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干将炼的是青铜还是铁?


blueski推荐 [2009-8-9]
出处:姑苏晚报
作者:不详
 


传统瓷塑干将莫邪

    文/胡伯诚

    干将本来是干(也写作邗)国人。干国是江淮间的小国,在扬州一带,世产工匠。吴国灭掉干国后,它的大部分工匠转为了吴人,称吴干,就是“在吴的干人”,有点双重国籍的意思。另有一部分工匠投奔了越国,被称为越干。

    干将莫邪是吴国的俘虏?

    翻开吴越春秋的历史,说到铸剑高手的,欧冶子、干将、莫邪三人而已。欧冶子是越人,专诸刺王僚的鱼肠剑,就是他的作品。干将、莫邪是吴人,据说与欧冶子同出师门。在春秋时代,吴人和越人的铸剑技术是全国领先的,即便放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首屈一指。

    文章还刚开头,疑惑已经出现了:欧冶子、干将、莫邪,同为铸剑高手,为什么欧冶称“子”,而干将、莫邪不叫“干将子”或“莫邪子”呢?

    “子”,在春秋时代表示身份崇高。钱穆说:“晋、齐、鲁、卫之执政官皆称‘子’。其后,学者称‘子’,如孔子。又后,学者之门人亦称‘子’,如曾子。”(钱穆《国史大纲》)欧冶能够冠以“子”的美称,显然,他在越国享受到了高级别的政治待遇,而干将、莫邪却没有。

    为什么?

    干将是吴国的俘虏,也许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干将本来是干(也写作邗)国人。干国是江淮间的小国,在扬州一带,世产工匠。吴国灭掉干国后,它的大部分工匠转为了吴人,称吴干,就是“在吴的干人”,有点双重国籍的意思。另有一部分工匠投奔了越国,被称为越干。所以吴国和越国都善于制造兵器,其基本队伍,就是这支干国的工匠。

    干将最初也许叫“干匠”

    将俘获的干国工匠为我所用,用来铸造大批的兵器,可能也是吴国吞并干国的目的。所谓干将,最初也许就叫“干匠”,将与匠,本来就是同音的。因此,我们还可以更加大胆地设想:干将也许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因为凡干国来的工匠,都可以叫“干将”的。后来,其中的一个“干将”,因为手艺突出,渐渐地,“干将”成了他独占的名字了。

    据现代史家的研究,吴国出于扩军备战的需要,储备的兵力达到20万。可以想见,它需要多少工匠来制造武器,其匠作的头头当为干将、莫邪。大概他们俩也略有分工,干将在匠门外主持铸剑,当年称为干将门,规模一定不小。而莫邪在常熟主持铸剑,其地称为莫邪城,又称剑城,就是现在的莫城。

    干将是剑莫邪是戟?

    吴国高超的铸剑技术,与它的兵种有关。北方平原擅用战车,而南方军士以步战见长,而剑是步兵的利器。吴国还有一项绝活:铸戈。戈是能刺能钩的长兵器,对付北方的战车更是妙不可言。“操吴戈兮披犀甲”,这是屈原的歌辞。吴戈,当是铜戈兵器中最精良的。

    自汉代以来,就有学者认为莫邪不是剑,而是戟。如《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注《汉书》的臣瓒、注《文选》的李善及注《说文解字》的段玉裁等,都认为“莫邪”是戟。《说文解字》:“镆,镆铘,大戟也”。镆铘这个词,分明就是莫邪加了个金字旁。《吴越春秋》留下的“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囊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让史家们大为兴奋,这说明干将、莫邪已经掌握了用鼓风提高炉温的技术,懂得了炭的燃烧温度比其他燃料高。

    干将炼铁标志中国进入战国时代

    据考古发现,春秋晚期,吴国已经有了铁器,有实物为证,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越绝书》上也有欧冶子、干将作“铁剑三枚”的记录,所以我们苏州已故的古史专家顾颉 刚先生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教授都相信干将炼铁之说。铁器的使用,标志着中国青铜时代的结束,而进入了战国时代,从此,中国历史掀起了悠久而波澜壮阔的一页。这个休止符号点在苏州,当是干将、莫邪的功劳,也是苏州的光荣。苏州将以“干将炼铁”的世界之最而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

    干将剑可能是纳米材料!

