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仇发财两不误


blueski推荐 [2009-10-31]
出处: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兵家传奇
作者:扶栏客
 

两年以后,燕国人推举幸存下来的太子平登上王位,这就是燕昭王。

  从燕昭王的家族背景和经历来看,这位诸侯王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并且有过被奸臣忽悠的切肤之痛。残酷的现实经历塑造了燕昭王务实勤勉的作风。他登上王位后一方面深入民间,走贫访苦,发展民生经济;另一方面燕昭王礼贤下士,努力搜罗天下的贤臣名士提升燕国的国力。总之,燕昭王上任以来就在各个方面打好基础、时刻准备着灭掉齐国,以报复齐湣王当年的趁火打劫和杀父之仇。

  就在燕昭王处心积虑要报复齐国的时候,乐毅出现了。求贤若渴的燕昭王自然对这位享有盛誉的名将之后非常重视。乐毅也被燕昭王的礼贤下士感动,决心以成就燕昭王复仇和称霸的梦想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一代霸主是各国有为国君的最大梦想,而齐湣王就是当时的霸主。根据《史记》记载,当时在齐湣王领导下的齐国非常强大,在南方的重丘,齐军大败楚相唐昧;在西面的观津,齐军打败了赵、魏、韩的三晋联军;紧接着齐国联合了三晋开始孤立和打击秦国;后来齐湣王又支持和操纵赵国灭了中山国,然后灭掉了宋国。当时与齐湣王争夺霸主地位的是另一个强国秦国的国君秦昭王,在齐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威慑下,各国诸侯纷纷疏远了秦昭王而依附于齐湣王。形势一片大好,于是齐湣王很自然地骄傲了,终于在荣誉面前迷失了自我,暴露了一代暴君的本色。自我膨胀的齐湣王毫无顾忌地表现出灭掉名存实亡的中央政权周并取而代之当天子的野心,这种明目张胆的狼子野心极大地震撼了各国诸侯的心理底线。与此同时,在齐湣王的残暴统治下,到处怨声载道,各国诸侯和老百姓不堪忍受这位霸主的统治,但是又无可奈何。

  燕昭王看到了仇家齐湣王显出的败亡之相,于是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讨伐齐国的计划。在与乐毅讨论对齐国实施军事打击的可行性时,乐毅非常理智和冷静地否定了燕昭王直接出兵打击齐国的计划,他说:"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在乐毅看来齐国是当时称霸于世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国家地域广阔而人口众多,所以齐湣王成就霸业绝不是偶然。为了增加讨伐齐国的胜算,乐毅提出了联合赵国、楚国和魏国一起讨伐齐国的建议。乐毅之所以提出联合赵、楚、魏三国对付齐国是因为在战国的地图上,这三个国家和燕国一样都是与齐国接壤的国家。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用在老百姓之间形容的是一种温馨,而在战国时期的国家之间用来形容一种仇恨更接近事实。因为这三个与齐国接壤的国家与齐国积怨最深,从地理上来看也与齐国距离最近,所以如果争取这三个国家出兵讨伐齐国就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战场,以实现"兵贵神速"的效果。

  与燕昭王提出的单打独斗的计划相比,乐毅提出的联合帮手群殴齐国的计划显然更加明智和可行,于是燕昭王当场就全盘接受了乐毅提出的计划。由于乐毅来自赵国,所以燕昭王派遣乐毅前往赵国游说当时的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同时派遣其他使者前往楚国、魏国和秦国,争取各国加入"讨齐联盟"。

  乐毅虽然不是纵横家,但是他的谋略和口才却丝毫不逊于职业纵横家。当乐毅来到赵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正为受了齐湣王的刺激而生闷气,当时的形势很明显,齐湣王不仅要当诸侯们的霸主,而且还要取代周天子,这样下去各国君主早晚都要成为齐湣王的臣子。一个真正的王者永远不会低下自己的头,赵惠文王也是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君主,他当然不愿意向那个霸道的齐湣王俯首称臣。当乐毅作为燕国使臣出现在赵王的大殿之上的时候,赵惠文王从眼前这个老乡的眼睛里看到了久违了的坚定,这种坚定非常坦率地指向了自己最大的敌人齐国。乐毅非常坦率和真诚地表达了燕国对齐国的仇恨,并提出了周密的联合各国力量讨伐齐国的计划。赵惠文王从乐毅的眼神和语言里发现了战胜齐国的机会,他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有能力实现他提出来的计划。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普遍奉行人才无国界的用人信条,所以当时很多国家的重臣都来自其他国家,因此为了全力支持联合讨伐齐国的计划,赵惠文王毅然决定将赵国的相国印授予了乐毅,任命乐毅为对齐作战时期的相国。

  与此同时,燕国派往各国的使臣都带回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齐湣王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人心丧尽、失道寡助,各国诸侯听到了燕国要联合讨齐国的消息,纷纷表示愿意出兵参战,一雪前耻。

  赵、楚、韩、魏、燕五国"讨齐联盟"正式成立,提出这个计划的乐毅不仅被燕昭王任命为上将军,同时也被各国推举为五国联军总司令,统一指挥五国联军的对齐军事行动。战斗打响以后,五国联军在济西地区与齐军主力遭遇,双方展开大战,齐军寡不敌众,惨败而逃。赵、楚、韩、魏四国与齐湣王之间的问题无非是尊严地位和权力秩序,既然齐湣王已经被大家合伙打得落荒而逃,那么从此在战国的江湖上齐湣王就再也没有了称王称霸当老大的资本,而继续穷追猛打下去很有可能犯了穷寇莫追的兵家大忌,况且即便灭了齐国五个国家瓜分利益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另一场更加混乱的争斗。四国诸侯非常明智,他们不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更不愿意陷入局面失控的困境。然而燕昭王和齐湣王之间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四国诸侯争回了面子就可以满意而归,而齐湣王与燕昭王却有杀父之仇和破国之恨,这是不共戴天之仇,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两个人当中必须有一个人从世界上消失。

  乐毅顾不上送别四国盟军,继续率领燕军乘胜追击,一路杀到了齐国首都临淄城下。

  此时昔日不可战胜的霸主齐湣王非常虚弱和惊慌,在经过了象征性的抵抗以后,齐湣王放弃了自己的首都临淄,逃到了一个叫莒的地方。乐毅率领的燕军终于迎来了复仇的历史性时刻,潮水一般的燕军涌进了临淄,闯进了齐国国库和齐湣王的王宫开始搬家。齐国大批的金银财宝甚至齐王祭祀用的礼器都被燕军从齐国首都的各个角落搜了出来,乐毅率领的燕国大军好像一个规模庞大的搬家公司将大批齐国财宝输送到了燕国。

  在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对于诸侯王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灭掉邻国和霸占邻国的土地、女人和财产,此刻的燕昭王虽然还没有彻底灭掉齐国,但是看到数量惊人的齐国财产变成了燕国的财产也不由得扬眉吐气、眉开眼笑。于是燕昭王亲自率领群臣来到济水犒赏乐毅领导的燕军,燕昭王非常慷慨地将昌国分封给了乐毅,并赐予乐毅"昌国君"的称号,从此乐毅像自己的祖先乐羊一样,成为大诸侯手下的小诸侯。

  燕昭王在济水又再次接受了大批缴获的财宝和抓获的俘虏,然后得意洋洋地回到了燕国,留下乐毅继续攻击齐国剩下的两个城池莒和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