捉弄他的尸体。

  那份矫诏很快就传到了北方,扶苏看了父皇的信,泪流满面,遗诏上说:我巡游天下,祭祀各地神山,以求长命百岁。你和将军蒙恬率领数十万大军屯兵守疆,十多年过去,消耗大量兵力,无尺寸之功,反而上书指责我把你派往边疆,让你不能回咸阳当太子,扶苏为人子不孝,特赐剑自裁。忠厚仁慈的扶苏确实与他父亲的作风大相径庭,他没多加考虑,便要自杀,具备复杂政治斗争经验的蒙恬及时阻拦,他说,皇帝让公子和我统兵三十万驻守边疆,这是天下第一重任,如今皇帝巡游在外,又没有立太子,仅凭一个使者便要自杀,怎么能保证没有阴谋。扶苏当然心存疑惑,但是又禁不住使者的催促,便对蒙恬说,父亲要儿子死,不得不死,何必请示呢?话音未定,三十二岁的扶苏便糊里糊涂地倒在了血泊中。

  扶苏虽然成为了这场宫廷阴谋的牺牲品,但是千百年来,他的忠孝仁慈感动了中原的百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打着公子扶苏的旗号意在赚取民意,二千多年过去了,关中绥德还立有扶苏墓,上书秦长子扶苏五个字,在扶苏墓东五里,有一个呜咽泉,相传是扶苏自杀的地方,人们以为泉水的流淌声,正是公子扶苏的呜咽声。扶苏没有秦始皇的残暴,没有胡亥的昏庸,也没有秦始皇的魄力,人们总是幻想一个扶苏的秦二世,要是如愿以偿,他的善良一定不适应虎狼般的秦国政治,换句话说,单靠一个蒙恬和道德上的高尚,他无法将它的善良转化成一种强势,所以他对帝国的结局和胡亥秦二世没有区别。

那份伪造的诏书末尾还有秦始皇的一个命令: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之其谋,为人臣不忠,赐死,兵权交由副将王离。这个王离就是大将王翦的孙子,王家三代和蒙家三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中流砥柱。蒙恬怀疑诏书有假,拒不从死,他心存侥幸,希望得到皇帝的赦免,使者也不敢霸王硬上弓,毕竟蒙恬手中控制着帝国最精锐的部队,蒙恬也不敢擅自冒犯,一个折中的办法是,将军蒙恬被暂时关入上郡的监狱。

  消息传到咸阳宫,秦二世很高兴,扶苏死了,蒙恬入狱,他的最大竞争对手被铲除了。然而“二皇帝”赵高似乎闷闷不乐,自从蒙毅给他判了死罪后,他与蒙家就结下了梁子。赵高向秦二世进谗说,蒙家兄弟都曾阻止过先帝立胡亥为太子,不除蒙家兄弟,一定会留下大患。秦二世本来打算放蒙恬一马,听赵高这么一玄乎,马上改变了主意,对蒙恬的弟弟蒙毅也下达了缉拿令。蒙毅忠诚有谋略,深受秦始皇的器重,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就有蒙毅随驾,秦始皇病倒沙丘后,自认为是在大海上捕杀大鲛鱼一事,得罪了海神,所以特遣心腹蒙毅返回海边祈祷,蒙毅完成任务后,在归途中被捕,被投入代郡的监狱,蒙家兄弟先后被赐死。秦朝末年,最能征善战的将军,最忠心耿耿的谋臣,继扶苏之后,又成为了这场政治内斗的祭祀品。

秦二世笑了,他的皇兄再也不敢与他争夺皇位了;李斯笑了,他仍然可以稳稳当当地做他的国相;赵高笑了,蒙毅曾经判了他的死刑,没想到他可以变本加厉地判蒙家兄弟的死刑。公元前209年,为秦二世元年。


  一阵血雨腥风,秦二世清除了他的政敌,继承了秦始皇庞大而有些破落的江山,他也累了,他坐了下来,有赵高和李斯替他打理朝政,他开始燕居咸阳,有一天,赵高惶惶地进宫,告诉秦二世,公子们和先皇的旧臣对皇帝的遗诏产生了怀疑,秦二世也惊出一身冷汗,不知如何是好,赵高早已替秦二世思考了对策,就四个字“赶尽杀绝”,貌似平静的咸阳城即将经历一场流血的战争。

