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奢:从小税务官到战国名将


blueski推荐 [2009-11-16]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高健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内七贤祠中马氏始祖赵奢塑像。赵奢被马氏后人公认为始祖,邯郸是马姓先人最早的聚居地。
赵奢,出生年份和具体出生地点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他却是公认的中华马姓始祖。按照史书记载,赵奢出生于赵国,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名将军。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虽然没有在《史记》中为赵奢单独列传,只是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穿插了几段描写赵奢的文字,却已经展示出赵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田部吏,逐步成为赵国的功勋名将,成为“与廉颇、蔺相如同位”的柱国辅臣的过程。赵奢面对宗室豪强、秉公执法的铮铮铁骨;面对强秦凌赵、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赤胆忠心;面对其子拜将,而以社稷为重、无私劝君的高尚品格,都值得后人永远怀念和崇敬。
不畏强权,以法治税
关于赵奢的身世,在中国的第一部正史《史记》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有“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简单几字。我们只能从中获知,赵奢是赵国的一名田部吏,负责征收农田租税。
田部吏虽然是国家委任的官职,但是在赵国却有一些人家的税是一般的田部吏不敢去收的,那就是皇亲国戚,赵奢的前任们往往对这些人家敬而远之。而在这些皇亲国戚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被列为战国四公子之一、贵为平原君的赵胜,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当时在位的赵惠文王的弟弟。只要平原君不向国家纳税,其他皇亲国戚就都有恃无恐。
左图为今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平原广场上的平原君赵胜塑像。右图为邯郸市赵苑璧画长廊表现“赵奢斩平原君赵胜的管事 ”时的情景。赵惠文王(公元前?——前266)时,赵奢初做赵国的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收租税,执法无私,因平原君家不肯交租,赵奢依法处置,杀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后来赵奢说服平原君向赵国国库缴纳税收。赵奢不畏强权,正义执法的为后人称道。
一天,赵奢将平原君家管事的家臣召来,可是那人根本不把赵奢放在眼中,并且口出狂言,说平原君交不交税是赵家自己的事,一个小小田部吏就不用操心了。管事的态度如此蛮横,赵奢却毫不动气,他问那人,赵国的国法是谁制定的,并且大声询问其他同僚:抗税不交该当何罪?左右齐答:杀!赵奢问那人到底交不交税,那人撇下一句“不交!”便大摇大摆的往外走。赵奢喝来刀斧手,擒下管事的,推出去斩了。接着,赵奢召来平原君家第二个管事的,依然是拒绝交税,也被赵奢推出去斩了。就这样,赵奢一连斩了平原君的九个家臣。
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平原君赵胜很快便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拍案而起,声称要杀了赵奢以泄心头之恨。
赵奢得到平原君要杀他的消息后,立刻来到平原君府上。众人都认为赵奢是来谢罪的,赵奢却告诉平原君,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其中也包括维护平原君的前途。平原君虽然十分气愤,但他毕竟是一位有德名臣,否则也不会在人才济济的战国时期被列入“战国四公子”。他暂时按耐住火气,听赵奢做进一步的解释。
赵奢进一步解释:在赵国,你是地位很高的公子,如果我不依法办事,纵容你这种不交税的行为,大家一定要争相效仿。这样发展下去,赵王制订的国法就会失去威严,国库也会渐渐空虚,赵国会日渐衰落,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赵国轻则损兵割地,重则将会遭受灭国之祸。如果赵国灭亡了,你平原君不也就随之失去了一切吗?反之,如果平原君能带头按国法交税,赵国上下都会令行禁止,赵国自然会越来越强大。你平原君的一切利益,就不会受到丝毫的损害。权衡利弊,你打算怎么做呢?