    本报讯 (记者 华月)干将剑究竟是用什么铸成的?在传说中,干将是用了吴王赐予的“王妃生铁”和“铁胆肾”铸成了干将莫邪的雌雄宝剑。但在科学研究中,来自云南省昆明东川的自然铜学术科研人员欧阳向荣认为,干将剑很可能采用的是纳米材料的原生自然铜!

    欧阳向荣介绍说,在人类文明进化历史中,人们都熟知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文明成果。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的进化中间还有一个使用自然铜的文明时代——红铜器时代 (人类利用自然界中产出的自然铜来加工工具的时代)。“近年来对陨石的研究表明,自然铜存在于多种陨石中,是人类已发现的陨石矿物之一。比如古书中说‘若耶之溪,涸而出铜’,指的就是若耶河中天然出产的原生自然铜。”欧阳向荣说,“自然界产出的自然铜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其中以次生的最为多见,人类利用的大多都是次生的自然铜,对原生自然铜的研究和利用就少得多了。随着考古学新的发现和现代找矿以及矿物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原生铜的价值。现代社会中铜及其合金的利用仍然是一个国家国计民生和国防工程以及高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质!如在高温超导领域里的铜合金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我们通过对原生自然铜基本物化性质的研究,发现原生自然铜是一种地球上自然产出的纳米材料!人类对它的认识和利用才刚刚开始。”

    从这方面讲 ,干将可能就是用的这种纳米材料的原生自然铜铸的干将剑,而与此同时,由于自然铜中存在大量的铁,因此欧阳向荣认为,干将和他铸造的剑又在青铜剑的基础上跨越了一大步——铜铁合金的阶段铸造的铜铁合金剑!(备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古人称铜为金)这也为后来铁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冶炼技术的支持。“结合对原生自然铜的多年实践,我认为‘干将剑’的材料就是现代的所谓的块体非晶态合金,具有原子团族的物质效应。干将的技术就是一种当代称之为高新技术的中国古代技术。”

    我来设计干将剑请你来PK

    剑型由早期的多式样逐步向定型化发展,从以前平直无脊的剑身,一律改为起棱线的凸脊。为进一步防止刺杀时剑身折断,有的还特地铸出凸棱形脊以加强剑身抗震性能(《吴国青铜器综合研究》)。由此作为吴国中晚期的剑,干将剑已经有了刚毅的剑脊。那么到了吴国晚期,此时是吴国青铜冶铸业的发展鼎盛时期,制造兵器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跃居各国之首。如《战国策》赵奢说:“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庄子 刻意篇》云:“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所以这个时期的铸剑不论是从冶铸技术上还是从外形装饰上已经有七百年的冶炼技巧和经验了,应该说是相当成熟了。和献给吴王的莫邪剑同时冶铸出来的干将剑,整个线条流畅刚毅,柔中带刚。这个时期吴国剑增宽加长,由原来的40余厘米增到50~55厘米。剑的长度根据当时古人的身高以及实用性,但是很大程度上这个时期的剑已经考虑到了装饰性,所以剑身加长,但不会太长,否则刺杀时拔不出剑鞘,剑刃大多呈弧度变化,锋后束腰,前窄后宽,便于作战刺杀。所以根据史书记载,我认为干将剑的长度在50余厘米,剑脊刚毅,剑阁呈一字宽格,剑茎呈圆式,剑首为圆盘状。 (程莉)

    (右图)干将剑造型设计:程莉

    宝剑,在铸成之前,剑气就已存于天地之间。有了剑气,剑才有了灵魂

    挚情之剑

    干将莫邪从来不是两把剑,而是一对剑。

    干将莫邪从来不是两个人,而是一对人。

    干将莫邪是一对恩爱的夫妇,干将莫邪是一对挚情的宝剑。人就是剑,剑就是人。

    据干将自己说,真正的宝剑,在铸成之前,剑气就已存于天地之间。有了剑气,剑才有了灵魂。而真正的铸剑大师,是可以觉察到这种剑气,并把这剑的灵魂附诸剑身的人。干将莫邪作为一对宝剑,已经很难找到,但他们的剑气,他们的挚情,却一直流传到今天,以传说的形式。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会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像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颂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