  秦始皇的旧臣,除了李斯外,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无一幸免,秦二世在赵高的指点下,希望通过大清洗,建立绝对效忠的政府。同时他还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将他三十几个兄弟姐妹全部杀死,他给出的罪名也很简单,就是没有服从他的命令。公子高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一个又一个惨死,他选择了逃亡,他的家人在安然地等待死亡,因为他们暗自庆幸家族不会绝后了,然而,公子高又回来了,他不忍心抛弃家人,一家人都死了,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过他的死法有所不同,他主动上奏秦二世,要求为秦始皇殉葬。他在奏书中苦苦哀求:先帝赏赐给我饮食、衣饰和车马,先帝入葬,我没能陪葬,作为儿子,这是不孝,作为臣子,这是不忠。不忠不孝,有何颜面苟活于世,我愿意陪葬于骊山皇陵旁,请皇帝答应我的请求。秦二世很高兴,当即赏赐十万钱厚葬公子高,他亲手埋葬了他最后一位兄弟。

秦二世为了一个稳固的皇权,不惜将自己的至亲屠杀殆尽,可怜秦始皇还做着秦万世的美梦,基本绝后的秦始皇家族将他的美梦击得粉碎。历代帝王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不凡屠杀亲人的恶例,但自灭家族的帝王非秦二世莫属,史书总是评价秦始皇的残暴比之他的儿子秦二世不知逊色多少,仅凭这一点,秦二世的确是名不虚传。秦二世这种变态的杀戮究竟由何而生?这是帝王政治使然,每一个皇帝都走入了极端,他站在权利的巅峰俯瞰世界,其实他并不快乐,高处不胜寒,陪伴他的只是无名的恐惧和孤独,然而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他又不愿意让任何人窥透他的心灵,这种深沉的压抑最终腐败了他的心灵,表现最激烈的方式就是无休无止地杀戮。帝王们都是这种变异政治的受害者,只不过秦二世受到了更大的伤害。

  李斯的断头台
  公元前209年七月,秦始皇死去的整一年,陈胜、吴广在山东大泽乡揭竿而起,正式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关东豪杰纷纷响应,大秦帝国危机四伏。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时任三川郡郡守,三川郡控制着东西战略通道函谷关,农民义军兵分三路开始西征,直奔咸阳而去,其中一路由吴广亲自率领,进攻三川郡的荥阳要塞,试图打通函谷关,李由率领守军以守待攻,拒不主动出击,农民军久攻不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没有想到,另一只农民军趁机绕过荥阳,绕道直奔函谷关,直接威胁着咸阳。

  前线频频告急,也惊动了身居宫中的秦二世,在赵高的提醒下,秦二世把李由前线失利的责任有意推给李斯,李斯诚惶诚恐,为了减轻罪责,他给秦二世上了一封《谏督责书》,这是一封罪恶的谏书,因为它助纣为虐。

  他首先解释了什么是贤明的君主,贤明的君主就是拥有无限的权利,并享受无限的快乐。他还引用法家人物申不害的名言来解释君王拥有天下的目的,拥有天下,如果不能肆意享受,那么天下就是君王的桎梏。如何才能做一个贤明的君主,实现拥有天下的目的呢?他给出的答案就是实行“督责之术”,什么是督责之术?就是严刑峻罚,法律严明,自然可以平息叛乱。另外还要排斥三种人,节俭仁义之人,谏说伦理之臣,刚烈果敢之人,排除了这三种人,权利不被臣子把持,贤明的君主就可以大权独揽了。

  李斯的《谏督责书》实际上就是加倍地实行严刑峻罚,迎合秦二世的独裁心理,纵容秦二世的荒淫无道。在秦二世的大力支持下,督责之术被广泛快速地推广。作为李斯本人,他不可能如此昏聩,他明知道这是一剂致命的毒药,为什么他还要背叛自己的初衷和智慧呢?因为他贪念权位,还面对一个不懂事的秦二世和一个专权的宦官赵高。

