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高节段干木


blueski推荐 [2009-11-30]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陶山故人
 

段干木(?---约前400年),春秋末期出生在晋国冠氏邑陶山旁黄河岸边的小乡村.当时,晋国国内韩、赵、魏、范、中行、智等六卿展开激烈的斗争,先是范氏和中行氏联合郑国和齐国攻伐赵氏,结果反被赵、韩、魏、智将地盘瓜分,再后来韩、赵、魏三家联合攻灭智氏,分别建立起封建政权.段干木自幼勤奋好学,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动荡混乱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他坚强倔强的性格,于是他决定离乡求学,云游四方.他沿黄河西行准备到周天子的都城,路上,连年的战争和灾荒造成人民老幼相扶背井离乡的凄凉景象,使他更加坚定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为了生活,段干木他一边求学,一边做起了生意.他来到安邑(今山西夏县),由于连年战争,北方的马匹运不过来,他同朋友做起了马匹生意,后来干脆做起了经纪人.由于他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善于经营,在商界大有名气.经济上的富有并没有是他忘记求学,经营之余勤学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说,尤对儒家学说情由独衷.一次,他招待家乡来的一位朋友,席间听说孔子的弟子子夏正在家乡西河(今河北馆陶西河寨)讲学,他告别朋友,收拾起行李赶回了西河.

         子夏(公元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是孔子最著名的72弟子之一,也是孔子最得意弟子.孔子和弟子论<诗经>时曾夸子夏:"能够阐明我学问的是卜商啊."子夏曾对孔子表示,只愿做学问不愿做官,孔子告诫他:"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段干木到了西河后,拜子夏为师,认真学习<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进步非常快,几年下来,他精通六艺,身怀经邦纬国之才.段干木厌倦战争,看透了官场尔虞我诈,敷衍趋势.学业完成后,便悄悄地回到自己家乡,在城郭(今山东冠县北馆陶城)与河水之间结草为庐隐居起来.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好君主.战国七雄争霸,都想尽千法设百计招贤纳士,魏文侯自国都安邑来到东部别都魏(今河北魏县),专程拜访子夏,请他做丞相,子夏年纪大了,双目失明,于是推荐了段干木.

        魏文侯立即乘车到段干木隐居处拜访.听到这个消息,段干木从屋后跳过墙头跑了.魏文侯并没有怪他.魏文侯为了向天下表达自己招贤纳士的诚意,在别都东郊投巨资筑起了一座“礼贤台",台上楼房瓦设,金碧辉煌.再次亲自乘车把段干木请到"礼贤台"拜他为师.后来,请段干木到国都安邑,专门为他建起了公馆.每遇大事,魏文侯就到那里求教,让段干木坐在椅子上,自己站在旁边恭恭敬敬地听,就是累了也不敢休息.魏文侯仍然以贵客的礼节对待他,每次出门经过他的门前,都要抓住车上的扶手,一副随时准备下车的样子.仆人说:"你为什么这个样子?"魏文侯说:"段干木是贤人哪,他不追求权势和利益,身怀君子的品德,隐居在贫穷的小巷,却闻名千里之外,我哪能不对他恭恭敬敬哪?他以德行占先,寡人以权势占先;他富有的是道义,寡人富有的是财富;可是,权势不如德行贵重,财富不如道义高尚啊."接着,魏文侯请他做丞相,又被拒绝了.段干木为魏文侯精诚所感动,就把自己的师兄弟推荐给了魏文侯,后来李悝做了魏丞相,吴起做了魏统帅,都为魏国强盛里了大功.有一年,秦国准备攻打魏国,司马庆对秦王说:"段干木闻名于诸侯,德高望重,主张正义,我们攻打,不是有害正义吗?"慑于段干木威名,秦王罢兵休战.此事更使段干木名气大震诸侯,四方贤士纷纷投于魏文侯幕下,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一大强国.

        约公元前400年,段干木因病去世,按照遗嘱,魏文侯亲自扶灵柩将段干木遗体送回家乡安葬,并修碑亭以表纪念. 时光转换,沧海桑田.2400多年来,朝代更迭,地方官换了几百次,墓前碑亭建了又修,修了又建,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位于今山东冠县北馆陶镇戴庄村西北的段干木墓墓高2米多,占地1000多平方米,墓前有石碑,周围有古柏,但后来毁于文革时期,现伊为平地.

        清代诗人刘廷瓒有诗云:负国毛州外,相传干木丘.清风兴儒立,高节抗贤侯.残碑一旁古,花园几树秋.西河源不断,千载共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