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破单于


blueski推荐 [2009-10-31]
出处: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兵家传奇
作者:扶栏客
 

李牧恢复了工作,继续龟缩战略,严防死守,匈奴再也占不到便宜了。老乡们又开始上山放牛羊,下地种庄稼,边疆恢复了往日的田园牧歌,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当兵的继续训练,天天吃牛肉,月月发奖金。天长日久,战士们还是有了情绪,好日子过久了都要有点追求,当兵一开始是为了吃牛肉、领军饷,牛肉吃多了就想当英雄了。《史记》记载:"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李牧知道战士的情绪酝酿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准备动员一场一生难遇的世纪大战。小兵都有追求,李牧就更不可能甘于平庸。李牧准备的战争装备包括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李牧选拔的战士包括冲锋陷阵的敢死队五万人,弓箭射手十万人。匈奴毕竟不是处心积虑灭亡赵国的秦国,而李牧也不是赵国的上卿廉颇,他的战争准备和动员已经动用了一个边疆长官可以掌握的最大战争资源。

  李牧开始重点训练这支精选的部队,好在李牧常年杀牛练兵,所以匈奴早就习以为常,因此,这样针对性的训练并没有引起匈奴高层的重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李牧眼看着这支常年防守的边疆部队逐渐具备了与匈奴抗衡的野战实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士气随着训练更加高涨,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将参与一场载入史册的战斗。历史使命感逐渐地融入这支部队当中,从将军到小兵,人人都想创造历史,这就是最有效的战争动员。

  匈奴那边没有历史使命感,他们只有生存使命感和占有的本能,李牧再次上台,让匈奴没有了占便宜的机会,可是匈奴并没有放弃,在长城那边,无数的眼睛注视着李牧,时刻准备着越过长城占便宜。

  那年春夏之交,匈奴的侦察员陆续向单于报告,赵国北部边疆今年好像经济特别繁荣,漫山遍野的牛羊、放牛男孩和牧羊姑娘在鲜花绿草间游走,无忧无虑的样子让匈奴人很是艳羡。漫山遍野都是便宜,这时候不去捞一把,那就不是匈奴了。于是单于派出了小股部队,先试探一下这次占便宜的难度,没想到这次占便宜非常顺利,赵国主力一触即溃,丢下辎重仓皇逃窜,几千人没来得及撤退就被俘虏。匈奴单于接到战报,欣喜若狂,单于甚至怀疑李牧是不是再次下岗了,因为这样的情景只在李牧下岗的时候出现过。不管怎样,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于是单于动员了全体骑兵十余万人,从草原上席卷而来。

  赵国北部长城沿线,一时间尘土遮天蔽日,原来绿油油的草皮被匈奴十余万战马踏得斑驳陆离,露出了黄土。单于主力出动如同台风登陆,势不可挡,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一路上,单于虽然也遇到了抵抗,可是无不披靡,单于不再怀疑,即使李牧还在,失去了长城要塞的依托,他也无法抵挡自己主力铁骑的长驱直入。

  李牧没打算挡,他早就布置好了埋伏,沿着长城沿线张开了左右两翼。随着单于主力的深入,李牧开始逐渐收网。长途奔袭的十余万匈奴骑兵在沟壑纵横的山西北部高原拉开了距离,而伴随着他们四处进村搜寻牛羊和粮食,单于主力部队已经失去了紧凑的阵形。

  决战的时刻到了,从空无一人的村庄里赶着牛羊、扛着粮食出来的匈奴骑兵们正在兴头上,根本没注意到四周突然出现了大批的战车和骑兵。

  箭雨从天而降。

  本来就阵形松散的十余万匈奴骑兵很快就被迅猛的战车和骑兵分割包围,本来势均力敌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善战的匈奴骑兵们突然意识到自己落入了陷阱,眼前的赵国军队不仅早有准备,而且训练有素。匈奴骑兵先是被战车分割包围,紧接着被遮天蔽日的箭雨射得东倒西歪,残存的匈奴骑兵惊魂未定,又被冲上来的阵势森严的优势骑兵彻底围歼。

  如果用侦察飞机和军事卫星来观察这场发生在赵国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就像一场发生在一位职业九段和一位业余选手之间的围棋比赛--李牧的部队先把单于主力分割得七零八落,然后一块一块地吃掉。

  单于彻底失败了,丢下刚到手的牛羊、粮食仓皇逃窜。根据《史记》记载,李牧指挥的这场战争不仅打败单于主力,而且杀死了十余万匈奴骑兵,彻底歼灭了匈奴的襜褴部,打败了东胡部,林胡部被迫投降。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的十几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的北部边疆。

  李牧不仅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奇迹,按照投入资源的统一口径衡量,这个对匈奴战争的辉煌纪录后来无人能破。事实上,后来汉武帝亲自策划的马邑之战本来就是李牧打破匈奴单于的翻版,只是技术变形加上一点偶然因素,导致了汉武帝最后没能复制李牧的辉煌。马邑失利后,像所有自负的帝王一样,遭到失利的汉武帝也开始搞创新,策划以骑兵为主的长途奔袭。可是非常不幸,汉武帝的远征虽然表面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是劳民伤财,导致国家财政陷入了灾难。李牧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对付匈奴的标准模式,这个标准模式不仅效率最高,而且付出的经济成本最低,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最小,可谓既经济又环保,是最适合农耕世界对抗游牧世界的战略。后来试图颠覆李牧战略的君王名将虽然在局部战役上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站在经济和人文的角度来衡量,这些颠覆性的突破无疑在战略上都是失败的,只要算一笔经济账就再清楚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