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更热衷于三国历史,而不是春秋战国史


出处:百度贴吧-念着倒嘛干
日期:2015/6/7
转载:天涯海


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战乱年代。群雄割据,大小战争频繁爆发。所谓"乱世出豪杰,时势造英雄"。
春秋战国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齐桓 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流亡多年,在城濮之战打 败楚国,制霸天下,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秦国走上强国之路;桂陵之战,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 让人唏嘘兵法的奇特;长平之战,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神白起名扬天下,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然而,说到这两段时期的故事,人们更愿意谈论三国时期的故事。而不是纷争更为广阔、持久的春秋战国史呢?



第一、三国时期的局势变化更为激烈
从人口上来进行比较,春秋末期的人口在2000万左右,即便到了战国末期,也只在2500万上下。而三国初期的人口数量就不下于5500万,但是,汉末到 三国时期连年战乱,人口急剧下降,到三国末年,魏的人口是443万,蜀94万,吴230万,晋初增长到1616万,也远不及动汉时的人口数。
再就历史持续时间来说,三国前期持续时间:36年(公元184-220),后期则持续了60年(公元220-280)。而整个东周历史大约在550年。
也就是说,三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各种战争、动乱导致人口锐减4000万左右,抵挡上一百个长平之战里被坑杀的赵军。而春秋战国的500多年里,人口 反而缓慢增加了500万左右。由此可见,三国时期的社会动荡之剧烈、局势变化之迅猛远远超过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故事性要强于东周历史 的重要基础。

第二、东周时期的历史人物相对分散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三国的出场人物明显小于东周列国志。由于时间跨度的缩短,三国里的人物关系不是太复杂,促使大众容易记忆,并且对曹操、刘备、诸葛 亮、关羽等关键人物形成深刻形象。
而春秋战国时间跨度大,故事超多,人物和牛人超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随便几十年的故事就够出小说、拍电视剧的了。通常来说,复杂程度越高也就越难流行, 看过电视的都知道刘关张是谁、三国的国君是谁,可有几个人能一下子说出春秋五霸的?

第三,国人也有非常浓重的个人英雄情结
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不仅是美国大片的标志,对于华夏人民来说,也具有非常浓厚的超级英雄情结。例如在三国演义里温酒炸华雄的关羽、武神赵子龙、神机 妙算的诸葛孔明等,不仅在古代,在现代也具有众多的狂热粉丝。
特别是忠肝义胆的关二爷,几乎成为了小混混、古惑仔的守护神。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尽管也有白起、乐毅、廉颇等出类拔萃的将领,但是往往不注重个人武力值的 渲染,也就是说,东周时期的名将大多因为统率能力而不是单兵作战能力出众。



最后,其实春秋战国虽然没有三国那么火,不过很多事情也是大家耳濡目染的,春 秋战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我们平时所说的成语俗语故事很多都来自这段历史,例如一鸣惊人、齐大非偶、卧薪尝胆等等,只不过他 们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文化和语言中,被你熟知而不被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