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神迹(六)


编辑:桐风惊心 [2009-12-8]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七千年前的一个早晨,闲暇无事的先民们爬出坑屋晒太阳,太阳圆滚滚的,像一个二流子,冒着火焰。旁边,人工的狗尾巴草在安静地生长,绿意星星点点。这刚刚是上午九点半,离这一天的消灭还有缓悠悠的好一段时间。?
  

点击查看大图

  据无政府主义者“庄子”先生报告,在神农之世,人们“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这是庄子向往的太平盛世,没有任何精神焦虑和社会矛盾。刚好和现在人的感觉相反,古代很多哲人如庄子孔子,认为历史是不断退化的,人类最好的境界,就是在神农那个时代,后来就越发毁灭,没有乐趣和可取了,所以这些哲人言必称尧舜禹,取法先王之法,向伏羲神农学习,而且学起来是那样绝望,不抱能学会的奢想。
  神农有什么好呢,他那个时代比现在惨很多——神农和七千年前的其他人一样,普遍患有口腔疾患,主要症状是牙齿过早磨耗和脱落,许多人刚到四十岁,牙齿即已部分或全部脱落,这时因为吃的好了。食用淀粉一类的好东西经常积存齿间,与口腔内细菌作用,产生蛀牙。有还的人吃东西吃相也不好,生拉硬扯,粗嚼硬咬,导致牙床擦伤,引起细菌感染,造成牙槽牙根化脓坏死。
  神农时候的一个17岁女孩,青春花季,如今在陕西临潼姜寨挖出来了,随身的骨珠项链(古代首饰)达8577枚珠子之多。可见这位女生的家族条件比较优越,但她患有龋齿!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七千年前的人,疼的真要命的牙病患者占到人口三分之一。
  七千年前的神农时代,除了牙疼以外,还吃不到炒菜。这是因为当时没有炒菜的铁锅,而陶器传热慢,是不能炒菜的。所以神农先王及其子民们,吃的都是小米粥与菜、肉混在一个罐子里煮出来的糊糊,像猪吃的东西(不好意思)。罐子架在火上煮,一旦没留神,就煮得焦糊了,所以必须专人搅动,防止糊锅底。搅得厉害了,一不小心,手里的骨铲还把陶罐弄打了。
  这样喝稀饭是很容易喝腻了的,想吃点干的吗?那就要在陶罐下边挖些孔,里边放上米,把这个带有底孔的陶罐坐在沸腾的另一个陶罐上,用下边陶罐的蒸汽,去加热上边的陶罐,也就是蒸了。这种设备后来做成了连体的,叫做“甑”(念赠),它可以蒸饭,也可以蒸鱼,蒸植物块茎(如古代白薯)。我们可以管这个叫做饮食界的蒸汽革命,但神农氏为什么没有悟出瓦特的“蒸汽机”从而制造古代火车呢!只怪当时没有金属啊,这是七千年前最郁闷的事。冶炼金属需要1000度,当时的人弄不出这么高温度。陶制的甑在龙山文化等野外考古中,出土很多。
  
点击查看大图
 

  没有金属就有很多不便,比如你的指甲长长了,没有剪指甲刀,你只能用牙去咬,或者到岩石上面,把指甲磨平(跟老虎一样)。如果你想做一个独木舟,你很难用石器把一根大树干挖空,你必须先在树干上烧火,烧掉一层,用石器刮掉一层木炭,再烧一层,再刮。烧大发了,就把“船”整个烧了。砍树也是这样,石器和火要配合一起用。(据说南美洲土人若用石斧砍倒一颗大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用铁斧砍伐,只须三小时。)
  既然修整木头这么麻烦,当时的人死了就没有棺材,只用席子和树枝覆盖,放进方坑里。最了不起,是加一个木头盖子,覆盖在坑顶。这个盖子往往是原木拼成的,没有刨平。不过小孩子好,小孩体积小,死了就放在陶器的瓮里埋着。
  如果一个喜欢喝茶的人,喜欢吃辣椒、喝酒、抽烟的人,跑到七千年前的先王时代去,那就等于自投死路,除非他戒掉这些嗜好。不过他也许能喝到酒,因为酒是起源于放馊了的饭,当时放馊了的饭倒是蛮多的(因为没冰箱),所以也许有酒!怎么从馊饭中喝到酒呢,这就要把饭滤出去。出土的滤酒器就像一个茶壶,从一头把“馊饭”倒进去,壶中间挡了个竖立的筛子,酒水就在另一头涌现汇聚了,可以倒出来喝。(在荒岛上可以学用之)。
  而且可能还有果酒,是猩猩酿造的。猩猩、猿猴这些家伙专爱采山果,吃不完的就堆在什么地方,遇到适合的自然条件就发酵,成了酒。从前曾有人观察并记录到这种趣事。既然猩猩能做到,想来智商更高一点的先民们也不难发现酿果酒的诀窍。从前曾有人观察并记录到这种趣事。明代文人李日华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清代文人李调元:“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
  七千年前神农时代的人,还讨不到老婆。那时还没有单个家庭,都是过集体生活,人们之间也没有婚姻的概念。不过这样也好,你可以有很多“老婆”。当时流行狂欢节。
  选定特别的好节气,比如春分,神农氏组织大家到郊外什么美地方,温泉边上,搞节日大狂欢。一些青春少年,以及附近村落,认识和不认识的男男女女,都跑来野炊。吃饱喝足,一帮男女就脱掉衣服,坐在水潭里嬉戏,遇上互相中意的,就发个信号,对方觉得也可以,就上岸去男欢女爱。各对情侣虽近在咫尺,皆互不妨碍,各行其素,甚至可以互换伴侣。
  这就是石器时代的“郊外野合”,作为习俗一直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到了大周朝,这都是《周礼》上规定的全民活动,地点往往选在桑林。古代的桑林,就是现代的红灯区。《周礼》所谓“令会男女,奔者不禁”。 
  直到清朝乃至近代,我国云贵地区的瑶族、布依族、苗族等,都有这样的习俗,甚至现在也有,你努力去找找看。不论中国,世界各地也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少儿切勿模仿!)
  以今例古,可知先民。
  一些远古岩画,也给我了留下宝贵的黄色照片:许多男女,横着的立着的,皆裸体,生殖器官被画的格外突出,互相没客拉夫(make love),旁边不远则是他们带来的羊啊牛啊在咩咩哞哞地叫。主人们和动物们都获得了古代生活的快乐。
  郊外的欢乐谷(Happy Valley)的集体野合,是远古先民,在不知婚姻为何物时,为了解决性需要和实现传宗接代的必然出路。正是因为当时没有婚姻的概念,女性是跟众多男子混交的,所以生出的孩子不知道该管谁叫爹。这也就是庄子说的“神农之时,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不光中国,古希腊神话中的很多“英雄”也都是有母而无爹,可见这种情况是全球一例的。
  但是,我必须悄悄地告诉你的是,在这样的欢乐谷里,起主导作用的不是男生,而是女生!
  男人们外出打猎往往空手而归,有时候干脆被动物猎了他们。而女人们在家种地,是最可靠的,可以保证家族的衣食供给。事实上女人包揽了培植庄稼、植物采集、纺织、制衣、制陶等等主要工作,而男人们只干干打猎的事,利润不大,确保家族衣食无忧的是女人,女人顶了四分之三的天,当时的社会是“母系社会”。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甚至神农氏本人都有可能是女性的。
  因为女的占社会主导,跟人发生性关系,不认为是自己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