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郑国渠的前世今生


blueski推荐 [2009-8-13]
出处:金羊网/百城记
作者:王小山
 

走在咸阳的大街上,很想发思古之幽情,想点河上的事情和历史的陈账,直到第三天,才看到了颇有古意的一座建筑,它叫凤凰台,是萧史乘龙弄玉吹箫的出处。当然,现在的凤凰台是明代建的,和秦穆公的女儿女婿只有典故上的关系。带我过去的摩的司机说,该建筑原来很大,但现在只剩一个台子了。司机还说,咸阳是个小城市,比北京小多了,但城门和北京一样,是九个,而且你看,咱们现在脚下这片地,从前就是钟楼。

按年代算,北京只能算是咸阳的晚辈,咸阳的历史至少有2350年了,而北京,前些年轰轰烈烈又半途而废纪念的,不过是建城600年。但遗憾的是,北京的钟楼鼓楼还在,甚至北方其他大多数的城市,都有一座可供认辨认的钟楼或者鼓楼,但咸阳,没了。我用脚丈量了半座咸阳城,乘坐摩的掠过另外半座,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是一座准现代化的城市,之所以说"准",是因为它宽阔马路旁的高大建筑物后面,依然还存在着很多晴天暴土扬尘,雨天泥泞不堪的小巷以及巷子两边破烂不堪的连片住宅。公正地说,虽然存在很多类贫民窟--哪个城市没有呢--但咸阳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并不会输给规模相近的其他城市。不过要想在城里找到2350年的感觉,徒劳,那些城门和钟楼一样,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拆除了,消散在风里,成了往事和传说。现在,在咸阳城里到处能看到的,是新兴的仿古建筑,成街成片。

咸阳城内,凤凰台一角
咸阳城内,凤凰台一角

咸阳的古,不在城区,而在城外。只说陵墓,咸阳以汉唐时期为最多,埋葬在咸阳城外的帝王将相可以轻易数出一堆:汉高祖长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龄,唐太宗昭陵、高宗和武则天合葬乾陵……一共28个帝王葬身于此,其他如卫青、霍去病、杨玉环的墓地等等,不一而足,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茂陵的高大威猛,昭陵的绵延不绝,霍去病墓的细密布局,杨玉环幕的小巧精致,都能给人鲜明的印象,听上去,这是一个发展旅游业的好地方,但奇怪的是,咸阳的旅游业并不发达。以2006年为例,咸阳旅游业的综合收入,大致在35亿元左右,只和山西运城相当,而咸阳旅游资源之丰富,运城难以望其项背。

事情的原因何在,不得而知,但从乾陵六十一蕃臣雕像的所有大好头颅都被打掉上可以见其一斑吧--关于这些头颅的失踪有多种传说,还没谁搞得清楚。不得不说,政府为咸阳的旅游发展还是很下了一番工夫的,仅2007年,就有如下事项启动:1月1日,咸阳旅游网开通;1月29日,推出"看《贞观长歌》,游大唐盛景"专题;4月8日,一期投资6亿元的咸阳--中国地热城揭碑,同时,关中温泉度假城开工;9月29日,礼泉县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开门营业……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乾陵附近无头的六十一蕃臣像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乾陵附近无头的六十一蕃臣像

我对帝王将相的陵墓兴趣不大,转转而已,最想去的还是郑国渠,于是就去。战国年间,韩国被秦国欺负得很辛苦,便想出了个疲秦之计,派水利专家郑国说服秦王嬴政,修建郑国渠,渠未毕而计先泄,嬴政欲杀郑国,郑国的说辞是:即使修建郑国渠消耗大量财政收入,也不过是让韩国多苟延残喘几年而已,而该渠可以使秦国"富民强国,建万世之功"。嬴政从善如流,使郑国渠顺利完成。原郑国渠在今天泾阳、三原、高崚(wiki)、临潼境内,全长150公里,灌溉面积4万余倾,虽然没能保住嬴政的万世基业,但郑国渠的思路,一直被人延用。汉代白渠、唐代三白渠、宋代小郑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清代龙洞渠、1932年又修建了泾惠渠,到现在还在使用,不过是加了污水处理系统等修修补补的措施。

