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Blueski推荐 [2009-5-28]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高增厦
 

《孙子兵法》13篇,篇篇都蕴含着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综合全书的论述,我认为以下5条原则,对于搞好企业经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以“利”为准

    古往今来,一切战争的共同目标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利”。战争就是利益最剧烈的争夺形式。对此,孙子兵法有极精辟的论述。“利”字在全书共出现50多次,孙子认为,利益是一切军事行动的最高准则。他反复强调“兵以利动”,“非利不动,非得不用”。这一观念也应该作为企业的行动准则。办企业就是为了赢利,企业的一切行为应该如孙子所说:“因利而制权”,即根据是否能赢利而采取相应的举措。

    孙子所说的“利”,是从利与害的比较、代价与成果的比较来衡量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效费比”,所说的效益。孙子清醒地看到,战争既可给国家带来巨大利益,也会使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蒙受很大的损失。他不但指出战争给人民伤亡造成的生命损失,且具体地计算了战争庞大的经济耗费。他说: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有鉴于此,他通篇都着眼于怎样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耗费去获得最大的、最全面的军事成果,力争做到“兵不顿而利可全”。这就是讲军事效益。

    这种以效益为准的思想,对企业经营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8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经济工作要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指导方针。真正落实这一方针,在思想上,要进一步破除片面追求产值速度,不重效益的计划经济旧观念,克服只谈产出不计投入的非经济观念;在机制上,要把企业经济效益同主管部门,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切身利害紧密联系起来,使上下一致把企业效益作为自己成败得失之所系。

    二、以“计为首”

    古人云:“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力求以计谋胜敌,“以巧成事”,是我国军事思想最优秀的传统之一。这一点在孙子兵法中得到最卓越的体现。整个孙子兵法就是一部计谋大全。孙子主张“上兵伐谋”,就是力求用计谋胜敌。在众多的计谋中,孙子突出地强调在战前进行周密的运筹,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做到未战先算,谋定举兵。通过周密的算计和运筹,先在决策上胜敌一筹,这样才能在战中取胜。善于用兵者必会用计。同样,善经营者,其计亦奇。商战中用计,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谋。

    为了取得全面的胜利必先作出周全的决策。孙子这种决策领先,“以全策争全胜”的思想,对企业经营是非常适用的。企业的成败首先决定于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战略决策的正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正反两面的经验都是非常深刻的。

    这些年来,我们一些同志对于争投资,上项目,孜孜以求,绞尽脑汁,而对于怎么合理地使用投资,科学地规划项目,却缺乏论证,“跟着感觉走”,草率决策。结果事倍功半,甚至搞无效投入。这些同志忽略了孙子两千多年前未战先算,谋定举兵的论点。对企业来说要作出正确战略决策,核心问题是正确地确定企业在市场应占的位置和主攻方向,即选定企业主导项目与主导产品。搞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切记不可盲目行事。

    三、以“知”为导

    正确的决策从哪里来?从对主客观情况的全面认识中来。孙子说的“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无穷。”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他还具体提出要从“道”、“天”、“地”、“将”、“法”,即政治、天时、地利、将才、法制五个方面去全面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情势;对战争进程作出正确的预测,据此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策略措施。他强调指出:故明君是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这就是以“先知”为胜利的先导;以“全知”求“全策”,以“全策”求“全胜”。当然,这里所说的“全”都是相对而言。是尽可能完整周全之意。

    孙子这种从实际出发,从全面认识客观规律中得出对主观行动的正确指导的论点,是毛泽东同志十分称道的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南。用现代语言来说“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就是要全面掌握信息,以高质量的信息求得高质量的决策。

    对企业来讲,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以信息为先导,信息是决策成败的关键;真正做到“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其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掌握了前者,才能跟上市场的瞬息万变,适应市场化的经济环境;掌握了后者,才能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找到新的生产力,发现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四、以“势”为据

    “势”就是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分析态势。战争是敌我双方力量的生死较量,要取得作战的胜利,说到底是靠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孙子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就是说,在战前就要造成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态势。孙子形象地说,形成这种优于敌人的力量对比就形成了“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强大的“势”,即好像湍急飞奔的河水可以漂起巨石,圆石从高山滚下无坚不摧一样。因此,一切有心取得作战胜利的人,应把取胜的愿望化为作战前增强自身实力、积极“造势”的实际行动,这是取胜依据所在。

    上述原理同样可用于企业经营。“势”就是位势,依靠有利的位势,去造就最佳的势态,夺取商战的胜利。竞争者因处的空间位置不同,使其效力增减,但“造势”搞得好,就能以弱胜强,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企业“造势”,一是组织布局的造势,使企业形成多元化,集团化,联合舰队,有抗风浪和进攻的能力;二是内部资源配置的造势,包括人财物配置、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形成企业的位势;三是广告和企业形象造势,形成浩大的“先声”夺人之势;四是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销售、竞争都处于最佳势态,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先胜”的不败之地。

    五、以“人”为本

    孙子虽然在两千多年前没有像现代的毛泽东同志那样,鲜明而响亮地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的科学论断,但是在他的《孙子兵法》中处处着眼于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怎么择人、用人、管人、团结人有一系列精辟的论述。

    首先,他强调将帅是“国家安危之主”,使命重大,必须严格挑选。他提出将帅的五个条件是“智、信、仁、勇、严”。智就是智谋,信就是忠诚,仁就是仁爱,勇就是勇敢,严就是严明。其次,他主张“将能而君不御”,也就是一旦选准了良将,君主就要放手让他发挥聪明才智,在作战中机断行事,不要去束缚,尤其不要随意去干预。再次,他主张对士卒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这就是一方面对士卒进行教育,统一思想,使其自觉地为国家、民族而战;另一方面,要严明军纪、严明赏罚,以严格的纪律统一行动。最后,他提出“上下同欲者胜”,即上下一条心才可取胜。为此,他强调要爱护士卒。对士卒像对自己亲生子女那样体贴人微,士卒就会心甘情愿地与将帅同患难,共生死。

    孙子的这些至理名言,对于企业管理的指导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差距就是人的差距。作为企业家应始终将识人、用人、关心人作为他的方略之根本。在这方面,我们从孙子的上述论点中至少可得出两点重要启示。一是企业要大力用崇高的理想、共同的目标、优良的传统去凝聚人心、振奋人心。要用企业领导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的实际行动去激励人心。二是要不拘一格地使用八方“英才”,下大力培养企业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两支队伍,特别是要培养和建立企业家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