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之夏(三)


编辑:桐风惊心 [2009-12-8]
出处:http://xiaoshui.gkong.com
作者:潇水
 

舜帝退位前发布的最后一次政令,是对治水有功的F4进行封赏。赐大禹姒姓,摄政,总理天下大事;赐“鸟蛋之子”子契以河南商丘封地,赐子姓(子就是鸟蛋的意思,因为他是鸟蛋之子)。“种地英雄”后稷赐姬姓,封地在陕西武功,“凿井英雄”伯益赐嬴姓,嬴的字型是燕子飞翔的样子,因为他奶奶吃过燕子蛋,赐封地在山东鱼台。“种地英雄”后稷赐姓姬,封地在今陕西武功县地区。在当时,有个姓的意义重大。姓是一个封国统治者的族徽,代表着高贵的血统与权位。有了姓就意味着有了独立的封国。这些来路不明的鸟蛋之子、鸟蛋之孙,如今成为一方诸侯,也算是洪福齐天了,他们并且将以姒、子、姬、嬴四个姓分别命名他们或他们的后人所开创的夏、商、周、秦四个朝代。
     舜帝给自己的掘墓人加冠进爵完毕,又跟大禹搞了一个隆重的权力交接仪式,管它叫做“禅让”。大禹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子,舜帝退休在家。舜的儿子“商均”(妈妈是女英)据史书上说接近白痴,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根本帮不了舜帝。舜帝还发明了围棋教这孩子识数,也没有用。大禹把这个可怜的智障少男封到河南虞城,让他当个快活的小诸侯,算是给舜帝家族了一个出路。本段依据如下史料。皇甫谧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依据《史记》所说:“舜子商均亦不肖”,晋张华《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
  种种迹象表明,从前尧帝的儿子丹朱,如今舜帝的儿子商君,都被战国学者在书中说成是智障人士,都曾向老爹学习围棋,都说他们的老爹是发明了围棋,如此一致的巧合,显然是有意的编排和诋贬,目的是把“禅让制”美化打扮一番,以他们的愚钝,衬托接受“禅让”者的英明。所谓“禅让制”,掩盖了其赤裸裸的权力争夺与转移的实际过程。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禅让制”,这是战国学者们为了让战国诸侯们夺天子权,乃至取代周天子时能名正言顺,而杜撰的。他们提出禅让制,并且先敷衍在尧舜禹身上,是为战国的诸侯强国取代周天子做理论铺垫。《韩非子·说疑》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古本竹书纪年》(这是以本出土的古书)也说:“禹黜舜”。《吕氏春秋》说:“人伤禹以贪位之意。”也是指大禹贪图帝位,且后来又传给自己的儿子。
  舜帝到了晚年患了老年多动症(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病,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的出走行为)。舜帝带着自己的两个老婆——娥皇女英,一路南巡,走走停停,跨过长江,顺着潇水,来到潇水的源头——湖南宁远县的九疑山,然后就趴在山底,死了。舜帝急急地出走,却是去死,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第一种解释是他患了老年痴呆症,从家中走失。一般出走的多是患老年痴呆症,从家中不幸走失,走失时穿军绿色上衣和一双胶鞋,什么什么的。但我们不认为舜帝和他的两个媳妇同时患上此症。那么,出走的原因就是被不孝之子逼迫——是大禹逼跑了他?
