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季札


小鱼的理想  推荐 [2015/6/27]
出处:兰州晨报
作者:不详
 

儒家思想在中国盛行数千年,孔子的圣人形象也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很多人却不知,开创儒家思想的先驱,却非孔子,而是同时代的季札,孔子至多算是季札思想的继承者。

季札是春秋吴国人,兄弟四人,季札排行最小,但名声最贤。季札的父亲是吴君寿梦,寿梦去世时,有意将王位传于季札。王位按礼应传于长子,季札深知其礼,于是坚辞不受,让于老大诸樊,诸樊深知季札贤能,坚持要让给季札,季札为让诸樊安心做国君,竟抛家舍业跑去乡下种田。诸樊去世后,王位传于老二余祭,余祭也有意让于季札,季札仍坚决推让。余祭去世,王位传于老三余昧,余昧也不想留恶名,老规矩,先让于季札。季札照旧推辞,最终老三余昧继位。

过了几年,余昧又死了,这次只能季札继位了,但季札天生不爱当君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余昧只好立自己的儿子僚。季札三番五次地让国,使其贤德远扬天下。吴国地处偏远,被中原各国称为蛮夷之地,但却都知道吴国的季札,是天下最懂得谦让的君子。

在这方面,孔子就差远了。孔子刚任鲁相时,齐君颇为担心,齐相晏子却说:孔丘虽贤,鲁君昏庸,孔丘谏言必不被采纳,到时齐国可假意聘孔丘为相,孔丘必然前来,然后借言托辞,孔丘必无立足之地。晏子的馊主意果然将孔子陷入尴尬之地,丢了鲁相不说,还背上贪功的恶名。

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季札无一不做到极致。季札为儿子办理丧葬时,孔子专门带一帮学生跑来学习葬礼。季札的智慧和眼界,更是无人可比。他出访中原各国时,一眼就看出子产将主政郑国,并成功预测赵、韩、魏三氏将分食晋国,为齐国晏子指点避祸迷津。

季札出访从不带贵重礼物,一车梅花,一口宝剑,轻车上路。路过徐国时,与徐君相谈投机,徐君对季札的佩剑甚是喜爱,季札看出徐君心思,暗自决定返回时,将宝剑赠与徐君。当季札归来,徐君已去世,季札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坟前树上。由此可见,季札的信义,天下无双。

季札虽贤德远超孔子,但身居王室,常为国事操劳,以至于著说存留甚少。而孔子仕途无望,只好投身教育,徒子徒孙遍布天下,充当孔子学说的义务宣传员,如此一来,孔子想不成名都难。儒家的每一个学说,都能在季札身上找到影子,所以,如果孔子算得是圣人,那么季札,应算是圣人的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