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父子的“局限”


blueski推荐 [2009-8-17]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张鲜堂
 

以无坝引水著称于世的都江堰工程已安然无恙地运行了2260年,今天有人提出要在它前面修一条大坝,并端出一套“伟大”、“正确”的宏论来。

  如此“伟大”的设想,李冰父子自然是想不出来的,因为他们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建坝学”。

  这父子二人也就知道个“因势利导”,也只是有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类的朴素思想。哪像欲给都江堰建坝的水利家们,“满腹经纶”,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尽管李冰父子这项“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设计最科学、保存最完整、至今发挥作用最好的水利生态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也挡不住某些人想“给长城贴瓷砖,给黄山安电梯”的伟大设想。

  为什么非要在都江堰上建坝呢?按四川大学水利学院某资深教授的话说就是:“对于都江堰,平时都是歌颂,不谈局限性,但那毕竟是2000多年前的工程,从今天来看,还是有局限的。”在都江堰管理局看来这位现代大教授一定比李冰父子强,因此不顾大多数专家的反对,在国家环保总局第一次环评会没通过的情况下,避开这些反对的专家又找了一些本系统的“内部人士”鼓捣通过,强行上马了紫坪铺电站。当初说好只建电站不能修坝,不准搞“钓鱼工程”。可电站上马之后,又有了“预算投资70多个亿的工程如果没有一个水库来反调节就收不回效益”一说,因此,建坝蓄水势在必行。

  正是为了“钓更大的鱼”,上马紫坪铺时,本来两台机组就够了,他们上了四台,造价多出70%,按都江堰管理局的说法,如果不建坝修水库,不仅成本8年半收不回,且每年亏损5000万元,“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生米做成了熟饭”,你要怎地?

  李冰父子当年用“四六分水”的办法来治水,不仅只是为了防洪,还有一种兼利天下的理念,即“我用水也想着让别人用水”,考虑的是千秋万代。而在他的后代中,不少人考虑的只是自己和部门,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哪管他死后“洪水滔天”,何曾考虑别人吃不吃水。看一看黄河上建了多少坝,就知道黄河怎么也逃不脱断流的命运了。这种以坝来替代堰的做法,用盛洪的话说就是用“上游独占”原则挑战“兼利天下”原则。这跟李冰父子天人合一的治水哲学背道而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里的这句有关水的话实际上也提供了治水的原则。那些自以为比李冰父子聪明的水利专家们,真该回头复习一下朴素的中国古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