  就在李斯给秦二世上《谏督责书》的时候,赵高给秦二世也灌了一剂迷药。秦始皇自称“朕”,后来又以“真人”取代了。秦二世继位后,复以“朕”自称。可是这个年轻的皇帝并没有弄清“朕”的涵义,他的老师赵高给他做出了巧妙的解释。“朕”本来有两种解释,一是我、自身的意思,二是征兆的意思,赵高偏取第二种意思,对“朕”下了一个定义: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赵高接着露出了真人面目,他劝秦二世要深居宫内,朝堂上的事由自己和侍者代为斟酌处理,一来可以避免皇帝露短,皇帝还年轻,政治经验不足,如果临朝处理政务,稍有不当,就会损害自己的英明形象,二来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朕”了。

  赵高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欺负皇帝的年轻和无知,利用自己帝师身份加拥立之功,将皇帝架空,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立皇帝”,秦二世被蒙在鼓里,他继续在咸阳深宫中做着“国富君乐”的美梦。不久赵高又起了心事,由于他劝皇帝拒绝接见包括李斯在内所有大臣,朝中一片猜疑,许多大臣对赵高不满,尤其是丞相李斯。李斯的动作太大,昔日的盟友,如今的绊马索,赵高眯了眯眼睛,心生一计。

  赵高主动找到李斯说,如今国内叛乱不止,皇帝的心思却用在了修建阿房宫和蓄养宠物的事儿上。作为丞相,为什么不进谏呢?李斯还以为赵高真的心存社稷,诚恳地说,日夜想见皇帝,可是没有机会啊?赵高爽快的答应,由他安排李斯进谏皇帝的事儿。

  一天,赵高通知李斯,皇帝空闲了,李斯兴冲冲地赶赴宫中,可是秦二世正在宫中作乐,侍者将李斯求见禀告了三次,秦二世很不耐烦,推脱自己正忙,改天再见。第二次,第三次,李斯遭遇了同样的尴尬。李斯心里闷闷不乐,秦二世对李斯已经大为不满了,他说,丞相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朕宴乐的时候求见,是何居心,难道是欺负朕年少吗?

  赵高看准火候,向秦二世禀告,李斯的儿子三川郡郡守李由有通匪的嫌疑。起初秦二世也不相信,还派人专门调查,不过调查人员还得看赵高的眼色行事,禁不住赵高的咋呼,秦二世也坚信不疑了,并扬言要惩办李斯。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李斯获悉后,他终于明白自己原来落入了赵高的圈套,他的处境命悬一线,但是他又绝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他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脱离险境。

  一天,李斯约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谏秦二世,他们总结,盗贼之所以多,是因为边地耗费繁多,赋税过重,要平息盗贼之风,必须停修阿房宫,减少向边地运送物资。秦二世不肖的说,先帝统一天下,修建宫殿以彰显功业。朕继位不到二年,盗贼四起,你们不仅不能平息叛乱,反而要朕停下先帝的功业。这是上不能报答先帝,下不能效忠于朕,你们还有什么颜面做官。

  触了一鼻子灰的李斯仍然不放弃任何机会,他趁秦二世在宫中看戏的机会,秘密上了一封专门弹劾赵高的谏书,他说,赵高奸诈,擅自专权,有反叛之心,就像当年宋国的子罕、齐国的田常一样篡国啊。这次秦二世亲自召见了李斯,不过不是对李斯的褒奖,而是专门驳斥李斯的“谬论”,他说,赵高虽然是个宦官,但是他不因处境安逸就为所欲为,不因处境艰难就改变忠诚,他之所以得到重用,完全靠的是他的忠诚和勤奋。何况父皇早死,朕又年轻,不擅朝政,而丞相又老了,朕不把国事交给赵高还能交给谁呢?赵高廉洁公正,上适朕意,下体民情,丞相凭什么怀疑他呢?

  秦二世不仅替赵高辟谣,而且把李斯弹劾赵高的谏书亲自送给赵高,赵高落井下石,他说其实丞相才是子罕、田常啊,如果不是赵高在此,丞相早就叛乱了。秦二世再也忍不住了,他下旨让赵高逮捕丞相李斯。李斯向秦二世反映的当然是事实,但是他已经不是怀着救国安邦的崇高目的了,他纯粹是抓住赵高的小辫子,以此作为保全性命的最后一根救民稻草,没想到他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竟然被秦二世出卖,落入了赵高的魔掌。

