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之夏(二)


编辑:桐风惊心 [2009-12-8]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如果你在大禹的时代旅行,感受就会同《西游记》里一样:师徒们西行,走着走着就遇上一个小国——女儿国啊,狮驮国啊,乌鸡国啊,什么的。这小国只有一个城,却也有国王。如果你问这国王向谁汇报,他们就说如来佛祖。但如来佛祖是谁,他们又都没见过。大禹时代的中国就是这样的。当时尚无现代意义的统一国家,散布中国各地的是无数小的部族,类似西游记的小王国,更多是在壕沟围起的村邑。所有这些地方“王国”的领导者——部族首长,也多数没有见过名义上的华夏大帝——舜(这也是受限于当时交通与通信的困难)。他们见到的只是大禹。这个一心为公、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大禹,与他们并肩战斗、身体力行、制服洪水,分享着成功与挫折的喜乐,在治水中结成了战友般的友谊。据说这样的城邦、部族有一千八百个之多,大禹拯救了他们的家园。《吕氏春秋》说:“禹所活者千八百国。”他们歌颂大禹说:“要是没有禹,我们就都变成了鱼。”这句话严格来讲是战国时候的人说的,潇水借用到禹时代部族首领口中。
  当然也有一些部族头子跟大禹唱对台戏,因为大禹破坏了他们的小地方利益。他们带着人众给大禹捣乱,把大禹刚刚疏通过的河谷,堵上生活垃圾和瓦砾。《吕氏春秋》:“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大禹于是就像孙悟空,抡起金箍棒狠狠教训了这些盲目自大、不服调度的妖精。于是,大禹的追随者越来越多,很多妖精纷纷扔下棍子,昄依“佛门”。那些前来投奔大禹的人,前后相连于道路。大禹把他们都推荐到朝廷。这些人成为大禹一党的嫡系。关于“金箍棒”,是道教的发明。道教的人,喜欢把一些真实的古人加工成虚幻的神话。比如据吴承恩汇报,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留下了一根定海深针,重三万六千斤,插在老龙王的海底,被孙悟空夺去了,就是如意金箍棒。
    治水这事情需要大规模的协作、严明的纪律、明确的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随着治水的进展,整个“国家”都被动员起来,所有的部族、资源和人都要为治水让路,一个遍及黄河长江流域的资源和关系网组建起来了。控制这一大网的人——即大禹,就顺理成章地掌握了“国”内实权。当治水成为“国家”压倒一切的任务,“国家”的权力中心无形中就跟治水指挥部领导人重合起来。各部族人事上的生杀予夺、升迁进退,都与治水的业绩相关联,财物资源的调动使用,也一切服务于治水,大禹作为治水的总负责人,全面拥有了这些资源和权力。而这些资源和权力的拥有,又使大禹无形中可以控制更多的部族。大禹由此逐渐在事实上掌握了整个国家机器。大禹于是声誉雀起,威严与光芒都盖过了帝舜。巴蜀地区的治水英雄鳖灵,也曾经因为获得实权,而取代了当时的王。这里“国家”带引号,因为当时尚没达到国家的级别。
  舜帝意识到了这种危险,嘴角咧出一丝苦笑,再加上精力匮乏,这个矮个子的皮肤黝黑的老人就萌生了退位的想法。他跑到郊外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石户之友”(好像日本朋友,意思是住在石窟里的好朋友)。舜帝说:“朕在盟主的宝座上已经待烦了,岁月不饶人,精力也天天萎缩,承受不住每日千篇一律的政务啦。您是位出世的高人,我在野的智囊,我想把帝位让给你。你高兴吧!”这一看就非出于诚意,既然知道人家是出世的高人,还说让位给他,岂有真心让。
     石户之友大怒道:“你累不累啊,怎么这么没智商啊。你让位给我顶什么鸟用啊!现在人心都敬重大禹,已经是大禹的天下了。”说完背起行李,拉着头顶着家什的老婆,携着孩子去了海边隐居。大约是怕大禹知道了要迫害他吧,所以跑了。舜帝不死心,又要让位给“北人无择”,北人无择也不敢接这个热山芋,说:“您这人真是各色,当初您放着好好的农夫不当,去抢什么帝位,挤跑了尧帝。现在您受不了了,又要逃跑,还沽什么名钓什么誉,说禅让给我,我真是以你为耻辱。”说完就跑到一处悬崖,跳进了深渊,自己把自己淹死了。舜帝不能平安下庄,只好跑回宫里硬着头皮等待。上述石户之友、北人无择故事出自《吕氏春秋》。