赵奢的一席话听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不但如此,平原君还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颇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位难能可贵的贤德人才。于是,平原君将赵奢推荐给赵王,让他统管全国税收。赵奢统管赵国税收后,以法治税,公平合理,几年之后,赵国国库殷实,百姓生活富裕。
图为邯郸老城内的古赵一条街。邯郸是赵国文化的发源地,今天在邯郸还能依稀可见当年赵国的国力。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城市。战国时作为赵国都城历经158 年,秦统一后分别设邯郸县、邯郸郡。当时的邯郸经济昌盛、繁荣发达,与长安、洛阳、开封、成都同称五大都城。
人生的第一场战役
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平原君向赵王提议攻打齐国,扩大赵国的城池。他认为在对齐国发起全面进攻之前,首先应该夺下齐国的麦丘,因为麦丘地势险要,粮草充足,是解决赵国边防和补给问题的绝佳阵地。但是,麦丘屯粮众多,守军中又有许多善于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颇为难攻,赵国曾经数次攻打麦丘,都以失败告终。赵王已经对攻打麦丘失去信心,不想再在这个孤城损兵折将。平原君却毫不退让,据理力争,一再向赵王申明攻打麦丘对全盘布局的重要意义。最终,赵王答应再试最后一次。当谈到该委任何人为主帅时,平原君道出了他心中早已物色好的人选:赵奢。
左图为邯郸市区广场雕塑胡服骑射;右图为邯郸赵苑璧画长廊“赵奢指挥打仗”图。 赵奢成功攻占齐国城池麦丘,让赵王对其带兵打仗的本领深信不疑。同时,这场人心之战让赵奢在赵国得到了许多黎民百姓的爱戴。不久,赵奢便被赵王赐封为“马服君”。
在此之前,赵奢统管赵国税收,是一介文官,赵王对赵奢统兵作战的能力颇有怀疑。平原君却胸有成竹的向赵王保证,赵奢此番一定能顺利攻下麦丘。于是,赵王委任赵奢为主帅,命他率领二十万大军,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攻下麦丘。平原君为赵奢请愿,甚为轻松,可是,一个月攻下由墨家弟子驻守的麦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更何况此战的主帅是毫无作战经验的赵奢。
由于时间紧迫,赵奢在接到命令后,立刻进行出征的准备,于第二天一早开拔,奔赴齐国,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上战场。大军驻扎在距离麦丘五十里的地方。赵奢虽然明知道驻守在麦丘的是善于守城的墨家子弟,赵国之前的几位将军攻打麦丘的军事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但是由于赵王限期一个月攻下麦丘的命令,赵奢下令从第二天起开始全力攻城。
第二天一早,配衬着震天的战鼓声和呐喊声,赵军开始全力攻打麦丘城,他们的进攻受到了城中的齐军和墨家弟子的拼死抵抗。墨家历来以守城著称于世,早在战国初年,就有墨子破云梯止战的战例。为了速战速决,赵奢几乎用尽所有的方法攻城,可是连攻数日,仍是没有任何效果,还使得赵军伤亡惨重。十天的时间过去了,可是攻打麦丘却没有丝毫进展,赵奢不禁每日沉默寡言,眉头深锁。
赵军的将士除了要每日攻城,夜里还要随时应对齐军的偷袭,经常是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下,身心疲惫。看着士兵这样的状态,赵奢深知如此下去,即使没有战败,也毫无取胜的可能。为了要攻下麦丘,他必须想办法。
深夜,赵奢来到牢房,两名昏昏欲睡的看守对主帅的到来大吃一惊。赵奢命他们打开牢门,然后兀自走了进去。牢房里面关着两名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的齐军俘虏,身上随处可见被鞭笞的伤痕。见到如此景象,赵奢立刻命看守准备些饭菜和药膏,连同这两名俘虏一同送到他的营帐。
两名俘虏被送到赵奢的营帐,赵奢命人给他们疗伤服药,但两名俘虏却很有气节的拒绝了赵奢的好意。赵奢让他们先吃饭,他们依然拒绝。赵奢没有多说什么,站起身离开了营帐,剩下两名俘虏面面相觑。
