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蚩尤(九)


编辑:桐风惊心 [2010-1-8]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神农氏的嫡系后裔榆罔,陪着共工在中原挨打,地盘潦缩,实在没办法,就冒着引狼入室的危险,派人北上找黄帝来帮忙,因为黄帝毕竟也是他们的同宗,神农氏的一支。《庄子·盗跖·释文》云“神农之后第八帝日榆罔,世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逐榆罔。榆罔与黄帝合谋,击杀蚩尤。”《逸周书·尝麦篇》:“蚩尤乃逐帝(指榆罔,炎帝嫡系传人),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总之,榆罔打不过蚩尤,喊黄帝来帮忙。
  黄帝与蚩尤互相闻名,未曾谋面,就像网友一样,互相充满了好奇。黄帝很想过去打上一架,认识一下蚩尤,就带着部族战士南下出发了。
  黄帝离开他所定居的河北省涿鹿地区“桑干河”南岸(这条河现在有官厅水库,东去北京两百公里),向南往中原河南进发了。
  

点击查看大图
 
黄帝和蚩尤像互相闻名的网友

  西风晚凉,衰草瑟瑟。伴着黄帝一路行军,我们谈谈他的装备。虽然两河流域此时早已流行使用青铜武器,但据说我们的老祖先黄帝依旧还是“剥木为兵”——拿木棒子当兵器,纯天然,高环保。此外,据考古发现,石斧也是黄帝时代的主战武器。石斧巨大的重量保证了即使不够锋利,击中对手后一样能取其性命,但使用者需要有把子蛮力气,历史上使斧出名的多是些大老粗,如李逵、程咬金之流。斧头与斧柄的衔接牢固性至关重要,从前的石斧是把木棍顶上楔个缝,把斧头夹进去,外用绳子缚紧,打仗一兴奋,斧头没准被抡掉了。黄帝时代做了改革,斧头上钻了孔,可以把绳子穿孔过去再束缚于柄上,就稳当多了。距今五千年前的石斧出土物,上边往往有孔,是绑绳子用的,如潇水所言。
  
点击查看大图
 
石斧的头

  石斧后来进化成戈,未来商周最流行起来的青铜武器就是戈,善于劈啄。
  黄帝也有远射武器,出土文物中有陶弹丸,是弹弓子发射用的,打鸟可以,打人打不死。黄帝用的是古代手榴弹,就是把木棒、竹竿上端劈为裂缝,夹以石块,甩臂投掷,可投五十余米,不算远。
  想轰击得更远一点就用石球。人们挥舞绳子,把绳子末端皮套上的石球抛掷出去,成为流星石。如今的南美洲人打群架,还用这个呢。出土文物中常有这种石球,像体育课上的小铅球似的。石球虽好,一次却携带不了几枚,难以持续有效地轰击,战斗激烈程度有限,打得不热闹,一会就没子弹了。所以石球只用于扼守要塞,或者用于野战开展初期。而且抡绳子的方向性差,砸着砸不着敌人都没准儿,所以只当作一番火力铺垫,用于开战初期。
  近身肉搏才是黄帝时代的主打方式,使战斗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激烈程度及残酷性可想而知,用石斧把人砍得翻出白花花的肉和红殷殷的血。而且一下两下还不死,要反复劈砍。
  还有一些武器我们没有把握是否在黄帝行伍中使用,比如骨矛或石矛,考古中发现的不多,和我们的想象不一样。已出土的五千年前石球、陶弹丸,可以印证潇水这段话。
  按照传说,黄帝还发明了战鼓。(然而不是世界第一。埃及地区出土了比黄帝更早一千年的兽皮鼓,而黄帝时代没有鼓类出土物作证)。据说,黄帝捕杀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夔(念魁),这个动物的珍奇之处在于它只有一个脚(即鲁迅《三味书屋》中讲的一个脚的牛,用纸蒙着去画的)。鲁迅当时小,不懂,以为那是牛,其实那是夔。夔长得像牛,苍身而无角,只有一个脚,出入水则必刮风下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据《山海经》。黄帝剥了它的皮,蒙在一个细高的陶罐子(直腹平底,半米多高)的口上当鼓面,做成陶鼓。样子大约像个瘦一点的汽油桶吧,叫做夔鼓。
  黄帝又抓了另外一个珍稀动物“雷兽”,拿雷兽的大腿骨,做了鼓捶,在夔鼓上一敲,声闻五百里。(后来夔绝种了,但形状常被刻在青铜礼器上,叫夔纹。夔鼓也从军用转为民用,成为后来宫廷乐器,乐官名字也就叫夔,他们的生活,跟现在摇滚乐架子鼓手,差不多吧。)
    虽然有鼓,但打起仗来还是各自为战,看谁胳膊腿粗力气大,互相揪打,不讲究队列阵势和长短武器协作。敲鼓只是为了助兴,不是出于指挥。到了两千五百年后的春秋战国,旗鼓指挥下的作战才变得成熟。战国兵书《尉缭子》记载:击鼓一鼓前进、再鼓攻击;一步一鼓,慢进;十步一鼓,快进;鼓声不绝,跑步前进。鼓调也不一样,分宫、商、角、徵、羽。发出商音的是将军的鼓,发出角音的是师、旅将官的鼓,百人长的鼓音调最低,听谁指挥不要听错了。打仗像是搞一场开幕式表演,也需要提前操练的。
    ?马也是从西方传来的,这时候中国还没有驯服的马,牛又不适合拉战车,所以黄帝时代还没有战车。不过黄帝倒是弄出来了一个指南车。
     是这样的:小机器人站在车上,平伸一只胳膊,不管车子怎么拐弯,他一直指着南方。这在理论上不是不可能。我们知道,车辆转弯时,外轮行程大于内轮行程,这一微小差异被一套差动齿轮记录下来,经过一系列齿轮传动,拧动小机器人的胳膊,矫正由于车子转向给胳膊带来的指向变化。于是,不管车怎么转,胳膊总是指着最初启动前的方位,被英国李约瑟博士激动地宣布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自控机器”。但我们知道,如果两个车轮不是绝对的同等大小,在转弯的时候就会(与内外车轮行程差的计算值)发生误差,齿轮把这些误差一再放大,多转几次弯再一积累,指南车就不知道指到哪儿去了。所以,首先要把两个车轮做成绝对等大、等圆,这对黄帝时代就是一个巨大挑战。而且当时没有金属,总不能作陶齿轮吧,作出来也不能精确啊。所以,五千年前黄帝时代是绝对没有指南车的,史料上这么说是不实记载。如果黄帝真能搞出指南车,那他一定也能作出自动定速巡航系统的牛车。
    不过,指南车的设想,一直激励着张衡、祖冲之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都尝试着造出那么一个来,却不知所终。如今,很多中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辅导下,也信誓旦旦地要发明出它呢。
点击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