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范蠡


blueski推荐 [2009-11-21]
出处:局外观史
作者:刘福田
 

春秋时越大夫范蠡之智,在中国可谓尽人皆知,他先以韬光养晦之计,助句践卧薪尝胆复越灭吴,继以经天纬地之才使越称霸诸侯,至此已堪称智者。然范蠡之智不止于此,功成身退更显其大,如此智以始终之人,千年历史上也凤毛麟角,比之伍子胥、文种乃至齐桓公之辈,范蠡之智尤堪其大。
  当年笔者历游太湖,想起范大夫泛舟五湖传说,感怀而作一词,有句专说其事:“泛五湖,携西子,醉缠眠。子胥文种,浪在钱江梦难圆。”伍子胥、文种都是旷世奇才,范蠡比他们更出色,自然已堪称大智。
  传说范蠡功成身退,带西施泛舟五湖(太湖一部)而去,此前他还曾劝过文种:“狡兔死,走狗烹。”可惜文种不听其劝,终被句践赐以伍子胥自刎之剑忌杀。伍子胥、文种冤死后,天帝悯其冤使为钱塘江神,有前浪伍子胥、后浪文种之说。人传每年钱塘江潮,潮中隐约可见两人身影,他们总在潮中怒号,其状悲愤……
  传说不可尽信,范蠡之去也有许多传说,说法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范蠡主动引退。伍子胥、文种冤化江神显是神话,但二人冤死一剑不容质疑,这里且不说伍子胥、文种临终失智,也不管范蠡与西施是否瓜葛,单是范蠡全身而退已非常智,要知道往往利令智昏,一般人谁能舍得放弃权势呢?
  范蠡主动退引得全其身,其智已可明确,这里还要继续他的后来传说,以此可进一步知其睿智。不管范蠡引退后改名鸱夷子皮还是陶朱公,那之后他又成巨富也并无异说,以范蠡前智推论,这种说法显然可信。
  传说范蠡成为巨富之后,其次子在楚国获罪当诛,范蠡也有常人之情,想以千金行贿以求儿子不死。时范蠡有子三个,他一开始决定用小儿子去办此事,但长子不干,以自杀求其父派他去,范蠡无奈,千叮咛万嘱咐他此去不可吝惜钱财。
  其长子到了楚国,按范蠡所嘱找到庄生,献上千金求其相助,庄生本是范蠡朋友,不想真收其金,但怕事主不放心,只好答应此事并暂时收下金子,告范蠡之长子速离楚国。其长子却不放心,滞留楚国等待消息,庄生为救范蠡次子以星相说动楚王,楚王决定大赦天下以攘灾避祸,范蠡次子自在被赦之列。
  按说至此已大功告成,不料楚王大赦天下消息传到范蠡长子耳中,其长子听说楚王要大赦天下,那送出去的千金岂不可惜?于是再去庄生家说话,意思是想要回那些金子。庄生见状还金,心中却不免窝火被人戏弄,于是找到楚王先杀范蠡次子再行大赦,结果范蠡救子之事功败垂成。
  范蠡在家已有所料,得到消息悲痛叹息:我料长子去次子难救,所以才不让他去,不是长子不爱其弟,而是他经历过苦日子,知道生活不易太爱惜金钱,小儿子没有经历过生活困苦磨难,纨绔子弟不吝惜钱财,若他前去次子或可有救……
  有人会说:范蠡若真的有此预料,为什么最后还让长子去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然正如其妻所言:次子是否得救尚不可知,长子先自杀了岂不更惨?范蠡便有预料,也没办法拦住长子,范蠡是人不是神,也难不心存侥幸,长子行前千万叮咛,大概正是这样,可惜长子终不听劝。
  这里不说其它,只说范蠡知人善任一点,其智也堪称大,一般评价其长子人性较小儿子要好一些,起码不是败家子,但用在此处却害了弟弟;小儿子人性虽差,但如用在此处却恰到好处,可见凡事没有绝对,处理也不可极端,一旦极端都是自身反面。另外也正如人们平常说的: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尽管范蠡终于救子不成,但责任不在自身,其智一以贯之,小事也可感觉。也是,聪明人就是聪明人,只是聪明也不是什么都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