主帅将营帐让给俘虏的消息很快便不胫而走,两名俘虏每天被赵奢好吃好喝的照顾着,抵触情绪慢慢消褪,逐渐熟稔起来。赵奢从他们口中得知麦丘城内粮食紧缺,守城的齐军控制着全城的粮草,百姓早已断粮,甚至已经开始人吃人……详谈之后,赵奢便派人放了他们,并送给他们每人一袋粮食,让他们回去与家人团聚。
第二天一早,赵奢下令停止攻城,全军休整,并且下令向麦丘城中抛掷粮食。接下来的几天,赵军依然休战,只是间或有士兵用投石机向城内抛粮食,抛完就撤,也不喊话。三天之后,有一位不速之客来到赵军的驻扎地。
来人是齐国的一位将军,他的来意是为麦丘守军的主帅传话给赵奢:想要攻城,大可放马过来,向麦丘城内抛掷粮食就不必了,麦丘城不缺这一口粮。临走前,齐国的将军命人将几车粮食还给赵军,随后扬长而去。
之后的几天,赵奢也不急于攻城,仍旧让士兵间或就向麦丘城内抛些粮食。没过几日,守卫来报,那位李将军再次登门拜访。这次,他不仅像上次一样将粮食全数送回,还带来了主帅所下的战帖,要与赵军择日决战。赵奢却拒绝见李将军,让他回去等着。赵奢知道,齐军已是如坐针毡。
四天之后,麦丘城传来捷报,麦丘城内的百姓和部分守城士兵忍受不了齐军的高压统治,杀了齐军的将领,前来归降。至此,久攻不下的麦丘城终于告破,赵奢深锁二十余日的眉头也终得舒展。
赵王原本对赵奢并未抱太大期望,此番大军得胜还朝,而且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赵王大喜过望,重赏赵奢。赵奢由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力抗强秦,位列“赵国七贤”
战国后期,秦国为加快向中原地区的挺进,在挫败齐国、击破楚国之后,兵锋直指劲敌赵国。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70年),秦国派大军攻打赵国的军事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
图为邯郸赵苑中的“一言九鼎”。九鼎原是古时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指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史记 平原君列传》中记载平原君称赞毛遂以三寸之舌说服楚国联赵抗秦。赵奢行军作战的本领,及其军律严明的作风不愧“一言九鼎”的典范,后与廉颇、蔺相如等人为列“ 赵国七贤”。
在此危急情况下,赵惠文王急召众将军商议军情,大将廉颇认为“道远险狭,难救”,其他将军也多持此意见,只有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他的这一观点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任命赵奢为主帅,率大军赶解阏与之围。
当时,秦军为了防止赵军发兵救援阏与,在围困阏与的同时,还发兵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对赵国首都邯郸形成威胁,成犄角之势,从而牵制赵军的行动。
图为赵奢率军赴阏与(今山西和顺)前与赵惠文王辞行的壁画(见于邯郸赵苑璧画长廊),赵奢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挫败秦军,保住了赵国。
赵奢在获知秦军的这一部署后,才行军至距邯郸三十里的地方便下令安营扎寨,并且颁布一条军规:“有以军事谏者死。”有一位部将建议赵奢火速去营救武安,赵奢当即命人将他推出去处斩。赵军就在营垒里平静的度过了28天,并且不断的加固营垒。对于秦军派到赵军侦查军情的间谍,赵奢不但佯装不知,还热情款待,然后将他放走。待间谍把赵军的情况转告秦军主帅后,主帅非常高兴,认为赵奢这样做,是在保护首都邯郸,那么秦军攻取阏与有如探囊取物一般。于是,秦军放松了对赵军的警惕。
而赵军这方,在送走秦军的间谍后,赵奢立刻做出部署,紧急集合部队,向着阏与的方向急速行军,仅两日一夜的时间就到达距阏与5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此时,被抛在武安的秦军才如梦方醒,慌忙调集部队连夜赶往阏与。此时的形式,对孤军深入的赵军极为不利,前有驻守在阏与之外的秦军,后有自武安赶来的秦军,对赵军形成夹击之势,情况十分凶险。这时,赵奢军中一位名为许历的军士提出建议:迅速占领军事制高点北山。赵奢采纳了许历的建议,立刻发兵万人,抢占北山。秦军赶到之后,也试图抢占北山,拥挤于北山脚下,赵军居高临下,痛击秦军,秦军大败,四散溃逃。阏与之围告解。