我不知道像我这样对郑国渠感兴趣的人有多少,但这部分人可能会有些失落,因为大家会把很多时间花在寻找上,从咸阳城的泾阳县,没有路标指引郑国渠渠首的位置,经过无数次询问查证,才拐上那条小路。那是泾河的所在,河两岸的山经河水万年冲刷,像是被利斧劈下一半,笔直矗立,由于上游河坝的拦截,河水很少,呈现浑浊的蓝。泾惠渠在那儿,郑国渠渠首只剩了几块牌子,而很多古碑被简单地码放在山路边一座危房里。当地人听说找郑国渠渠首,说:就是那边石头上刻的槽槽,长满芦苇和青草的便是。终于找到了可能是当年遗迹的一小段废渠,就在依然在运行的泾惠渠下边,泾河岸边举高20米处,看得出当年人们为了这一小段水渠所花费的工夫了,那完全是在石头上凿出的水道,让人佩服。虽说是多少年来风刀霜剑严相逼,荒冢一堆草没了,但开凿这一小段水渠的艰难程度不会亚于长城。长城是为了防人,郑国渠是为了惠人,更不用说,这项同样浩大的工程开始运作,要比长城早上很多年。

现在还在使用的泾惠渠,后边房子为污水处理厂
现在还在使用的泾惠渠,后边房子为污水处理厂

觉得可惜的是,咸阳人没重视郑国渠对游人的吸引力,在城里,我打听郑国渠的时候,问到的没人知道,甚至没人去过。咸阳一度以洗脚城闻名,怕是大家都忙着互相洗脚,没时间顾及这些了吧。现在走在咸阳大街上,能看到很多洗脚的地方都挂着"转让"的牌子,可能是洗脚不能当饭吃,人们还是觉得该做点其他事情了。郑国渠附近的村民说,这里也要开发了,渠首附近的一家水泥长也将厂房搬到了几公里以外的地方,是不是为了恢复景区附近的原貌,就不知道了。不过目前郑国渠渠首附近的凄凉景象,可以用张楚的歌词来形容了,"我走在古道上,古道很凄凉,没有人来,也没有人往;我站在戈壁上,戈壁很宽广,现在没有水,有过去的河床……"

和乌鲁木齐与昌吉的一体化类似,近年,咸阳西安一体化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西安的道路建设也预留了许多和咸阳的接口。也许,相近的城市一体化是一种必然,人们到西安出差、旅游,首先到达的可是咸阳机场,这两个城市本来就是同根生……但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我看到的还是一座没有古迹的古城,郊外有历史遗迹却没有被足够重视。城市要发展,难免要拆拆补补,今天盖的房子,过几百年也是古迹了嘛,拆了九门没什么,拆了钟楼也没什么。从前,还有自以为很聪明的人要拆除北京的故宫呢,并且已经动手实施,幸亏他们当时资金不足,不然,天安门城楼后面现在一定是高档小区了。让郑国渠遗迹孤伶伶地呆在那里任凭东南西北风,听上去无所谓,不过最后的结果不太让人满意--在咸阳城里的统一广场,为了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人们展开了一个巨大的条幅,上面写着"千年帝都传圣火,和谐咸阳迎奥运",平仄不通,让人很怀疑这是出自"千年帝都"咸阳人之手。同样的意思,换个说法很难吗?千万别告诉我,写两句平仄不通的话和拆除古迹没什么关系,我不信。一定要说服我的话,我也没什么可反驳的,继续听张楚的歌吧:"我读不出方向,读不出时光,读不出最后是否一定是死亡,风吹来,吹落天边昏黄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