  那是二十五年前,李斯的老同学出使韩国,他想用“攻赵存韩论”来挽救韩国,被秦始皇否定了,韩非疾病乱投医,使出了离间计,他向秦始皇反映,秦国 的外交官姚贾私自与东方国家交好,图谋不轨,韩非拙劣的表演被秦始皇识破,韩非被投入云阳监狱,李斯给他的老同学送去了一杯毒酒。如今李斯重蹈覆辙,做了第二个韩非,不过他的遇难是咎由自取,韩非为国殉身,死得其所。

  和李斯同时下狱的还有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二冯认为无端下狱是对老臣的一种人格侮辱,古语云:将相不辱,二冯愤然自杀。李斯仍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他在狱中再次上书秦二世,他在奏折中罗列自己的七大功劳,他使出了求生的最后一件武器,然而适得其反,秦二世大怒,训斥道:罪犯哪有资格对皇帝上书,他命令赵高对李斯严加审讯。赵高用酷刑逼迫李斯招供,年迈的李斯再也忍受不了人体和心灵的剧痛,他颤抖着双手,在赵高事先备好的供词上摁下了自己的手印,罪名是“通敌叛国”,被判腰斩,诛灭三族。李斯拖着沉重的脚镣,在走向咸阳刑场的时候,对他的儿子说,你小的时候,我与你父子俩牵着大黄狗去上蔡城东门外打野兔,还能如此吗?父子俩抱头痛哭,这是李斯的宿命。

  李斯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有志青年,政治家,奸相,父亲,这是李斯的四种历史身份,也是李斯的人生轨迹。他出身布衣,本是楚国上蔡的一个小吏,他从一个“老鼠事件”悟出了人生真谛,他认为人就像老鼠一样,就看身处什么环境,厕所中的老鼠,食取污秽,而且还要受到惊吓,大仓中的老鼠,不仅有吃不完的粮食,而且没有人去打搅它。他的“老鼠论”给他曲曲折折的一生定下了一个不平凡的基调,这种论调似乎有点势利,甚至有点脏,但是人处在逆境中,能有这种觉悟和狠劲,只能说明李斯是一个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

  怀着这种强烈的进取心,他投入到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与韩非成为了同窗。几经辗转,他入秦,成为了吕不韦的门客,由吕不韦牵线搭桥,李斯顺利地得宠于秦始皇,他的仕途一片辉煌,在整个秦始皇时代,他成为了继吕不韦之后,秦始皇最得力的助手,李斯也把他的帝王之学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大秦帝国,他由一个有为青年逐渐转变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他先是给秦始皇上《谏逐客令》,打通了秦国的人才渠道;他建议秦始皇使用反间计,拆散了东方六国的抗秦同盟,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中流砥柱;他提出了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的开疆拓土战略,他驳斥落后的分封制度,力推顺应潮流的郡县制,他正式制订了封建时代第一部规范的法典—秦律,他提出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的国策,他还亲自创造了小篆,他是秦始皇巩固天下,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功臣,当然他唆使秦始皇实行了罪恶的“焚书坑儒”政策,制造了文化灾乱,不过整个秦始皇时代,他的功远远大于过,他的政治改革措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然而自秦始皇病死沙丘的那个夜晚,他变成了一个戴着面具的李斯,他的政治生命开始由辉煌的巅峰步入恐怖的低谷。为了自保和高官厚禄,他不惜背叛自己的政治信念和人格良心,伙同赵高篡改遗诏,立昏庸无道的胡亥为皇帝,他与赵高一道谋害忠良,他屈奉秦二世,上《谏督责书》,他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三大祸首之一,秦二世时代,是他人生最为黑暗最为耻辱的时代,他揭发赵高,反被赵高谋害,这是命运对邪恶李斯的公正惩罚。

  直到他赶赴刑场的那一刻,他才脱掉他的面具,他才真正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他开始回忆早年的时光,与幼子在老家拉着黄狗到村头追赶野兔,如果有机会选择人生,他一定会选择那充满温情的人伦之乐,只可惜,他不能选择生命,他虽然咎由自取,但是他终于做了回父亲,不像赵高的死,除了奸诈还是奸诈,这恐怕是命运对李斯的最后安慰吧。