     正这时候,大禹跑来向他请示工作。大禹说:“虽说治水大功告成,但是天下并没有完全太平。长江流域的‘三苗’一直不听号令,阴谋阻挠治水。我一直打算征讨他们,直到今天才有时间。特意请您批准我带兵出征。”《吕氏春秋》:“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舜的回答是“以修德来战胜三苗”,下文潇水对此略加改变了,特此指出。
     舜帝满脸忧虑,心想坏了,这家伙又来抢我的军权了:“大禹啊,三苗不肯遵循教令,朕就亲自出征一趟。你先多在家里,把关节炎养养好吧。”
     大禹不傻,坚持道:“您身处帝位,您的职责就是冷静地思考,发展臣属们的德行,用您完美的德行执行上神的意志,上天将不断降福给您。至于办事,要发挥臣属们的价值。打仗这样凶险的事,是对您的侮辱,对您人身安全也不利啊。”
  舜帝不敢强求,喃喃批准道:“啊!好啊,好啊,好臣子啊,你是我的大腿、胳膊、耳朵、眼睛啊。朕只有依靠你啦,外面的事就托付你吧。”这部分对话依据《史记》:“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
  大禹拜了一拜,出去就把天地祖先祭祀一遍,号令各个部族都要出兵助战。看见各个部族们都来了,然后举行誓师大会,大禹发表讲话说:“三苗,是东夷人蚩尤的后代,在从前我们舜帝的打击下,流窜去到西南。不是小子我穷极好战,实在是这伙人犯有两大流氓罪。一是不敬天地,不敬鬼神;二是妄作虐刑,给人凿脑门,抽皮筋,残杀弱小(意思是“三苗”内部一点人权都没有啦)。现在我就率领你们众位部族首长,联合出征,去给他们一些德育教育。”这段演说词是依据《墨子·兼爱下》引《禹誓》。
  三十天后,大禹的远征军抵达江汉地区(今湖北省),得知三苗已经集结重兵,准备决一死战。苗军士气高涨,大禹愁眉不展。这时他的老助手伯益进言说:“只有靠美德才能获得上天的庇护,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想当初,舜帝在历山辛苦地耕田,却不被家人理解,心中感到委屈,每天都向着天空高声哭泣。但是对于父母,宁可承受冤屈的处罚,也不愿意加以顶撞。到后来,瞽叟对儿子的态度也真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说真诚的心意连神灵都可以感动,更何况是这小小的三苗?我看三苗心里对我们并不服气,即便战胜了敌人也带不来和平。”大禹赞成伯益的话,带领军队回了中原,比以前更加勤奋地广施德治,又执干戚而舞,举行军事演习:士兵们一手执防身用的盾牌,叫做干,一手拿一种石斧,上面插着装饰的羽毛,整齐挥舞。七十天后,三苗首领害怕了,派来和谈的使者,双方就这样避免了流血冲突,大禹平定了三苗的骚动。这段依据《尚书·大禹谟》,但该篇为伪书,故潇水接下来否定了此说法。
  当然,上述记载是被讲求德治的、连杀羊的厨房都要躲开的儒家学者修正后的版本,实际上大禹征三苗的战争相当惨烈,延续时间很长。三苗作为东夷蚩尤族人的嫡系后代,总被华夏族人视为亡我之心不死的异类,怀疑他们总想给死去的蚩尤翻本儿。于是屠杀三苗就成了黄帝及尧舜禹各位帝王的主要事业。大禹之时,三苗已被压击出了中原,流落到湖北省的荒蛮之地,再没退路可走,遂掀起了保家卫种的殊死抗击。战斗打得相当血腥,死尸盈满原野,以至于天空下起了血雨,大地阴风四合,三苗人在血战中死得天惊鬼哭。大禹军队的石制兵器并不十分锐利,要砍击十数下,受伤的人被砍得肉迹模糊,但也未必死,要遭受极大的痛苦,直到血水流光才会满意地死去,实在难熬。
  最终,据墨子说,大禹用一簇乱箭射死了三苗首领,三苗之师溃败,宗庙被烧夷,男女老幼被捆住之后,成批地奖赏给参战部族首长,在皮鞭的驱赶下离开家乡,回去给他们干活。一路上,他们想小便的时候就提出说要解手,这也是“解手”一词的来历。余下的三苗族人也郁郁不得善终,东躲西藏不能恢复元气,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与该地区的楚国人发生冲突。三苗在楚人的打击下,最后退至我国大西南,与现在的云贵苗族有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很多苗人至今头饰还都作成牛角形,是对祖先蚩尤的“牛角头盔”的纪念,并且保存着关于蚩尤的大量歌谣。
  大禹通过这次用兵,彻底把握了华夏族的军政大权,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跃跃欲试的接班天子。所谓帝位或者天子,当时并不是国家,所以准确地说是华夏各部族的盟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