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的"有限责任"(3)


blueski推荐 [2009-10-31]
出处: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兵家传奇
作者:扶栏客
 

在乐毅看来,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不抛弃、不放弃毫无意义,最后两个人都成了悲剧。所以乐毅自以为当初离开燕国的跳槽行为非常明智,否则自己不仅难逃身败名裂的下场,而且也会辱没先王燕昭王的英名。乐毅是燕昭王一手提拔的干部,乐毅要是成了叛徒被处决,那燕昭王在九泉之下自然也脸上无光。与此同时,乐毅表示虽然燕惠王当年对自己居心叵测,但是自己对燕昭王和燕国仍然是很有感情的,所以自己不会做对不起先王和燕国的事。"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这句话很重要,乐毅态度很谦虚,档次却很高,他明白地告诉燕惠王:看在你老爸当年对我不错的份上,我就放过你了。燕惠王读到这里应该可以松一口气,与生存相比,此时的面子不再那么重要。

  作为燕惠王叔父辈的长者,乐毅趁机教训了燕惠王,"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直到今天,"交绝不出恶声"仍然是中国人处理人际矛盾的公认原则。无论是跳槽后的职业经理人、离婚后的痴男怨女还是翻脸后的演员明星,提起过去曾经发生过矛盾和龌龊的组织和个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交绝不出恶声",最标准的回答就是"我们还是好朋友"。根据这个原则,燕惠王显然有违君子为人处世之道,而乐毅敢于这样教训燕惠王显然将自己放到了德高望重的长者地位。可以想象乐毅运笔至此,心中肯定有一种教训小辈的快感,压抑在胸中多年的怨气一扫而空。最后乐毅告诫燕惠王不要听信身边小人的谗言,这个告诫有两层意思:首先是让燕惠王放心,猜测乐毅会挟私报复的人可能不止是燕惠王,既然乐毅在给燕惠王的信里面将自己标榜得很高大,那么就决不会像小人揣测的那样趁火打劫;其次是警告燕惠王不要继续败坏乐毅的名声,而如果有人继续说乐毅的坏话,那么这些人就是小人。

  据司马迁在《史记·乐毅列传》最后的点评,汉朝的文化名人蒯通和主父偃读到乐毅的《报燕惠王书》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触动了心中那块柔软的地方,两人都情不自禁地伤心落泪。

  在秦末汉初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年代,蒯通和主父偃并不是最伟大的人物,不过他们的生平经历很有参考价值。蒯通生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作为就是在楚汉决战时刻极力鼓动韩信背叛汉王刘邦自立山头。蒯通认为只有韩信与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才是保全自己生命安全和荣华富贵的最佳选择。后来优柔寡断的韩信没有采纳蒯通的阴谋分裂计划而是继续帮助汉王刘邦灭掉楚霸王项羽,最后统一天下。但是在汉朝开国以后,不甘寂寞的韩信却主动策划了一场叛乱,后来事败被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后抓住处死。临死前韩信曾经感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本来韩信临死的真情流露基本上等于判了蒯通死刑,哪个君王能容忍巧舌如簧、煽动叛乱的乱臣贼子活在世上呢?那天怒气冲冲的汉高祖刘邦下令把蒯通抓来,并且在蒯通面前架了一口煮得"咕嘟嘟"冒泡的大锅,然后声称因为蒯通曾经煽动韩信谋反,所以现在要拿蒯通涮火锅。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心理素质超强的蒯通站在火锅跟前说了几句话就化解了开国雄主的杀机,死里逃生。蒯通当时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条狗对着先古的圣贤尧"汪汪"吠叫,这并不是证明尧是坏人,而是只能证明尧不是那条狗的主人。蒯通说当初自己就像那条狗一样只知道效忠自己的主人韩信,心里根本就没有汉王刘邦。况且当时天下大乱,曾经跟汉高祖刘邦为敌的人数不胜数,难道现在能把他们都抓来涮火锅吗?汉高祖刘邦被蒯通讲述的一条狗和一个圣贤的故事打动了,于是下定决心当圣贤,为了向先古的圣贤尧致敬,刘邦赦免了蒯通。后来蒯通成为一代著名学者,著作了一部通论战国纵横家权变技术的书《隽永》,流传于世。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曾经写过一篇劝谏汉武帝停止讨伐匈奴的奏章,在这篇奏章里,主父偃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了讨伐匈奴的利弊,提出了讨伐匈奴弊大于利的观点。在那个以征讨匈奴为英雄壮举的时代,主父偃提出这样的观点不仅勇气过人,而且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清醒。可惜的是,汉武帝虽然赞赏主父偃的才学,但是并没有采纳主父偃的意见。后来这位才子参透了汉武帝削弱各地皇室诸侯以逐渐加强中央集权的心思。于是主父偃开始收集诸侯们的各种丑闻和绯闻,心领神会地帮汉武帝提供整倒诸侯王的材料。与此同时,主父偃也得到了回报,被封为齐国的相国。直到有一天,受到主父偃威胁的赵王抓住了主父偃的把柄,突然揭发了主父偃收受诸侯王们的贿赂,为这些贵族的子弟谋求封赏和提拔的罪行。本来爱惜人才的汉武帝并不想为此要了主父偃的命,但是另一位名臣公孙弘抓住主父偃的错误不放,最后主父偃的家族也遭到灭门之灾。

  扶栏客相信能感动人的文学作品一定是优秀的,况且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感动的是胸怀山川之险、腹有经纬之才的蒯通和主父偃,就凭这两位阴险而有才的读者为其落泪就足以说明乐毅的《报燕惠王书》的人性光辉和历史地位。

  燕惠王收到乐毅的来信内心感到无比的轻松。乐毅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燕惠王的虚伪和愚蠢,犀利地亮出了自己彪炳千秋的观点将燕惠王的指责驳斥得无地自容。毫不夸张地讲,燕惠王就是被乐毅用文雅的语言痛骂了一顿,但是老板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某些老板被别人痛骂了以后反而轻松了、快乐了,当然前提条件是那个骂他的人一定要是个高人。

  卸掉心理包袱的燕惠王决定继续利用高人乐毅,既然乐毅已经跳槽到了赵国,燕惠王就把当年乐毅的封号昌国君过户给了乐毅的儿子乐间,以表达自己对乐毅答应善待燕国的感谢。后来乐毅频繁地往来于燕赵之间,成为两国的和平形象大使,为燕赵两国的和平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出身名将的乐毅就这样乐此不疲地致力于燕赵两国和平事业,幸福地度过了下半生,直到有一天在赵国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