  这就是第二种解释,舜帝去南方巡狩,多半是政治流放的代名词。那时的南方可不是温柔富贵的江南,贵为前任盟主的他在退休以后没有必要去那里游玩。湖南南端的森林里到处是犀牛和毒蛇,散布着类似非典病毒的古代瘴气,跑到这种地方去的人等于慢性自杀。柳宗元就是被贬蹿至这一地区,形同被判了死刑,在潇水上慢慢等着自然界的病毒来毁坏他的健康。而舜帝衰老的免疫能力很快就出卖了这个老人,他被类似非典的病毒一把抓住,在潇水旁大病不起,无药而治,气绝而亡。舜帝死于政治流放。
  第三种解释更加惊心动魄:政坛失意、被迫退位的舜帝不甘寂寥,他在国都组织宫廷政变,不料计划泄漏,被迫仓惶南下出逃,路途上死于古代非典病毒,或者被大禹派出的武装追杀人员刺死。
  第四种解释是舜帝没有选择政变这种铤而走险、胜负参半的极端手段,而是离开国都南去,找忠于自己的南方部族——特别是和他同属东夷一系的三苗,伺机集结武力返攻国都,夺回失去的从前。可惜他的身体顶不住了,一切计划最终落空,舜帝孤单无助地死于荒野。
  没有人知道他的死谜。
  娥皇和女英哭得伤心欲绝,作为国家的第一、第二夫人,晚年迭遭政治打压,蒙尘南荒,不尽的愤懑可想而知。俩人疯疯癫癫地乱跑,从潇水拐到了湘水,在那里灌水,抒发内心的悲哀,留下了很多帖子,把自己感动得直哭,泪水滴答在青竹上,印出斑斑的痕迹,从此这种竹子叫湘妃竹,也叫斑竹,就是今日BBS上各位斑竹大号的来历。古书《博物志》载:“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 
  后来,两位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水,化作湘江女神湘夫人。由于怨恨难平,湘夫人经常呼风唤雨吞云吐雾,致使船只不能渡江。秦始皇后来路过这里,很不高兴,命令刑徒三千,一夜之间砍光了湘山之竹。
  舜帝被草草埋葬在潇水源头的“九嶷山”阳坡,煦暖的阳光照着这个曾经在河滨制陶、雷泽打鱼,人们追随他如同河流归纳海洋的长着两个瞳孔的矮个子帝王。舜帝临死,心中最怀念的会是什么呢?也许他多么想再次爬上那高高的粮屯,接近蓝天,去为爸爸瞽叟装订被风儿吹坏了的顶子。那时候他是一个健康透明、年轻爽朗的农夫!谁也不知道舜帝在生命最后一刻有没有后悔自己的从政生涯,他坟墓的确切地点也同样没有人知晓,所谓“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时的感慨。
  大禹没有参加舜帝的葬礼。唯一专程赶来的是舜的象弟弟。象弟弟从前看不起这个矮个子的哥哥,作磨着把哥哥填死在水井里。但是飞黄腾达的哥哥莅临帝位以后,宽宏大量,以德报怨,让象弟弟到政府里去白拿政府津贴。正义帝王纪云:“舜弟象封于有鼻。”舜给了象一块封地,潇水比喻为拿津贴。心气很傲、一直对哥哥不服气的象弟弟,终于服气了。他自我谴责,便变作一头大象,到哥哥的墓地底下耕地。种出来的粮食,提交给守墓者作为护墓经费。后人在附近的道县立有“鼻亭”,认可这个弟弟给哥哥的迟来的情义。据《帝王世纪》:“葬苍梧九嶷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在今营道县下,有群象为之耕。”
  舜帝死得不明不白,凄凄惨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的神秘去世,不免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不过大禹非常善于搞思想工作,而在生活上得到了一些实惠之后,人民通常也乐于健忘。华夏史上第一桩可疑的帝王死亡案,就这样在沉默中无疾而终。
  传说,舜帝在位时饮食节俭,吃饭的甑盆连油腥味都没有,因此下面的官吏也都很节俭。舜用粗碗吃饭,端着瓦钵子喝汤,由于他带头不使用精美的器物,工匠们也不必追求制作精巧的器物。舜的法令简单易行,因而人们容易听从。舜要百姓作的事不多,百姓一般不会因为违反政令而被治罪。排除当年“舜逼尧”的可以理解的政治斗争不讲,舜的完美品德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楷模。依据《韩诗外传》曰:昔舜甑盆无膻,而工不以巧获罪。
  中国古代的有限的美好时期被我们讲完了。中国古代的美好时期可以被分成两类——大同、小康。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代就是大同世界,没有国家没有阶级,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养老),壮有所用(工作),幼有所长(抚育),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人想多干活,睡觉不关大门的时代,令人痴痴向往的。
  在这大同世界里,人们过着男人耕种而食、女孩织麻而衣的朴素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盗贼,没有焦虑,其乐溶溶,被后来的哲学家如老子、庄子无限向往。
  ?舜帝是“五帝”中的道德典范,他的死亡是大同时代结束的标志。之后的大禹开启了比大同时代略低级一点的“小康”社会(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全面奔向的)。小康社会的特点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人人为自己,互相掐的样子。并不是所有大禹后的时期都算小康。只有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知名帝王统治的时代,才算小康社会。可惜中国四千年的历史,大同、小康的好日子,统共没有多少年。而且即便是在大同、小康这样的好日子里,也不是没有眼泪和叹息