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自保


blueski推荐 [2009-10-31]
出处: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兵家传奇
作者:扶栏客
 

齐国眼看就要彻底完蛋了,这个昔日强大的霸主之国如今看起来似乎已经风雨飘摇、无力回天了。在外人看来,燕昭王要解决对齐湣王的仇恨只需要最后一战,然而问题似乎并不那么简单。乐毅一面巩固已经占领的七十多个齐国城邑,将这些地方划入燕国行政区划,按照燕国的规矩建立了相应的郡县;另一面,乐毅对莒和即墨却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战略,在很长的时期内乐毅率领的燕军和负隅顽抗的齐国残余势力处于僵持状态。

  这场僵持持续了五年,乐毅在这五年当中一直留在齐国,俨然就是燕国驻齐国占领区总督。

  五年以后,燕昭王突然去世了,非常不幸,名将总是比明君活得长,所以名将总是比明君命苦。燕昭王死后太子继位,就是燕惠王。根据《史记·乐毅列传》的记载,燕惠王在当太子的时候跟乐毅发生过不愉快,关于这场燕国太子和重臣乐毅之间的过节,司马迁并没有详细描述。可以想象,乐毅这样优秀的人才通常都个性鲜明,这样的人与年轻气盛的太子之间的不愉快很有可能源于不经意间的一些细节。燕惠王的祖辈虽然连续出了几位憨厚的冤大头,但是到了燕惠王这里偏偏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事实上燕惠王是一个非常小心眼的老板。这仿佛也是中国名将名臣难以摆脱的宿命规律--史上连续遇到两位明君的名将非常罕见。

  而另一边即墨城中的另一位名将田单对于乐毅的微妙处境隔岸观火,他知道燕惠王的上台为齐国除掉头号劲敌乐毅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在田单的策划和授意下,齐国的间谍出发了。很快在燕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消息"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这则田单设计的离间消息非常合理地解释了乐毅为什么长期围困莒和即墨而不发起攻击的原因:因为乐毅与新立的燕惠王有过节,所以乐毅希望这场战争尽量拖延,以保留自己在原齐国属地的军权和控制权,为将来自立为王打好基础。

  所有伟大的谎言都能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考虑问题。田单散布的谣言击中了燕惠王和乐毅君臣关系的要害,让燕惠王不由得对乐毅产生了怀疑。事实上,即使不是与乐毅发生过不愉快的燕惠王,换了任何一个人当这个燕王都很有可能因为这个谣言而寝食难安。

  乐毅一边苦心经营原齐国属地,树立自己在占领区的威信;另一边又对齐国剩下的两座危城围而不攻。这种现象的确让人费解,而田单散布的消息非常合理地解释了乐毅的对齐战略,按照这种思路,燕惠王很有可能会成为继自己的几位祖先之后的又一位被忽悠的受害者。燕惠王愤怒了,他不允许这种悲剧再次发生,于是燕惠王选拔了自己的亲信骑劫前去接替乐毅。

  乐毅听到燕惠王对自己的免职决定和对骑劫的任命,感到脖子后面直冒凉气,熟悉战国政治生态规律的乐毅明白燕惠王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信任,或者说从一开始燕惠王就没有信任过自己。乐毅一定也得知了那个广泛流传的消息,那个消息让乐毅有口难辩。乐毅非常敏感地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回到燕国很有可能会追随燕昭王而去,成为一个冤死的忠臣。

  危急关头,乐毅非常明智地选择了自保。从齐国前线撤下来的乐毅并没有按照燕惠王的要求回到燕国首都述职,而是向西进入了赵国。赵惠文王本来就对乐毅非常欣赏,此时看到乐毅来投奔非常高兴,马上参考乐毅在燕国的级别待遇明确了乐毅在赵国的地位,赵惠文王将当年齐湣王大败三晋联军的观津分封给了乐毅作为封地,同时赐予了乐毅"望诸公"的头衔。《史记·乐毅列传》记载当时赵惠文王如此重用乐毅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依靠乐毅的名望和能力震慑、压制来自燕国和齐国的威胁("尊宠乐毅以警动燕、齐")。

  骑劫接任乐毅担任对齐作战的总司令很快就给燕国带来了灾难。在名将田单的英明指挥下,骑劫不停地上当受骗,最后被田单利用火牛阵杀得大败而逃,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田单率领齐军乘胜追击,一路把燕军赶出了国境,当年乐毅打下来的齐国领土再次回到了齐国人的手里。此时齐湣王早已经在莒被自己的手下杀死,后来田单迎回了齐王室的后人立为齐襄王,再次恢复临淄作为齐国首都。自此燕国与齐国的形势从终点又回到起点,齐国还是那个地大人众的齐国,仍然屹立在燕国的边上。

  燕惠王后悔了,就像金融海啸之后的金融投机商眼看着自己名下的资产性财富突然变得不值一文,七十多座城邑不再是燕国的领土,那一场富贵如过眼烟云。燕惠王一边后悔没有继续留任乐毅,一边怨恨乐毅投靠了赵国。乐毅的跳槽更加衬托出了燕惠王的愚蠢,本来燕惠王只要延续父亲的用人政策就可以保持燕国强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地位,而这位刚上台的老板偏偏要搞出自己的风格来。现在风格搞出来了,却成了各国诸侯的笑柄,这让燕惠王更加怨恨乐毅。乐毅明知道自己当时犯了糊涂,为什么不犯颜直谏呢?而此时更让燕惠王害怕的是如果乐毅也对自己同样充满怨恨,很有可能会鼓动赵惠文王趁火打劫出兵进攻燕国,燕国大军此时刚从齐国大败而归,不仅士气低落而且缺少能与乐毅抗衡的大将,如果此刻赵惠文王委派熟悉燕国军情和国情的名将乐毅担任大将率军攻打燕国,那么燕国很可能再次遭遇灭顶之灾。

  燕惠王睡不着了,他想得越多,对乐毅的怨恨和惧怕就越强烈,最后燕惠王决定去试探一下乐毅的态度。他派出使者来到赵国见到了乐毅,从政治和道德的高度向乐毅提出了质疑,使者转述燕惠王的话冠冕堂皇,"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从燕惠王派人转述的这段话来看,燕惠王首先肯定和表扬了乐毅帮助先王燕昭王大破齐国,为燕国雪耻报仇的功劳,并且强调自己从来也没有忘记乐毅对燕国的巨大贡献;自己刚上台就被身边的大臣们误导了,所以派出骑劫接替乐毅担任对齐作战前线司令。

燕惠王解释自己当初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心疼乐毅常年在外指挥作战非常辛苦,所以想把乐毅调回总部修养一下身体,同时也方便自己随时向乐毅请教。燕惠王表白了自己对乐毅的关心和尊重以后,话锋一转把乐毅投靠赵国的责任全推到了乐毅身上。燕惠王认为是乐毅听信传言,失去了对老板的信任才跳槽投奔了赵国。燕惠王最后对乐毅的道德和人品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乐毅这么做纯粹是为自己打算,这样自私自利怎么能对得起先王燕昭王对乐毅的知遇之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