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谎言(1)


blueski推荐 [2009-10-31]
出处: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兵家传奇
作者:扶拦客
 

一开始,在即墨主持抗齐大局的人并不是田单,而是某即墨大夫。即墨大夫是司马迁在《史记·田单列传》里对早期即墨抗齐战役领导人的称呼,由于他们领导的抗齐事业以惨败告终,所以他们也就失去了把名字载入史册的资格。激情过剩和理性不足的即墨大夫看到燕国侵略军在城下无耻地炫耀武力,不禁"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齐湣王都已经死了,燕国大军还不依不饶,这哪里是报仇雪恨,分明就是想暴力致富。

  失去理智的即墨大夫率领城中的齐军杀出即墨城,很快就作泥牛入海状消失在燕军的包围圈当中。

  即墨城头,守城的军民看着出击的同胞像端上桌子的饭菜一样逐渐消失,不禁目瞪口呆,很久没有人说一句话。

  即墨大夫再也没有回来,像所有失败者一样湮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目睹了即墨大夫惨败的即墨军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打仗是一件很专业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士来组织和执行。如果实在找不到专业人士,最起码也要找一个脑筋好使的人来主持工作,否则那真是对全体即墨人民生命财产的不负责任。不知是谁第一个想起来了田单,而想起田单的理由就是他当初在安平由于改造马车而成功逃脱的案例。乡亲们认为把即墨城的安全交给这样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至少比交给只知道带着大家送死的即墨大夫靠谱。

  于是田单被即墨的父老乡亲推举为将军,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一次将军任命。没有君主意志,没有内部指定。田单,一个前临淄市场管理员就在乡亲们的支持下成为即墨最高军事和行政首长,这事听起来不像是中国式的任命,倒像美国式的总统选举。当上将军的田单学习借鉴了淖齿的"莒城经验",也给乐毅来了一个以时间换空间,坚守不出。

  另一边的燕军营中,乐毅的战略思维也在发生变化。乐毅知道如果继续硬攻,即便攻占莒城和即墨也会损失惨重,得不偿失。而此刻野心家齐湣王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自己的老板燕昭王大仇得报,因此对乐毅指挥的讨齐战争非常满意。更重要的是,乐毅开始给燕国君臣灌输一种新的观念,那就是要保持对齐国占领区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争取齐国百姓的真心归顺,而让齐国人心归顺远比占领齐国更加困难、更需要时间。所以乐毅一边放慢了军事进攻的步伐,一边却加强了对占领区的整合和建设。一个拥有七十多座城邑的国家正在乐毅的领导下开始战后重建,占领区的土地上安置了大批跟随乐毅出征立功的军队转业干部。事实上,此时的乐毅已经成为了除莒城和即墨以外原齐国的无冕之王,一个高度自治的庞大王国正在出现,无论从实际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观赏性来看,整合建设新齐国都比迅速攻破两座孤城更有意义。

  "昌国君"乐毅的心思被即墨城中的前临淄城市场管理员、现任即墨抗齐将军田单看得一清二楚,在直指人心的人生得失换算方面,杀伐决断的名将跟斤斤计较的小贩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完全可以套用同一个公式。然而此刻的乐毅正是如日中天,燕昭王对这位功高权重的名将言听计从,燕军上下更是唯乐毅马首是瞻。从即墨城望去,城外的乐毅阵地仿佛铁板一块。于是田单只能孤独地等待,那双深邃的眼睛在即墨城中沉默地观察着城外强大的敌人,直到有一天传来了燕昭王去世的消息,据传新即位的燕惠王曾经跟乐毅发生过摩擦,两个人关系非常微妙。

  田单的大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这事听起来有点意思。

  燕国发动的讨齐战争本质上说是齐湣王和燕昭王两个权力男人之间的战争,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刻骨铭心的仇恨引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血腥杀戮,无数无权无势的无辜男人因为两个权力男人之间的仇恨走上了战场,最终在恐怖当中失去了生命。无法掌握权力的男人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生死,所以中国古代专制社会下男人们的权力欲都很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世俗的影响,而是生存的选择。

  现在齐湣王死了,燕昭王也死了,一个时代该结束了,田单开始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眼前这场遥遥无期的战争。讨齐战争在燕昭王时代最初的动机也许是复仇,不过随着齐湣王的死亡,这个理由已经不再重要。对燕国来说讨齐战争就是一次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获取超出正常投资回报水平的暴利。在任何投资活动当中,投资者都不得不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选择,在五国联军击溃齐湣王主力之前,参与讨齐的各方、尤其是作为发起人的燕国承担着相当高的风险,而在这个阶段收益预期也最不明确,所以乐毅当初坚持一定要成立一个合资的股份公司来共同发动对齐国的军事行动,目的就是分散燕国单独投资的风险,提高通过军事胜利获得高收益的预期。而另外四家参与合资讨齐的诸侯们也看到了合资的好处,通过这种方法,他们也减小了单独打击齐国的风险,齐国一旦失败,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暂时消除了损害他们国家利益和尊严的最大威胁,至少以后不会再被齐湣王这个贪婪而霸道的家伙占便宜了。

随着齐湣王主力的溃败,讨齐战争的风险直线下降,同时也达到了另外四家合资方的投资回报预期,再继续参与下去对于四家诸侯来说收益预期很模糊而且风险很难控制,所以四家诸侯很明智地撤出了这场游戏,讨齐合资公司正式解散。对于燕国来说,讨齐战争的收益水平在乐毅率领燕军攻陷临淄、将齐国国库和王宫洗劫一空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峰,后来随着战争进入僵持状态而逐步下滑。在燕昭王在位的时候,这种状况是可以允许的。乐毅从一个魏国的使者一步登上燕国亚卿的高位全靠燕昭王的超常提拔,无论是燕昭王还是乐毅,甚至燕国朝野都相信乐毅应该也必须忠于燕昭王。抛开知遇之恩不说,燕昭王亲身经历了血腥政变和国破家亡,一步一个血脚印登上了王位,亲手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国家缔造成为称霸东方的强大王国,就凭这种传奇经历他就完全具备控制乐毅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