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消失得这么彻底? 

边界:天涯海 
出处:知乎-城镇聚焦
作者:城镇聚焦
日期:2021-12-26

首先要肯定是“墨家已经消失了”这句话是没错的。

例如有一头老牛,被宰杀后吃掉,进入了肚皮里,骨头被埋到土中,那么这头牛肯定是消失了。

你不能因为这头牛成为了营养,或者这头老牛拍照了相片,或者有骨头存世,就说这头牛没有消失,这是诡辩。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世界上一切存在过的东西都有痕 迹存留,难道都没有消失吗?

那么为什么墨家消失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主要原因,是与儒家针锋相对,受到儒家的攻击和报复,其学说立足于底层百姓,威胁统治者的利益,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逐渐走向消亡。

儒家推崇尊卑有序,墨家推崇平等

儒家推崇血统论,墨家推崇尚贤

儒家鄙视底层劳动者,墨家以劳动者为主体。

儒家通过礼乐治国,墨家则认为礼乐无大用。

儒家的“仁”,是以“亲亲”为基础的,是有差别的,墨家的& ldquo;兼爱”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无差别的爱。

儒家推崇宿命论,鼓吹天命,墨家则认为“非命”,人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儒家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讲究礼仪奢华浪费,以体现尊卑有序,墨家则宣扬“节用”“节葬 ”。

值得一提的关于鬼神的看法,儒墨两家观点往往和大众的印象恰恰相反。

儒家的“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很有名,导致很多人都认为儒家思想是没有鬼神的,实际上,这句话的核心是 “敬”,而不是“远之”。

而儒家和墨家的区别,则更类似于“一神教”和“多神教”的区别。

《礼记》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诗》云: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大雅·文王》)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小雅·谷风·小明》)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大雅·生民》)

《尚书》:“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尧典)

《书》云: “上天孚佑下民” (《汤诰》)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篇》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盘庚》)

《论语》曰:“获罪于天,无所祷矣” (《八佾》)

孔子 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诗》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周颂·清庙》)

《书》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汤誓》)

“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仲虺之诰》)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八佾》)

《书经》: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中庸》曰:鬼神之德,其甚矣夫!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易经》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孟子·梁惠王下》: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礼有三本:天地者,上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 师,是礼之三本也。故王者天太祖……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祭祀,敬事其神也....故社, 祭社也;稷,祭稷也;郊者,并百王于上天而祭之也。(《礼论》)

《论衡·辨崇篇》:天,百神主也。道德仁义,天之道也;战栗恐惧,天之心也……孔子 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之于世。祸福有命& hellip;…

《论衡·雷虚篇》:天神之处天,犹王者之居也。

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程氏遗书》卷十)

以形体言之谓之天,以主宰言之谓之帝,以功用言之谓之鬼神,以妙用言之谓之神,以性情言之谓之乾。(《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上)

邵雍《观物篇》道,圣人,“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以一物现万物,以一世观万世”。

又谓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者焉。

儒家类似的言论,数不胜数,无论是孔孟荀程朱,全是承认天命鬼神的。儒者或某些国家官吏,常常为废除淫祀而斗争,其实是为了保持儒家信仰的纯洁性,而不是 他们不信鬼神。儒家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代天立言,布天恩,施天德,承天命以行教化。

而墨家虽然宣扬“明鬼”,但墨家同时宣扬“非命”,细究其逻辑,其实 墨家是不信鬼神的——墨翟很天真的设想,如果所有的人都相信鬼神可以赏善罚恶,天下就会大治& mdash;—其实墨家试图证明鬼神存在,并解释相信鬼神对会社会产生积极作用的言论,本身就暴露了墨家对鬼神的怀疑。

墨家的“明鬼”和“天志”本质上都是用唯心主义的外壳装饰改造社会的 用心,其对鬼神真正的态度在《贵义》墨翟遇日者(即算命先生)的故事中体现的很清楚,是明白的实用主义。

墨家虽然“明鬼”,但并不崇拜什么具体的鬼神,也不宣称自己是鬼神的代言人,同时认为不存在& ldquo;宿命”,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只是宣称鬼神会赏善罚恶,用逻辑来反驳迷信者的荒唐言论,这和宗教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是墨家组织上的问题。与其他松散的学说不同,墨家具有强烈的组织性,这种情况来自于墨家学说的“尚同”, 与其说墨家是一种学术团体,倒不如说更类似一种党派。

墨家弟子去别的国家做官,被要求首先要忠诚于“巨子”,所得的俸禄也必须要交给团体分配。不仅如此,墨家内部还 有分工,“军政分离”,专注于思想学术的叫“墨辩”,专注于武力杀敌 的叫“墨侠”,二者都要服从“巨子”的领导。墨家组织内部,有自己的 法律,“巨子”可以对违法者处刑,即使墨家的法律和国家法律是相抵触的。

《吕氏春秋·去私篇》记载:“墨者巨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惠王曰:‘先生年长矣,非 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诛矣。’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王虽为赐,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遂杀其子。