“赵奢凯旋而归,赵惠文王敬酒庆功”(邯郸赵苑璧画长廊),阏与一战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的唯一一场败仗,赵奢因功被赵王赐封为“马服君”。
阏与一战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唯一的一场败仗,也是秦国在军事上经受的最大挫折,此一役之后,秦国多年不敢轻举妄动,唯恐重蹈阏与一战的覆辙。
赵奢大军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等,与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廉颇、蔺相如、李牧一同被称为“赵国七贤”。当时的赵奢一家在赵国有着极高的地位,备受尊重,但是在经历一场用血泪写就的变故之后,赵奢的后人却以赵为耻,改用赵奢的封号马服为姓,后简写为马,赵奢就这样成为中华马姓的始祖。
身世谜团
关于赵奢的身世,《史记》和其他相关正史中都没有明确记载,《史记》中只是开章明义的介绍: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而一些姓氏方面的古书,如《世本》(补辑)、《姓谱》、《元和姓纂》、《万姓统谱》,却记载着:“马氏,本自伯益之裔,赵王子奢封马服君,后遂氏焉”,于是,有学者据此认为赵奢是赵国的王子,并且推断出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现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赵奢墓墓碑上就刻着“赵  马服君赵奢墓”。
但是,在《史记》记载的赵奢依法治税的故事中,赵奢连杀平原君九位家臣,平原君更是声称要杀赵奢以泄愤。平原君赵胜和赵惠文王都是赵武灵王的儿子,如果赵奢确实是赵武灵王之子的话,那么,赵奢就是平原君赵胜和赵惠文王的同父兄长,怎么会出现弟要杀兄的情况呢?
位于河北邯郸马服山上的马服君赵奢墓与墓碑基座上的璧画。马服君赵奢身世之谜至今仍困扰着马姓后裔。
由于正史中关于赵奢的记载只见于《史记》,而《史记》对赵奢的身世出身却只字未提。虽然民间的众多家谱族谱中都记载着赵奢是赵国王子,很多学者也都纷纷支持这一说法,并且认为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但是,正如上文所述,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的说法与《史记》中记载的史实十分矛盾,很值得怀疑。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也很难一笔论定赵奢究竟是布衣出身还是赵国王子。关于赵奢身世的这一谜团,只能等待新的史料的出现,才有望能够真相大白。
战国后期,秦国为加快向中原地区的挺进,在挫败齐国、击破楚国之后,兵锋直指劲敌赵国。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70年),秦国派大军攻打赵国的军事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
图为邯郸赵苑中的“一言九鼎”。九鼎原是古时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指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史记 平原君列传》中记载平原君称赞毛遂以三寸之舌说服楚国联赵抗秦。赵奢行军作战的本领,及其军律严明的作风不愧“一言九鼎”的典范,后与廉颇、蔺相如等人为列“赵国七贤”。
在此危急情况下,赵惠文王急召众将军商议军情,大将廉颇认为“道远险狭,难救”,其他将军也多持此意见,只有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他的这一观点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任命赵奢为主帅,率大军赶解阏与之围。
当时,秦军为了防止赵军发兵救援阏与,在围困阏与的同时,还发兵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对赵国首都邯郸形成威胁,成犄角之势,从而牵制赵军的行动。