  李斯被杀后,赵高被迁为中丞相,牢牢地控制了咸阳宫内外,秦二世实质上是一个傀儡皇帝,农民起义军威逼咸阳,赵高熟视无睹,他的专横和昏聩引起大臣们的普遍不满。赵高毕竟有所畏惧,为了“统一思想”,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咸阳宫大殿上表演了一个叫“指鹿为马”的小节目。一天,他拉着一头鹿上朝,准备献给秦二世。待所有的大臣到齐后,他当着群臣们的面对秦二世说,我给皇帝献上了一匹宝马,您看如何?秦二世噗哧一笑,丞相没有弄错吧,这是一头鹿啊,赵高坚持说,这的确是一匹良马啊,秦二世糊涂了,问左右臣下,群臣们有的默默不语,有的说是鹿,有的说是马。事后,秦二世害怕了,他以为自己患了大碍,跑到上林苑斋戒去了,赵高则暗中处死了在朝堂上坚持说鹿的人。赵高通过这个小节目,生硬地树立了皇帝般的威严,也留下一个是非不分的千古笑柄。

咸阳宫内歌舞升平,咸阳宫外危机四伏,赵高“统一”了咸阳宫,而农民起义军正在大踏步地向咸阳挺进,巨鹿之战,项羽破秦三十万大军,起义军紧逼咸阳。外面的动静毕竟太大了,深居在宫中的秦二世也有所耳闻,赵高的答复是关东盗贼不足为虑。

  纸包不住火,秦二世不断地得到消息,关东盗贼已经逼近咸阳了,麻木的秦二世犹如针刺,他隐隐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他立刻传丞相赵高来见,赵高倍感恐惧,他知道秦二世对自己谎报军情有所察觉了,所以他称病不上朝,秦二世怪罪下来,责问赵高为何谎报军情,责令他立刻调兵将盗贼阻断在关东以外。其实赵高并不是逃避,而是在策划一个由来已久的阴谋。

  赵高和他的女婿咸阳县县令阎乐、弟弟郎中令赵成密谋,秦二世把盗贼猖狂的责任推到赵家,如今要么被诛灭九族,要么废秦二世,拥立子婴为新主。阎、赵二人欣然答应,赵成为内应,阎乐为外合,赵高居中调度,称宫中有变,特奉丞相赵高之命,入望夷宫护驾。此时的秦二世居住在望夷宫,望夷宫在咸阳城外五十里的泾水河畔,他之前做了一个恶梦,特意到泾水来祭祀。阎乐带着一千多人闯入了望夷宫,望夷宫的宦官纷纷逃命。

  秦二世惊慌失措,等他明白过来,阎乐已经冲到了秦二世的面前,阎乐示意秦二世自杀,秦二世问来人受谁指使,阎乐回答赵高。秦二世心存侥幸,请求见赵高一面,阎乐不允。秦二世说,我愿意做一个郡王,阎乐不允。秦二世退一步说,我愿意做一个万户侯,阎乐还是不允。秦二世再退一步说,愿与家人做普通百姓,自食其力,阎乐仍然不允。秦二世回天乏术,遂饮剑自刎,死时年仅二十三岁。当年坊间流传“亡秦者胡”,秦始皇命将军蒙恬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北胡匈奴,可是谁曾料想,这个“胡”竟然是他的十八子胡亥。

  赵高从内部清除了所有的政治障碍,基本实现了三年前的“沙丘之梦”,只要他愿意,向前跨一步就上了咸阳宫皇帝宝座的高台,然而他就像一个巨盗一样,盗得了无价之宝,不敢明目张胆地示人。经过斟酌考虑,他使了个一箭双雕之计,他一面派出使者与楚军刘邦媾和,承诺与刘邦平分关中为王,一面立胡亥的侄子子婴为秦王,他让子婴称秦王的理由是大秦帝国已经不复存在,六国已经纷纷复立,皇帝只是空名。


  子婴是一个颇有见识的公子,秦二世杀蒙家兄弟的时候,子婴曾经极力反对,这次赵高立自己为秦王,他知道自己和他的叔叔一样只是一个傀儡而已。赵高立子婴为秦王,按照惯例子婴要斋戒五日,然后再参加登基大典,第五日斋戒结束,子婴称病再三推脱,不得已赵高亲自入宫中请子婴参加典礼,赵高刚刚踏入斋堂,就被子婴的伏兵杀死了,奸诈一世的赵高,算计别人无数,没想到到头来他也被别人算计了,大秦帝国最大的一个蛀虫终于死了,当然大秦帝国也已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