我们可以看到巨子腹䵍身为首领以身作则,确实做到了公正严明,连自己的儿子犯法也要坚持处死,可这对于秦惠王来说,却一定是无法容忍的。

墨翟成功阻止了鲁阳文君攻打郑国,也阻止楚国攻打宋国,晚年时试图阻止齐国攻打鲁国。我们看这些事,可以感受到墨翟的伟大,但是被阻止的国君绝对不会这么 想,试问哪个国君可以容忍一个“学术团体”对自己的国策指手画脚,甚至作出威胁?(并且墨家还真有能威胁的实 力)

墨家的游说和纵横家是截然不同的,纵横家是迎合国君的欲望,借力打力,狐假虎威,才能做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 rdquo;。而墨家组织,依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先进的守城器械、专注战斗的“墨侠”、死不旋踵的门徒,就可 以堂而皇之的威胁国君更改自己的国策,而熄灭一场战争。

《淮南子·泰族训》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至也。” 这种纪律严明、旗帜鲜明的组织,保证了墨家强大的战斗力,可以在天下纷争时实现自己的主张,也为天下一统后墨家组织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另外墨家的“尚同”和“尚贤”要搭配起来看待,因为墨家的世界观里, “贤者”一定是居上的,是组织的领袖(“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 之。《尚同》”),既然底层人都没有“巨子”贤能,那么自然应该服从& ldquo;巨子”的安排。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过理想化了,谁更“贤能”往往不是可以清楚辨 别的。而且“巨子”的权利过于集中,客观上导致了墨家内部的争权夺利。墨翟逝世后,很短时间内墨家组织就开始了 分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缘故。

更难能可贵的,墨家把单纯的“尚贤”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中国真正的民主思想:“选天子 ”

《墨子·尚同上》:“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 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同时还提出了依据能力选拔官员的理论

《墨子·尚同下》:“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诸侯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其四境之 内也,是以选择其次立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
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诸侯、卿之宰、乡长家君,非特富贵游佚而择之也,将使助治乱刑政也。故古者建国设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师长,此非欲用悦也, 惟辩而使助治天明也。”

墨家这种真正的民主思想,相比儒家的“民贵君轻”“民惟邦本”那种所 谓的“民主”,以及其他周秦诸子的思想,自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传播开来,将会彻底打破封建帝王的世袭制度,从根 本上危及了统治者的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墨家在漫长的历史里,几乎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遭受各种政治和文化上的绞杀。司马迁写《史记》时,只能在《孟子荀卿列传》最后提了一下墨 子:“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相较于其他长篇累牍的诸子传记,曾经 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只得到了24个字的记载,连墨子的生卒年月都无法确定。

虽然细究其思想,可以看到墨家本身对于“选天子”这件事也有犹疑,并没有具体的主张和理论,同时也没有真正的执 行和实践,只是对于尚贤思想的发展,停留在简陋的空想上,但这毫无疑问是现代民主思想的星星之火,其宏大和深远已经超越了时代。

最后,墨家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便一蹶不振的原因,是时代发生了变化,且墨家所承担的部分职能被取代了。

秦汉后,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成为了历史潮流,再也没有春秋战国时的纷争不休,而朝代结束时混乱只是短暂的,历史在“大一统& mdash;改朝换代——大一统”的步骤中循环,小农生产者和和手工业者被长久的束缚在土 地上,无法团结起来为自己争取利益,墨家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而儒家通过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依靠行政手段,成为了国家思想的主流,而与儒家针锋相对的墨家自然也遭到重点打压。随着儒家逐年巩固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也 产生了强大的历史惯性,已经没有什么人能用非儒家视角看待墨家了,这种情况持续了上千年,直到清末民初墨家才重新得到了客观的审视。

此外,宗教的兴起,取代了墨家的部分职能。大一统年代,以佛教道教为代表的主流宗教,同样的宣传类似“兼爱” “非攻”“节用”“节葬” 的思想,只不过他们是以臆测的玄学和宗教神话为根基,并不以这些思想内容为核心,且缺少组织力和执行力,起到的正面效果是很少的。而改朝换代的混乱时代, 起义者多打着封建迷信的旗帜,也宣扬“均田均产”“相亲相爱”的口 号,但起义途中基本都逐渐腐化,把口号抛之脑后,即使起义成功,也还是会选择儒家治国来维护统治。

墨家再次遭到重视是在清朝末年,西学东渐,救亡图存,儒家话语权逐渐下降,思想解放,人们终于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墨家

《民报》创刊号列古今中外四大伟人肖像,以墨翟、黄帝、卢梭、华盛顿并列,尊其为“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

梁启超提出“今欲救之,厥惟墨学”

易白沙说“周秦诸子之学,差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者,殆莫过于墨子矣。其学勇于救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精于制器,善于治守 ……”

谭嗣同更是墨家精神的实践者,“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慷慨就义… …

可以说那时的墨家是鼓舞了无数爱国反儒志士的,在救国救民运动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再之后……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墨家就被淘汰了。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全面优秀于墨家的主义,取代了墨家当时的作用。再之后就是另一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