图为赵奢率军赴阏与(今山西和顺)前与赵惠文王辞行的壁画(见于邯郸赵苑璧画长廊),赵奢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挫败秦军,保住了赵国。
赵奢在获知秦军的这一部署后,才行军至距邯郸三十里的地方便下令安营扎寨,并且颁布一条军规:“有以军事谏者死。”有一位部将建议赵奢火速去营救武安,赵奢当即命人将他推出去处斩。赵军就在营垒里平静的度过了28天,并且不断的加固营垒。对于秦军派到赵军侦查军情的间谍,赵奢不但佯装不知,还热情款待,然后将他放走。待间谍把赵军的情况转告秦军主帅后,主帅非常高兴,认为赵奢这样做,是在保护首都邯郸,那么秦军攻取阏与有如探囊取物一般。于是,秦军放松了对赵军的警惕。
而赵军这方,在送走秦军的间谍后,赵奢立刻做出部署,紧急集合部队,向着阏与的方向急速行军,仅两日一夜的时间就到达距阏与5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此时,被抛在武安的秦军才如梦方醒,慌忙调集部队连夜赶往阏与。此时的形式,对孤军深入的赵军极为不利,前有驻守在阏与之外的秦军,后有自武安赶来的秦军,对赵军形成夹击之势,情况十分凶险。这时,赵奢军中一位名为许历的军士提出建议:迅速占领军事制高点北山。赵奢采纳了许历的建议,立刻发兵万人,抢占北山。秦军赶到之后,也试图抢占北山,拥挤于北山脚下,赵军居高临下,痛击秦军,秦军大败,四散溃逃。阏与之围告解。
“赵奢凯旋而归,赵惠文王敬酒庆功”(邯郸赵苑璧画长廊),阏与一战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的唯一一场败仗,赵奢因功被赵王赐封为“马服君”。
阏与一战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唯一的一场败仗,也是秦国在军事上经受的最大挫折,此一役之后,秦国多年不敢轻举妄动,唯恐重蹈阏与一战的覆辙。
赵奢大军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等,与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廉颇、蔺相如、李牧一同被称为“赵国七贤”。当时的赵奢一家在赵国有着极高的地位,备受尊重,但是在经历一场用血泪写就的变故之后,赵奢的后人却以赵为耻,改用赵奢的封号马服为姓,后简写为马,赵奢就这样成为中华马姓的始祖。
身世谜团
关于赵奢的身世,《史记》和其他相关正史中都没有明确记载,《史记》中只是开章明义的介绍: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而一些姓氏方面的古书,如《世本》(补辑)、《姓谱》、《元和姓纂》、《万姓统谱》,却记载着:“马氏,本自伯益之裔,赵王子奢封马服君,后遂氏焉”,于是,有学者据此认为赵奢是赵国的王子,并且推断出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现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赵奢墓墓碑上就刻着“赵  马服君赵奢墓”。
但是,在《史记》记载的赵奢依法治税的故事中,赵奢连杀平原君九位家臣,平原君更是声称要杀赵奢以泄愤。平原君赵胜和赵惠文王都是赵武灵王的儿子,如果赵奢确实是赵武灵王之子的话,那么,赵奢就是平原君赵胜和赵惠文王的同父兄长,怎么会出现弟要杀兄的情况呢?
位于河北邯郸马服山上的马服君赵奢墓与墓碑基座上的璧画。马服君赵奢身世之谜至今仍困扰着马姓后裔。
由于正史中关于赵奢的记载只见于《史记》,而《史记》对赵奢的身世出身却只字未提。虽然民间的众多家谱族谱中都记载着赵奢是赵国王子,很多学者也都纷纷支持这一说法,并且认为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但是,正如上文所述,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的说法与《史记》中记载的史实十分矛盾,很值得怀疑。但是由于史料的匮乏,也很难一笔论定赵奢究竟是布衣出身还是赵国王子。关于赵奢身世的这一谜团,只能等待新的史料的出现,才有望能够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